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生4.1愚人节」玩转情绪
受到心理和年龄的多重影响,中小学生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难以掌控分寸,伤人伤己,而当本就喜欢玩闹的学生遇见了奉旨愚人的“愚人节”之后,更容易因为一时的兴奋给身边人带来不良的影响,最终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本课以愚人节为主题,以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并从“不好笑的玩笑”切入情绪,传授调节情绪的方法,寓教于乐,实用性强。
01
基本信息
适用学段:初中全学段
课程课时:一课时(40min)
02
设计思路
面部表情理论:根据保罗·埃克曼(Paul Ekman)的研究,人类面部表情可以传达不同的情绪。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通过表情来模拟不同的情绪,观众则需要观察面部表情来判断情绪的真实性。
情绪共鸣理论:根据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的情绪共鸣理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表达来产生情绪共鸣。观众可以通过观察表演者的情绪来尝试理解和感受相同的情绪,从而判断其真实性。
身体姿势和情绪关联:根据艾米·库迪(Amy Cuddy)的研究,身体姿势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状态。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姿势来表达不同的情绪,观众可以观察姿势来推断情绪的真实性。
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意自我的表达和情绪的体验,这也使得此阶段的学生情绪波动较为剧烈,人际冲突时有发生。而做为“玩笑”的节日,愚人节让他们能体验到玩笑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他们却缺乏成年人的克制,使得原本为了拉近关系的玩笑成为了互相伤害的利刃。
基于以上原因,本课计划借助“愚人节”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开玩笑,通过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情绪观察及控制能力,让他们在人际互动中既能做到察言观色,也能保证适可而止,将双方的情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0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意识到行为对情绪的影响;了解情绪的识别方法。
情感目标:体验良好的情绪调控对玩笑双方带来的积极影响。
行为目标:掌握情绪识别和控制的方法。
04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良好的情绪调控对玩笑双方带来的积极影响。
突出重点的措施:通过视频展示、同伴互动进行体验。
难点:掌握情绪控制的方法。
突破难点的措施:通过教师讲授、互动练习掌握情绪控制方法。
05
课前准备
课件、视频
教学设计
玩转情绪
壹
导入阶段
该生气吗(8分钟)
活动目的:
活跃气氛;为后续环节做铺垫。
活动介绍:
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转化阶段
贰
情绪侦探(12分钟)
活动目的:
了解情绪的识别方法;提高情绪识别能力。
活动介绍:
1、教师依次展示包含不同情绪(喜、怒、哀、惧)的卡片。
2、学生识别卡片所表达的具体情绪,并尝试判断该情绪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
叁
工作阶段
调适情绪我能行(18分钟)
活动目的:
意识到行为对情绪的影响;掌握情绪控制的方法;体验良好的情绪调控对玩笑双方带来的积极影响。
活动介绍:
1、选取四位同学。
2、随机抽取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依据前一环节讨论的非语言线索来进行表演。
3、分享感受。
结束阶段
肆
总结(2分钟)
活动目的:
总结内容,深化主题。
教师总结:
玩笑不是整蛊,更不是恶搞,所以即便是开玩笑,也要注意观察别人的一言一行,避免超过边界。如果我们想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应该在生活中养成察言观色的习惯,愿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情绪识别和控制能力。
- 作者有话说 -
好的玩笑不仅能让玩笑双方在紧张的生活工作之余舒缓身心,还能迅速拉近双方的关系,但什么样的玩笑才算是好的玩笑,这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去探索。而让人感到为难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因为玩笑把握的分寸不当而导致原本良好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这也让我们面对玩笑变得畏首畏尾,甚至质疑自己的社交能力。因此,在本次愚人节特别课中,我们将重心放在了情绪识别及其修复上,希望借此为学生提供一种方法,让他们在练习如何开好玩笑的过程中,尽量弱化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放心大胆去探索如何成为一个玩笑小达人。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