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沧州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沧州市沧州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河北省沧州市沧州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杂合子的后代全都是杂合子
B.纯合子杂交得到的全是纯合子
C.杂合子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杂合子
D.测交常用来检测被测个体是否是纯合子
2.某同学选用三个搪瓷盆A、B、C进行模拟实验,A装入100个绿球,B装入100个红球,C装入50个绿球和50个红球(绿球和红球大小相同),欲用这三个搪瓷盆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配子的产生和结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搪瓷盆可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盆内小球可代表雌雄配子
B.该实验可模拟自交或者杂交过程中雌雄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情况
C.从A、C中抓取可模拟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杂交情况,且抓取后需放回原盆
D.每次从C盆中抓取一个球,模拟的是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3.生物学常用的方法有溯因法、归纳法和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通过正反交提出的问题是“F1产生3:1性状分离比”
B.为验证“F1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配子”,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C.“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
D.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4.某两性花植株的花朵颜色(红、粉、白三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分别只含显、隐性基因。在开花期,雄蕊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时,粉花植株的部分花粉不能形成花粉管,以致无法完成受精作用。当白花植株授以粉花植株的花粉时,子代粉花:白花=1:2。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红花植株自交,红花与白花植株杂交的子代均只有红花植株
B.粉花植株产生的含显性基因花粉中一半不能完成受精
C.粉花植株产生的含显、隐性基因的卵细胞比例为1:2
D.粉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红花植株是白花植株的2倍
5.番茄花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已知只有显性基因A存在时开蓝花,显性基蓝花×白花因A和B同时存在时开紫花,其他基因型均开白花。如图表示番茄花色的遗传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B.F2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
C.F1进行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花:蓝花:白花=1:2:2
D.F2中蓝花植株自交,子代蓝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5
6.某一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其花瓣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AA和BB均是有一对纯合即致死。现让甲、乙两株粉红花植株杂交,F1中红花:粉红花:灰白花=1:2:1,让F1粉红花自交,每株收获的种子单独种植,F2中粉红花:灰白花都为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B.群体中该种植物能存活的基因型有3种
C.群体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两种
D.F2中粉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粉红花:灰白花=1:2
7.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姐妹染色单体形状、大小不一定都相同
B.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姐妹染色单体来自同一条染色体的复制
C.减数分裂I各时期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Ⅱ各时期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D.减数分裂I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染色体数目和姐妹染色单体数目的比例只能是1:1
8.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表示该动物所有的染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动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
B.细胞分裂不会发生细胞③到细胞④的变化过程
C.细胞①②③④⑤不可能同时出现在该动物体内的同一器官中
D.图中细胞②和⑤发生的染色体行为相同,但所处的时期不同
9.用电子显微镜对某哺乳动物的某一细胞进行观察,发现细胞内正在进行着丝粒分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可能正在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B.该细胞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
C.该细胞内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
D.该细胞的子细胞可能是卵细胞
10.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B.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同一双亲后代的多样性与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无关
11.某同学以蝗虫的精巢作为实验材料制成装片观察减数分裂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蝗虫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染色体数目少、材料易得
B.装片制作过程中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C.在低倍镜下能找到处于减数分裂I、Ⅱ时期的细胞
D.观察装片时不可能看到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12.如图是果蝇X染色体上的一些基因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细胞中可以含有4个相同基因
B.控制果蝇朱砂眼和星状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C.黄身基因和卷翅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且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3.下列关于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相对独立性
B.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二、多选题
14.研究人员采用某品种的黄色皮毛小鼠和黑色皮毛小鼠进行如下实验(每个交配方案中亲本鼠数量相同):
组别 交配方案 实验结果
一 黄鼠×黑鼠 黄鼠2378:黑鼠2398
二 黄鼠×黄鼠 黄鼠2396:黑鼠1235
多次重复发现,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皮毛对黑色皮毛为显性性状
B.黄色皮毛与黑色皮毛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由题意可推测该品种小鼠可能存在显性纯合致死
D.该品种中黄色皮毛小鼠一定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
15.某两性花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色素合成。基因a无控制紫色素合成的功能,也不会影响其他基因的功能。基因B控制红色色素合成,b控制蓝色色素合成。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基因型为A_B_和A-bb的植株花色为紫红色和靛蓝色。现有该植物的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紫红色花)、乙(蓝色花)、丙(红色花),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 组合方式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I 甲×乙 紫红色 紫红色:靛蓝色:红色:蓝色=9:3:3:1
Ⅱ 乙×丙 红色 红色:蓝色=3:1
A.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自然情况下紫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B.让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与杂交组合Ⅱ中F2测交,能确定F2中各植株的基因型
C.杂交组合I的F2中靛蓝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杂合子占1/3
D.若甲与丙杂交所得F1自交,则理论上F2为紫红色花:红色花=3:1
三、单选题
16.某植物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部分是雌雄异株植株。该植物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的个体为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基因型不同的纯合体植株。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得到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用甲和丁进行杂交育种,不需要对母本去雄
B.乙基因型为bbtt,丙的基因型为BBtt
C.F2中雌株的基因型是BBtt、Bbtt、bbtt
D.F2的雌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1/2
四、多选题
17.如图是某雌性动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目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b时期为细胞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变化
B.a时期细胞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且有适度生长
C.b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为4n
D.c时期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18.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和染色体“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和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中都含有DNA,都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B.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均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
C.在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都能自由组合
D.在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基因保持完整性,染色体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五、非选择题
19.探索遗传规律的经典实验中,选用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以豌豆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 (写两点)。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对母本去雄后要进行套袋处理,套袋处理的目的是 。
(2)选取自然状态下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相关基因用H,h表示),F1自交后得F2,F2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若将F2中高茎植株筛选出单独种植,这些植株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若将F1杂种植株测交后得到的高茎植株(称X植株)连续自交6代,获得与X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比例为 。
(3)豌豆的子叶黄色(Y)对子叶绿色(y)为显性,Y、y与H,h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纯合子叶黄色高茎品种与纯合子叶绿色矮茎品种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从F2的子叶黄色矮茎豌豆植株中任取两株,则这两株豌豆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 。若F1与豌豆(Yyhh)杂交,所得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20.有色水稻是一种杂交水稻,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备受推崇。科研工作者以云南地方有色水稻为研究材料,发现稻谷种皮色素的形成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具体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已知基因可以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利用雄性不育株进行杂交操作的优势是 。
(2)科研人员欲判断控制有色水稻稻谷种皮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纯合紫色籽粒水稻植株,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籽粒水稻植株、纯合棕色籽粒水稻植株,请补充完整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注:不考虑突变和互换)。
①实验思路:选择纯合紫色籽粒水稻植株与 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
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 ,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上述科研人员经过实验验证了控制有色水稻稻谷种皮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棕色稻谷植株甲和紫色稻谷植株乙,植株甲自交后代全部为棕色的稻谷,则植株甲的基因型为 ,让紫色稻谷的植株乙与植株甲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色;棕色=1:1,则所有紫色稻谷基因型中植株乙的基因型不可能为 ,用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籽粒水稻植株与植株乙杂交,当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色:棕色:白色=1:1:2时,说明植株乙生物基因型为 。
21.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药用成分。已知青蒿茎的颜色有青色和红色。青蒿茎的高度和茎的颜色分别受等位基因A/a、B/b控制。一株红色高茎的青蒿M和一株青色矮茎(aabb)的青蒿N杂交,所获得的F1中有红色高茎和青色高茎两种性状,让F1中的红色高茎青蒿自交,F2中红色高茎:青色高茎:红色矮茎:青色矮茎=9:3:3:1。回答下列问题:
(1)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由题意可知,M植株的基因型是 。
(3)青蒿茎的形状有两种,圆形对菱形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已知D/d和A/a不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d和B/b的位置关系无法确定,请设计一个测交实验判断D/d和B/b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互换)
实验思路:①让圆形红茎(BBDD)和菱形青茎(bbdd)的青蒿杂交获得F1;
② 。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a.若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则D/d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于图甲。
b.若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则D/d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于图乙。
请根据实验结果在图中标出F1中基因D和基因d的位置 。
22.如图甲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某时期模式图,图乙为该动物不同细胞的某种结构或物质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判断,该动物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染色体数有 条。
(2)图乙中细胞类型a对应的分裂时期是 。
(3)若图乙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的前期,则其染色体的主要行为除了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外,还可能发生 ,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为 ;若图乙c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则细胞中①的主要变化是 。
(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图乙中数字②对应的结构(或物质)加倍的时期是 ,若该动物为雄性个体,则细胞类型e对应的细胞名称是 。
(5)精子的形成过程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 (答两点)。
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种动物产生配子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相关图示,图中只显示部分染色体,图1表示一个细胞产生4个子细胞的过程。图2、图3中字母表示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产生的是 (填“雌”成“雄”)配子,判断依据是 。通过图1过程说明减数分裂会使染色体数目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的特点有 。
(2)图2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2、图3中基因A和a称为 基因;由图4到图2的过程称为 。
(3)若图2表示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生殖细胞(不考虑突变),原因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纯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杂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纯合子之间杂交后代可能是杂合子。
【详解】A、杂合子自交的后代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A错误;
B、两种纯合子杂交后代可能是杂合子,例如AA和aa杂交,子代全是Aa,B错误;
C、杂合子的双亲可以全是纯合子,例如Aa的双亲可以是AA和aa,C错误;
D、检测个体是否是纯合子,常用测交的方法,即用隐性纯合子与其交配,D正确。
故选D。
2.B
【分析】结合题干可知红球和绿球分别代表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由于A和B中装的均为单一颜色的小球,故A和B模拟的为纯合子的生殖器官,且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而C盆中绿球和红球各一半,意味着C中模拟的为杂合子的生殖器官。
【详解】A、结合题干“欲用这三个搪瓷盆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配子的产生和结合”可知,搪瓷盆可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盆内小球可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
B、结合题干可知红球和绿球分别代表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由于A和B中装的均为单一颜色的小球,故A和B模拟的为纯合子的生殖器官,且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而C盆中绿球和红球各一半,意味着C中模拟的为杂合子的生殖器官,故该实验只能模拟者杂交过程中雌雄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情况而不能模拟自交,B错误;
C、结合B选项的分析可知从A、C中抓取可模拟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杂交情况,且抓取后需放回原盆,保证每种小球代表的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C正确;
D、C盆中两种小球代表一对遗传因子,故每次从C盆中抓取一个球,模拟的是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正确。
故选B。
3.B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
A、F1未出现性状分离比,A错误;
B、为验证“F1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配子”,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B正确;
C、“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C错误;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定律并不能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的所有遗传现象,例如线粒体、叶绿体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D错误。
故选B。
4.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假定用A/a表示花朵的颜色,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分别只含显、隐性基因,因此可用AA表示红花,aa表示白花,Aa表示粉花,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全是红花植株,红花与白花植株杂交的子代为粉花植株,A错误;
B、当白花植株(aa)授以粉花植株(Aa)的花粉时,子代粉花(Aa)∶白花(aa)=1∶2,说明粉花植株产生的配子A∶a=1∶2,说明含显性基因花粉中一半不能完成受精,B正确;
C、据题意可知,粉花植株的部分花粉不能形成花粉管,以致无法完成受精作用,不影响卵细胞的形成,因此粉花植株(Aa)产生的含显、隐性基因的卵细胞比例为1∶1,C错误;
D、粉花植株(Aa)自交,产生的卵细胞A∶a=1∶1,产生精子A∶a=1∶2,因此子代基因型为AA∶Aa∶aa=(1/2×1/3)∶(1/2×2/3+1/2×1/3)∶(1/2×2/3)=1∶3∶2,红花∶白花=1∶2,即子代中白花植株是红花植株的2倍,D错误。
故选B。
5.C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由题干可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共3种,A正确;
B、图中9∶3∶4为9∶3∶3∶1的变式,故番茄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AABB)所占比例为1/3×1/3=1/9,B正确;
C、F1(AaBb)进行测交,即与aabb杂交,则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紫花)∶aaBb(白花)∶Aabb(蓝花)∶aabb(白花)=1∶1∶1∶1,因此表型及比例为紫花∶蓝花∶白花=1∶1∶2,C错误;
D、F2中蓝花植株基因型为1/3AAbb、2/3Aabb,自交产生子代中蓝花植株中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1/3+2/3×1/4)÷(1-2/3×1/4)=3/5,D正确。
故选C。
6.A
【分析】据题意可知,本题是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基础上特殊分离比的考查,在9:3:3:1的分离比中将AA纯合与BB纯合的个体去除,即可解答本题。已知AA或BB中有一对纯合即致死,故群体中该种植物能存活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甲、乙植株杂交,F1中红花:粉红花:灰白花=1:2:1,且让F1粉红花自交,每株收获的种子单独种植,F2中粉红花:灰白花都为2:1,从上述结果中可知,粉红花占的比例较大,而粉红花又有两种基因型,可以推测出甲和乙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详解】AB、已知AA或BB中有一对纯合即致死,故群体中该种植物能存活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甲、乙植株杂交,F1中红花:粉红花:灰白花=1:2:1,且让F1粉红花自交,每株收获的种子单独种植,F2中粉红花:灰白花都为2:1,推测甲和乙为Aabb和aaBb,A正确,B错误;
C、只有当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AA或BB中有一对纯合即致死,所以只有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表现为红花,C错误;
D、F1粉红花基因型为Aabb或aaBb,基因型为Aabb自交,F2粉红花(Aabb):灰白花(aabb)=2:1,基因型为aaBb自交,F2粉红花(aaBb):灰白花(aabb)=2:1,D错误。
故选A。
7.B
【分析】减数分裂Ⅰ开始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缩短变粗并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作同源染色体。
【详解】A、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但也不一定相同,如X和Y,但姐妹染色单体形状、大小都相同,A错误;
B、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姐妹染色单体是同一条染色体通过复制得到的,B正确;
C、减数分裂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因此减数分裂I各时期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Ⅱ后期和末期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
D、在减数分裂I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体和四条姐妹染色单体,比例只能是1∶2,D错误。
故选B。
8.C
【分析】据图可知,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③为有丝分裂的后期,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⑤为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细胞①处于联会时期,其中含4条染色体,据此可判断该动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A正确;
B、图中细胞来自同一个体,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④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从①到④的变化过程,不会发生③到④的变化,B正确;
C、细胞③和⑤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细胞①②④处于减数分裂时期,且②和④中细胞质均等分裂,故该动物为雄性,在其睾丸中可以同时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细胞①~⑤可同时出现在该动物体内的同一器官中,C错误;
D、细胞②和细胞⑤的着丝粒都已分裂,但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并不同,可以判断处于不同的时期(②为减数分裂Ⅱ后期,⑤为有丝分裂后期),D正确。
故选C。
9.B
【分析】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CD、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若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形成的子细胞可能是卵细胞和极体,ACD正确;
B、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B错误。
故选B。
10.D
【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此外,通过有性生殖,新一代继承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而通过无性生殖只能继承单亲的遗传物质。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详解】A、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该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细胞间可进行直接的识别,A正确;
B、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进而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B正确;
C、减数分裂使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通过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正确;
D、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和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11.D
【分析】观察减数分裂应该选取植物的雄蕊或动物的精巢;制作装片的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A、蝗虫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且材料易得,A正确;
B、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制作装片时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B正确;
C、蝗虫的精巢内存在多个精原细胞同时在减数分裂,因此在低倍镜下能找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即能找到减数分裂I、Ⅱ时期的细胞,C正确;
D、精巢内的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因此观察装片时可以看到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D错误。
故选D。
12.B
【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4个相同基因,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经过间期复制之后,会出现4个AAAA,A正确;
B、果蝇同在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非等位基因,由图可知,控制果蝇朱砂眼和星状眼的基因都位于果蝇X染色体上,是非等位基因,B错误;
C、由图可知,黄身基因和卷翅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二者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有许多个基因,D正确。
故选B。
13.C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B、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AB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存在连锁现象,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
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C。
14.ABC
【分析】第二组实验的亲本都是黄鼠,后代出现了黑鼠,说明黄鼠对黑鼠为显性性状。
【详解】
AB、第二组实验的亲本都是黄鼠,后代出现了黑鼠,说明黄鼠对黑鼠为显性性状,且亲本黄鼠都是杂合子,又因为后代的黄鼠与黑鼠的比例接近于2:1,说明黄鼠显性纯合致死;第一组黄鼠与黑鼠杂交,后代黄鼠与黑鼠的比例接近于1:1,为测交实验。黄色皮毛对黑色皮毛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B正确;
C、第二组实验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且比例为2:1,可能是因为显性纯合致死,C正确;
D、由于黄鼠显性纯合致死,所以黄鼠一定是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D错误。
故选ABC。
15.BD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由杂交组合I 中F2表型及比例紫红色:靛蓝色:红色:蓝色=9:3:3:1可知,该两性花的花色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紫红色基因型是AaBb,子代中紫红色(A_B_):靛蓝色(A_bb):红色(aaB_):蓝色(aabb)=9:3:3:1,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为aabb;自然情况下紫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共4种,A错误;
B、杂交组合 Ⅱ F2中红色(aaB_):蓝色(aabb)=3:1,说明F1基因型为aaBb,已知F1全为红色,植株乙基因型是aabb,则丙基因型是aaBB,F2红色基因型有aaBB、aaBb,蓝色为aabb,让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aabb与F2测交,可以确定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型,B正确;
C、杂交组合I的F2中靛蓝色花(A-bb)植株的基因型有1/3AAbb和2/3Aabb,共2种;其中杂合子占2/3,C错误;
D、植株甲基因型是AABB,植株丙基因型是aaBB,两者杂交,F1基因型是AaBB,则理论上F2基因型是AABB:AaBB:aaBB=1:2:1,表型为紫红色花:红色花=3:1,D正确。
故选BD。
16.B
【分析】由题意可知,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_T_为雌雄同株,B_tt和bbtt为雌株,bbT_为雄株。则甲为BBTT,乙丙为BBtt或bbtt,丁为bbTT。
【详解】A、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甲为雌雄同株植物,丁为雄性,因该植物为雌雄同株异花,可直接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处理,不需要对母本去雄,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甲为BBTT,乙为BBtt或bbtt,丁为bbTT,“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B_T_”,可知乙的基因型为BBtt,则丙的基因型为bbtt,B错误;
CD、丁的基因型为bbTT,乙和丁杂交,F1基因型为BbTt,F2基因型及比例为9B-T-(雌雄同株):3B-tt(雌株):3bbT-(雄株):1bbtt(雌株),雌株的基因型是BBtt、Bbtt、bbtt,F2雌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1/2,CD正确。
故选B。
17.BC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根据曲线可知,a和b时期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I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变化,A错误;
B、a时期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B正确;
C、b时期是减数分裂I过程,减数分裂I前、中、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分别为2n和4n,C正确;
D、c时期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没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BCD。
18.BCD
【分析】
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详解】
A、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中含有DN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不能体现两者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A错误;
B、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之间存在平行关系,B正确;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之间存在平行关系,C正确;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受精过程,配子中成单存在的基因又恢复为体细胞中的成对存在,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这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之间存在平行关系,D正确。
故选BCD。
19.(1) 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子代数量多,统计结果更准确; 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2) H:h=1:1 H:h=2:1 1/64
(3) 4/9 子叶黄色高茎:子叶黄色矮茎:子叶绿色高茎:子叶绿色矮茎=3:3:1:1
【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有: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后代均为纯种。2、豌豆的不同性状之间差异明显、易于区别,如高茎、矮茎,而不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高度。3、孟德尔发现,豌豆的这些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用这些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进行豌豆品种间间的第三高度。4、孟德尔还发现,豌豆的这些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用这些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进行豌豆品种间的杂交,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5、豌豆一次能繁殖产生许多后代,因而人们很容易收集到大量的数据用于分析。6、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授粉。
【详解】(1)以豌豆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有: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子代数量多,统计结果更准确;花大易操作等;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进行杂交时需要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以防止豌豆自花传粉,去雄后要进行套袋,套袋处理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2)选取自然状态下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相关基因用H,h表示),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故高茎豌豆基因型为HH,矮茎豌豆基因型为hh,杂交得到的F1基因型为Hh,F1自交后得到的F2基因型及比例为:1/4HH、1/2Hh、1/4hh,即F2产生的配子分别对应:1/4H、1/4H、1/4h、1/4h,故F2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H:h=1:1;
若将F2中高茎植株筛选出单独种植,意味着选出的高茎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1/3HH、2/3Hh,单独培养意味着豌豆进行自交,即1/3HH产生1/3H配子,2/3Hh能产生1/3H配子和1/3h配子,即这些植株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H:h=2:1;
若将F1杂种植株测交后得到的高茎植株(称X植株)连续自交6代,即Hh与hh杂交得到的Hh(X植株基因型)进行连续自交,杂合子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故若将F1杂种植株测交后得到的高茎植株(称X植株)连续自交6代,获得与X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比例为1/26,即1/64。
(3)结合题意可知纯合子叶黄色高茎品种基因型为YYHH,纯合子叶绿色矮茎品种基因型为yyhh,杂交得到的F1基因型为YyHh,F1自交得到的F2中的子叶黄色矮茎豌豆植株中的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1/3YYhh、2/3Yyhh,从F2的子叶黄色矮茎豌豆植株中任取两株,则这两株豌豆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1/3+2/3×2/3=5/9,故这两株豌豆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1-5/9=4/9;
若F1(YyHh)与豌豆(Yyhh)杂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8Y Hh,3/8Y hh,1/8yy Hh ,1/8yyhh,故若F1与豌豆(Yyhh)杂交,所得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子叶黄色高茎:子叶黄色矮茎:子叶绿色高茎:子叶绿色矮茎=3:3:1:1。
20.(1)省掉去雄的操作,便于大规模培育杂交种
(2) 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籽粒水稻植株 F2的表型及比例是紫色:棕色:白色=9:3:4
(3) AAbb AABB和AaBB AaB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1)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蕊杂交,利用雄性不育株进行杂交操作的优势省去去雄环节,便于大规模培育杂交种。
(2)根据题图可知,白色籽粒水稻植株基因型aa_,棕色籽粒水稻植株基因型A_bb,紫色籽粒水稻植株基因型A B_。若要验证控制有色水稻稻谷种皮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选择纯合紫色籽粒水稻植株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籽粒水稻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F2的表型及比例是紫色:棕色:白色=9:3:4,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F2不出现上述比例,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根据题意,棕色稻谷植株甲(A _ bb)自交后代全部为棕色的稻谷,说明植株甲是纯合子,故基因型为AAbb,让紫色稻谷的植株乙(A_ B_)与植株甲杂交,子代皮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则植株乙的基因型有2种可能为AaBb和AABb,不可能为AABB和AaBB(若为AABB和AaBB,子代都是紫色)。为进一步确定乙植株的基因型,用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籽粒水稻植株与植株乙杂交,若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表型为紫色:棕色:白色=1:1:2;若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则代表型为紫色:棕色=1:1。所以当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色:棕色:白色=1:1:2时,说明植株乙生物基因型为AaBb。
21.(1)遵循
(2)AABb
(3) 用F1与表型为菱形青茎的青蒿测交,观察并统计后代表型及比例 圆形红茎:菱形红茎:圆形青茎:菱形青茎=1:1:1:1 圆形红茎:菱形青茎=1:1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据题干信息“F2中红色高茎:青色高茎:红色矮茎:青色矮茎=9:3:3:1”可知,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据题干信息可知,一株红色高茎的青蒿M和一株青色矮茎(aabb)的青蒿N杂交,所获得的F1中红色高茎和青色高茎两种表型,即亲本红色(B_)与青色(bb)杂交可得子代红色与青色,故亲本红色基因型为Bb,亲本高茎(A_)与矮茎(aa)杂交所得子代均为高茎,说明亲本高茎基因型为AA,所以M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3)欲判断D/d和B/b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需要证明两对基因是否自由组合,即自交是否出现9:3:3:1或测交出现1:1:1:1,故实验思路为:让圆形红茎(BBDD)和菱形青茎(bbdd)的青蒿杂交获得F1(BbDd),据题意可知,采用测交方式进行判断,所以用F1与表型为菱形青茎(bbdd)的青蒿测交,观察并统计后代表型及比例;若D/d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甲,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圆形红茎:菱形红茎:圆形青茎:菱形青茎=1:1:1:1;若D/d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则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圆形红茎:菱形青茎=1:1。
22.(1)4
(2)有丝分裂后期
(3)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1:2:2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4) 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精细胞(或精子)
(5)精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1个精原细胞最终产生4个精细胞,1个卵原细胞最终产生1个卵细胞;精子的形成过程需要变形,卵细胞不需要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每条染色体处于细胞中央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图乙中的①表示染色体数,②表示核DNA数。
【详解】(1)图甲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此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根据图甲判断,该动物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染色体数有4条。
(2)图乙中的①表示染色体数,②表示核DNA数,细胞a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相同,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3)图乙中的①表示染色体数,②表示核DNA数。当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时,核DNA数=染色体数。当细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若图乙细胞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的前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除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之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还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若图乙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消失,变为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则细胞中①染色体的主要变化是: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
(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图乙中数字②是核 DNA数,核DNA数加倍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类型e的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数目都为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则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该细胞名称为精细胞。
(5)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进行均等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而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大的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形成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次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第一极体的细胞质进行均等分裂,分别形成两个精细胞和两个第二极体,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大的形成卵细胞,小的形成第二极体。
23.(1) 雄 产生的四个子细胞大小相同
减半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和DNA数均减半;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分离等行为
(2) 存在 等位 受精作用
(3)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了互换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分析题图:图1表示正常的减数分裂,图2和图3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图4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异常配子。
【详解】(1)图1产生了四个大小相同的配子,是雄配子,雌性生殖细胞产生的是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三个小的极体,图1原始生殖细胞有两条染色体,配子只有一条染色体,说明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裂一次,而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此外,减数分裂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和DNA数均减半;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分离等行为。
(2)图2中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相同位置上有等位基因,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是同源染色体,因此图2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图3中基因A和a称为等位基因,图4中是配子,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2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因此由图4到图2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3)若图2表示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生殖细胞(不考虑突变),原因是减数分裂Ⅰ前期A和a基因所在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或B和b所在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发生了互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