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三轮热点——周年热点(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历史三轮热点——周年热点(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高考历史三轮热点复习
冲刺高考
2024
周年热点(逢十)
周年热点
1、第一国际成立(1864年)160周年
2、1884年新疆行省设立(1884年)140周年
3、甲午战争爆发(1894年)130周年
4、一战爆发(1914年)110周年
5、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1924年)100周年
6、红军长征开始(1934年)90周年
7、第一节全国人大召开(1954年)70周年
8、中国原子弹爆炸(1964年)60周年
9、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0周年
目录 Contents
03
21
7
Page
1
2
3
4
热点
导入
知识链接
典例分析
典例解析
21
5
4
真题再现
PART 01
热点解析
1、第一国际成立
第一国际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1848年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具有国际性质。与此同时,全世界劳动人民遭受的压迫日益加剧,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加强。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敌人,而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这种国际主义意识促进了国际工人协会的产生。
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7月15日正式宣布解散
第一国际的灵魂——马克思
马克思不仅亲自参加了第一国际的创建工作,而且实际上始终领导了第一国际的各项革命活动,成为国际的思想灵魂、国际的组织首脑、国际革命活动的领袖、国际内部斗争的楷模。
第一国际是团结欧美各国工人阶级群众为反对其压迫者争取解放而斗争的国际联合组织。
2、1884年新疆行省设立(1884年)140周年
主政的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和军机大臣文祥担忧海防力量不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等持议海防虚备,急需筹备,而丧失新疆无关紧要,主张移塞防之饷增补海防。
海防与塞防之争 ,是清朝末期统治集团内部关于边疆防务问题的论争。
海防派的论据大致有五个方面:
1.边防不如海防重要和紧迫,因为北京距海岸近,而新疆则离京师远;
2.由于财政拮据和新疆之役的胜算毫无把握,这就不得不重新考虑此役是否可行;
3.新疆土地贫瘠,不值得花高额代价收复;
4.新疆的周围都是强邻,难以长期固守;
5.缓期收复新疆并不是要放弃这片列祖列宗经过百战所得的土地,只不过是保存实力以待他日大举。
而与李鸿章持论相反的湖南巡抚王文韶则认为,“但使俄不能逞志于西北,则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应当专意于西北塞防
塞防论者大致提出五点论据:
新疆是西北防务的第一线,它守卫着屏障北京的蒙古;
西方列强尚未造成直接入侵的危险,而俄国人在新疆的推进已经成为主要的威胁;
不应将边防军费转用于沿海防务,因为对沿海防务已经拨给固定的军费;
列祖列宗百战经营的土地不应放弃;
如乌鲁木齐和阿克苏这样的战略要地应首先收复。
二者并重:以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首的朝臣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对海防的重要性不表异议,但他们力主不应当用牺牲边防的办法来办海军。如果中国不能将新疆叛乱平定,俄国人就会继续蚕食西北领土,西方列强也会从沿海进攻作为呼应。俄国与日本或西方列强相比,其威胁更大,因为俄国和中国有共同的边界线:俄国既可由陆路,亦可由海路进入中国,而日本和西方国家却只能由海上进入中国。他们将俄国的侵扰喻为心腹之患,而西方国家的威胁只是肢体之病。左宗棠强调,西方列强通常为了商业特权而开仗,而俄国除了追求商业的让步外,还有领土要求。因此,左宗棠坚决要求发兵西征,收复失地。
【思考】你赞同哪种观点呢?
新疆置省,是清代末年统治新疆政策的重大变革,主要作用为统治新疆。省制之建立,既使新疆与内地各省行政制度趋归划一,也促进了新疆与内地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为废除原有的王公、伯克制度提供了条件
3、甲午战争爆发(1894年)130周年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1)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上国内封建残余势力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3)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4)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5)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设下圈套,并于7月25日不宣而战,悍然挑起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爆发的影响:
(1)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2)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3) 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4、一战爆发(1914年)110周年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都在寻求同盟者。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5、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1924年)100周年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国民大革命失败: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特别是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
1、中国的民主革命,能否实现和保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国民革命的历史证明,当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并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和策略,革命就发展,就胜利;当中国共产党由于犯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革命就遭到严重挫折,以致失败。
2、要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独立自主地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必须发动广大农民,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4、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没有革命的军队就没有一切。共产党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否则就不可能实现和保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也就没有人民革命的胜利。
国民大革命经验教训:
6、红军长征开始(1934年)90周年
1、长征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长征原因: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5、长征意义:
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7、第一节全国人大召开(1954年)70周年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大会
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
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只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存在。
8、中国原子弹爆炸(1964年)60周年
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的上空,我国第一次将巨大的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也意味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的坚强精神支柱。 广大“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立足基点。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9、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0周年
1984年3月26日至4月6日,根据邓小平的意见,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联合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座谈会建议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提出若干优惠政策和措施。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同意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建设,主要靠政策。一是对前来投资和提供先进技术的外商以优惠待遇。二是扩大这些城市的自主权,具体包括:放宽利用外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增加外汇使用额度和外汇贷款;积极支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老企业;对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给以若干优惠待遇;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是大力发展进料加工出口。开放沿海14个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
PART 02
典例分析
(2023年北京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致敬!致远舰!致远舰是北洋海军主力巡洋舰,1894年9月在甲午海战中沉没。战争结束后清廷颁布上谕,大力褒扬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赐谥“壮节”,从优议恤。有挽联云“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一 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成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世昌死之,船众尽殉。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1897年)(此书多参考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
材料二 (致远舰)被1枚重炮弹……命中了水线。总之不管怎样,它开始严重倾斜,显然是受到了重创。该舰的管带……下定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于是向一艘敌人最大的军舰冲锋,准备实行撞击。一阵重炮和机关炮弹的弹幕扫过他的军舰,倾斜更加严重了,就在即将撞上敌舰之际,他的船倾覆了。军舰从舰首开始下沉……所有舰员与舰同沉。
——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的回忆(《世纪杂志》,1895年)
材料三 致远舰水下考古……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力合作,汇集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在丹东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海洋勘测、潜水打捞等行业的技术力量,于2016年秋圆满完成致远舰考古调查任务。
此次调查,也对致远舰的破损情况有了较准确的掌握,整体保存一般,钢板、锅炉零件因爆炸而抛离原来位置,火烧情况严重。
考古发现外壳板保存完好……近艏部处发现保存完好的鱼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弹药,均说明并未发生被鱼雷直接击沉或鱼雷舱中炮发生殉爆。
致远舰……处于北洋舰队左翼最外围的位置,也是最容易成为日军集火攻击的对象……中炮进水后……一直坚持在战场上(考古揭示出大面积的火烧痕迹)。
——《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23年)
辨析和考证上述材料,并描述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过程。
【答案】辨析考证:《东方兵事纪略》属传世文献,作者姚锡光亲历甲午战争,著书时参考了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其记载可信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世纪杂志》也属传世文献,是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的回忆录,作者亲历了黄海大战,其记载可信度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是通过考古发掘、实物分析考证而得出的报告,属于实物史料的范畴,对研究致远舰具有重要价值。《东方兵事纪略》 和《世纪杂志》都记载了致远舰的沉没,反映了时人有关致远舰的历史记忆,为研究黄海大战及致远舰提供了双重文献证据;致远舰水下考古中的发现,证明当时致远舰未被鱼雷击中,但中炮进水而沉没的情况。所以,传世文献与考古史料相互印证,还原了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始末。
描述过程:致远舰中炮,船体进水,大面积着火,邓世昌携全舰官兵一起,英勇无畏,冲撞敌舰,壮烈殉国。
【点评】
本题是辨析考证材料分析题。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东方兵事纪略》属传世文献,作者姚锡光历甲午战争,著书时参考了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其记载可信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世纪杂志》也属传世文献,是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的回忆录,作者亲历了黄海大战,其记载可信度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 是通过考古发掘、实物分析考证而得出的报告,属于实物史料的范畴,对研究致远舰具有重要价值。《东方 兵事纪略》和《世纪杂志》都记载了致远舰的沉没,反映了时人有关致远舰的历史记忆,为研究黄海大战及致远舰提供了双重文献证据;致远舰水下考古中的发现,证明当时致远舰末被鱼雷击中,但中炮进水而沉没的情况。所以,传世文献与考古史料相互印证,还原了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始末。
(2)通过综合三则史料可得出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大致过程是,致远舰中炮,船体进水,大面积着火,邓世昌携全舰官兵以起,英勇无畏,冲撞敌舰,壮烈殉国。
本题即可考察考生对史料价值的判断,也有利于弘扬家国情怀,还能回归历史真实,落实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一道男的的好题!
PART 03
真题训练
1. (2023广东卷)马克思在论及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时说:“总委员会引以自豪的是,国际的巴黎各支部在这次巴黎的光辉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事实并不是像一些蠢才所想象的那样,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国际支部从一个中心接受命令。”由此可见,第一国际对巴黎公社的作用在于( )
A. 组织发动 B. 直接指挥 C. 精神引领 D. 经济资助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国际的巴黎各支部在这次巴黎的光辉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第- -国际的成立,在法国成立支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但巴黎公社的爆发具有偶然性,所以第-国际是在思想上引领巴黎公社,C项正确;巴黎公社的爆发具有偶然性,第-国际并没有组织发动,排除A项;“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国际支部从一个中心接受命令”,说明其并不是直接指挥,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对巴黎公社的经济援助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2海南卷)1924年,共产党员罗汉、王文明、王大鹏等在海南创办农工职业学校。学校开设栽培、染织、雕刻等课程,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926年春,增设政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可知,该学校的创办主要是为了( )
A.立农务本,学以致用 B.实业救国,富裕海岛
C.普及教育,发达文化 D.扶助农工,唤醒民众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24年”“1926年春”可知该学校创办于国民革命时期,结合材料中“学校开设栽培、染织”等课程得出是促进农业和工业经济发展,结合材料中“增设政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出是为了唤醒民众,故D项正确;“立农务本”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与题目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学校创办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农工群众的发展,且材料强调的是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不是实业救国,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学校创办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教授技术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唤醒工农反帝反封建,不是为了“普及教育”,故C项错误。
3、(2022重庆卷)《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如图),又附评论称:“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战争影响下的真正占领是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这些信息反映出( )
A.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独占中国市场
B.三国干涉还辽是因日本要价过高
C.条约增开口岸等要求符合西方利益
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再根据图片中“贸易的钥匙”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条约增开口岸等内容可以使中国更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符合包括日本、英国等西方殖民国家的利益,C项正确;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发生于一战期间,排除A项;《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威胁到了其他列强在中国的利益,所以三国干涉还辽,不是因为日本要价过高,排除B项;列强在中国开矿设厂、铺设铁路、政治贷款等行为体现了资本输出的要求,而材料缺乏这方面的信息,所以材料不能体现“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另外《马关条约》之前,列强侵华就是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所以严格来说资本输出也不是新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2河北卷)第一国际时期,只有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有党员1万多名。第二国际建立时,世界上已有15个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参加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政党有30多个,党员356万余名,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上述变化表明( )
A.国际工人运动范围与规模扩大
B.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初步确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
D.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欧洲)。根据材料“第一国际时期,只有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有党员1万多名。第二国际建立时,世界上已有15个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参加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政党有30多个,党员356万余名,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可知,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相比较,所影响的范围更加的大,其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初步确立是《共产党宣言》,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一战信息,排除C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排除D项。故选A项。
5. (2022山东卷)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A. 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B. 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C. 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 联合法国控制欧洲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可知,一战期间,英法同属于协约国,为避免单独对德作战,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C项正确;A项不属于英国转变态度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战后欧洲均势,排除B项;英国态度的转变是为了避免单独对德作战,而非联合法国控制欧洲,排除D项。故选C项。
PART 04
课后反思
1、周年热点题考察具有超前性(前一年即考)
2、考察情境更新
3、要求考生知识要全面、考生要多涉猎一些课外知识
4、多训练、多见识
2025年周年热点
1、2025年1月10日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之一,它标志着党中央在革命道路上扭转了命运,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回顾这一历史时刻,我们应该铭记先辈们的智慧和勇气,传承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所作的艰苦奋斗。
2025年周年热点
2、2025年5月4日是“五卅”反对帝国主义运动100周年纪念日。
五卅运动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坚决抵抗精神,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坚实基础。回顾这段历史,我们要警惕侵略者和压迫者,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捍卫人民的利益。
2025年周年热点
3、2025年9月3日我们迎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不仅是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战争的历史,我们要珍藏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牢记民族的苦难和牺牲,永远警醒国家的安。
2025年周年热点
4、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李鸿章和 伊藤博文 签署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国耻勿忘!
2025年周年热点
5、日俄战争是1904年-1905年日本和俄罗斯帝国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日俄战争不仅是对中国神圣领土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也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蒙受了空前的浩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