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三暑假衔接课】11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高三暑假衔接课】11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简介

一墨小精灵文化大讲堂
11 语文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 高三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T《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C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T 人物传记写作素材积累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一、课文知识回顾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典型例题分析 请你概括一下这段故事的内容? 2、这段故事表现了廉颇和蔺相如什么样的品质? 参考答案:1、负荆请罪 2、廉颇:知错就改 蔺相如:深明大义 三、学法初步提炼 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
)专题精讲 (
文体特征
) 体裁特点类型传主身份一般写作顺序价值取向 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一类是史传文学,即正史中的人物传记; 一类是杂传文学,即具有传记性质的碑、铭、诔、自传等。政治类:领袖、政治家 文艺类: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教育家 民间类:侠义之士、奇人异士、模范、孝子姓名→籍贯→官职→经历→事件为官清廉、淡薄名利,为民作主、关爱百姓,孝敬父母,聪明智慧、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针砭时弊、弘扬正气。
(
阅读方法
) (
第一步:整体感知
) (
关注题目和文章内容,
看是否是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主。
) (
第二步:分层圈画
) (
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所处朝代和家庭背景
) (
品格。事件和作者的议论分别表现人物什么样的品格。
) (
官职。担任的官职分别是什么?几度升黜?
) (
艺术成就
) (
事件。几件事件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发表的议论,阐述的道理。
) (
关于职务升降的词语: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辟、荐、举
、拜、除、授、起、擢、拔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转、调、徙
、补
、改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领、署、权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谪、出、左迁、罢、免、黜、废
第五类:其它。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如
知、行、主
) (
常见职官的文言用词:
武官:
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中央文官:
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地方文职:
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还有两个常见词:
掾(
yuàn
):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有司
:有关的官员。
) (
古代常见官职名的职级例说(趣)
1
、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2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3
、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4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5
、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司局级官员。
6
、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7
、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8
、教授:专管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9
、游击:掌管军队
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10
、侍郎:中央机构中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11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12

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 例一: 杨尚希,弘农人也。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范阳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服。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宣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遁。及明,迥方觉,令数十骑追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领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文帝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岁余,出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加银青光禄大夫。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所谓人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帝览而嘉之,遂罢天下诸郡。后历位瀛州刺史,兵部、礼部二尚书。 尚希性惇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临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人赖其利。卒官,谥曰平。 子旻嗣,后封丹水县公,位安定郡丞。 (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一》,有删节) 本文记叙的传主是谁,写了他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传主:范镇,字景仁。 家庭背景: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 事件性格品质1、得到范阳卢辩的赏识,送他进太学学习。有才华2、在为宣帝发丧时,发现尉迟迥表现反常,断定他会谋反,于是连夜逃离相州。机警过人3、文帝继位后,杨尚希认为当时天下州郡过多,给朝廷和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于是上表建议合并州郡,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为政有方4、劝诫皇帝爱惜身体,分摊政务忠心耿耿、有谋略5、杨尚希有脚病,皇帝很关心他,让他担任蒲州刺史,因为蒲州出美酒,利于养病。到蒲州后,他做了许多惠民的政事。 深得皇帝看重、勤勉不懈怠、造福百姓
杨尚希,弘农人也(传主)。尚希龆龀而孤(家庭背景)。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范阳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服(聪明好学)。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宣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遁。及明,迥方觉,令数十骑追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领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文帝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岁余,出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加银青光禄大夫。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所谓人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帝览而嘉之,遂罢天下诸郡。后历位瀛州刺史,兵部、礼部二尚书(为政有方)。 尚希性惇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淳朴敦厚、有才华和名望)。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临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深得皇帝宠信、勤勉不懈怠)。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人赖其利(一心为民,造福百姓)。卒官,谥曰平。 子旻嗣,后封丹水县公,位安定郡丞。 (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一》,有删节) 例二: 范景仁墓志铭 苏 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本文记叙的传主是谁,写了他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传主:范镇,字景仁。 家庭背景: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 事件性格品质1、十八岁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有才华2、举进士后,做新安主簿,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但是他恬于进取有才华、淡泊名利3、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顾全大局、客观公正4、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以至于须发都白了。忧国忧君、坚贞执着、不计较个人得失 5、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不屈不挠、矢志不移6、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恬淡洒脱、正直热忱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传主)。(家庭背景)。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有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但是他淡泊名利)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顾全大局)。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客观公正)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忧国忧君,坚贞执着,不计较个人得失)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不屈不挠,矢志不移)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恬淡洒脱)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正直热忱)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二、学法再提炼 筛选文中信息答题步骤: (
归纳人物品格
) (
分层圈画事件
) (
判断文体
) 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 张逸园家传 姚鼐 张逸园君者,讳若瀛,字印沙。君为人慷慨强果,自其少时,里人皆异之矣。君始以诸生为书馆誊录,叙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热河今为承德府,君仕时,未设府、县,以巡检统地逾百里。岁为天子巡驻之所,四方民汇居其间,君以严能治办,奸蠹屏除。留守内监为僧者曰于文焕,君一日行道,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于是热河内府总管怒,奏君擅杖近御,直隶总督亦劾君。上闻之,顾喜君强毅,不之罪,而以劾君者为非。 其后为良乡知县,顺天府南路同知①。有旗民张达祖,居首辅傅忠勇公门下,始有地数百顷,卖之民矣,久而地值百倍,达祖以故值取赎,构讼,经数官,不敢为民直。君至,傅忠勇颇使人示意君也,君告之以义,必不可,卒以田归民。畿南多回民,久聚为窃盗,不可胜诘。君多布耳目,得其巨魁,或亲捕之,凡半年,获盗百余。盗畏之甚,乃使一回民伪来首云:“有某人至其家,巨盗也。”及捕之至,即自首:“某案己所为盗,有赃在京师礼拜寺②。”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则反与哄斗。至刑部讯,以某案事与此人无与,以君为诬良,议当革职;既而上见君名,疑部议不当,召君,令军机处复问,减君罪,发甘肃以知县用。是时上意颇向君,然卒降黜者,大臣固不助君也。 在甘肃二年,尝为张掖复营兵所夺民渠水利,又以张掖黑河道屡迁,所过之田,为沙砾数百顷,而岁输粮草未除,力请总督除之。时甘肃官相习伪为灾荒请赈,而实侵入其财,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其后为者皆败,于是世益推君。 君引疾去甘肃,里居数年。君居里为园,时游之,名之曰逸园,言己不得尽力为国劳而苟逸也,故人以逸园称之。 【注】①同知:官名,清代为知府、知州的佐官。②礼拜寺:又名清真寺,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兼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叙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 叙:议叙 B.君一日行道 行:行走 C.久聚为窃盗,不可胜诘 诘:究办 D.岁输粮草未除 输:缴纳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张逸园“慷慨强果”的一组是(3分) ①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 ②君告之以义,必不可 ③盗畏之甚 ④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 ⑤力请总督除之 ⑥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逸园为人慷慨强果,年轻的时候,乡里人就视他为不同寻常的人。在热河巡检任内,他严肃整治,肃清了奸诈邪恶之人。 B.在顺天府良乡任内,张逸园因为整治回民窃盗有方招致陷害,尽管在皇帝的干预下免于处罚,但仍被发配到甘肃降职使用。 C.不经请示就用杖刑处罚做和尚的内监,勇于制止权贵门下的霸道行径,表现了张逸园坚决捍卫正义、敢于得罪权贵的高贵品质。 D.在甘肃,官兵侵占民渠,官员谎报灾情以达到贪污的目的,社会政治的黑暗可见一斑。张逸园退居乡里后,把园子命名为“逸园”,反映了他与现实的不相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闻之,顾喜君强毅,不之罪,而以劾君者为非。(3分) (2)达祖以故值取赎,构讼,经数官,不敢为民直。(4分) (3)其后为者皆败,于是世益推君。(3分) 参考答案:1、(3分)B 【解析]】行:巡视。 2、(3分)C 【解析】③“盗畏之甚”,属间接表现;④因“慷慨强果”而被陷害中计;⑥表现的是廉洁奉公。 3、(3分)B 【解析】“在皇帝的干预下免于处罚”与原文不符。 4、(1)(3分)皇上了解了情况,倒是喜欢先生的刚强果毅,不仅不惩处他,反而认为弹劾先生的人不对。 【评分建议】①顾:反而、倒是。1分。 ②不之罪:不惩处他。1分。 ③句子通顺,1分。 (2)(4分)张达祖用先前的价格赎回了土地,(双方)打官司,历经多个官员,都不敢为民伸张正义。 【评分建议】①故值:先前的价格。1分。②构讼:打官司(形成诉讼、形成官司),1分。③直:伸张正义,1分。④句子通顺,1分。 (3)(3分)后来那样做的人都败露了,于是世人更加推崇先生。 【评分建议】①败:败露。1分。 ②推:推崇。1分。③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张逸园先生,名若瀛,字印沙。先生为人刚直不阿,坚强果决,从他年轻时候起,乡里人都觉得他不寻常。先生起初以生员的身份在书馆任抄写工作,议叙功劳被授予主簿的官职,借调补充热河巡检的职位。热河如今为承德府,先生任职时,未设立府、县,而巡检统管的区域在方圆百里以上。每年(承德)作为皇帝巡幸之地,各方百姓汇居其间,先生凭着严肃整治,使奸诈邪恶之人皆被肃清。留在(避暑山庄的寺庙中)当和尚的皇宫太监叫于文焕,一天先生在路上巡视,看见他横行霸道恣意妄为,立刻将他喝呼到跟前,以杖刑处罚他。于是热河行宫的太监总管极为愤怒,上奏说先生擅自杖责皇上内御,直隶总督也弹劾先生。皇上了解了情况,倒是喜欢先生的刚强果毅,不仅不惩处他,反而认为弹劾先生的人不对。 张先生后来做过良乡的知县,顺天府南路同知。有一个旗人叫张达祖,投靠在首辅傅忠勇的门下,起初有土地数百顷,(张达祖)把地卖给了百姓,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土地价格上涨百倍,张达祖用先前的价格赎回了土地,(双方)打官司,历经多个官员,都不敢为民伸张正义。先生上任后,傅忠勇派人向先生打招呼,先生以大义告谕说情的人,坚决不答应(做枉法的事),最终把田判归百姓。京城南面有许多回民,长时间的纠集在一起盗窃,难以彻底查处。先生布下了不少耳目,打探到他们的首领,有的还亲自去抓捕,共半年间,抓获盗贼百余人。盗贼非常害怕,于是指使一个回民假装来告发说:“某某回家了,这是个大盗。”等到将那人抓来,(那人)立刻自首:“某某案子是我干的,有赃物存放在京城礼拜寺。”先生派兵押送他来到礼拜寺,这个人却反而与押送者争斗起来。到刑部审讯时,以某某案件与这个人无关,认为先生诬人清白,审议撤职查办。不久皇上(在惩处名单上)看到先生的名字,怀疑刑部审议不当,召见先生,命令军机处复审,(军机处)减轻了先生的罪责,发配(先生)到甘肃降职做知县。当时皇上心中颇有偏向先生之意,然而终究降职被贬,是因为大臣们执意不援手相助。 在甘肃任职两年,曾经为张掖县收回被军队强占的民用水利沟渠,又因为张掖县的黑河水道多次改道,河水冲过的田地,方圆数百顷成为沙石地,但每年缴纳的粮草并未减除,(先生)竭力请求总督(奏请皇上)免除应缴纳的粮草。当时甘肃的官员因袭的做法是,假装为灾荒奏请救济粮款,实际上却是贪污侵夺这些钱财,从上级官员到下级差役都认为理所应当,唯独先生不肯这样做。后来那样做的人都败露了,于是世人更加推崇先生。 先生托病辞官离开甘肃,退居乡里多年。先生在乡里修筑了个园子,时常在园中游乐,命名园子为逸园,意思是说自己不能竭尽全力为国家忧劳而苟且于逸乐,所以人们以逸园称张先生。 检测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十五年,大计京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计事。工部尚书何起鸣在拾遗中,自修坐是失执政意。给事中陈与郊承风旨并论起鸣、自修,实以攻自修而庇起鸣。于是二人并罢,并责御史纠起鸣者四人。宪成不平,上疏语侵执政,被旨切责,谪桂阳州判官。 二十一年京察。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及南星被斥,宪成疏请同罢,不报。寻迁文选郎中,所推举率与执政牴牾。先是,吏部缺尚书,锡爵欲用罗万化,宪成不可,乃用陈有年。后廷推阁臣,万化复不与。锡爵等皆恚,万化乃获推,会帝报罢而止。及是,锡爵将谢政,廷推代者。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 宪成既废,名益高,中外推荐百十疏,帝悉不报。至三十六年,始起南京光禄少卿,力辞不就。四十年,卒于家。 宪成姿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构。落成,偕同志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既而淮抚李三才被论,宪成贻书叶向高、孙丕扬为延誉。御史吴亮刻之邸抄中,攻三才者大哗。而其时于玉立、黄正宾辈附丽其间,颇有轻浮好事名。徐兆魁之徒遂以东林为口实。兆魁腾疏攻宪成,恣意诬诋。谓浒墅有小河,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会时必谈时政,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及受黄正宾贿,其言绝无左验。光禄丞吴炯上言为一致辨,因言:“宪成贻书救三才,诚为出位,臣尝咎之,宪成亦自悔。今宪成被诬,天下将以讲学为戒,绝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损,非细事也。”疏入,不报。嗣后攻击者不绝,比宪成殁,攻者犹未止。 (选自《明史·顾宪成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修坐是失执政意 坐:因犯……罪或错误 B.给事中陈与郊承风旨并论起鸣、自修 论:议论 C.及是,锡爵将谢政 谢:推辞 D.赞同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 专:独占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顾宪成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②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 ③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 ④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 ⑤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 ⑥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赞同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宪成天性不凡,聪慧绝伦,从小有志于圣学,读书勤奋刻苦,乡试考第一,万历八年后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 B.顾宪成对于考核京官、处理辛自修、何起鸣感到不平,上奏朝廷,语言触犯皇帝,被皇帝严厉斥责,贬为桂阳判官。 C.顾宪成被削去官籍回到故乡后,集中精力研究学问。东林书院恢复后,携志同道合者来书院讲学,一时,东林党人名声大震。 D.顾宪成为李三才被弹劾一事曾向人求情,徐兆魁等人借口东林党结党营私,极尽污蔑诋毁,直至顾宪成去世,还有人攻击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迁文选郎中,所推举率与执政牴牾。(3分) (2)中外推荐百十疏,帝悉不报。(3分) 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4分) 答案:1、B(论:论罪) 2、C(①不能说明他正直,④是说他兄弟俩有志兴学) 3、B(他是为受到责备的四位御史感到不平,上奏语言触犯的是当权者) 4、(1)不久升为文选郎中,他推举的人与执政的都有抵触。(得分点为:句意不通该句不得分。得分点为:寻、迁和牴牾) (2)朝廷内外推荐他的上疏有上百份,皇上都不回答。(句意不通该句不得分。得分点为:中外、疏和报) (3)抱有远大志向而又不合时宜(无法施展才华)的士大夫,大多退处于山野林下,听到顾宪成办书院的消息后,纷纷响应前来归附。(句意不通该句不得分。得分点为:定语后置句、抱道忤时、率、响附) 检测题3:(选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 附录 卷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D.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没:失去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④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⑤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3分)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分)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答案: 1.(3分)D(没:同“殁”,死) 2.(3分)A(④写其持家之才⑤写其读书识义⑥写其善良助人) 3.(3分)B(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4.(1)(3分)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何为”、“独……乎”各1分) (2)(3分)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死直道”、“戚”各1分) (3)(4分)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穷”、定语后置句式、“振”各1分)  参考译文: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能力培养 读人物传记是我们积累作文素材最好的方法,具体做法可以采用下面的表格: 人物传记阅读积累表 (人物分类:政治 思想 文艺 文学 体育 科学 其他) 姓名:梁思成、林徽因人物类别:其他传记名:《遨游建筑天地间》 用一句形象生动的语句概括传主性格特点 一对性格南辕北辙但工作上是完美组合的有趣夫妇。你对传主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两人合作设计的事情摘抄你认为最好的语句并加以赏析(不少于两句)1、“其实我们大家都是在不断再生的循环之中。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一生中要经过几次天堂和地狱。”简单一句话一句足以概括他们两既吵闹又恩爱的日子。 2、“你觉得自己的天才不能符合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做呆板功夫生怕会变成工匠。”短短一句话就看出梁启超对儿子的了解和关心,告诉儿子不能只靠天赋,后天的努力最重要。人物有哪些具体的事迹,可提炼哪些观点 (不少于3例)1、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只招男生,结果“大学档案显示,自春季班开始,徽因已是建筑设计教授的助理,而下个学期又当上了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就证明她的决心绝对不比任何一个男生少,为了理想苦苦追求什么都不是问题,只有坚定追求理想,才会得到它的青睐。 2、从林徽因家乡报纸的访问,就看出她生性热爱自然,就算天生是中国人,在英国长大,还可以有美国女孩一样的民主精神,这为她的设计加了很多分。在现实中坚持自己正确的想法,不受外界观念影响才能保持自己的风格。 3、梁思成志向远大,渴望在建筑学上有所成就。他严肃用功,绘图准确熟练,认真刻苦,不眠不休地感图,善于接受新建筑理论,才得到最后的成就,说明一个人的刻苦认真,决定他的未来成就。
能力检测 检测1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对等的人数。 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财物送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汉正要打发派送苏武等人以及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    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着,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独匈奴未受惩罚。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擅长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终日若有所失,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李陵不好意思亲自送礼物给苏武,让他的妻子赐给苏武几十头牛羊。 后来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边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个俘虏,说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丧服,说是皇上死了。”苏武听到这个消息,面向南放声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达几月之久。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任命为皇帝的侍卫官,赐给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年纪大了,回家,赐钱每人十万,终身免除徭役。常惠后来做到右将军,封为列侯,他自己也有传记。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 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人物传记阅读积累表 (人物分类:政治 思想 文艺 文学 体育 科学 其他) 姓名: 苏武人物类别: 传记名: 《苏武传》用一句形象生动的语句概括传主性格特点 盛放于北国的一枝寒梅你对传主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如何度过在北海被幽禁的艰苦生活摘抄你认为最好的语句并加以赏析(不少于两句)1、武既至塞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虽然生活艰难,但他却面对困难不放弃,值得我们去学习。 2、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表现其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人物有哪些具体的事迹,可提炼哪些观点 (不少于3例)1、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 2、 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不畏强权,坚持不懈) 3、苏武被放回国“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正义的力量终将胜利)
检测2(选做) 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高祖徐经和唐寅一同应乡试中举人,后一起因考试作弊而被取消资格。唐寅曾经用倪云林的画卷偿还赌博所输掉的三千钱财,真迹还在他家里。徐霞客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 30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出游。每年的夏、春、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拜望长辈,把这当作常例。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像东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的径山、天目,浙东的五泄、四明、天台、雁岩、东海落迦等山,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 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有时是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敏捷得如同猿猴,强健得如同黄牛。把高峻的山岩当作床席,用山中的溪水饮食沐浴,把山魅、木客、猴子、大猿当作伴侣。昏昧柔弱的样子,好像不怎么会说话;可一旦和他讨论辨析山水的脉络,搜寻探讨各地的形胜,就突然变得能言善辩起来。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 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拜访陈木叔在临海的住处。陈木叔问他:“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吗 ”徐霞客不敢肯定地回答。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走了三十里,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攀登陡峭的山路,走了十多里,发现正德年间白云、云外两位高僧的圆形草屋还在。又上行二十多里,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住了三宿而才开始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以身家性命相赌,都是这类情况。不久游览了黄山、白岳、九华山、庐山;到了福建,爬了武夷山,泛舟九鲤湖;到了湖北,拜谒了武当山;向北游览了齐鲁、燕冀、嵩山洛水;登上了华山,下山经过青柯坪,心中惊动想着回家,回家后发现他母亲正生着大病,咬着手指盼望着他呢。 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看遍了福建的胜山,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在黄山追访黄石斋。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从终南山南走峨眉山,跟从山中的百姓采药,住在山洞里面,八天没有吃到熟东西。到了峨眉山下,正碰上奢崇明反叛朝廷的战争,只好返回。一个人带着炊具,寻访了塞外的常山,走遍了北方险要的关塞,回来到我的拂水山庄拜访,开心地谈论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纵横变化,清楚得好像是谈论手掌中的事。说从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都是抄袭附会。长江黄河二条经脉,山与水两者之间的界限,从有记载以来,大多局限于中原之内,打算游览昆仑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直到西北沙漠地区才回来。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邀请他上岸,不愿意。说:“这就好比山泉猛下,撞击肩和背,实在是快活啊。” 1636年9月,辞家西行。僧人静闻愿意登鸡足山,礼拜迦叶,请求跟从。在湘江遇到了强盗,静闻被伤害致死。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泛舟洞庭湖,上了衡山,登遍七十二座山峰。再登峨眉山,北面抵达氓山,最远到了松潘。又向南过了大渡河,到达黎州雅州,登上了瓦屋山、晒经山。又沿着金沙江,最远到达出产牦牛的西南边塞地区。由金沙江向南,渡过澜沧江,由澜沧江向北寻觅到了盘江,大都在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贵州、云南等地好看的地方几乎都看遍了。渡过丽江,在点苍、鸡足山休息。把静闻的尸骨埋葬在迦叶道场里,了却了静闻的夙愿。由鸡足山向西出玉门关好几千里,到达昆仑山,直至星宿海,离开中原地区有三万四千三百里。登上半山,风吹着衣服,好像要坠下来,看见了方外黄金宝塔。又走了几千里,到达西番,拜见了大宝法王。鸣沙山以外,都被称作胡国,像述卢、阿耨等名就是,道路远近不能知道。 《西域志》说西北沙漠地区阻隔遥远,看见人马攒下的尸骨就是标记,鬼魅热风,没有逃脱得了的。玄奘法师曾经受过许多恶魔的折磨,全记载于他的本传里。徐霞客很短的时间内往返,就好像到城市的郊外一样。 回来走到峨眉山下,托付商人附带把所得到的奇材虬根带回家。并把一篇《溯江纪源》寄给我,说《禹贡》讲岷山是长江的源头,其实岷江不过是注入长江的一条大江罢了,并不是发源地。中国流人黄河的河水遍布五个省,流人长江的江水遍布十一个省。统计水的流量,长江的流量数倍于黄河;验证它们的源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北面,长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面,并非长江的源头短而黄河的源头长。又辨析祁连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的走势,祁连山脉夹黄河在北方,唐古拉山脉抱长江在南方,巴颜喀拉山脉从中间界开,比较短。祁连山脉走势向南,半支进人中原,只有唐古拉山脉磅礴半个中国,其山脉也发端于昆仑山,与金沙江一起南下,环绕滇池直达五岭。山脉长水脉也长,这是长江流量大于黄河的原因所在。他的文章有好几万字,都是订补桑钦《水经》和郦道元的《水经注》所没提及之处的。我撮举他的大致意思如上。 徐霞客回到云南,脚生病,不好走,便修撰《鸡足山志》,三个月以后修撰完毕。丽江府的木太守为他准备好干粮和竹轿,他才得以回来。 (他)病得很厉害,对前来探望的人说:“西汉张骞开辟道路,未见昆仑山。唐朝玄奘、元朝耶律楚材奉皇上的使命,才有机会西游。我不过是一个老百姓,一根竹杖一双鞋,走到黄河、沙漠地带,登上昆仑山区,走过西域,留名很远的国家,与前面三人合而为四,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我认识徐霞客,是通过漳州人刘履丁。刘履丁对我说:“徐霞客从西方回来,呼吸困难。听说黄道周被皇帝下诏关到监狱里,派他的长子走辗转崎岖的道路,前往探视,三个月才回来,他儿子详细讲述了黄道周被拘系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他这个人为人就是这样啊! 我认为:从前柳公权记载华山三峰的事,说有个叫王玄冲的人,探访南坡僧人义海,相约攀登莲花峰,约定某天到达山脚下,预计有五千仞高,需要十天的路程。上去以后,燃烧烟火作为信号。义海如期住在华山岩口以南的桃林坪,清晨,山色清爽明朗,站在山下调息身心,只见一道白烟升起在华山三峰的顶端。回来二十天后,王玄冲到了,取出玉井莲的好几瓣落叶,和山顶池水边的一寸多长的铁船残骸赠给义海,背负箱子走开了。王玄冲刚到的时候,义海曾对他说:“这座山像削成的一样,若不是能乘风驾云,没有登上去的道理。”王玄冲说:“您不要说什么不可登天,不过是心中没有那种志向罢了。”徐霞客不要拿张骞等人自命,拿王玄冲来比拟,一起做仙人三清住处的奇士,大概差不多吧!徐霞客记载游览所见的书,高可越过几案,我嘱咐他的从兄仲昭校勘保存它们,应该是为古往今来游记中最好的吧。徐霞客死时五十六岁。西游回来,在庚辰年(1640)六月,死在辛巳年 (1641)正月,安葬在江阴的马湾。这也是刘履丁告诉我的。 人物传记阅读积累表 (人物分类:政治 思想 文艺 文学 体育 科学 其他) 姓名:徐霞客人物类别: 其他传记名: 徐霞客传用一句形象生动的语句概括传主性格特点 一辈子游山玩水,不怕艰辛达到目的地的人。你对传主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的旅行中遇到的辛酸和乐趣。摘抄你认为最好的语句并加以赏析(不少于两句)1、“贤人勿谓天不可登,但虑无其志尔。”一句短话就说出义海的弱点,没有达不到得地方,只有没有那个志向。 2、“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徐霞客即使脚部方便,还想着游天下的事,仅仅三个月就把他的见闻记下来,可见他对旅游的热爱。人物有哪些具体的事迹,可提炼哪些观点 (不少于3例)1、从徐霞客把自己的一生都寄于旅行到各个地方,就可以看出真正的喜爱兴趣,需要从一而终,一直贯彻,不放弃,才让他死而无憾。 2、徐霞客为了更好的体验当地的环境,不带食物,对着猿猴也倍感乐趣,看出一个人感兴趣的事物,即使外人看来如何痛苦他也可以乐在其中,证明了兴趣对一个人成就的重要性。 3、徐霞客的旅程是多艰苦,但为了理想,他都不在意,还乐在其中,理想就是值得人们付出一切的追求,才能得到理想的青睐。
课后作业 作业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丁酉丙午,武帝殂。时皇子昌在长安,内无嫡嗣,外有强敌,宿将皆将兵在外,朝无重臣,唯中领军杜棱典宿卫兵在建康。章皇后召棱及中书侍郎蔡景历入禁中定议,秘不发丧,急召临川王①于南皖。 侯安都军还,适至南皖,与临川王俱还朝。安都与群臣定议,奉王嗣位,王谦让不敢当。皇后以昌故,未肯下令,群臣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大功于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即按剑上殿,白皇后出玺,又手解蒨发,推就丧次,迁殡大行于太极西阶。皇后乃下令,以蒨纂承大统。是日,即皇帝位,大赦。 侯安都恃功骄横,数聚文武之士骑射赋诗,斋中宾客,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检问收摄,辄奔归安都。上性严整,内衔之,安都弗之觉。每有表启,封讫,有事未尽,开封自书之云:“又启某事。”及侍宴,酒酣,或箕踞倾倚。尝陪乐游园禊饮,谓上曰:“何如作临川王时?”上不应。安都再三言之。上曰:“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宴讫、启借供帐水饰,欲载妻妾于御堂宴饮。上虽许之,意甚不怿。明日,安都坐于御座,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会重云殿灾,安都帅将士带甲入殿,上甚恶之,阴为之备。 及周迪反,朝议谓当使安都讨之,而上更使吴明彻。又数遣台使按问安都部下,检括亡叛。安都遣其别驾周弘实自托于舍人蔡景历,并问省中事。景历录其状,具奏之,因希旨②称安都谋反。上虑其不受召,故用为江州。 五月,安都自京口还建康,部伍入于石头。六月,帝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囚于嘉德西省,又收其将帅,尽夺马仗而释之。因出蔡景历表,以示于朝,乃下诏暴其罪恶,明日,赐死,宥其妻子,资给其丧。 (《资治通鉴·陈纪》,有删节) 【注】 ①临川王:陈蒨,武帝侄子,武帝死后继承大统,史称文帝。②希旨:符合尊长的旨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唯中领军杜棱典宿卫兵在建康  典:掌管。 B.安都与群臣定议,奉王嗣位 嗣:继承。 C.检问收摄,辄奔归安都 摄:管理。 D.上甚恶之,阴为之备 备:准备。 解析 C项,摄:捉拿。 答案 C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侯安都“恃功骄横”的一组是(  ) (3分) ①今日之事,后应者斩 ②数聚文武之士骑射赋诗 ③尝陪乐游园禊饮,谓上曰:“何如作临川王时?” ④安都坐于御座,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 ⑤上虽许之,意甚不怿 ⑥因希旨称安都谋反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解析 ①是侯安都拥立临川王时恐吓群臣之言;⑤是说皇帝对侯安都的过分要求非常生气;⑥是蔡景历所为。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陈武帝驾崩,国家内忧外患,章皇后召集杜陵、蔡景历等人商议,秘不发丧并急召临川王陈蒨回朝继承皇位,以抵御外侮。 B.侯安都与临川王一块回朝,侯安都与章皇后商议由临川王继承大统但被临川王陈蒨严词拒绝,侯安都逼迫群臣拥立临川王即位。 C.侯安都骄横狂妄,其部下将领也有很多人不遵守法令制度,并曾向皇帝借帷帐和彩船,载妻妾去皇帝的宫室摆宴饮酒。 D.文帝多次派御史台的官员审讯侯安都的部下,清查他们逃亡叛乱的事情,而蔡景历将其举动记录下并向文帝告发。 解析 B项,“侯安都与章皇后商议由临川王继承大统但被临川王陈蒨严词拒绝”错,原文为“安都与群臣定议,奉王嗣位,王谦让不敢当”。 答案 B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即按剑上殿,白皇后出玺,又手解蒨发,推就丧次。(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及周迪反,朝议谓当使安都讨之,而上更使吴明彻。(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 (1)于是手握剑柄走上宫殿,要求皇后拿出玉玺,又亲手解开陈蒨的头发,推他站到了丧事中(皇位继承人应该站)的位置上。 (2)到了周迪造反时,朝中议论说应该派侯安都去讨伐,但文帝却另派了吴明彻这个人。 【参考译文】 丁酉丙午,陈武帝病逝。当时皇子陈昌被俘在长安,陈朝国内没有嫡亲的皇位继承人;国外又有强大的敌人,有经验的老将都带兵在外头;朝廷里也没有重臣,只有中领军杜棱掌管宫廷宿卫军还在建康。章皇后召集杜棱和中书侍郎蔡景历进入宫禁之中商量主意,决定秘不发丧,紧急从南皖召回临川王陈蒨。 侯安都的军队回朝,正好到达南皖,听到消息,就和临川王陈蒨一起回到朝廷。侯安都与各位大臣商量,决定拥戴临川王继承皇帝位,临川王表示谦让不敢接受。皇后因为皇子陈昌的缘故,也不肯下这个命令,大臣们犹豫着不能做出决定。侯安都说:“现在四方都不安定,哪有工夫想那么远!临川王为国家立有大功,我们必须共同拥立他为国主。今天之事,迟疑而不立即答应的人一律斩首!”于是手握剑柄走上宫殿,要求皇后拿出玉玺,又亲手解开陈蒨的头发,推他站到了丧事中(皇位继承人应该站)的位置上,并把棺材迁到太极殿西阶,隆重地为陈武帝发丧。皇后这才下了命令,让陈蒨继承皇帝位;当天陈蒨就即位,颁布了大赦天下令。 侯安都自恃有功骄傲蛮横,屡次纠集文人武士骑射赋诗,家里的宾客,往往多到上千人。部下将帅,大都不遵纪守法,遇到被检举搜捕捉拿,常常投奔侯安都。陈文帝性格严厉,对他含恨在心,而侯安都却毫无觉察。每逢向皇帝上表启事,信已经封好,想到有些事还没有写完,又拆开封口补写:“又启奏某某事。”在侍候皇帝宴会时,酒喝得痛快时,有时就伸腿而坐歪斜着身子。他常陪文帝到乐游园举行修禊宴饮,饮酒时对文帝说:“现在比做临川王时如何?”文帝不理他。侯安都却再三提这件事。文帝说:“这虽然是天命,却也是靠您的力量。”宴饮结束,侯安都向文帝借帷帐和彩船,要载上妻妾去皇帝的宫室摆宴饮酒。文帝虽然允准了他的要求,心里却很不高兴。第二天,侯安都坐在皇帝的座位上,宾客们坐在大臣的位子上,举杯向他敬酒。恰巧重云殿发生火灾,侯安都率领将士携带兵器来到重云殿,文帝非常恨他,私下做了准备。 到了周迪造反时,朝中议论说应该派侯安都去讨伐,但文帝另派了吴明彻。文帝还屡次派御史台的官员审讯侯安都的部下,清查他们逃亡叛乱的事情。侯安都派别驾周弘实投身到中书舍人蔡景历那里,探听中书省的机密。蔡景历把他的行动一一记录下来,报告了文帝,迎合文帝的旨意说侯安都要谋反。文帝考虑到侯安都不会接受召命,所以任命他去江州当刺史。 五月,侯安都从京口回建康,部下的军队开进石头城。六月,文帝招侯安都到嘉德殿宴饮,又召集侯安都部下的将帅到尚书省的大厅见面,在座上逮捕了侯安都,把他囚禁在嘉德西省,又逮捕了侯安都的将帅,没收了他们的马匹兵器后又予以释放。还拿出蔡景历所上的奏报,向朝中的官员们出示,随即下诏公布了侯安都的罪恶;第二天赐他自尽,宽恕了他的妻儿,并资助他们办丧事。 作业2:(选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①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②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纂位,孙秀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竟以寿终。 《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 ①颓然:恭顺的样子。②王母:曾祖母王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清而不介         介:孤高。 B.骏于是表之 表:上表举荐。 C.优诏遂其高志 遂:于是。 D.明刑旌善 旌:表扬。 解析 C项,遂:成全。 答案 C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刘殷至孝”的一组是 (  )(3分) A.①服丧三年,未曾见齿 ②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 B.①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 ②事王母以孝闻 C.①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D.①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②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 解析 A项②说的是刘殷的性情;B项②说的是刘殷妻子;D项②不是直接说明。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为奉养曾祖母王氏,放弃了多次做官的机会,他的孝顺也为当时人所赞赏。 B.刘殷刚成年,就广泛地学习。阅读文诗赋,精通经史;他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C.征南将军羊祜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但竟佩服刘殷的孝心和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D.适逢乱世,刘殷多次放弃为官,但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刘殷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刘殷应召到任,后又调任新兴太守,政绩突出。 解析 C项,“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错。原文“岂庸人所识哉”意思是:哪里是庸人所能听得懂的? 答案 C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 (1)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 (2)如此姿色见识,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 【参考译文】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高祖刘陵,是汉光禄大夫。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悲哀超于礼制,服丧三年,从不露齿而笑。当时的人赞赏他天性孝顺,竞相赠给他谷米丝帛。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 刚成年,就博学精通经史,综合归纳考查各家的学说,文章诗赋无不备览。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清约而不孤高,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乡人亲族无不称赞他。郡中任命他为主簿,州中征召他为从事,都以家中无人供养为由,推辞不就任。司空、齐王司马攸征召刘殷担任掾,征南将军羊祜征召他任参军事,都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是个有见识、能洞达事理之人,劝刘殷接受征召就任。刘殷说:“当今这二公,是晋的栋梁。我正希望成为架屋承瓦的榱椽,不依靠他们,哪能成事呢!现在我家有曾祖母王氏在堂,一旦接受了别的使命,不由我不竭尽为臣之礼,就不能再亲自供养。”张宣子说:“您所说的话,哪里是庸人所能懂得的呢!从今以后,您将成为我的老师。”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张宣子是并州的豪门大姓,家中富有财产。他妻子生气说:“我女儿年方十四,姿色见识如此,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张宣子说:“这不是你能考虑得到的事。”告诫他女儿说:“刘殷极尽孝道,再加上才识超世,这人终将大大地发达,成为当世名公,你应当好好地伺候他。”张氏性情也很婉顺,事奉婆母王氏以孝顺闻名,伺候刘殷如君父一般。到王氏去世时,刘殷夫妇悲哀损伤身体,几乎丧命。 太傅杨骏辅政时,备礼聘请刘殷,刘殷以母老为由坚辞。杨骏于是上表,皇帝下褒奖嘉美的诏书成全他的高志,允许他完成奉养母亲的孝道。敕令地方上供给他衣食,免除他的赋役,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司马伦篡位,孙秀向来看重刘殷的名望,以散骑常侍之职征召他,刘殷逃奔到雁门。到齐王司马囧辅政时,征入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到任后,对刘殷说:“先王虚心地召君,君不来。现在孤征召君,君何故能屈就呢?”刘殷说:“现在殿下凭着神武聪慧,除暴复帝位,所以不敢不来。”司马囧认为他很奇特,改任他为新兴太守,刑罚明察表彰善美,很有政绩。 适逢永嘉之乱,落到刘聪手中。刘聪欣赏他的才能而提拔他,历任侍中、太保、录尚书事。最后高寿而终。 作业3:(选做) 竹溪逸民传 宋 濂 竹溪逸民者,幼治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意功名可以赤手致。忽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尔。他尚何恤哉?”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逸民辄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婉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箫已,逸民扣舷歌曰:“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沤起兮冲素波!”人见之,叹曰:“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 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人让其留物,怒曰:“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复爱梅。梅朵绿萼微吐,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且大言曰:“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汝梅脱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白鹤山盖溪上诸峰云。 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间私谓其友曰:“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其友疑其诞。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史官曰:昔者李白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世仰之以为不可狎近,因号为“竹溪六逸”。寥寥七百年后而逸民亦以竹溪自名,若出一辙,岂闻风而兴起欤?纵曰其地或殊,人之众独有异,高风绝尘,照映后先,其安有不同者欤?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自警欤!夫自范蔚宗著《后汉书》以隐逸登诸史传,历代取法而莫之废者,其意又岂无所激欤?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功名可以赤手致 意:料想 B.人让其留物 让:责备 C.汝梅脱又谢去 脱:凋落 D.间私谓其友曰 间:有时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竹溪逸民志趣高雅、不同流俗行为的一组是(3分) ①造文蔚茂,喜驰骋 ②戴青霞冠,披白鹿裘 ③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 ④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 ⑤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 ⑥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逸民从小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某天忽然顿悟,觉得人生短暂,应该做最适合自己心意的事,自此不再接近俗世。 B.逸民视菊花、梅花为人生知己,对菊花、梅花的喜爱近乎痴狂,而时人并不真正理解他,甚至认为他沉溺于外物。 C.到了知天命之年,逸民对尘俗更加淡泊,认为没有功利色彩的人生是快乐的。君子认为他的观点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 D.作者认为古代史学家之所以都把隐逸者写入史传,是因为士人沉迷于名利难以自拔,希望以此激励人们淡泊名利。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4分) ⑵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3分) ⑶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3分) 答案: 1、(3分)C(脱:倘若,如果) 2、(3分)C(①指所写文章的文采、风格;③间接;⑥设想) 3、(3分)D(“以隐逸登诸史传”是自范晔之后的史家,而不能笼统地说“古代史学家”;同时,因果关系亦不完全成立。) 4、⑴(4分)这确实是世外高人啊。想要常常见到(他)尚且不能够,何况是亲近他、接近他呢!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诚:确实,1分;狎:亲近,1分;反诘、感叹语气,1分。 ⑵(3分)(逸民)赤脚踩在雪中,好像不感到冷,见到梅花就凝神观赏,长时间眼睛都不眨一下。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辄:就,1分;移时:长时间、一段时间,1分。 ⑶(3分)我对人世滋味(或:社会人情)更加厌弃了,将要到山上捕鱼到水里砍柴了。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孤:厌弃,1分;渔于山樵于水:状语后置,1分。 参考译文: 竹溪逸民小时候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写文章文采华美,风格奔放,声名显赫,被士大夫举荐,料想功名可以轻易获得。(某一天)忽然掌击案几,说:“人生百年,能有几天?难以如愿的,就是顺心罢了。其他的东西还有什么值得顾念吗?”于是戴上青霞冠,披着白鹿裘,不再与俗世接近。 他居住的地方靠近大溪,竹子长得高大。当明月高照的时候,波光闪动,和月亮争辉,逸民就腰插短箫,乘着小船,在空明的溪水中荡漾,箫声借着秋天的肃杀之气更加豪放,直入云霄,像龙在深潭中鸣叫一样婉转悠扬,非常动听。吹箫完毕,逸民拍打着船舷唱道:“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鸥起兮冲素波!”人们见到,感叹说:“这确实是世外高人啊!想要常常见到尚且不能够,何况是亲近他接近他呢!” (逸民)特别喜欢菊花,满园子种着菊花,看待它像对待小孩一样。菊花一开,一个人举杯对着菊花饮酒,天天到园子里不厌倦。有人责备他沉溺于玩物,他生气说:“世上没有人了解我,了解我的只有这些花,我自我快乐一会儿,还能说是沉溺于玩物吗?”又喜爱梅花,梅花的绿色花萼刚刚吐苞,就赤脚踩在雪中,好像不感到冷,见到梅花就凝神观赏,长时间眼睛都不眨一下。而且大声说:“了解我的只有菊花,菊花已经辞我而去了,幸而有你梅花跟着来了,假如你梅花又辞我而去,那么我就应该上白鹤山采五芝罢了!”白鹤山就是溪上的山峰。 逸民五十岁,更加淡泊没有挂念,有时私下里对他的朋友说:“我对人世滋味(或:社会人情)更加厌弃了,将要到山上捕鱼到水里砍柴了。”他的朋友觉得他有点荒唐。逸民说:“到水里砍柴,心意难道在柴吗?到山上打鱼,心意难道在鱼吗?这样做不是为了获取利益。不是为了获取利益,所以就快乐了。你们认为我真的沉溺于梅花和菊花吗?”君子认为他说的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 史官说:从前李白和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在徂徕山,世人敬慕他们认为不可接近,于是称他们为“竹溪六逸”。短短七百年后逸民也用竹溪来自称,如出一辙,难道是闻风而兴起的吗?即使说地方不同,人数的多和少有差异,(但是)高尚的风范超绝尘俗,先后照映,难道哪里有什么不同吗?沉醉于名利而不知道改变的士子,为什么不知道自我警觉呢!自从范晔写《后汉书》把隐逸写入史传以后,后代修史的人都向他学习而没有人废弃,他们的用心又难道不是激励人们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一墨小精灵文化大讲堂
11 语文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 高三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T《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C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T 人物传记写作素材积累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一、课文知识回顾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典型例题分析 请你概括一下这段故事的内容? 2、这段故事表现了廉颇和蔺相如什么样的品质? 参考答案:1、负荆请罪 2、廉颇:知错就改 蔺相如:深明大义 三、学法初步提炼 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
)专题精讲 (
文体特征
) 体裁特点类型传主身份一般写作顺序价值取向 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一类是史传文学,即正史中的人物传记; 一类是杂传文学,即具有传记性质的碑、铭、诔、自传等。政治类:领袖、政治家 文艺类: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教育家 民间类:侠义之士、奇人异士、模范、孝子姓名→籍贯→官职→经历→事件为官清廉、淡薄名利,为民作主、关爱百姓,孝敬父母,聪明智慧、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针砭时弊、弘扬正气。
(
阅读方法
) (
第一步:整体感知
) (
关注题目和文章内容,
看是否是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主。
) (
第二步:分层圈画
) (
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所处朝代和家庭背景
) (
品格。事件和作者的议论分别表现人物什么样的品格。
) (
官职。担任的官职分别是什么?几度升黜?
) (
艺术成就
) (
事件。几件事件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发表的议论,阐述的道理。
) (
关于职务升降的词语: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辟、荐、举
、拜、除、授、起、擢、拔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转、调、徙
、补
、改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领、署、权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谪、出、左迁、罢、免、黜、废
第五类:其它。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如
知、行、主
) (
常见职官的文言用词:
武官:
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中央文官:
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地方文职:
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还有两个常见词:
掾(
yuàn
):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有司
:有关的官员。
) (
古代常见官职名的职级例说(趣)
1
、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2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
3
、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4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5
、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司局级官员。
6
、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7
、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8
、教授:专管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9
、游击:掌管军队
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10
、侍郎:中央机构中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11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12

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 例一: 杨尚希,弘农人也。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范阳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服。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宣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遁。及明,迥方觉,令数十骑追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领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文帝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岁余,出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加银青光禄大夫。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所谓人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帝览而嘉之,遂罢天下诸郡。后历位瀛州刺史,兵部、礼部二尚书。 尚希性惇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临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人赖其利。卒官,谥曰平。 子旻嗣,后封丹水县公,位安定郡丞。 (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一》,有删节) 本文记叙的传主是谁,写了他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传主:范镇,字景仁。 家庭背景: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 事件性格品质1、得到范阳卢辩的赏识,送他进太学学习。有才华2、在为宣帝发丧时,发现尉迟迥表现反常,断定他会谋反,于是连夜逃离相州。机警过人3、文帝继位后,杨尚希认为当时天下州郡过多,给朝廷和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于是上表建议合并州郡,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为政有方4、劝诫皇帝爱惜身体,分摊政务忠心耿耿、有谋略5、杨尚希有脚病,皇帝很关心他,让他担任蒲州刺史,因为蒲州出美酒,利于养病。到蒲州后,他做了许多惠民的政事。 深得皇帝看重、勤勉不懈怠、造福百姓
杨尚希,弘农人也(传主)。尚希龆龀而孤(家庭背景)。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范阳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服(聪明好学)。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宣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遁。及明,迥方觉,令数十骑追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领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文帝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岁余,出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加银青光禄大夫。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所谓人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帝览而嘉之,遂罢天下诸郡。后历位瀛州刺史,兵部、礼部二尚书(为政有方)。 尚希性惇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淳朴敦厚、有才华和名望)。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临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深得皇帝宠信、勤勉不懈怠)。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人赖其利(一心为民,造福百姓)。卒官,谥曰平。 子旻嗣,后封丹水县公,位安定郡丞。 (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一》,有删节) 例二: 范景仁墓志铭 苏 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本文记叙的传主是谁,写了他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传主:范镇,字景仁。 家庭背景: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 事件性格品质1、十八岁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有才华2、举进士后,做新安主簿,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但是他恬于进取有才华、淡泊名利3、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顾全大局、客观公正4、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以至于须发都白了。忧国忧君、坚贞执着、不计较个人得失 5、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不屈不挠、矢志不移6、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恬淡洒脱、正直热忱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传主)。(家庭背景)。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有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但是他淡泊名利)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顾全大局)。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客观公正)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忧国忧君,坚贞执着,不计较个人得失)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不屈不挠,矢志不移)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恬淡洒脱)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正直热忱)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二、学法再提炼 筛选文中信息答题步骤: (
归纳人物品格
) (
分层圈画事件
) (
判断文体
) 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 张逸园家传 姚鼐 张逸园君者,讳若瀛,字印沙。君为人慷慨强果,自其少时,里人皆异之矣。君始以诸生为书馆誊录,叙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热河今为承德府,君仕时,未设府、县,以巡检统地逾百里。岁为天子巡驻之所,四方民汇居其间,君以严能治办,奸蠹屏除。留守内监为僧者曰于文焕,君一日行道,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于是热河内府总管怒,奏君擅杖近御,直隶总督亦劾君。上闻之,顾喜君强毅,不之罪,而以劾君者为非。 其后为良乡知县,顺天府南路同知①。有旗民张达祖,居首辅傅忠勇公门下,始有地数百顷,卖之民矣,久而地值百倍,达祖以故值取赎,构讼,经数官,不敢为民直。君至,傅忠勇颇使人示意君也,君告之以义,必不可,卒以田归民。畿南多回民,久聚为窃盗,不可胜诘。君多布耳目,得其巨魁,或亲捕之,凡半年,获盗百余。盗畏之甚,乃使一回民伪来首云:“有某人至其家,巨盗也。”及捕之至,即自首:“某案己所为盗,有赃在京师礼拜寺②。”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则反与哄斗。至刑部讯,以某案事与此人无与,以君为诬良,议当革职;既而上见君名,疑部议不当,召君,令军机处复问,减君罪,发甘肃以知县用。是时上意颇向君,然卒降黜者,大臣固不助君也。 在甘肃二年,尝为张掖复营兵所夺民渠水利,又以张掖黑河道屡迁,所过之田,为沙砾数百顷,而岁输粮草未除,力请总督除之。时甘肃官相习伪为灾荒请赈,而实侵入其财,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其后为者皆败,于是世益推君。 君引疾去甘肃,里居数年。君居里为园,时游之,名之曰逸园,言己不得尽力为国劳而苟逸也,故人以逸园称之。 【注】①同知:官名,清代为知府、知州的佐官。②礼拜寺:又名清真寺,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兼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叙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 叙:议叙 B.君一日行道 行:行走 C.久聚为窃盗,不可胜诘 诘:究办 D.岁输粮草未除 输:缴纳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张逸园“慷慨强果”的一组是(3分) ①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 ②君告之以义,必不可 ③盗畏之甚 ④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 ⑤力请总督除之 ⑥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逸园为人慷慨强果,年轻的时候,乡里人就视他为不同寻常的人。在热河巡检任内,他严肃整治,肃清了奸诈邪恶之人。 B.在顺天府良乡任内,张逸园因为整治回民窃盗有方招致陷害,尽管在皇帝的干预下免于处罚,但仍被发配到甘肃降职使用。 C.不经请示就用杖刑处罚做和尚的内监,勇于制止权贵门下的霸道行径,表现了张逸园坚决捍卫正义、敢于得罪权贵的高贵品质。 D.在甘肃,官兵侵占民渠,官员谎报灾情以达到贪污的目的,社会政治的黑暗可见一斑。张逸园退居乡里后,把园子命名为“逸园”,反映了他与现实的不相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闻之,顾喜君强毅,不之罪,而以劾君者为非。(3分) (2)达祖以故值取赎,构讼,经数官,不敢为民直。(4分) (3)其后为者皆败,于是世益推君。(3分) 参考答案:1、(3分)B 【解析]】行:巡视。 2、(3分)C 【解析】③“盗畏之甚”,属间接表现;④因“慷慨强果”而被陷害中计;⑥表现的是廉洁奉公。 3、(3分)B 【解析】“在皇帝的干预下免于处罚”与原文不符。 4、(1)(3分)皇上了解了情况,倒是喜欢先生的刚强果毅,不仅不惩处他,反而认为弹劾先生的人不对。 【评分建议】①顾:反而、倒是。1分。 ②不之罪:不惩处他。1分。 ③句子通顺,1分。 (2)(4分)张达祖用先前的价格赎回了土地,(双方)打官司,历经多个官员,都不敢为民伸张正义。 【评分建议】①故值:先前的价格。1分。②构讼:打官司(形成诉讼、形成官司),1分。③直:伸张正义,1分。④句子通顺,1分。 (3)(3分)后来那样做的人都败露了,于是世人更加推崇先生。 【评分建议】①败:败露。1分。 ②推:推崇。1分。③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张逸园先生,名若瀛,字印沙。先生为人刚直不阿,坚强果决,从他年轻时候起,乡里人都觉得他不寻常。先生起初以生员的身份在书馆任抄写工作,议叙功劳被授予主簿的官职,借调补充热河巡检的职位。热河如今为承德府,先生任职时,未设立府、县,而巡检统管的区域在方圆百里以上。每年(承德)作为皇帝巡幸之地,各方百姓汇居其间,先生凭着严肃整治,使奸诈邪恶之人皆被肃清。留在(避暑山庄的寺庙中)当和尚的皇宫太监叫于文焕,一天先生在路上巡视,看见他横行霸道恣意妄为,立刻将他喝呼到跟前,以杖刑处罚他。于是热河行宫的太监总管极为愤怒,上奏说先生擅自杖责皇上内御,直隶总督也弹劾先生。皇上了解了情况,倒是喜欢先生的刚强果毅,不仅不惩处他,反而认为弹劾先生的人不对。 张先生后来做过良乡的知县,顺天府南路同知。有一个旗人叫张达祖,投靠在首辅傅忠勇的门下,起初有土地数百顷,(张达祖)把地卖给了百姓,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土地价格上涨百倍,张达祖用先前的价格赎回了土地,(双方)打官司,历经多个官员,都不敢为民伸张正义。先生上任后,傅忠勇派人向先生打招呼,先生以大义告谕说情的人,坚决不答应(做枉法的事),最终把田判归百姓。京城南面有许多回民,长时间的纠集在一起盗窃,难以彻底查处。先生布下了不少耳目,打探到他们的首领,有的还亲自去抓捕,共半年间,抓获盗贼百余人。盗贼非常害怕,于是指使一个回民假装来告发说:“某某回家了,这是个大盗。”等到将那人抓来,(那人)立刻自首:“某某案子是我干的,有赃物存放在京城礼拜寺。”先生派兵押送他来到礼拜寺,这个人却反而与押送者争斗起来。到刑部审讯时,以某某案件与这个人无关,认为先生诬人清白,审议撤职查办。不久皇上(在惩处名单上)看到先生的名字,怀疑刑部审议不当,召见先生,命令军机处复审,(军机处)减轻了先生的罪责,发配(先生)到甘肃降职做知县。当时皇上心中颇有偏向先生之意,然而终究降职被贬,是因为大臣们执意不援手相助。 在甘肃任职两年,曾经为张掖县收回被军队强占的民用水利沟渠,又因为张掖县的黑河水道多次改道,河水冲过的田地,方圆数百顷成为沙石地,但每年缴纳的粮草并未减除,(先生)竭力请求总督(奏请皇上)免除应缴纳的粮草。当时甘肃的官员因袭的做法是,假装为灾荒奏请救济粮款,实际上却是贪污侵夺这些钱财,从上级官员到下级差役都认为理所应当,唯独先生不肯这样做。后来那样做的人都败露了,于是世人更加推崇先生。 先生托病辞官离开甘肃,退居乡里多年。先生在乡里修筑了个园子,时常在园中游乐,命名园子为逸园,意思是说自己不能竭尽全力为国家忧劳而苟且于逸乐,所以人们以逸园称张先生。 检测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十五年,大计京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计事。工部尚书何起鸣在拾遗中,自修坐是失执政意。给事中陈与郊承风旨并论起鸣、自修,实以攻自修而庇起鸣。于是二人并罢,并责御史纠起鸣者四人。宪成不平,上疏语侵执政,被旨切责,谪桂阳州判官。 二十一年京察。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及南星被斥,宪成疏请同罢,不报。寻迁文选郎中,所推举率与执政牴牾。先是,吏部缺尚书,锡爵欲用罗万化,宪成不可,乃用陈有年。后廷推阁臣,万化复不与。锡爵等皆恚,万化乃获推,会帝报罢而止。及是,锡爵将谢政,廷推代者。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 宪成既废,名益高,中外推荐百十疏,帝悉不报。至三十六年,始起南京光禄少卿,力辞不就。四十年,卒于家。 宪成姿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构。落成,偕同志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既而淮抚李三才被论,宪成贻书叶向高、孙丕扬为延誉。御史吴亮刻之邸抄中,攻三才者大哗。而其时于玉立、黄正宾辈附丽其间,颇有轻浮好事名。徐兆魁之徒遂以东林为口实。兆魁腾疏攻宪成,恣意诬诋。谓浒墅有小河,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会时必谈时政,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及受黄正宾贿,其言绝无左验。光禄丞吴炯上言为一致辨,因言:“宪成贻书救三才,诚为出位,臣尝咎之,宪成亦自悔。今宪成被诬,天下将以讲学为戒,绝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损,非细事也。”疏入,不报。嗣后攻击者不绝,比宪成殁,攻者犹未止。 (选自《明史·顾宪成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修坐是失执政意 坐:因犯……罪或错误 B.给事中陈与郊承风旨并论起鸣、自修 论:议论 C.及是,锡爵将谢政 谢:推辞 D.赞同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 专:独占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顾宪成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②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 ③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 ④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 ⑤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 ⑥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赞同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宪成天性不凡,聪慧绝伦,从小有志于圣学,读书勤奋刻苦,乡试考第一,万历八年后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 B.顾宪成对于考核京官、处理辛自修、何起鸣感到不平,上奏朝廷,语言触犯皇帝,被皇帝严厉斥责,贬为桂阳判官。 C.顾宪成被削去官籍回到故乡后,集中精力研究学问。东林书院恢复后,携志同道合者来书院讲学,一时,东林党人名声大震。 D.顾宪成为李三才被弹劾一事曾向人求情,徐兆魁等人借口东林党结党营私,极尽污蔑诋毁,直至顾宪成去世,还有人攻击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迁文选郎中,所推举率与执政牴牾。(3分) (2)中外推荐百十疏,帝悉不报。(3分) 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4分) 答案:1、B(论:论罪) 2、C(①不能说明他正直,④是说他兄弟俩有志兴学) 3、B(他是为受到责备的四位御史感到不平,上奏语言触犯的是当权者) 4、(1)不久升为文选郎中,他推举的人与执政的都有抵触。(得分点为:句意不通该句不得分。得分点为:寻、迁和牴牾) (2)朝廷内外推荐他的上疏有上百份,皇上都不回答。(句意不通该句不得分。得分点为:中外、疏和报) (3)抱有远大志向而又不合时宜(无法施展才华)的士大夫,大多退处于山野林下,听到顾宪成办书院的消息后,纷纷响应前来归附。(句意不通该句不得分。得分点为:定语后置句、抱道忤时、率、响附) 检测题3:(选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 附录 卷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D.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没:失去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分)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④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⑤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3分)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分)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答案: 1.(3分)D(没:同“殁”,死) 2.(3分)A(④写其持家之才⑤写其读书识义⑥写其善良助人) 3.(3分)B(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4.(1)(3分)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何为”、“独……乎”各1分) (2)(3分)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死直道”、“戚”各1分) (3)(4分)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穷”、定语后置句式、“振”各1分)  参考译文: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能力培养 读人物传记是我们积累作文素材最好的方法,具体做法可以采用下面的表格: 人物传记阅读积累表 (人物分类:政治 思想 文艺 文学 体育 科学 其他) 姓名:梁思成、林徽因人物类别:其他传记名:《遨游建筑天地间》 用一句形象生动的语句概括传主性格特点 一对性格南辕北辙但工作上是完美组合的有趣夫妇。你对传主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两人合作设计的事情摘抄你认为最好的语句并加以赏析(不少于两句)1、“其实我们大家都是在不断再生的循环之中。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一生中要经过几次天堂和地狱。”简单一句话一句足以概括他们两既吵闹又恩爱的日子。 2、“你觉得自己的天才不能符合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做呆板功夫生怕会变成工匠。”短短一句话就看出梁启超对儿子的了解和关心,告诉儿子不能只靠天赋,后天的努力最重要。人物有哪些具体的事迹,可提炼哪些观点 (不少于3例)1、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只招男生,结果“大学档案显示,自春季班开始,徽因已是建筑设计教授的助理,而下个学期又当上了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就证明她的决心绝对不比任何一个男生少,为了理想苦苦追求什么都不是问题,只有坚定追求理想,才会得到它的青睐。 2、从林徽因家乡报纸的访问,就看出她生性热爱自然,就算天生是中国人,在英国长大,还可以有美国女孩一样的民主精神,这为她的设计加了很多分。在现实中坚持自己正确的想法,不受外界观念影响才能保持自己的风格。 3、梁思成志向远大,渴望在建筑学上有所成就。他严肃用功,绘图准确熟练,认真刻苦,不眠不休地感图,善于接受新建筑理论,才得到最后的成就,说明一个人的刻苦认真,决定他的未来成就。
能力检测 检测1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对等的人数。 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财物送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汉正要打发派送苏武等人以及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    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着,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独匈奴未受惩罚。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擅长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终日若有所失,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李陵不好意思亲自送礼物给苏武,让他的妻子赐给苏武几十头牛羊。 后来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边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个俘虏,说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丧服,说是皇上死了。”苏武听到这个消息,面向南放声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达几月之久。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任命为皇帝的侍卫官,赐给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年纪大了,回家,赐钱每人十万,终身免除徭役。常惠后来做到右将军,封为列侯,他自己也有传记。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 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人物传记阅读积累表 (人物分类:政治 思想 文艺 文学 体育 科学 其他) 姓名: 苏武人物类别: 传记名: 《苏武传》用一句形象生动的语句概括传主性格特点 盛放于北国的一枝寒梅你对传主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如何度过在北海被幽禁的艰苦生活摘抄你认为最好的语句并加以赏析(不少于两句)1、武既至塞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虽然生活艰难,但他却面对困难不放弃,值得我们去学习。 2、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表现其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人物有哪些具体的事迹,可提炼哪些观点 (不少于3例)1、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 2、 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不畏强权,坚持不懈) 3、苏武被放回国“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正义的力量终将胜利)
检测2(选做) 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高祖徐经和唐寅一同应乡试中举人,后一起因考试作弊而被取消资格。唐寅曾经用倪云林的画卷偿还赌博所输掉的三千钱财,真迹还在他家里。徐霞客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 30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出游。每年的夏、春、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拜望长辈,把这当作常例。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像东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的径山、天目,浙东的五泄、四明、天台、雁岩、东海落迦等山,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 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有时是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敏捷得如同猿猴,强健得如同黄牛。把高峻的山岩当作床席,用山中的溪水饮食沐浴,把山魅、木客、猴子、大猿当作伴侣。昏昧柔弱的样子,好像不怎么会说话;可一旦和他讨论辨析山水的脉络,搜寻探讨各地的形胜,就突然变得能言善辩起来。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 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拜访陈木叔在临海的住处。陈木叔问他:“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吗 ”徐霞客不敢肯定地回答。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走了三十里,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攀登陡峭的山路,走了十多里,发现正德年间白云、云外两位高僧的圆形草屋还在。又上行二十多里,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住了三宿而才开始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以身家性命相赌,都是这类情况。不久游览了黄山、白岳、九华山、庐山;到了福建,爬了武夷山,泛舟九鲤湖;到了湖北,拜谒了武当山;向北游览了齐鲁、燕冀、嵩山洛水;登上了华山,下山经过青柯坪,心中惊动想着回家,回家后发现他母亲正生着大病,咬着手指盼望着他呢。 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看遍了福建的胜山,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在黄山追访黄石斋。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从终南山南走峨眉山,跟从山中的百姓采药,住在山洞里面,八天没有吃到熟东西。到了峨眉山下,正碰上奢崇明反叛朝廷的战争,只好返回。一个人带着炊具,寻访了塞外的常山,走遍了北方险要的关塞,回来到我的拂水山庄拜访,开心地谈论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纵横变化,清楚得好像是谈论手掌中的事。说从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都是抄袭附会。长江黄河二条经脉,山与水两者之间的界限,从有记载以来,大多局限于中原之内,打算游览昆仑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直到西北沙漠地区才回来。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邀请他上岸,不愿意。说:“这就好比山泉猛下,撞击肩和背,实在是快活啊。” 1636年9月,辞家西行。僧人静闻愿意登鸡足山,礼拜迦叶,请求跟从。在湘江遇到了强盗,静闻被伤害致死。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泛舟洞庭湖,上了衡山,登遍七十二座山峰。再登峨眉山,北面抵达氓山,最远到了松潘。又向南过了大渡河,到达黎州雅州,登上了瓦屋山、晒经山。又沿着金沙江,最远到达出产牦牛的西南边塞地区。由金沙江向南,渡过澜沧江,由澜沧江向北寻觅到了盘江,大都在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贵州、云南等地好看的地方几乎都看遍了。渡过丽江,在点苍、鸡足山休息。把静闻的尸骨埋葬在迦叶道场里,了却了静闻的夙愿。由鸡足山向西出玉门关好几千里,到达昆仑山,直至星宿海,离开中原地区有三万四千三百里。登上半山,风吹着衣服,好像要坠下来,看见了方外黄金宝塔。又走了几千里,到达西番,拜见了大宝法王。鸣沙山以外,都被称作胡国,像述卢、阿耨等名就是,道路远近不能知道。 《西域志》说西北沙漠地区阻隔遥远,看见人马攒下的尸骨就是标记,鬼魅热风,没有逃脱得了的。玄奘法师曾经受过许多恶魔的折磨,全记载于他的本传里。徐霞客很短的时间内往返,就好像到城市的郊外一样。 回来走到峨眉山下,托付商人附带把所得到的奇材虬根带回家。并把一篇《溯江纪源》寄给我,说《禹贡》讲岷山是长江的源头,其实岷江不过是注入长江的一条大江罢了,并不是发源地。中国流人黄河的河水遍布五个省,流人长江的江水遍布十一个省。统计水的流量,长江的流量数倍于黄河;验证它们的源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北面,长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面,并非长江的源头短而黄河的源头长。又辨析祁连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的走势,祁连山脉夹黄河在北方,唐古拉山脉抱长江在南方,巴颜喀拉山脉从中间界开,比较短。祁连山脉走势向南,半支进人中原,只有唐古拉山脉磅礴半个中国,其山脉也发端于昆仑山,与金沙江一起南下,环绕滇池直达五岭。山脉长水脉也长,这是长江流量大于黄河的原因所在。他的文章有好几万字,都是订补桑钦《水经》和郦道元的《水经注》所没提及之处的。我撮举他的大致意思如上。 徐霞客回到云南,脚生病,不好走,便修撰《鸡足山志》,三个月以后修撰完毕。丽江府的木太守为他准备好干粮和竹轿,他才得以回来。 (他)病得很厉害,对前来探望的人说:“西汉张骞开辟道路,未见昆仑山。唐朝玄奘、元朝耶律楚材奉皇上的使命,才有机会西游。我不过是一个老百姓,一根竹杖一双鞋,走到黄河、沙漠地带,登上昆仑山区,走过西域,留名很远的国家,与前面三人合而为四,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我认识徐霞客,是通过漳州人刘履丁。刘履丁对我说:“徐霞客从西方回来,呼吸困难。听说黄道周被皇帝下诏关到监狱里,派他的长子走辗转崎岖的道路,前往探视,三个月才回来,他儿子详细讲述了黄道周被拘系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他这个人为人就是这样啊! 我认为:从前柳公权记载华山三峰的事,说有个叫王玄冲的人,探访南坡僧人义海,相约攀登莲花峰,约定某天到达山脚下,预计有五千仞高,需要十天的路程。上去以后,燃烧烟火作为信号。义海如期住在华山岩口以南的桃林坪,清晨,山色清爽明朗,站在山下调息身心,只见一道白烟升起在华山三峰的顶端。回来二十天后,王玄冲到了,取出玉井莲的好几瓣落叶,和山顶池水边的一寸多长的铁船残骸赠给义海,背负箱子走开了。王玄冲刚到的时候,义海曾对他说:“这座山像削成的一样,若不是能乘风驾云,没有登上去的道理。”王玄冲说:“您不要说什么不可登天,不过是心中没有那种志向罢了。”徐霞客不要拿张骞等人自命,拿王玄冲来比拟,一起做仙人三清住处的奇士,大概差不多吧!徐霞客记载游览所见的书,高可越过几案,我嘱咐他的从兄仲昭校勘保存它们,应该是为古往今来游记中最好的吧。徐霞客死时五十六岁。西游回来,在庚辰年(1640)六月,死在辛巳年 (1641)正月,安葬在江阴的马湾。这也是刘履丁告诉我的。 人物传记阅读积累表 (人物分类:政治 思想 文艺 文学 体育 科学 其他) 姓名:徐霞客人物类别: 其他传记名: 徐霞客传用一句形象生动的语句概括传主性格特点 一辈子游山玩水,不怕艰辛达到目的地的人。你对传主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的旅行中遇到的辛酸和乐趣。摘抄你认为最好的语句并加以赏析(不少于两句)1、“贤人勿谓天不可登,但虑无其志尔。”一句短话就说出义海的弱点,没有达不到得地方,只有没有那个志向。 2、“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徐霞客即使脚部方便,还想着游天下的事,仅仅三个月就把他的见闻记下来,可见他对旅游的热爱。人物有哪些具体的事迹,可提炼哪些观点 (不少于3例)1、从徐霞客把自己的一生都寄于旅行到各个地方,就可以看出真正的喜爱兴趣,需要从一而终,一直贯彻,不放弃,才让他死而无憾。 2、徐霞客为了更好的体验当地的环境,不带食物,对着猿猴也倍感乐趣,看出一个人感兴趣的事物,即使外人看来如何痛苦他也可以乐在其中,证明了兴趣对一个人成就的重要性。 3、徐霞客的旅程是多艰苦,但为了理想,他都不在意,还乐在其中,理想就是值得人们付出一切的追求,才能得到理想的青睐。
课后作业 作业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丁酉丙午,武帝殂。时皇子昌在长安,内无嫡嗣,外有强敌,宿将皆将兵在外,朝无重臣,唯中领军杜棱典宿卫兵在建康。章皇后召棱及中书侍郎蔡景历入禁中定议,秘不发丧,急召临川王①于南皖。 侯安都军还,适至南皖,与临川王俱还朝。安都与群臣定议,奉王嗣位,王谦让不敢当。皇后以昌故,未肯下令,群臣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大功于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即按剑上殿,白皇后出玺,又手解蒨发,推就丧次,迁殡大行于太极西阶。皇后乃下令,以蒨纂承大统。是日,即皇帝位,大赦。 侯安都恃功骄横,数聚文武之士骑射赋诗,斋中宾客,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检问收摄,辄奔归安都。上性严整,内衔之,安都弗之觉。每有表启,封讫,有事未尽,开封自书之云:“又启某事。”及侍宴,酒酣,或箕踞倾倚。尝陪乐游园禊饮,谓上曰:“何如作临川王时?”上不应。安都再三言之。上曰:“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宴讫、启借供帐水饰,欲载妻妾于御堂宴饮。上虽许之,意甚不怿。明日,安都坐于御座,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会重云殿灾,安都帅将士带甲入殿,上甚恶之,阴为之备。 及周迪反,朝议谓当使安都讨之,而上更使吴明彻。又数遣台使按问安都部下,检括亡叛。安都遣其别驾周弘实自托于舍人蔡景历,并问省中事。景历录其状,具奏之,因希旨②称安都谋反。上虑其不受召,故用为江州。 五月,安都自京口还建康,部伍入于石头。六月,帝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囚于嘉德西省,又收其将帅,尽夺马仗而释之。因出蔡景历表,以示于朝,乃下诏暴其罪恶,明日,赐死,宥其妻子,资给其丧。 (《资治通鉴·陈纪》,有删节) 【注】 ①临川王:陈蒨,武帝侄子,武帝死后继承大统,史称文帝。②希旨:符合尊长的旨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唯中领军杜棱典宿卫兵在建康  典:掌管。 B.安都与群臣定议,奉王嗣位 嗣:继承。 C.检问收摄,辄奔归安都 摄:管理。 D.上甚恶之,阴为之备 备:准备。 解析 C项,摄:捉拿。 答案 C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侯安都“恃功骄横”的一组是(  ) (3分) ①今日之事,后应者斩 ②数聚文武之士骑射赋诗 ③尝陪乐游园禊饮,谓上曰:“何如作临川王时?” ④安都坐于御座,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 ⑤上虽许之,意甚不怿 ⑥因希旨称安都谋反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解析 ①是侯安都拥立临川王时恐吓群臣之言;⑤是说皇帝对侯安都的过分要求非常生气;⑥是蔡景历所为。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陈武帝驾崩,国家内忧外患,章皇后召集杜陵、蔡景历等人商议,秘不发丧并急召临川王陈蒨回朝继承皇位,以抵御外侮。 B.侯安都与临川王一块回朝,侯安都与章皇后商议由临川王继承大统但被临川王陈蒨严词拒绝,侯安都逼迫群臣拥立临川王即位。 C.侯安都骄横狂妄,其部下将领也有很多人不遵守法令制度,并曾向皇帝借帷帐和彩船,载妻妾去皇帝的宫室摆宴饮酒。 D.文帝多次派御史台的官员审讯侯安都的部下,清查他们逃亡叛乱的事情,而蔡景历将其举动记录下并向文帝告发。 解析 B项,“侯安都与章皇后商议由临川王继承大统但被临川王陈蒨严词拒绝”错,原文为“安都与群臣定议,奉王嗣位,王谦让不敢当”。 答案 B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即按剑上殿,白皇后出玺,又手解蒨发,推就丧次。(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及周迪反,朝议谓当使安都讨之,而上更使吴明彻。(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 (1)于是手握剑柄走上宫殿,要求皇后拿出玉玺,又亲手解开陈蒨的头发,推他站到了丧事中(皇位继承人应该站)的位置上。 (2)到了周迪造反时,朝中议论说应该派侯安都去讨伐,但文帝却另派了吴明彻这个人。 【参考译文】 丁酉丙午,陈武帝病逝。当时皇子陈昌被俘在长安,陈朝国内没有嫡亲的皇位继承人;国外又有强大的敌人,有经验的老将都带兵在外头;朝廷里也没有重臣,只有中领军杜棱掌管宫廷宿卫军还在建康。章皇后召集杜棱和中书侍郎蔡景历进入宫禁之中商量主意,决定秘不发丧,紧急从南皖召回临川王陈蒨。 侯安都的军队回朝,正好到达南皖,听到消息,就和临川王陈蒨一起回到朝廷。侯安都与各位大臣商量,决定拥戴临川王继承皇帝位,临川王表示谦让不敢接受。皇后因为皇子陈昌的缘故,也不肯下这个命令,大臣们犹豫着不能做出决定。侯安都说:“现在四方都不安定,哪有工夫想那么远!临川王为国家立有大功,我们必须共同拥立他为国主。今天之事,迟疑而不立即答应的人一律斩首!”于是手握剑柄走上宫殿,要求皇后拿出玉玺,又亲手解开陈蒨的头发,推他站到了丧事中(皇位继承人应该站)的位置上,并把棺材迁到太极殿西阶,隆重地为陈武帝发丧。皇后这才下了命令,让陈蒨继承皇帝位;当天陈蒨就即位,颁布了大赦天下令。 侯安都自恃有功骄傲蛮横,屡次纠集文人武士骑射赋诗,家里的宾客,往往多到上千人。部下将帅,大都不遵纪守法,遇到被检举搜捕捉拿,常常投奔侯安都。陈文帝性格严厉,对他含恨在心,而侯安都却毫无觉察。每逢向皇帝上表启事,信已经封好,想到有些事还没有写完,又拆开封口补写:“又启奏某某事。”在侍候皇帝宴会时,酒喝得痛快时,有时就伸腿而坐歪斜着身子。他常陪文帝到乐游园举行修禊宴饮,饮酒时对文帝说:“现在比做临川王时如何?”文帝不理他。侯安都却再三提这件事。文帝说:“这虽然是天命,却也是靠您的力量。”宴饮结束,侯安都向文帝借帷帐和彩船,要载上妻妾去皇帝的宫室摆宴饮酒。文帝虽然允准了他的要求,心里却很不高兴。第二天,侯安都坐在皇帝的座位上,宾客们坐在大臣的位子上,举杯向他敬酒。恰巧重云殿发生火灾,侯安都率领将士携带兵器来到重云殿,文帝非常恨他,私下做了准备。 到了周迪造反时,朝中议论说应该派侯安都去讨伐,但文帝另派了吴明彻。文帝还屡次派御史台的官员审讯侯安都的部下,清查他们逃亡叛乱的事情。侯安都派别驾周弘实投身到中书舍人蔡景历那里,探听中书省的机密。蔡景历把他的行动一一记录下来,报告了文帝,迎合文帝的旨意说侯安都要谋反。文帝考虑到侯安都不会接受召命,所以任命他去江州当刺史。 五月,侯安都从京口回建康,部下的军队开进石头城。六月,文帝招侯安都到嘉德殿宴饮,又召集侯安都部下的将帅到尚书省的大厅见面,在座上逮捕了侯安都,把他囚禁在嘉德西省,又逮捕了侯安都的将帅,没收了他们的马匹兵器后又予以释放。还拿出蔡景历所上的奏报,向朝中的官员们出示,随即下诏公布了侯安都的罪恶;第二天赐他自尽,宽恕了他的妻儿,并资助他们办丧事。 作业2:(选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①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②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纂位,孙秀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竟以寿终。 《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 ①颓然:恭顺的样子。②王母:曾祖母王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清而不介         介:孤高。 B.骏于是表之 表:上表举荐。 C.优诏遂其高志 遂:于是。 D.明刑旌善 旌:表扬。 解析 C项,遂:成全。 答案 C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刘殷至孝”的一组是 (  )(3分) A.①服丧三年,未曾见齿 ②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 B.①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 ②事王母以孝闻 C.①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D.①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②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 解析 A项②说的是刘殷的性情;B项②说的是刘殷妻子;D项②不是直接说明。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为奉养曾祖母王氏,放弃了多次做官的机会,他的孝顺也为当时人所赞赏。 B.刘殷刚成年,就广泛地学习。阅读文诗赋,精通经史;他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C.征南将军羊祜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但竟佩服刘殷的孝心和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D.适逢乱世,刘殷多次放弃为官,但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刘殷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刘殷应召到任,后又调任新兴太守,政绩突出。 解析 C项,“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错。原文“岂庸人所识哉”意思是:哪里是庸人所能听得懂的? 答案 C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 (1)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 (2)如此姿色见识,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 【参考译文】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高祖刘陵,是汉光禄大夫。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悲哀超于礼制,服丧三年,从不露齿而笑。当时的人赞赏他天性孝顺,竞相赠给他谷米丝帛。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 刚成年,就博学精通经史,综合归纳考查各家的学说,文章诗赋无不备览。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清约而不孤高,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乡人亲族无不称赞他。郡中任命他为主簿,州中征召他为从事,都以家中无人供养为由,推辞不就任。司空、齐王司马攸征召刘殷担任掾,征南将军羊祜征召他任参军事,都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是个有见识、能洞达事理之人,劝刘殷接受征召就任。刘殷说:“当今这二公,是晋的栋梁。我正希望成为架屋承瓦的榱椽,不依靠他们,哪能成事呢!现在我家有曾祖母王氏在堂,一旦接受了别的使命,不由我不竭尽为臣之礼,就不能再亲自供养。”张宣子说:“您所说的话,哪里是庸人所能懂得的呢!从今以后,您将成为我的老师。”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张宣子是并州的豪门大姓,家中富有财产。他妻子生气说:“我女儿年方十四,姿色见识如此,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张宣子说:“这不是你能考虑得到的事。”告诫他女儿说:“刘殷极尽孝道,再加上才识超世,这人终将大大地发达,成为当世名公,你应当好好地伺候他。”张氏性情也很婉顺,事奉婆母王氏以孝顺闻名,伺候刘殷如君父一般。到王氏去世时,刘殷夫妇悲哀损伤身体,几乎丧命。 太傅杨骏辅政时,备礼聘请刘殷,刘殷以母老为由坚辞。杨骏于是上表,皇帝下褒奖嘉美的诏书成全他的高志,允许他完成奉养母亲的孝道。敕令地方上供给他衣食,免除他的赋役,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司马伦篡位,孙秀向来看重刘殷的名望,以散骑常侍之职征召他,刘殷逃奔到雁门。到齐王司马囧辅政时,征入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到任后,对刘殷说:“先王虚心地召君,君不来。现在孤征召君,君何故能屈就呢?”刘殷说:“现在殿下凭着神武聪慧,除暴复帝位,所以不敢不来。”司马囧认为他很奇特,改任他为新兴太守,刑罚明察表彰善美,很有政绩。 适逢永嘉之乱,落到刘聪手中。刘聪欣赏他的才能而提拔他,历任侍中、太保、录尚书事。最后高寿而终。 作业3:(选做) 竹溪逸民传 宋 濂 竹溪逸民者,幼治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意功名可以赤手致。忽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尔。他尚何恤哉?”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逸民辄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婉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箫已,逸民扣舷歌曰:“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沤起兮冲素波!”人见之,叹曰:“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 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人让其留物,怒曰:“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复爱梅。梅朵绿萼微吐,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且大言曰:“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汝梅脱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白鹤山盖溪上诸峰云。 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间私谓其友曰:“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其友疑其诞。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史官曰:昔者李白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世仰之以为不可狎近,因号为“竹溪六逸”。寥寥七百年后而逸民亦以竹溪自名,若出一辙,岂闻风而兴起欤?纵曰其地或殊,人之众独有异,高风绝尘,照映后先,其安有不同者欤?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自警欤!夫自范蔚宗著《后汉书》以隐逸登诸史传,历代取法而莫之废者,其意又岂无所激欤?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功名可以赤手致 意:料想 B.人让其留物 让:责备 C.汝梅脱又谢去 脱:凋落 D.间私谓其友曰 间:有时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竹溪逸民志趣高雅、不同流俗行为的一组是(3分) ①造文蔚茂,喜驰骋 ②戴青霞冠,披白鹿裘 ③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 ④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 ⑤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 ⑥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逸民从小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某天忽然顿悟,觉得人生短暂,应该做最适合自己心意的事,自此不再接近俗世。 B.逸民视菊花、梅花为人生知己,对菊花、梅花的喜爱近乎痴狂,而时人并不真正理解他,甚至认为他沉溺于外物。 C.到了知天命之年,逸民对尘俗更加淡泊,认为没有功利色彩的人生是快乐的。君子认为他的观点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 D.作者认为古代史学家之所以都把隐逸者写入史传,是因为士人沉迷于名利难以自拔,希望以此激励人们淡泊名利。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4分) ⑵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3分) ⑶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3分) 答案: 1、(3分)C(脱:倘若,如果) 2、(3分)C(①指所写文章的文采、风格;③间接;⑥设想) 3、(3分)D(“以隐逸登诸史传”是自范晔之后的史家,而不能笼统地说“古代史学家”;同时,因果关系亦不完全成立。) 4、⑴(4分)这确实是世外高人啊。想要常常见到(他)尚且不能够,何况是亲近他、接近他呢!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诚:确实,1分;狎:亲近,1分;反诘、感叹语气,1分。 ⑵(3分)(逸民)赤脚踩在雪中,好像不感到冷,见到梅花就凝神观赏,长时间眼睛都不眨一下。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辄:就,1分;移时:长时间、一段时间,1分。 ⑶(3分)我对人世滋味(或:社会人情)更加厌弃了,将要到山上捕鱼到水里砍柴了。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孤:厌弃,1分;渔于山樵于水:状语后置,1分。 参考译文: 竹溪逸民小时候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写文章文采华美,风格奔放,声名显赫,被士大夫举荐,料想功名可以轻易获得。(某一天)忽然掌击案几,说:“人生百年,能有几天?难以如愿的,就是顺心罢了。其他的东西还有什么值得顾念吗?”于是戴上青霞冠,披着白鹿裘,不再与俗世接近。 他居住的地方靠近大溪,竹子长得高大。当明月高照的时候,波光闪动,和月亮争辉,逸民就腰插短箫,乘着小船,在空明的溪水中荡漾,箫声借着秋天的肃杀之气更加豪放,直入云霄,像龙在深潭中鸣叫一样婉转悠扬,非常动听。吹箫完毕,逸民拍打着船舷唱道:“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鸥起兮冲素波!”人们见到,感叹说:“这确实是世外高人啊!想要常常见到尚且不能够,何况是亲近他接近他呢!” (逸民)特别喜欢菊花,满园子种着菊花,看待它像对待小孩一样。菊花一开,一个人举杯对着菊花饮酒,天天到园子里不厌倦。有人责备他沉溺于玩物,他生气说:“世上没有人了解我,了解我的只有这些花,我自我快乐一会儿,还能说是沉溺于玩物吗?”又喜爱梅花,梅花的绿色花萼刚刚吐苞,就赤脚踩在雪中,好像不感到冷,见到梅花就凝神观赏,长时间眼睛都不眨一下。而且大声说:“了解我的只有菊花,菊花已经辞我而去了,幸而有你梅花跟着来了,假如你梅花又辞我而去,那么我就应该上白鹤山采五芝罢了!”白鹤山就是溪上的山峰。 逸民五十岁,更加淡泊没有挂念,有时私下里对他的朋友说:“我对人世滋味(或:社会人情)更加厌弃了,将要到山上捕鱼到水里砍柴了。”他的朋友觉得他有点荒唐。逸民说:“到水里砍柴,心意难道在柴吗?到山上打鱼,心意难道在鱼吗?这样做不是为了获取利益。不是为了获取利益,所以就快乐了。你们认为我真的沉溺于梅花和菊花吗?”君子认为他说的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 史官说:从前李白和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在徂徕山,世人敬慕他们认为不可接近,于是称他们为“竹溪六逸”。短短七百年后逸民也用竹溪来自称,如出一辙,难道是闻风而兴起的吗?即使说地方不同,人数的多和少有差异,(但是)高尚的风范超绝尘俗,先后照映,难道哪里有什么不同吗?沉醉于名利而不知道改变的士子,为什么不知道自我警觉呢!自从范晔写《后汉书》把隐逸写入史传以后,后代修史的人都向他学习而没有人废弃,他们的用心又难道不是激励人们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