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SPACE DAY OF CHINA航天知识科普中国航天发展史SPACE DAY OF CHINAHISTORY OF CHINA'S AEROSPACE DEVELOPMENT1956年10月8日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受命组建的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成立。1956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导弹梦、航天梦的元年。1958年10月20日主要担负火箭、卫星、飞船的测试发射和测量控制任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组建是我国组建的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综合性航天发射中心,同时也是世界大型航天发射场之一1960年2月中国迈出了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飞行高度8千米迈出了中国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1964年7月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小白鼠火箭是我国发射的第一枚T-7探空火箭。火箭编号以“T”字开头,寓意不言自明。搭载小动物等用于生物学研究的火箭叫生物火箭,其任务是将试验生物送到高空。1970年4月24日1970年,中国用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同时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1975年11月26日卫星在轨道上运行 3天后 顺利地按预定时间返回中国大地,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卫星顺利返回中国大地1979年“远望1号”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量船,见证了东方红二号、神舟系列飞船飞天壮举,曾44次远征,足迹遍布三大洋逾44万海里,圆满完成57次重大科研试验任务,被称作中国的“海上科学城”。中国第一代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一号”1981年9月20日 1981年,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成为第四个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这种“一箭三星”技术当时在世界引起轰动这3颗卫星分别是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升空中国卫星通信业务由试验阶段进入使用阶段4月10日,卫星进入准静止轨道,入轨精度极高4月17日,卫星通信试验正式开始5月14日,卫星正式交付使用1985年10月中国开始进入国际火箭发射市场1987年8月,中国首次为外国公司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这可被视作中国参与国际商业发射的萌芽。而真正实现对外商业发射则是在1990年4月,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了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讲,这一天值得铭记。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准确地按运行轨道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个小时于11月21日凌晨在预定地区安全着陆2003年10月15日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返回地面。穿越大气层,不远万里为浩瀚星空增添了一抹中国红,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杨利伟成为中国遨游太空第一人2007年10月嫦娥奔月再也不是幻想,“嫦娥一号”用相机掀开了月球表面神秘的面纱。2008年9月25日至28日“神州七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完成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驾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飞行46圈,历时68小时,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2011年11月我国成功完成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突破掌握自动交会对接技术2012年6月16日“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载人“太空之吻”。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刘洋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神九天宫手控对接成功 对接口误差不超1毫米 18点37分神舟九号成功发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组成“神九”飞行乘组,2013年6月11日搭载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航天员的“神舟十号”发射成功,在太空中飞行15天,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自动和手动交汇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科学实验,并开展科普讲课等天地互动项目2016年11月18日搭载两名宇航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顺利发射成功景海鹏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三入太空的人在经历33天的太空遨游后,于11月18号返回地球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2020年7月2020年7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发射升空,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2021年6月17日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9月17日返回,在太空驻留长达90天,完成了众多核心重要的空间站测试任务。根据中国的航天计划,将在2022年前后,成功建立起自己的空间站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已进入到“嫦娥工程”二期阶段我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表示:未来十年左右,月球南极将出现中国主导、多国参与的月球科研站,月球上将留下中国人的足迹…谢谢观看HISTORY OF CHINA'S AEROSPACE DEVELOPMENTSPACE DAY OF CHINASPACE DAY OF CHINA航天知识科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