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生心理课】清明节特辑——爷爷变成了幽灵活动背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常常对死亡避之不及,死亡不会因为我们的闭口不谈而消失,相反如果儿童一直被保护,灌输美好的童话,对死亡一知半解,如果未来遇到了亲人离去的事件,或许对他来说可能是严重的冲击。活动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生命基本的发展规律;2、过程和方法目标:探究热爱生活,珍惜爱的人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够合理看待死亡,不畏惧离去,珍惜当下。活动对象小学中高段活动过程一、这是什么节展示清明时节的图片,询问学生这是什么传统节日。提问:为什么要过清明?你是怎么过清明的?扫墓代表什么?教师:清明的时候我们会纪念离去的人,有个小朋友也面临了这样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他家里发生了什么故事?二、绘本故事播放视频片段一:①爷爷怎么了?②什么是去世?教师:死亡就是没有呼吸、没有心跳,也没有知觉,大脑失去意识,代表生命结束了。一般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以及减轻悲伤,我们经常用“去世”“走了”“离开人世”“逝世”这样的词语来代替“死亡”。自然界的生命都会经历死亡,因此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③面对外公的去世,艾斯本他的家人心情怎么样?(生:悲伤,遗憾等)④他们做了些什么?(生:参加葬礼、鲜花、说再见、可能会哭)播放视频片段二:爷爷一遍一遍地穿过墙壁,又一遍又一遍地走回来。如果一个人在世的时候忘了做一件事,他死后就会变成幽灵。①爷爷为什么要来看艾斯本?②猜一猜爷爷忘记了什么事?播放视频片段三:一起找寻爷爷忘记的事,终于想起来了,原来是爷爷忘记了跟小艾斯本说再见。①当爷爷说完再见,为什么艾斯本的爷爷没有再回头?②为什么艾斯本觉得自己可以去上学了?③他还会想爷爷吗?他还会悲伤吗?④面对死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以减轻自己的悲伤?(总结:告别、哭泣、倾诉、纪念)和亲人和挚友交流,表达真实的感情,倾诉或是哭泣都无须掩饰。心理学研究表明,哭是一种排解不良情绪的有效办法,可以缓解肢体和心理的紧张,甚至还能减轻疼痛。放开自己的压抑情绪,哭上一场,内心的紧张、压抑和悲伤等不良情绪就减少了许多。三、珍惜的ta提问:为了让我们以后不后悔,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教师:就像艾斯本和爷爷的故事里那样,在爷爷的回忆中他们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最后说了再见也没有遗憾了。任务1:画一画你珍惜的ta(可以是亲人、朋友、你的宠物)任务2:写一写,为了不留遗憾我会这样做,让ta感受到我对ta的爱。四、结束阶段提问:为什么在清明我们要扫墓呢?除了寄托哀思,对我们有没有什么帮助?总结:死亡,不仅仅意味着生命结束,还意味着不能再跟人互动,即使我们再需要他们,他们也不能回应我们。但是他们仍然属于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天,我们身边爱的人,爱的宠物会慢慢离开自己,我们也不必太悲伤,把过去的美好记忆在心里,就会觉得很温暖。最重要的是,为了不留遗憾,请你珍惜你爱的ta,勇敢表达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