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考前冲刺)专题06 机械运动讲义(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考前冲刺)专题06 机械运动讲义(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考频度 ★★★★★
考情分析 在中考物理中机械运动是考试的热点,其中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速度、运动图像每年中考都会涉及。
【真题1】(2023 大庆)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s。
【答案】1.80;338.5。
【解析】(1)图示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刻度,分度值为1mm;木块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80cm,木块长度为1.80cm;
(2)机械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向6min一侧;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大盘指针在38.5s,因此机械停表读数为5min38.5s=338.5s。
【点评】刻度尺、机械停表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测量工具,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真题2】(2023 益阳)传说中有一种鸟叫衔枝鸟,它能靠一小截树枝成功地飞越太平洋。它飞行时,把树枝衔嘴里;累了时,就把树枝放在水里,站在上面休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行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运动的
B.飞行时,以海岸为参照物,树枝是静止的
C.鸟站在树枝上休息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
D.鸟站在树枝上一起随海水流动,以海岸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
【答案】C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A、飞行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与树枝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鸟是静止的,故A错误;B、飞行时,以海岸为参照物,树枝相对于海岸位置发生了改变,树枝是运动的,故B错误;C、鸟站在树枝上休息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与树枝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鸟是静止的,故C正确;D、鸟站在树枝上一起随海水流动,以海岸为参照物,鸟与海岸的位置发生改变,鸟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真题3】(2023 德阳)如图所示,假设高速列车从德阳到成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静坐在行驶的列车中的小东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若德阳到成都的距离是60km,列车的行驶速度为150km/h,则小东从德阳到成都所用的时间是    min。
【答案】运动;24。
【分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已知路程与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运动时间。
【解答】解:静坐在行驶的列车中的小东相对于路边的树木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根据v得小东从德阳到成都所用的时间是:t0.4h=24min。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运动时间、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问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真题4】(2023 恩施州)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注:2里为1km,“一日还”指大约24h从白帝城到达江陵)。诗人所描述的船速最接近(  )
A.2km/h B.10km/h C.20km/h D.1000km/h
【答案】C
【分析】已知总路程为一千里,换算成500公里,即500km;一日指大约24h,利用速度公式就可估算出诗人所乘小船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已知:s=1千里=500km,t=1日=24h,那么v21km/h,故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
【真题5】(2023 日照)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某一天吃过早餐后,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门口会合。作出他们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中的两条实线所示,弟弟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弟弟比姐姐早5min离开家
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
C.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m/min
D.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2)根据v可求出平均速度;(3)根据v可求出姐姐行走时的速度。
【解答】解:A、由图像可知,姐姐比弟弟早出发5min,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姐姐的平均速度为:v150m/min,弟弟所用时间为:t2=15min﹣5min=10min,则弟弟的平均速度为:v2100m/min,则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B错误;
CD、姐姐在0﹣5min和15﹣20min行走,5﹣15min内没有行走,姐姐在0﹣5min和15﹣20min内通过的路程均为500m,则姐姐行走时的速度为:v1'100m/min,而弟弟的速度为100m/min,故C正确、D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关键能从图像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像问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考向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解法技巧 1.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 (1)已知刻度尺:直接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判断。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给出测量结果时的判断方法:一般情况下,测量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是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所在的位数。例如,已知测量结果为2.745dm,可知准确值为2.74dm,估读值为0.005d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01dm=0.1cm=1mm。 2.刻度尺的读数(测量值)=准确值(由分度值决定)+估读值(分度值的下一位)+单位(刻度尺上有标注)。 3.停表的读数:停表的读数=小表盘(分针)读数+大表盘(秒针)读数。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累积法(又叫测多算少法):通过积少成多的办法进行测量,再通过求平均来求得,这种方法还可以减小误差。常用来测微小的长度,比如可用于测纸的厚度和细金属线的直径。 (2)平移法(又叫卡测法):对于部分形状规则的物体,某些长度端点位置模糊,或不易确定,如圆柱体、乒乓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需要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 (3)化曲为直法(替代法):曲线的长度是不易直接测出的,但可以将曲线化为直线,再用工具测出直线长。例如,测地图上某两城市铁路线的长度,可用棉线使之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把棉线弄直,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即是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注意:线要细且无弹性。 (4)轮转法(滚轮法):比较长的曲线,可用一轮子,先测出其直径,后求出其周长,再将轮沿曲线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最后将轮的周长与轮滚动的圈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曲线的长度。 (5)化长为短法:这是一种测量很长(被测长度远超过刻度尺的量程)物体长度的常用方法。比如测量房间内空间的长度,可以先测出一块地板砖的长度,再乘以长度方向上的总砖数。
【模拟01】(2024 碑林区校级一模)小红暑假去秦始皇兵马俑旅游,买了一个兵马俑把件,如图所示,把件的肩宽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  )
A.7m B.7cm C.7mm D.7μm
【答案】B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图知把件放在书桌上,把件的肩宽与大字的宽度接近,则把件的宽度约为7cm=70mm=7×104μm=0.07m,故B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长度的估测,对于不熟悉的物体长度可以通过与熟悉的物体长度对比来分析。
【模拟02】(2024 五华区校级开学)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演奏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50s
B.我们所用物理书的宽度约为35cm
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10mL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答案】A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演奏国歌所需的时间为50s左右,故A正确;
B.我们所用物理书的宽度约为18cm,故B不正确;
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mL,故C不正确;
D.课桌的高约为成人身高的一半,约为0.8m,故D不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模拟03】(2024 武冈市校级开学)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刻度尺甲和三角板测得圆形物体的直径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2)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乙在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dm。
【答案】(1)1.20;(2)337.5;(3)14.51。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此结果最接近物体的真实值,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
【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物体右侧与3.20cm对齐,则圆形物体的直径:d=3.20cm﹣2.00cm=1.20cm;
(2)由图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向6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
(3)由物体长度记录数据14.51dm,可知测量结果准确到cm,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物体长度的真实值最接近L14.51dm。
【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本题同时考查了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考向2 运动的描述
解法技巧 1.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选择参照物 2.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模拟04】(2024 黄州区校级模拟)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yǒu,指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其中“舟行”和“人不觉”分别对应的参照物是(  )
A.舟、岸 B.门窗、水 C.岸、舟 D.门窗、舟
【答案】C
【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来讲的,这是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答】解:舟相对于河岸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河岸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
“人不觉”是说人感觉舟是静止的(没动),是因为人选择了舟作为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故人感觉舟是静止的。故ABD错误,C正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人在舟里坐着,舟是行驶的,但是人感觉不动。原因是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论就不同。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模拟05】(2024 顺庆区校级开学)如图所示,是北斗导航卫星的运行示意图。2023年12月26日11时2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7月31日正式建成开通以来发射的首组中圆地球轨道卫星,至此,中国在轨运行的北斗导航卫星增至48颗。关于这些卫星的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北斗卫星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卫星都是静止的
B.16颗北斗卫星彼此之间是相对静止的
C.卫星做的是曲线运动
D.在利用火箭发射卫星前,如果以火箭为参照物,那么,卫星是运动的
【答案】C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它们都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每一颗卫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它们彼此之间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B错误;
C、卫星运动的方向不断改变,做的是曲线运动,故C正确;
D、在利用火箭发射卫星前,如果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故D错误。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时本题还考查了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模拟06】(2024 越秀区校级开学)大客车和小汽车均自东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是小明站在同一位置连拍的两张照片,则以大客车为参照物(  )
A.小汽车向东运动 B.小汽车向西运动
C.树向西运动 D.树是静止的
【答案】A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解答】解:由图可知,以大客车为参照物,小汽车前一时刻在大客车的西面较远处,后一时刻小汽车车仍在大客车的西面,但是离大客车更近了,所以相对于大客车,小汽车向东运动。以大客车为参照物,树离大客车更近了,树向东运动。故选:A。
【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考向3 运动的快慢
解法技巧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 (1)运动时间相等,比较通过的路程: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行驶的路程越大,运动得越快(行驶的路程越小,运动得越慢)。 (2)通过的路程相等,比较所用的时间:在行驶路程相等的情况下,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运动的时间越长,运动得越慢)。 (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用路程除以时间,比较单位时间的路程,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快。 2.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举例如下: 3.火车过桥(或隧道)问题 (1)注意处理火车过桥(或隧道)问题时,不要忽略火车长度。 (2)火车穿过隧道时,火车头进人隧道就开始算起,直到火车尾离开隧道才叫做火车通过了隧道,所以火车穿过隧道经过的路程应该等于隧道长与车身长度的和。过大桥时也类似,火车通过大桥经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 (3)对于本身有长度的物体过桥问题小结如下:物体通过的路程=桥长+物体本身长度。
【模拟07】(2024 南岗区校级开学)如图所示的三幅图画,比较图中三种动物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答案】C
【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速度单位,然后根据速度数值的大小比较物体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猎豹的速度是40m/s,也就是144km/h;旗鱼的速度是108 km/h;
褐海燕的速度:v300km/h;因此,速度最快的是褐海燕。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知识,利用速度的大小可以直接比较运动的快慢,但速度单位需要统一。
【模拟08】(2024 衡阳县校级开学)一运动物体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4m/s,后2s内的平均速度为6m/s,该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4m/s B.4.8m/s C.5m/s D.6m/s
【答案】B
【分析】根据s=vt分别计算物体在前3s内和后2s内的行驶的路程,然后计算该物体在5s内的总路程,该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物体在前3s内的行驶的路程:s1=v1t1=4m/s×3s=12m,
物体在后2s内的行驶的路程:s2=v2t2=6m/s×2s=12m,
该物体在5s内的总路程:s=s1+s2=12m+12m=24m,
该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v4.8m/s。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要求学生知道:该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模拟09】(2024 龙马潭区校级开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距离之比为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A.2:1 B.3:4 C.4:3 D.5:3
【答案】B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速度公式,知道v.分别写出两个速度的表达式,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设s甲=3s,s乙=2s,t甲=2t,t乙=t。
由已知条件得:v甲,v乙,则v甲:v乙:3:4。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速度公式的应用。首先要掌握速度公式v,分别用已知条件表示出甲乙的速度,从而可以求出。
考向4 运动图像
解法技巧 s-t图像v-t图像 ①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是速度比①小; ③代表物体静止状态; ④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只是起点不是坐标原点,而是距离坐标原点有一段距离。 ①表物体做加速运动,物体从静止开始启动; ③也代表物体做加速运动,但初速度不为0; ②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交点代表此时刻速度大小相等。
【模拟10】(2024 高新区校级开学)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甲、乙两车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两车出发前相距20m,甲比乙晚出发10s
C.在第10s时两车速度相等
D.5﹣10s内甲车相对于乙车向东运动
【答案】D
【分析】s﹣t图像表示的是物体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图像为倾斜直线,表示的是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变化,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起始位置,与横坐标的交点表示起始时间,图像交点表示到达同一位置,即两物体相遇。
【解答】解:A.图像为s﹣t图像,图像是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变化均匀,根据路程公式s=vt可知,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甲车与横坐标相交,表明开始运动时,位置在坐标原点,运动的开始时刻是5s;而乙车与纵坐标相交,表示开始运动的时刻是0时刻,但是开始运动的位置在坐标原点20m处,所以开始运动时,甲、乙两车相距20m,乙车先运动,甲车晚5s运动,故B错误;
C.s﹣t图像相交的点表示的是两车在同一位置,即两车相遇,而不是速度相同,故C错误;
D.5~10s内,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更快,两车均向东行驶,而乙车在甲车前方20m处,甲车速度比乙车快,所以距离在缩小,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相对乙车向东运动,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运动的s﹣t图像的分析,属于常见题型,难度一般。
【模拟11】(2024 禹城市校级开学)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s和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乙车的速度大小为10m/s
B.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C.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
D.在t=6s时,乙车在甲车前面12m处
【答案】C
【分析】(1)(2)从图象中选取两小车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分别求出两小车的速度进行比较;
(3)根据两车的速度大小关系,结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判断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方向;
(4)通过读图判定甲、乙两车6秒通过的路程,两者之差即为两车相距的距离。
【解答】解:AB、已知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中的数据可得:v甲1.3m/s,v乙3m/s,所以v甲<v乙,即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故AB错误;
B.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v乙,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故C正确;
D.由图像可知,在t=6s时,s甲=8m,s乙=18m,乙车在甲车前面s=s乙﹣s甲=18m﹣8m=10m,故D错误。
【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模拟12】(2024 沙坪坝区校级开学)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a和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0~6s内,a和b车会有两次相遇
D.4~6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
【答案】C
【分析】(1)直线运动的物体,在s﹣t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
(2)直线运动的物体,在v﹣t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知道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4)根据图像确定速度的大小,再结合乙车的速度确定两车的相对运动情况。
【解答】解:A、2~4s内,由图甲可知,a车处于静止状态,由图乙可知,b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0~6s内,a运动的路程s1=60m,时间t1=6s,则a车的平均速度为:v110m/s,故B错误;
C、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刚开始时,a车的速度为:v010m/s,b车的速度是6m/s,所以a车在b车前面,因为2~4s内,a车处于静止状态,4s内a车的路程为20m,a车的速度va5m/s,b车通过的距离是sb=vbtb=6m/s×4s=24m,相遇一次,b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和b车会一次相遇;到6s时,b车通过的距离是60m,b车通过的距离是sb=vbtb=6m/s×6s=36m,所以a和b车会有再一次相遇,故C错误;
D、4~6s内,由图乙可知,b车的速度为6m/s,由图甲可知,a车运动的路程为s2=60m﹣20m=40m,则4~6s内,a车的速度为v220m/s,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北运动,故D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