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学为中心”的教学新生态 课件(共7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如何构建“学为中心”的教学新生态 课件(共79张PPT)

资源简介

(共79张PPT)
优化“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生态
教育,即行业
求职谋生的敲门砖
教育,即职业
“三位一体”的幸福桥
教育,即事业
修己达人的筑梦路
教育,即伟业
……
前言
我的“教育”词典
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中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让孩子学什么和怎么学才是最关键的。
——任正非《深度学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前言
我的“教育”词典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经济发展动荡不安、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面向如此复杂的世界,只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前言
我的“教育”词典
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前言
我的“教育”词典
目录
contents
新时代呼唤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01
构建学为中心课堂生态的时代使然
02
优化学为中心课堂生态的实施建议
03
1
新时代呼唤教与学方式
的根本变革
01
新时代呼唤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
——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
冯·卡门
01
新时代呼唤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我们的教育短板是什么?在国际比较中,中国学生往往被认为基础扎实,但是在创造性、问题解决方面存在不足,甚至是“短板”。中国的基础教育被认为更注重知识掌握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而对包括创造性在内的21世纪技能(或21世纪素养)关注较少。
——夏雪梅博士(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重新定义学习:项目化学习15例》(序言)
以往的课时教学以知识点为载体,以课时为单位,视角狭窄、知识零散、理解浅表、高耗低效,过分强调教学速度和知识效率,达不到知识、思维和素养生长应该具有的高度,不符合素养导向的考试评价要求。
——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01
新时代呼唤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01
新时代呼唤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21世纪技能模型图
4C
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
沟通
communication
合作
collaboration
创造
creativity
01
新时代呼唤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变革源于工业时代(20世纪素养)向信息时代(21世纪素养)的转型。当前我们国家各项事业都在蓬勃发展,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要让我们的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具备运用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素养。
——刘徽(教育学博士,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副教授,系副主任)《大概念教学》(引言)
01
新时代呼唤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核心素养是个人在信息化、全球化、学习型社会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情境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强调的关键是价值观,强调对真实、复杂性问题的解决能力。
——尹后庆(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让素养在中国的课堂上真实地生长》
大单元
素养导向
01
新时代呼唤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大概念
跨学科
大主题
任务群
01
新时代呼唤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义务教育课程要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基本原则第4-5条
2
构建“学为中心”课堂生态的时代使然
要素1
教师
02
构建“学为中心”课堂生态的时代使然




要素4
要素3
要素2
学生
内容
环境
02
构建“学为中心”课堂生态的时代使然
学生
环境
内容
教师
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的思想和实践变革,无异于教育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
——杜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
02
构建“学为中心”课堂生态的时代使然
学生
环境
内容
教师
1.教师要通过搭建学习框架、维持学习过程、给予学习支持三大工作来引起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2.教学过程教师不是带领学生“在跑道上跑”的过程,而是带领学生“跑出跑道”的过程。
——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探索》
02
构建“学为中心”课堂生态的时代使然
学生
环境
内容
教师
1.教学内容是学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2.教学内容是学习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3.学习倚重教学内容,但不局限于教学内容。
——余文森《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探索》
02
构建“学为中心”课堂生态的时代使然
学生
环境
内容
教师
狭义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指的是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所处的客观环境(即通常所说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建筑、校园、校舍、教室、班级规模、座位编排方式等。
广义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指除了物理环境之外,还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环境,如师生关系、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等。
——李秉德《教学论》
02
构建“学为中心”课堂生态的时代使然
学生
环境
内容
教师
02
构建“学为中心”课堂生态的时代使然
学生
环境
内容
教师
3
优化“学为中心”课堂生态的实施建议
03
优化“学为中心”课堂生态的实施建议
01
02
03
(一)基本环节有“四问”
(二)进阶优化有“四助”
(三)内涵提升有“二真”
03
优化“学为中心”课堂生态的实施建议
01
02
03
(一)基本环节有“四问”
(二)进阶优化有“四助”
(三)内涵提升有“四要”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重点如何把握
目标如何确定
评价如何伴随
活动如何安排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三下《23海底世界》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进阶性与发展性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第二学段(3-4年级)
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课堂评价建议
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P46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课堂评价建议
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要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分工方式、讨论程序和对不同意见的处理,关注学生在发言和倾听发言时的规则意识和交际修养,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时,教师要对同伴评价进行再评价,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在评价中学会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P48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课堂评价建议
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P48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第二学段(3-4年级)
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第一学段关注阅读兴趣,通过朗读和想象等,侧重考察学生对作品情境、节奏和韵味的大体感受;第二学段在阅读全文基础上,侧重考察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第三、第四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1.基础性目标
(1)借助图片、视频等方法理解识记“窃窃私语、宁静”等词,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12个常用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发展性目标
(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怎样围绕关键语句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会介绍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三下《23海底世界》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三下《23海底世界》
阅读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习作要素: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涵养一定的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培养语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有好奇心、求知欲,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审美创造: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感受美、发现美、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践行课程标准
把握学情
立足核心素养
研读教材
★目标如何确定?重点如何把握?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五下《19牧场之国》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五下《19牧场之国》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六上第二单元
5 七律·长征
6 狼牙山五壮士
7 开国大典
8 灯光
阅读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习作要素: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9 我的战友邱少云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六上《6狼牙山五壮士》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六上《7开国大典》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目标如何确定?重点如何把握?
  第一,已经具备的。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基础怎样?相关的知识学生掌握得如何?相关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得怎样?学生对于这个内容的学习兴趣如何?
  第二,可能出现的。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产生哪些错误 如果出现问题时教师如何设置台阶来解决难点
  第三,能够实现的。一是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能够达成的;二是通过教师设计的活动达成的。
03-1
基本环节有“四问”
案例:信息化平台发布“问学单”
——五上第一单元《珍珠鸟》
预习推送给学生的其中一条问题是:课文中我最难理解的一句话是 。
经过统计,全班78.57%的学生选择的是文中的最后一小节,也就是全文的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据此,我们可以将《珍珠鸟》一课的其中一条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体味课文第四自然段是怎样表现珍珠鸟逐步对人产生信赖的;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相关关爱、和谐共处的境界。
03
优化“学为中心”课堂生态的实施建议
01
02
03
(一)基本环节有“四问”
(二)进阶优化有“四助”
(三)内涵提升有“二真”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搭建支架助学
创设情境助学
运用技术助学
学为中心
启迪思维助学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创设情境助学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40多处情境的表述,分布着这样的与情境连缀的短语:学习情境、生活情境、语言运用情境、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交际情境、真实情境、真实生活情境、阅读情境、试题情境、命题情境、日常生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跨学科学习情境。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创设情境助学
情境,是一种浸润着情感、充满着情调和情趣的教育场域。
——李吉林(中国情境教育创始人)
所谓情境,就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就是这种语境对于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遇到的,能够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继续思考,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
——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创设情境助学
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P45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创设情境助学
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P45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江苏省第23届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
四上《23*梅兰芳蓄须》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搭建支架助学
所谓“支架”,我们也叫它“脚手架”,境外的翻译往往叫“鹰架”。不管叫什么名字,其实就是给孩子达成某个目标的一种支持。学习支架根据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范例、提示、建议、向导、图表和解释等类型。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搭建支架助学
四下《小英雄雨来》
语文要素: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借力导学系统,借助文中的“泡泡”提示和课后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概括—对比例子,发现特点—自主列标题—交流标题—小结方法—筛选标题—链接原著,拓展方法”的步骤层层递进,突破难点。同时,引导学生用串联标题的方法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分层落实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搭建支架助学
四上第八单元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
张祖庆
感受概念化
我的心儿怦怦跳
(难点)
选材单一
过程简单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搭建支架助学
支架1
“心跳时光轴”
支架3
“从下水文中提炼方法”
支架2
“我的心电图”
【建构写法——身体变化与内心活动交替写】
1.心儿扑通扑通,像是有谁在我的胸口打鼓,咚咚,咚咚……
2.心提到嗓子眼儿,下意识地抱紧双手,护着胸膛,对,手机,于是左手依然护胸,右手悄悄地伸向口袋。咚咚,咚咚,腿在打颤,心在狂跳……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启迪思维助学
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试比较以下三个问题:
1.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
2.小蝌蚪找了几次才找到妈妈?
3.文中出现了三次“游哇游”,它们每次游的时候有区别吗?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启迪思维助学
一堂课如果能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那么就是一堂好课。好的教学是要把只会做题答题的学生变成会思考、会创新的人;把唯唯诺诺听话的孩子变成会独立思考生动活泼的人。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运用技术助学
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
发挥新技术的优势,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服务个性化学习。
推动考试评价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运用技术助学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
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多元互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发挥大数据优势,分析和诊断学生学业表现,优化教学,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和个性化指导。积极关注教学流程、教与学方法、资源支持、学习评估等新变化,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运用技术助学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运用技术助学
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针对学生素养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意见,及时反馈和讲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跟踪评价,梳理学生作业发展变化的轨迹,及时反馈不同阶段作业质量的整体情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运用技术助学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运用技术助学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运用技术助学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运用技术助学
03-2
进阶优化有“四助”
★运用技术助学
1.便捷测评。跟读、仿读作业或测试,系统打分,了解学习成效。
2.展示互评。将作品“晒”到班级圈等社交平台,师生互赏、互评。
3.养成习惯。利用打卡小程序,坚持每天打卡,帮助养成好习惯。
4.设置奖励。制作电子奖状……
5.计时增效……
6.个性化学习……
7.激趣促学……
8.大数据分析和诊断……
9.……
03
优化“学为中心”课堂生态的实施建议
01
02
03
(一)基本环节有“四问”
(二)进阶优化有“四助”
(三)内涵提升有“二真”
03-3
内涵提升有“二真”
“學”字的上部,其中间的两个“×”,表示“交往”的意思,上面的一个表示祖先的灵,也就是和文化的遗产的交往;下面的一个“×”,表示学生之间的交往。那包着“×”的两侧,形为大人的手,意味着大人千方百计地向儿童的交往伸出双手,或者说,表示大人想尽方法支持学生在交往中成长。
——佐藤学(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教授,教育学会前会长)《静悄悄的革命》
03-3
内涵提升有“二真”
《让学习真实发生》
(选自《小学教学设计》2021.06卷首语)
镜头1: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个别活跃的学生高高举起手。这时,教师会让一两位学生先说一说。等学生说过之后,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环节就算完成了,然后进行下一个环节。
诊断1:课堂漂移环节”,
建议1:
(1)个别学生说过之后,应该安排一个同桌相互说一说的环节;(2)等同桌交流过之后,还应该安排一个再次请个别学生汇报的环节。这样才能确保面向全体,让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经历从“学过”到“学会”。
03-3
内涵提升有“二真”
镜头2:琅琅的读书声少了,静心默读的时间少了,课堂上浮光掠影之后的对话多了,脱离文本讲授语文要素的现象多了。
诊断2:“第三者”
建议2:课文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凭借,课堂上,我们应该确保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让学生有时间潜心会文、静思默想。课堂是学生与文本“恋爱”的过程,教师不能做学生与文本的“第三者”,横在中间,干扰学生与文本“恋爱”。
03-3
内涵提升有“二真”
镜头3-1:放风筝,几乎是每个人都有的童年记忆。我小的时候,风筝基本上都是孩子们自己做的。现在超市里、小店里风筝随处都能买到,孩子们不仅没有了动手做风筝的体验,甚至连组装调试都被爸爸妈妈代劳了,只剩下到旷野里放风筝这么一个过程。
诊断3-1:“被大人偷走的实践与体验”
镜头3-2:就拿“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这项语文能力训练来说,学生读了一段话,刚开始只能很啰嗦地用一句长长的句子概括,很难将其凝练成一个短语,或者是一个规整的小标题。这时,许多教师就会很着急、不耐烦,为了快速推进救学过程,往往不等学生说完,就越俎代庖“端出”预设的答案,让学生将教师预设的答案摘抄、批注在课文相应的段落上,剥夺学生内在思维训练,把关注重点放在思维结果上。
诊断3-2:“思维的偷盗者”
03-3
内涵提升有“二真”
“漂移者”“第三者”与“偷盗者”,是我对课堂不良现象的一种比喻。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但追求生本课堂,探索深度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不仅“学过”,而且“学会”“会学”,则是大家共同的目标。
03-3
内涵提升有“二真”
“一真”
“二真”
自主学习真思考
躬身入局
我“在场”
“我要做”
激发学生积极情绪
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
——佐藤学
社会化学习
——张齐华
合作学习真交流
核心素养是个体主观建构和社会交往建构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探索》
学校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学校教育改革要下大力量改进课堂教学,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改革课堂教学要把教转变为学、把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让学校充满生气,使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
——顾明远
共勉
优化“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生态
01
立足学生
培育学养
把握学情
关注学程
着眼学力
02
03
05
04
学为中心
学生
环境
内容
教师
共勉
优化“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生态
PPT模板下载: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素材下载:
PPT背景图片: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教程:
Word教程: 教程:
资料下载: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感谢聆听敬请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