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新课导入
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他们是作为商人、使节和雇佣军来到中国的。对外国人来说,唐朝统治下的中国比其他任何时期都开放。思想自由在宗教问题上表现得最明显。帝国疆土的扩大,陆上和海上商路的重新开放,致使许多外国宗教思想和大批传教士涌入中国,其中佛教的情况尤其如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1)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地区存在高句( gōu )丽( lí )、新罗、百济三个政权。北朝与隋唐初期,高句丽长期侵扰中原王朝边境。
唐高宗时,唐联合新罗消灭高句丽与百济,协助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地区。日本为援助百济,与唐军在白江口决战,遭到惨败。
此战后,唐朝与新罗交好,日本则亲身体会到唐朝的强大,于是通过大量派遣遣唐使来华,全面效法唐朝制度。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法式:法律、制度、文化等)。
—《日本书纪》
日本政府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2)过程
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日本先后正式派遣的遣唐使为12次。每次人数少则100多人,多则500人左右。遣唐使团集中了当时日本外交、学术、科技、工艺、音乐、美术、航海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
——摘编自章林《遣唐使:中日交流的重要承载者》
依据材料和教材,归纳日本派出遣唐使有何特点?
①持续时间长 ②来华次数多
③使团规模大 ④人员素质高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3)影响
日本平安京平面图
长安城平面图
建筑
日本中央官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政治
日本和同开珎
钱币
唐朝开元通宝
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并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日本以唐朝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确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3)影响
空海
日文平假名
吉备真备
日文片假名
文字
日文的书写系统包括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三种文字系统。
平假名由汉字草书演化而来,片假名取汉字偏旁部首演化而来,分别由遣唐学问僧空海与遣唐使吉备真备所发明。
平假名
片假名
假借汉字的草书造成,用于日常书写和印刷
平假名:
假借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成,用于标记外来词、象声词以及特殊的词语
片假名:
文字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4)代表人物
717年,阿倍仲麻吕成为遣唐留学生,经过数年的寒窗苦读,参加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阿倍仲麻吕在唐期间曾任洛阳司经校书、左拾遗、左补阙等职。因其德才兼备,诗文俱佳,得到唐玄宗赏识,后被任命为秘书监,常在玄宗身旁侍奉。因羡慕中华礼仪,取汉名“晁衡”。
753年,晁衡从苏州启航回国,但途中遇到风暴,随风漂流到了安南。755年,他与十多位幸存者历尽艰险,又回到了长安。晁衡重回仕途,深得肃宗及代宗信任,由左散骑常侍至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等职,最终长眠于长安,埋骨唐土。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鉴真东渡
(1)背景
742年,日本留学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律宗,为日本信徒授戒。鉴真受日本长屋王赠与唐代僧人袈裟绣文“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感动,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于是决意东渡。
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绣袈裟衣缘》
六次东渡:
1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2
3
4
5
6
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6岁东渡成功(754年,唐玄宗时期)
(2)过程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鉴真东渡
(2)过程
鉴真具有怎样的精神?
不畏艰难险阻
敢于担当责任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鉴真东渡
(3)影响
日本·唐招提寺
在鉴真的设计及领导下,建造了著名的唐招提寺……鉴真随船带到日本的,还有绣像、画像、书帖等,其中有王羲之父子的真迹,后来成为日本书法的准绳。……鉴真对医药学很有研究,在日本医学界是位备受尊敬的先师。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背景
隋及唐初,朝鲜半岛有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7世纪中叶,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唐王朝与新罗形成册封关系。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2.表现
②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④朝鲜半岛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①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新罗人·崔致远
三、玄奘西行
三、玄奘西行
1.背景
“翻译的经书有很多讹误,因此前往西域,广泛寻求不同版本用来参考验证。”
——译自《旧唐书·列传141·僧玄奘》
玄奘,唐代著名高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为“唐僧”。玄奘感到多年来在各地所闻佛法说法不一,因此渴望得到经书《瑜伽师地论》,以求融汇贯通,于是决心前往印度求法。
三、玄奘西行
2.过程
贞观初年(公元629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玄奘遍访天竺的名寺,曾在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还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
公元643年,玄奘启程归国,带回657部佛经。645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烈欢迎。
三、玄奘西行
3.影响
(1)翻译经书
652年,玄奘在长安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即今天的大雁塔,在唐太宗大力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将约1300卷梵文经论译成汉语。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3.影响
(2)《大唐西域记》
根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知识拓展
大食(yì)(即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与唐朝互通使节多达三十余次,倭马亚王朝被称作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被称作黑衣大食,法蒂玛王朝被称作绿衣大食。651年,唐高宗即为穆斯林使节敕建清真寺,伊斯兰教自此传入中国。阿拉伯的伦理学、语法学、天文学、算学、航海学等也随之传到中国。怛罗斯战后,中国的造纸术、火药等也开始传入西方。
唐代
彩绘大食(yì)人俑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①往来频繁,双向交流
②既有物质交流,又有精神文化交流
观察地图,指出和唐朝交往的国家有哪些?
1.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有哪些?
总结拓展
唐朝时期,外国商人取得入境通行证即可“往来通流,自为贸易”,同时,唐朝政府还对这些外商进行钱粮等方面的补贴。并且规定官员不得无故刁难外国商旅—“无故留难者,一日主司笞四十,十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
—选编自《唐律疏议》
原因:
1.唐朝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最主要);
2.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3.唐朝发达的对外交通(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4.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
西汉
张骞出使西域
中国—中亚、西亚、欧洲
唐朝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中国—印度、日本
2.不同文明或文化之间的交流有什么意义?
我们在交流中该秉持什么态度?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有所取舍、为我所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课后习题
1.(2022·北京市)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2.(2022·湖北黄冈)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这体现( )
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 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3.(2022·四川达州)贞观年间,一高僧为求取佛经西行4年,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到达天竺。后来,他的弟子根据其口述的沿途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编纂成书。此书是( )
A.《大唐西域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牡丹亭》
A
D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