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背知识、易错易混、低正确率习题)(含解析)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背知识、易错易混、低正确率习题)(含解析)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简介

《哲学与文化》必背知识、易错易混点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未来)
第一部分 必背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什么?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为什么?
⑴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
①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⑵决定因素(五个决定):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④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⑤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重要意义(四个才能)
①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②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
③才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④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怎么办?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⑴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①指明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②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③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⑵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三、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1.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⑴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⑶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⑷文化发展的主体
①文化发展的主体是:人民。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②文化创作的源泉: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③文化创作导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⑸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
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②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⑹文化发展的措施:
①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2.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⑴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①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②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⑵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3.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⑴融通不同资源的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⑵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
①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②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③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四、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1.建设文化强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⑴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⑵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⑶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⑷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坚定文化自信
⑴坚持文化自信的原因 (为什么?)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⑵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
⑶坚持文化自信要求(如何坚持文化自信?)
①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底气+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底蕴)
③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第二部分 易错易混点
本课是全书的落脚点:第七课(纵向继承)和第八课(横向交流)都是为了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站在全局位置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为强国建设其他方面提供指导;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区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含义 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是指封建的或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
形式 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婚事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算命 黄赌毒、殖民主义、邪教
危害 属认识问题,对个人影响较深 (认识上的不科学、不积极、低俗) 有严重危害、祸国殃民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态度 改造或剔除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联系 都是文化糟粕,不利于文化强国建设
区分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科学文化修养 道德修养
区别 指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指人们通过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道德判断水平,陶冶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联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促进: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道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5、区分各种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区别 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 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 形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例如:讲仁爱、重民本、等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等传统美德 例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
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联系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这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实践中的伟大创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低得分率习题(得分率均小于60%)
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一直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不断与时俱进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②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④担负起了引领中华文化从衰微走向重振的历史使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重视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结合,对续写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  )
①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④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首钢工业文化景区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为主题,以钢铁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使游客直观地感受生产钢铁的壮观场面。景区实现了工业遗存与冬奥场馆、自然山水完美融合,使工业园区化身旅游网红打卡地,契合了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变化。这体现出(  )
①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又推动经济发展
③文化创新要立足时代,推陈出新
④文化创新必须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专题节目《艺术里的奥林匹克》在央视奥林匹克频道热播,利用实景演播室+虚拟现实技术展现了“大体育”的艺术气质。无论是掷铁饼者瞬间发力的自信一掷,还是古代侍女们嬉戏追逐的莞尔一笑;无论是顾拜旦目光坚毅地执着奋进,还是中国画卷徐徐舒展的恢宏气势……唤醒了我们心底对体育和奥林匹克最纯粹的爱。这启示文艺创作应(  )
①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②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③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
④立足中国国情,讲好中国故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随着第三个“南非中文日”(每年9月17日)的到来,中国文化在南非掀起一股新的热潮。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引进南非语言教学。南非卡拉遗产学院主席马托勒·莫采卡博士认为,所谓的“文明冲突论”根本站不住脚,恰恰相反,不同的文明更应该交流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表明汉语教学受到世界各国的一致欢迎
②表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有利于促进中非文明求同存异共同繁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2月4~20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冬奥会开幕式彰显深层次的文化自信。从“雨水”开始倒数,行至“立春”定格,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展现着中华文明独特的宇宙观和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开幕式上,“黄河之水天上来”,表达着14亿多中国人民对博大豪迈母亲河的赞美;“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代表世界各国的小雪花构成“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动人景观,诉说着“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愿景;小小火炬、灼灼其华,传递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实现了奥运历史上的点火创新;“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40多名纯朴的孩子放声歌唱,展示着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自豪感和人民幸福感;巨型“冰面”地屏、闪亮“冰雪五环”、AR效果雪花等数字光影特效打造出欢乐与激情的独特美感。
从2008到2022,从“我”到“我们”,从“讲历史”到“向未来”,中国的文化自信在这种真实、立体和全面的展示中不断深刻和发展。虽然时长缩短、人数减少,虽然不穿古装、不讲5 000年的故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创意和创新却彰显着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冬奥会开幕式的创意和创新彰显着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的理解。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没有体现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①不选;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③不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一直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体现了②④。故选D。
2.【答案】D
【解析】重视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结合,对续写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故③④入选。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故①不选。材料并未涉及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故②不选。故本题选D。
3.【答案】A
【解析】首钢工业文化景区让游客直观地感受生产钢铁的壮观场面,体现了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景区将工业遗存与冬奥场馆、自然山水的完美融合,让其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契合北京城市功能定位,这表明文化创新要立足时代,推陈出新,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双重性,优秀的文化能推动经济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经济发展,②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以人民为中心,没有涉及文化创新必须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故④排除。故本题选A。
4.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创作应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促进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不涉及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立足中国国情,讲好中国故事,故①④不符合题意。
5.【答案】D
【解析】“汉语教学受到世界各国的一致欢迎”说法过于绝对,①错误。材料强调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而未涉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不符合题意。不同文明间能求同存异,正是因为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③符合题意。不同的文明交流借鉴,有利于促进中非文明求同存异共同繁荣,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6.【答案】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简约、精彩的奥运会开幕式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彰显我国文化自信的底气。开幕式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体现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绿色低碳的理念和新时代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展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