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小学心理健康一年级下册《第二十课 认识我的同学们》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第二十课,主题为《认识我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班级的重要性,学习班级合作与交流的基本方法。通过创造性活动和讨论,培养班级认同感,增强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培养合作与共享的精神。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班级的重要性,明白班级是一个集体,需要大家相互合作。学习班级合作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如倾听、尊重他人、分享等。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造性活动和讨论,培养班级认同感,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归属感。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培养合作与共享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同学们的友善和关爱之情。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强学生对班级的认识和归属感,让他们意识到班级是一个大家庭,需要共同努力。难点:让学生理解并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学习如何在集体中展现自我,同时尊重他人。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班级的认知可能还不够深入,对集体合作和交流的方式也还不够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指导来提高。五、教学方法:创造性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班级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讨论与分享:通过班级讨论、小组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六、教学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用品、图片等。七、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发学生对班级的思考和认识。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班级有什么作用?你在班级里最喜欢做什么?教师可以提出这些问题并请学生举手回答。然后可以选择几个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鼓励其他学生补充和互相评论。步骤二:知识讲解通过课件和图片,讲解班级的重要性和合作交流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讲解:向学生展示班级照片或班级标志,引发学生对班级集体的认知。解释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部分,我们需要相互帮助、尊重和支持。引导学生明白班级合作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如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分享自己的想法。步骤三:活动体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任务。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活动:1. 提供一个情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完成一个班级合作的任务,例如设计一张班级海报,展示班级的特点和活动。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海报的不同部分。2. 教师给予一些指导,如提供海报制作的材料、图片和字卡等,以帮助学生展开合作。3. 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步骤四:讨论分享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海报,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验。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讨论分享环节:1.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设计的海报,同时向全班介绍他们的想法和体验。2.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互相欣赏和赞美其他小组的作品,鼓励学生表达对其他小组成员的肯定和感谢之情。3.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们在小组合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在小组合作中,你们有没有遇到不同意见?怎样处理这种情况?在小组合作中,你们有没有学到什么新的技能或知识?步骤五: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反思总结:1.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班级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在小组合作中,你们有什么感受?为什么合作很重要?在班级中,大家需要如何相互帮助和支持?如何在集体中展现自我,同时又尊重他人的意见?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可以请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或者组织小组讨论并选择代表发言。3. 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班级合作的重要性和学习到的经验,同时鼓励学生将这些经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八、板书设计:班级合作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倾听尊重分享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造性活动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班级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展示了合作的能力,也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然而,在活动设计上可以更加多样化,引入更多元化的角色扮演,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让学生在分享中学会欣赏和赞美他人,培养友善和关爱之情。教师在评价学生表现时,要注重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