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目标
1.通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观察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及辐射作用,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了解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业的发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优势;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说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理解区域发展 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第 19 届亚运会的召开在即,使我国的杭州进入世界的视野,杭州亚运会吉祥 物组合名为“江南忆 ”,取自白居易的诗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人们常用“上 有天堂,下有苏杭 ”来赞美长江三角洲这块富庶之地,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江南 忆 ”的脚步,一起来认识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一起跟随“江南忆 ”的脚步,来认识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 范围。 一、认识位置和范围 位置: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 多。 (2)依托长江干流发达的水运,可联系广大内陆地区。 (3)依托南北海上航运 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二、 自然特征
我们跟随“江南忆 ”的脚步来到了舟山群岛,正好赶上了东海开渔,长江三 角洲地区因为盛产稻米、淡水鱼也发达,又被称为“鱼米之乡 ”,跟当地的自然环 境是分不开的,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 气候条件:雨热同期,温暖湿润 地形条件: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河湖条件: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也称为“长 三角 ”,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可见河流对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探究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利: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河流为长江 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提供水产品,有利于渔业 的发展。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利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工业用水,有利于 工业的发展。河流沿岸自然风光优美,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弊:①河流在丰水期容易泛滥成灾,形成洪涝灾害;②河流污染后影响沿岸 生产生活。③河流穿城而过,影响城市交通。 【拓展】1.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结合视频和图文材料,认识岷江 对成都平原的影响。 利:①形成冲积平原,土壤肥沃;②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 弊:水量不稳定,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都江堰有效地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既能够提供发展农业的灌溉 水源,还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 【最大的城市群】 在游览期间,“江南忆 ”发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相比较其他地区要密 集很多。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 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有一个重要的城市——上海,它承担着很多城市职 能,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区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 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的作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借助发达的高速 公路和高速铁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 城市一样,即所谓的“ 同城效应 ”。 我们来看一下张予墨一家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的一 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 张予墨的父母的工作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座城市。 利:①收入较高;②更多的发展机会;③缓解大城市的住房压力; 弊:①增加了交通费用,②浪费了时间。 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呢? ①发达的交通运输;②区域经济的发展;③人们生活选择日趋多样化。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游玩过程中,我们发现,长江三角洲除了有像上海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外, 还有充满江南水乡特色的城市和景点,那么我们现在一起去感受一下长江三角洲 地区的特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