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

资源简介

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本内容。
- 理解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2. 能力目标
- 提高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教学重难点
(一). 重点
- 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优越性。
1. 多党合作关系的理解:理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关系,包括执政党与参政党的角色定位、相互监督与支持等,需要深入了解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基本方针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理解其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和意义,可能需要对中国政治实践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
3. 优越性的体现和比较:评估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需要与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进行比较和分析,这需要对不同政治体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
4. 实践中的具体运作:了解我国政党制度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运作方式,包括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机制,以及如何有效实现这些功能,可能需要对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和分析。
5. 与时俱进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党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理解其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的适应性和优越性,需要关注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动态。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难点,可以通过深入学习中国政治制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关文献和案例,以及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发展动态,也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方向和意义。
(二). 难点
-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关系。
1. 党际关系的复杂性: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政治领导、合作共事、互相监督等。理解这种复杂的关系需要对中国政治体制和党际互动有深入的了解。
2. 合作的具体形式和机制:通力合作的关系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各种形式和机制,如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理解这些具体形式和机制的运作方式以及它们如何促进合作,需要对相关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
3. 权力分配与协调:在党际合作中,权力的分配和协调是一个关键问题。如何确保各党派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实现整体的协调和统一,需要深入研究权力运行的机制和原则。
4. 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的差异:尽管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可能存在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的差异。理解如何在差异中实现合作,需要对不同党派的观点和诉求有一定的了解。
5. 动态变化与适应:党际关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也可能发生变化。预测和适应这种变化,以及解决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是理解通力合作关系的挑战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通力合作关系,可以通过研究相关的政治理论、历史经验、制度规定以及实际案例来深入探讨。同时,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参与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也有助于加深对这一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设问法。
1. 情景创设:
- 定义:情景创设是指教师通过创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情景,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进行学习和探索。
- 作用:可以使教学更具生动性和吸引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实施: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进行情景创设,如故事、案例、模拟实验、角色扮演等。在创设情景时,应确保情景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2. 设问法:
- 定义:设问法是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教学方法。
- 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实施:设问应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既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又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时提问,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情景创设和设问法结合使用,例如,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情景,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
三、板书设计
(一)、制度内涵
1. 中国共产党领导
2. 多党合作
3. 政治协商
(二)、基本内容
1.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2.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3. 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
(三)、优越性
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 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
3.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 推动祖国和平统一
(四)、实践案例
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导和推动建立毕节试验区,并在北京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座谈,期望得到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智力支边等广泛支持。1988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正式建立。这是新中国在贫困地区建立的第一个以消除贫困、坚持可持续发展为突出特点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推进贫困地区发展的先河。
三十年来,毕节试验区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在中央统战部的统筹协调下,统一战线把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作为己任,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帮扶机制,先后组织召开6次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统筹安排、系统部署,协调推动项目900多个,涉及资金1200多亿元。
(五)、总结
在实际教学中,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板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同时,可以结合图表、图片等多种形式,使板书更加生动直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展示视频列表:共商国是同舟共济
- 提出问题:
-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民主党派?
- 你觉得我国政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 西方政党制度有哪些类型?
- 我国政党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2. 自主学习
- 展示课件:我国的政党制度
- 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问题:
-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 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什么?
-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什么关系?
-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什么?
-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什么?
-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什么?
-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什么?
- 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什么?
- 人民政协的主题是什么?
- 人民政协的职能是什么?
3. 交流展示
4. 教师精讲点拨
5. 课内探究
- 材料一:2022年1月30日,中央纪委在北京向党外人士通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并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 材料二: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积极投入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他们慰问受灾群众,看望救援人员,实地察看灾情,了解抗震救灾工作进展,积极建言献策。
- 材料三:2022年7月2日至5日,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进一步推进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建言献策。
请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6. 自主质疑
7. 迁移训练
8. 布置作业:完善学案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