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班级 组号 学生姓名课题 2.2声音的特性 第1课时 总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音调的影响因素;2、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3、知道超声和次声。重点:音调的影响因素;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知识点1:音调课前独学:阅读教材32页,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尖锐的声音音调________;舒缓的声音音调________.2、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振动快,频率______则音调______;振动慢,频率______则音调______。3、频率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例如:5秒内振动100次,频率是_________.说说你的方法?4、音乐中的1、2、3、4、5、6、7,高音是_______。5、男低音的音调________;女高音的音调_________。知识点2:探究音调的决定因素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我们如何科学的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呢?1、提出问题:是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2、实验方案: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只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伸出桌边较短的钢尺,振动______,频率______,音调_____。反之……注:实验过程中,只改变了_______________,其余因素都___________.这是物理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进一步我们发现,振动的钢尺越______(选填“长”或“短”),频率越_____,音调越高。发声体的长度是否会影响振动的快慢,从而影响声音的音调,让我们进一步探究:学生活动一: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柱的长短会影响管乐器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利用手边器材,小组内讨论的说出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学生活动二:现有两根粗细不同的琴弦,如何设计实验探究琴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是否会影响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组内讨论的说出实验方案。当堂检测1、手机中的“全民K歌“,不仅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体验一把当歌唱家的味道,而且还可以评价。“全民K歌“的评论中就有“靓颖海豚音在你面前也不过如此”的说法。这里所说的“海豚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音色好2、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加大摩擦弦的力度C.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D.旋转弦轴,调整弦的松紧程度3、吹横笛时,按压或放开不同的笛孔,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下列有关横笛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横笛是利用笛身的振动发声的 B.放开所有的吹孔,发声的音调最低C.按住所有的吹孔,发声的音调最低D.控制吹的力度,就可控制发声的频率4、如图,相同的瓶子装多少不同的水,嘴贴着瓶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则_____ 瓶的音调高(靠 __________ 振动发声);拿筷子用同样大小的力敲瓶子同一部位,则_____瓶音调高(靠 _____________振动发声)知识点3:超声波和次声波独学教材p33~34页完成下列问题:1、按频率的不同声分为:声音(人能够听到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它们统称为声。2、超声波:人们把高于________Hz的声叫做超声波;次声波:人们把低于________Hz的声叫做次声波;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________Hz到_________Hz。3、查找p34小资料,能发出超声波的动物有___________;能发出次声波的动物有_______。当堂检测1、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__Hz,人类________听到这种声音.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本堂知识梳理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