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 氨气 课件 (共26张PPT)高一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1 氨气 课件 (共26张PPT)高一下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氨和铵盐
【考纲要求】
1.了解氨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
2.了解铵盐的性质及用途;
3.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如果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
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
1800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
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
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
(NH4)2SO4
硫铵
NH4NO3
硝铵
NH4HCO3
碳铵
NH4Cl
氯铵
CO(NH2)2
尿素
常见氮肥
氨气
天才还是魔鬼?
哈伯(F.Haber 1868—1934)
攻克氨的合成这一世界难题,将无数人从饥饿的死亡线上拯救出来;
发明大量化学武器并用于战争,使无数人伤残致死;
他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人尊敬,他也是战争魔鬼遭人唾骂。
氨的工业制备
N2 + 3H2 2NH3
催化剂
高温 高压
1、物理性质
色、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特性
_____ 气体 _______ 气味 _____ 空气 _____溶于水, 1体积水能溶解____体积的氨气 易液化
无色
刺激性
小于
极易
700
一、氨
氨易液化(液态的氨称为液氨)。液氨汽化时要吸收的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因此,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液氨是纯净物
氨水是混合物
2、氨的化学性质
轻轻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2、氨的化学性质
轻轻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形成喷泉,溶液充满烧瓶
实验结论:氨气的溶解性极大
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喷泉形成原理
气体与水或其他液体接触
气体溶解或发生化学反应
容器内压强减小
外部液体进入形成喷泉
思考:该没有胶头滴管(如图),能否进行喷泉实验,如果能,该如何操作?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氨气,氨气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
气体 NH3 HCl SO2、CO2 NO2与O2
吸收剂
水或盐酸
水或
NaOH溶液
浓NaOH溶液

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
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震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体呈喷泉状喷出,则a、b不可能是( )
A.a为HCl气体,b为H2O
B. a为CO2气体,b为浓NaOH溶液
C. a为Cl2气体,b为饱和NaCl溶液
D. a为Cl2气体,b为浓NaOH溶液
C
【 课堂练习 】
氨水显 性 ,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 _______,使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_______。
红色
变蓝
弱碱性
(1) 与水的反应
NH3 + H2O NH3·H2O  NH4+ + OH-
2、氨的化学性质

NH3·H2O==NH3+H2O
NH3·H2O不稳定,易分解
液 氨 氨 水
形成
成分
性质
存在条件
氨液化(纯净物)
氨溶解于水(混合物)
分子:NH3
H2O、NH3 和 NH3·H2O
NH4+、H+ 和 OH-
无 OH-,不呈碱性
有 OH-,呈碱性
液氨形成条件
常压低温/常温高压
常温常压
(2)与酸的反应
用蘸浓氨水的玻璃棒与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产生?为什么?
(2)与酸的反应
用蘸浓氨水的玻璃棒与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产生?为什么?
氨水具有挥发性,与挥发性酸反应产生白烟,
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NH3 + HCl = NH4Cl
NH3+HNO3 = NH4NO3
过量氨水与Al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3++3NH3·H2O = Al(OH)3↓+3NH4+
(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
(3)与盐的反应
(4)氨气的还原性
①催化氧化:
②被CuO氧化:
③被氯气氧化:
4NH3 + 5O2 4NO + 6H2O
催化剂

2NH3 + 3CuO=3Cu+N2+3H2O
2NH3 + 3Cl2=N2+6HCl
8NH3 + 3Cl2=N2+6NH4Cl
①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故用作制冷剂。
②制氮肥、硝酸、铵盐、纯碱等。
3、氨的用途
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突破口。
氨水呈碱性,NH3·H2O属于一元弱碱,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按NH3进行计算。
原理:
2NH4 Cl + Ca(OH)2 = CaCl2+2NH3↑+2H2O
 △
原料:
氯化铵:NH4 Cl(固)
消石灰:Ca(OH)2(固)
装置:
固固加热
4、氨气的制备
干燥:
用碱石灰或生石灰在干燥管或U型管中干燥
收集:
极易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小
向下排空气法
防止空气对流,提高集气的速度和纯度。
验满:
(1)氨溶于水呈碱性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变蓝
(2)浓氨水和浓盐酸靠近产生白烟
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尾气处理: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 (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 以避免污染空气。
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氨气的实验室快速制备
加热浓氨水制氨
NH3·H2O == H2O + NH3↑

氨气的实验室快速制备
浓氨水与生石灰
浓氨水和固体NaOH
浓氨水与碱石灰
生石灰、碱石灰或固体NaOH和水反应减少水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NH3逸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