资源简介 统编教材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同联系的观点,自觉树立全局观念。【科学精神】掌握联系的特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用联系观分析问题。【公共参与】能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学习重难点】联系的客观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2.学生准备:做导学案,准备展示探究一到探究五,值日组准备时政热链板(【设计意图:关注时政、链接时政、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承接时政热链板)日本排放核废水从视频中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迅速,那么,问题来了,在核污染、核辐射的威胁下,国家为什么投入巨资发展核电产业呢?又该如何安全利用核能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日本核废水排海和中国大力发展核电产业的“矛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一起来看以下本框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课件展示“知识树”没有目标的学习如同没有罗盘的航行,我们一起了解本框的学习目标为达成目标,让我们一起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第一环节:自主学习(2分钟)课前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相关原理: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_______的,世界是一个普遍_______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件事物是_______存在的。方法论:要求我们用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反对_______的观点。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_______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_______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___________的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_。要一切以______________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1)整体重要性原理:原理内容:整体居于_______地位,整体_______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______________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_______部分。方法论:树立_______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部分重要性原理:原理内容: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_______整体的功能方法论:必须重视_______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内容: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内部结构的_______。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优化组合,用_______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设计意图:检测学生们课下独学的效果,为系统掌握本框奠定基础。】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课中案:议题一:发展核能为哪般探究(一):当年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它不会释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物资,成本低,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核能发电供应稳定,不受天气和时间等限制,可以减少国家对石油、天然气能源的依赖,有利于增强能源自主权。除了电力供应,核能在其他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应用于居民供暖、航天、医疗、海水淡化、氢能生产等领域,核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科技支持。改变了人类社会历史。核能发电、供暖、航天等等,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哲学的什么观点呢?材料中体现了它有怎样的特点?探究 (二):日本核废水排海让人们谈“核”色变,因为人体接受少量核辐射就会引起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身体不适,甚至损伤造血功能、引发恶性肿瘤、胎儿畸形。但是,生活中“变辐为福”的现象无处不在。人们在医院检查身体的 X光、CT、核磁共振、安检仪都是对核辐射及成像技术的最直观应用。利用等离子体的活性粒子,可以有效消灭顽固病菌,对防疫有独特作用。核发展涉及食品加工、新药研发、生物育种等诸多领域。所以说,发展核能,本质上是争夺未来资源、科技、积极发展等的主动权,为民族复兴而奋斗。材料体现了联系的什么特点?探究(三):核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之间并非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合作的关键。核能可以弥补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不足,实现能源的互补和平稳供应。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整合,将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有机结合,助力能源转型和碳减排。在核能领域,核废料处理、核事故防范、燃料循环等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合作努力,分享技术与经验,确保核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上述材料体现了联系的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充分讨论,引导学生完成对探究题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为风采展示做准备。】第三环节:展示交流:生:四个小组以竞赛形式,依据抽签任务,派代表上台展示探究一至探究四。各组通过展示,加强对探究题的解答和理解。各小组认真聆听,积极补充,共同进步。【设计意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探究题最大程度的释放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热情,通过各组交替展示、互相质疑补充,再辅以老师的适时点拨、拓展,完成对本框内容的学习。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自主思考、团队合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议题二:如何安全发展核能探究(四):核电既有“核”的特点,也有“电”的属性,具有高科技产业知识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等特征,涉及上下游几十个行业,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随着我国核能的持续发展,核电产业链各环节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已形成涵盖核电研发设计、核电建造、天然铀生产、核燃料加工、装备制造、核电运营、核电退役、乏燃料及核废物管理等领域的核电全产业链。我国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拥有核工业全产业链国家之一。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核电产业涉及哪些领域?这些领域与核电产业是怎样的关系?据此我们该如何发展核电产业?三、知识体系构建:三、链接高考:链接高考1.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②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发酵是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是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使绿叶变为红色,并产生香气的主要过程。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时间和通氧量是红茶外形色泽、汤色、香气、滋味等特有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 )①发酵是各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过程②发酵是客观事物与外界因素偶然关联的过程③红茶品质与发酵中各种条件的变化有因果关系④红茶加工中的发酵是自在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设计意图:检测对本框内容的学习和对重难点的理解程度,既便于学生自我检测又便于教师了解学情、采取针对性措施补救等】四、梳理总结:通过完善板书的形式与学生一起梳理本框知识体系、回扣目标,对应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寄语:胸怀报国,勠力同心。星辰大海,振兴中华!【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总结,看看这节课的收获——本课目标是否完成。结束语的设计在于引领学生从本框学习中、从科技工作者们的孜孜不倦中汲取青春奋斗的力量、感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树立家国情怀。】五、课下作业: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在《开学第一课》中告诫我们“如果我‘上不了天’,就来研究上天的东西”,虽然我们不学物理、化学,但一样可以从事法律、审计、环境监测、医学防护、机组培训等为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安全发展核能离不开你我他,你认为自己能为此做些什么呢?请运用本课所知识写一篇政治小论文,要求观点鲜明,200字左右。【设计意图:感悟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引导学生不仅会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到自己与国家的关系,更重要学会运用其方法论,科学地处理好自己与国家的关系,树立家国情怀,培育集体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其政治认同、引导其践行公共参与意识。】六、板书设计:【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板书,一是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体系,二是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板书更多着意于践行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标、家国情怀的培养。】课后案:一、基础巩固1.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需要新手段、新技术来帮忙。现在,有的城市的一条主干道新增加了“潮汐车道”和“马路机器人”,由“智能护栏”和“信号灯控制系统”组成,通过手机遥控,30秒快速完成车道隔离切换,解决了早晚高峰道路拥堵问题。这表明()①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解决社会问题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人们根据自身需要解决社会问题③联系具有偶然性,要促使其向必然联系转化④坚持系统优化方法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现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现代家居设计中,一个“点睛之笔”的创意设计往往能让人眼前一亮,并能迅速提升整个居室的层级。这表明()A.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B.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整体C.关键部分对整体总是起决定作用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3.“100-1=0”被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 1%的错误导致 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①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②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4.在 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一直坚持制定实施“五年规划”。“五年规划”主要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布局、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和社会事业等作出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中长期计划。制定“五年规划”有利于()①提升整体的主导地位,统率部分 ②通过搞好局部,来带动整体的发展③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④从整体出发,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年 5月 2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毛宁强调:中国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方将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与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市场和开放红利。击破了个别人“脱钩”的谬论材料表明()①充分认识关键部分的支配地位,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②部分影响着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③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普遍性④双循环这一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J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举全市之力支持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全面融入国家战略的先锋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服从服务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这是因为()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②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③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部分决定整体④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如图《团队工作》漫画中,K人的离开()①破坏了整体原有的功能②破坏了要素之间应有的联系③证明了部分对整体起支配作用④证明了系统要服从要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习近平在深入考察京津冀时就指出,“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这一生动比喻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启示有()①把握三地的有利内部联系,优化组合协同共生②发挥关键部分的功能作用,以点带面助推发展③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一体化顶层设计④善于把握联系的多样性,齐心力实现同样发展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9.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①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②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理念③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改造固有联系,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下边漫画“他说我站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启示我们()①重视部分的作用,把握关键部分②遵循内部结构有序性,使整体功能最大化③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④坚持系统优化,认识要素的不可或缺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并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对于数字技术的认识,我们既要讲当前,更要讲长远;既要看国内,更要看全球;既要防风险,更要促发展;特别对于其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更要有深刻、系统、完整的认识。材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③事物固有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④系统优化的方法是着眼于事物整体性的重要方法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 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温室气体排放中产生的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2023年 8月 15日是我国第一个全国生态日,习书记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 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这需要()①立足于指导思想,根据自身需要创造人为事物的联系②系统优化,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协同治理③着眼于关键要素,按步骤分析碳中和每一个具体目标④统筹全局,加强碳中和治理的各部门联动,形成合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拓展延伸:1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与奋斗,你认为自己当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些什么呢?请运用本课所学联系观的知识写一篇哲学小论文,要求观点鲜明,2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