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三暑假衔接课】14羁旅行役诗(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高三暑假衔接课】14羁旅行役诗(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简介

一墨小精灵文化大讲堂
14语文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高三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T商山早行 C羁旅行役诗鉴赏 T故乡主题阅读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一、课文知识回顾 二、同步典型例题分析 1、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属于 。 2、尾联写梦中出现故乡春天的美景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羁旅行役诗; 2、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衬托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 三、学法初步提炼 羁旅行役诗常表达的情感有哪些?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
)专题精讲 (
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思乡原由多为
游历、战乱、谋求仕途和客居他乡。
) 常见表达的情感 表达的情感举例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诗中多有涉及。 如柳中庸《征人怨》。
(
景:
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 常见术语 (
情:
羁旅愁绪、孤独寂寞、凄凉哀伤、幽深的乡思、满腔的离愁别绪、忧愤抑郁
) (
结合题目、作者、诗歌内容和注释等进行
综合判断
)鉴赏方法 (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
类别
) (
抓住意象,找触动点,初悟情感
) (
找出作者情感的
触动点
,如景物、节日和梦境等。
) (
情感
多为
“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 (
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再悟情感
) (
结合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情感
) (
常见手法
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乐景衬哀情)和推己及人(联想和想象)。
) (
附录:
常见意象:月、夕阳、柳树、杜鹃、猿啼、青鸟、鹧鸪、浮云、鸿雁、高楼、浮萍、蓬草、征帆、酒
)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
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
类别

从题目看诗人是在路上,综合全篇内容属于羁旅行役诗。
初抓住意象,找触动点,初悟情感:
晓路、雨、叶、雁、鸟、征帆、鱼、孤舟等与思乡、漂泊有关的意象。
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再悟情感:

客”、“孤”两字写出诗人内心思乡和孤独的情感。
结合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情感:
触景生情,深化情感。
)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1)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倦 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⑴“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⑵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
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
类别

综合全篇内容属于羁旅行役诗。
初抓住意象,找触动点,初悟情感:
长夜、小窗、孤村、残月、旅怀、荒园、络纬等是与羁旅行役有关的意象。
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再悟情感:
从“倦”“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衰鬓久已白”“虚织竟何成”可以看出诗人孤独寂寞、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悲哀与凄凉之情。
结合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情感:
运用了以动衬静、比喻等手法表达内心的情感。
)                                    参考答案: ⑴所写环境的特点是:荒僻(僻远、冷寂)、凄清。(2分)运用了衬托、动静结合的手法。(2分)“孤村”坐落在旷野之中,显得荒僻;夜间的“一犬吠”和照着行人的“残月”,给人以凄清之感;(1分)用“一犬吠”衬托环境的荒僻,“残月”的静景和“几人行”的动景结合着写。(1分) ⑵诗歌由“倦”字引出投宿荒村、长夜难眠之事,所见凄凉之景;(2分)他想到自己常年奔波,鬓发已白,却竟像络纬虚织一样,由此表达了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感慨。(2分)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
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
类别

综合全诗来看,写的是羁旅行役诗
初抓住意象,找触动点,初悟情感:
寒声、云、雁、照壁、孤灯、酒
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再悟情感:

云深无雁影
”“
但照壁孤灯相映
”写出作者漂泊在外、孤独寂寞、思乡的情感

结合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情感:
触景生情,层层深入,深化情感。
)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1)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解析: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 二、学法再提炼 羁旅行役诗鉴赏方法 (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
类别
) (
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初悟情感
) (
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再悟情感
) (
结合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情感
) 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海旅次 曹 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从前两联看,诗人的归思为什么“不易裁”? (3分) 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3、请赏析尾联的妙处。(3分) 参考答案:(1)登高望乡,归思难收;客居南海,远寓故乡;家书断绝,音信不通。(3分,每点1分) (2)清晨城头上号角吹响,寒霜消散;城外渐渐消退的潮水中茁漾着月影。营造凄清的氛围,烘托诗人悲 凉的心境。(4分,每问2分) (3)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内心的归思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复一年,被春风唤醒、引发,形象生动地表达 了难以抑制的乡思。(3分) 检测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
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
类别

综合全诗来看,写的是羁旅行役诗
初抓住意象,找触动点,初悟情感:
孤云、归鸟、微阳、乔木、远烧、秋山、水等意象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是孤独寂寞的。
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再悟情感:“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写出作者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结合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情感:
触景生情,层层深入,深化情感。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2分) (2)第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3)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1)思归(思乡)之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评分建议】2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1分,书写有错不得分。 (2)夕阳沉到近处的树梢之下,远处野火似的余晖映红秋山。由近到远,层次分明。 “入”字既写出夕照逐渐暗淡,又表明诗人伫望之久和思念之深。 【评分建议】4分。写景特点2分;表达效果2分。 (3)先“怅望”云去鸟飞之景,触动乡愁旅恨;再“怅望”夕阳余晖之景,加重乡愁,进而触发内心深处年华老去的感伤。 【评分建议】4分。每层2分。 检测题3:(选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登多景楼① 杨炎正②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②杨炎正,南宋词人,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从全词来看,诗人“强呼斗酒发兴”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2)“风露巧欺客”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逢秋伤悲,客居异乡,山河破碎,报国无路。(每点1分,共4分) (2)拟人(或“比喻”,或“双关”)。(2分)对山河破碎,奸佞当道的深切忧虑;对报国无门,年华老去的悲慨和无奈;流露出寄情山水的归隐思想。(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4分) 检测题4:(选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 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 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 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 ②鶡冠:传说为楚隐者鶡冠子所戴的鶡羽所制之冠。 (1)“雾中看”笔触细腻含蓄,使读者惊叹于诗人忧思之深及观察力的精湛。请分析它的含义。(3分) (2)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请简要赏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3)《杜诗镜铨》认为结尾写愁“结有远神”。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愁”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1)1.因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花,看岸边花草如隔一层薄雾;2.这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因时局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 (答全2点给3分,少一点扣1分) (2)1.由近及远写景,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是近景;片片轻鸥,逐流飞翔,是远景。层次分明;2.运用叠词,有韵律美;3.以蝶鸥自在轻快反衬诗人心情的沉重。 (答全3点给4分,少一点扣1分) (3)1.年老。“强饮”、“ 老年”可以看出;2.没有机会报效朝廷的痛苦。“戴鶡冠”可以看出; 3.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末句反映出这一点。 每点1分) 能力培养 思乡是一个中国人的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无论男女,家总是他们盼望归去的港湾,思乡是他们不老的情结。正是这样的情结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重要的创作题材,并以各种方式,从各种角度加以显现。 能力检测 检测1 寒冷的高纬度 ——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端,大约在北纬53度左右的地理位置上。那是一个小村子,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里,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蔬菜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如黄瓜、茄子、倭瓜、豆角等;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如矢车菊、爬山虎等等。一到昼长夜短的夏天,这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几近疯狂地生长着,它们似乎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是不多的。(生命力旺盛)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比如我从早衰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了的植物, 在来年的春天优惠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加有朝气。 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亲人和动物。请原谅我把他们并列放在一起来谈。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纯朴的边塞的缘故,他们是那么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至于那些令人难忘的小动物,我与它们之间好象有着难以理解的情缘,我养过的狗和猫,他们都是公认的富有灵性的动物,我可以和它们交友,可以和它们搞恶作剧,有时他们与我像朋友一样亲密,有时则因着我对它们的捉弄,好几天对我不理不睬,在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忆起它们,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 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乎到处都是。我喜欢神话和传说,因为它们就是艺术的温床。神话和传说是绚丽的艺术灵光,它闪闪烁烁地游荡在漫无边际的时空中。而且,它喜欢寻找妖娆的自然景观作为诞生地,所以人世间流传最多的是关于大海和森林的神话。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棚、猪舍、菜园、山川流水、日月星辰等等,它们无一不沾染了神话的色彩和气韵。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我所理解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庸常所指的按显示规律生活的人,而是被神灵之光包围的人,那是一群有个性和光彩的人,他们也许会有种种缺陷,但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从人性的意义来讲,只有他们才值得永久的书写。 还有梦境。也许是我童年生活的环境与大自然紧紧相拥的缘故吧。我特别喜欢做一些色彩斑斓的梦。有时我想,梦境也是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以风景人物为依托,是一种拟人化的现实,人世间所有的哲理其实都应该产生自它们之中。梦境的语言具有永恒性,只要你有呼吸、有思维,它就无休止地出现,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 我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与我的故乡,与我的童年,与我所热爱的大自然是紧密相连的。对这些所知所识的事物的认识,有的时候是忧伤的,有的时候则是快乐的。我希望能够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看出深刻来,同时又能够把一些貌似深刻的事物给看破,这样的话,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我都能够保持一股率真之气、自由之气。 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绚丽的封疆之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选自《小说评论》2002年第2期,有删节 1、概括说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故乡植物的生命有哪些特点?描写这些植物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3分) 除了植物外,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影响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的元素?这些元素分别给予作者怎样的影响?(8分) 文章结尾说“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这句话有那几种含义?请概括回答。(5分) 本文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生命短暂 生命力强 拟人 2、亲人,是作者领悟到随意而安的平和与超然;动物,使作者带来异常温暖的感觉;生活与传说,使作品染上了神话色领略神灵之光;梦境,是作者感悟人生道理,从而产生的联想。 3、(1)故乡是世界的缩影(2)作者对故乡的爱是永恒的(3)童年在北极村学到的一切,奠定了坐着人生基础(4)故乡是坐着人生思考与创作精神之源(5)故乡使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得以升华 4、文章主、副标题相配,既点明故乡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又为全文笼罩上梦幻色彩,别具韵味。 检测2 消失的故乡 谢冕 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青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青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我依然顽强地寻找。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汇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造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的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是无边的消失。 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1、作者在第2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6分) 2、(1)第9段中作者所说的“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是指什么?(2分) (2)解释第9段中“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是无边的消失”的含义。(4分)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4、对故乡的消失,作者有着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1)梅林、梅花、龙眼树、河渠、稻田等自然乡村景色;(2)童年生活,包括关于对妈妈洗菜、洗衣等情形、早年的梦幻等;(3)浓郁的传统氛围、罕见的异域情调等现在的人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6分) 2、(1)“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基督教文化与原有的佛、儒文化融会后形成的文化形态。(2分) (2)现代社会缺乏文化包容,根据自己的观念粗暴地改变自己不适应的文化形态,使得旧有的文化彻底消失了。(4分) 3、①开头的“迷了路”是实写,是指巨大的变化让“我”认不出家乡了。(2分)②结尾“迷了路”是虚写,指在家乡的变化面前,“我”找不到了童年的梦幻和特有的文化了。(2分)③这样写的好处:首尾呼应,深化主题。(2分) 4、(1)对故乡消失的怅惘和哀伤,以及对消失了的故乡的怀念(对童年的怀念,对充满欧陆风情以及异域情调的故乡的怀念)(2)对人们用刻板的、千篇一律的方式改变故乡特有的文化形态的痛惜。(每点2分) 学法升华 知识收获 学生的理想回答是…… 羁旅行役诗常见思想感情、意象和表现手法…… 方法总结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是关注…… 三、 技巧提炼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步骤是…… 课后作业 作业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作业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同王徵君①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②,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①王徵君:姓王的徵君,名不详。徵君,对不接受朝廷征聘做官的隐士的尊称。②书帙(zhì):书卷。《说文》:帙,书衣也。 (1)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①【答案】本联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1分)“万里梦”是虚,言家乡之远,“五更愁”为实写现在客居他乡之愁。(1分)将现实与梦境进行对比,(1分)表达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故乡的思念。(1分) ②【答案】①多年离乡,借酒消愁的孤独惆怅;②渴望与友人在京城相聚以及这种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每点2分) 作业3:(选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作业4:(选做) 小河殇 舒婷 我们兄妹这一家,只有嫂嫂因为是长女照顾留城,其余五人都是知青。而除了我丈夫在另一个县插队外,我们四人均落户在上杭县一个绿色盆地里。我家小妹和准妹夫隔河相望。 河嘛,冬季里可以穿鞋着袜踩在卵石上跃纵而来。偶尔见一尾贪图淘米水的肥鱼,卡在石缝里,妹夫一鞠身顺手牵鱼。知青点里偌大的铁锅,许久不见油星,年轮似的锈了一圈又一圈,煎不成鱼。况且僧多鱼少。小妹便脸上很光彩地给我们氽鱼汤。 春水泛滥,河恣意爬上两指宽的桥板,嬉闹着把它当跷跷板压垮。小妹一天好几次跑到窗前看河。我未来妹夫惘惘然的口哨声,在水一方。 门前下几级石板,顺着碎石拼凑的小堤坝走两步,就到了河心。早晨我们在这里盥洗,淘米洗菜。下午收工以后团一把稻草刷锄板,颠晃着簸箕。簸箕里的番薯红艳艳,萝卜白生生,芥菜生动活泼。吃过晚饭冲过凉,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又下到河心,洗汗酸的衣服。邻队的知青在桥头拨吉他。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河中有我们的望乡台哩。 河是我们的避难所。 中秋那天队里杀了猪,我们匀到两斤肉。分头去豆腐房割一板豆腐,房东家买几个青皮鸭蛋,讨一小把葱。大家团团围坐着喝着家酿糯米酒过节。忽然发现不知何时我们中间少了一人。 拉开咿呀小木门,踱到晒坪上,听到河边苇丛有一支不成调的口琴。那个来河边寻求安慰的同伴刚刚失去了父亲,除了感情上的重创之外,他还面临经济来源的断绝,从此他连8分钱邮票的家信都要小心斟酌了。 悄悄坐在他边上,我们无言盯着河面。那时我比他小,不懂如何安慰人。秋天的河流异常清澈,似乎要壁立起来,与山区剔透的空气融为一体。河风经苇叶淌到我们额上,溅出浪花如碎钻般晶莹。同伴的心情一点一点开朗起来,他眼里萤火虫一闪一曳。 这才知道什么是夜凉如水,月色如洗。多少年过去,我们错将月饼当中秋,而把明月遗弃在哪一座高楼的屋顶了? 深山砍柴或出山赶墟,农民总告诉我们:若是迷路了,只要侧耳听到水声,找到山溪或小河,顺着水流的方向,就能找到人家。当我孤身翻山越岭去邻县找同学,一二十里路鲜有人烟。只听见汩汩溅溅的水声,有时在足下,有时在肩旁,有时在涧草葳蕤的谷底。老朋友左右逢源,给我壮胆又解我途中辛苦和寂寞。 伟大的河流是伟大民族文化的发祥地。那么小河小溪应是一方风水。我们去插队,其实是接受河的教育。在河两岸生养的人们展示给我们的善良、淳朴、乐天和无拘无束,正是沿袭了这一自然法则。 口噙水龙头,我们无形中萎缩,逐渐丧失活力。因为水不仅仅是水。 很多年以后我回到河边。老房东烧的是蜂窝煤,村民都到新掘的井挑水吃。河已不复当年"眼似秋波横,眉如青山黛"了。枯瘦如斯,污秽如斯,像负伤的动物苟延残喘。 祈求河的宽恕现在会不会太迟? 文章标题《小河殇》的"殇"应当怎样理解?(4分) 在作者的心中小河具有多种功能,请你一一列出。(6分) 3、联系上下文,简要回答如何理解"多少年过去,我们错将月饼当中秋,而把明月遗弃在哪一座高楼的屋顶了?"这句话的含义。(4分) 4、简析篇末"祈求河的宽恕现在会不会太迟?"这句话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殇,夭亡,非正常死亡。(原本清澈的)小河养育了正值青春岁月的知青们,给他们以许多精神上的抚尉,可现在却“枯瘦”“污秽”,因此在文中这"殇"既指河流的干枯、污染,又指人的精神支柱遭受的摧残。 2.河是我们的避难所,小河是我们的母亲,是爱情的摇篮,是我们的望乡台,是我们的向导,是生活的寄托,是文化民风的载体。(写出三个即可) 3.作者说我们把"月饼当中秋......"的含义是说我们过中秋只知吃月饼而忘记了望月思亲的本义,即仅记住民俗文化外在物质成分,而忘记了民俗文化的内在的精神传统。 4.这句话的含义是祈求小可宽恕我们忘记小河的养育之恩、破坏小河环境的行为,警醒我们从现在起要珍惜我们的环境,珍惜我们的文明,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问话发人深省,强化了文章的情感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一墨小精灵文化大讲堂
14 语文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高三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T商山早行 C羁旅行役诗鉴赏 T故乡主题阅读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一、课文知识回顾 二、同步典型例题分析 1、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属于 。 2、尾联写梦中出现故乡春天的美景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羁旅行役诗; 2、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衬托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 三、学法初步提炼 羁旅行役诗常表达的情感有哪些?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
)专题精讲 (
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思乡原由多为
游历、战乱、谋求仕途和客居他乡。
) 常见表达的情感 表达的情感举例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诗中多有涉及。 如柳中庸《征人怨》。
(
景:
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 常见术语 (
情:
羁旅愁绪、孤独寂寞、凄凉哀伤、幽深的乡思、满腔的离愁别绪、忧愤抑郁
) (
结合题目、作者、诗歌内容和注释等进行
综合判断
)鉴赏方法 (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
类别
) (
抓住意象,找触动点,初悟情感
) (
找出作者情感的
触动点
,如景物、节日和梦境等。
) (
情感
多为
“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 (
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再悟情感
) (
结合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情感
) (
常见手法
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乐景衬哀情)和推己及人(联想和想象)。
) (
附录:
常见意象:月、夕阳、柳树、杜鹃、猿啼、青鸟、鹧鸪、浮云、鸿雁、高楼、浮萍、蓬草、征帆、酒
)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
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
类别

从题目看诗人是在路上,综合全篇内容属于羁旅行役诗。
初抓住意象,找触动点,初悟情感:
晓路、雨、叶、雁、鸟、征帆、鱼、孤舟等与思乡、漂泊有关的意象。
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再悟情感:

客”、“孤”两字写出诗人内心思乡和孤独的情感。
结合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情感:
触景生情,深化情感。
)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1)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倦 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⑴“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⑵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
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
类别

综合全篇内容属于羁旅行役诗。
初抓住意象,找触动点,初悟情感:
长夜、小窗、孤村、残月、旅怀、荒园、络纬等是与羁旅行役有关的意象。
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再悟情感:
从“倦”“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衰鬓久已白”“虚织竟何成”可以看出诗人孤独寂寞、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悲哀与凄凉之情。
结合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情感:
运用了以动衬静、比喻等手法表达内心的情感。
)                                    参考答案: ⑴所写环境的特点是:荒僻(僻远、冷寂)、凄清。(2分)运用了衬托、动静结合的手法。(2分)“孤村”坐落在旷野之中,显得荒僻;夜间的“一犬吠”和照着行人的“残月”,给人以凄清之感;(1分)用“一犬吠”衬托环境的荒僻,“残月”的静景和“几人行”的动景结合着写。(1分) ⑵诗歌由“倦”字引出投宿荒村、长夜难眠之事,所见凄凉之景;(2分)他想到自己常年奔波,鬓发已白,却竟像络纬虚织一样,由此表达了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感慨。(2分)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
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
类别

综合全诗来看,写的是羁旅行役诗
初抓住意象,找触动点,初悟情感:
寒声、云、雁、照壁、孤灯、酒
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再悟情感:

云深无雁影
”“
但照壁孤灯相映
”写出作者漂泊在外、孤独寂寞、思乡的情感

结合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情感:
触景生情,层层深入,深化情感。
)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1)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解析: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 二、学法再提炼 羁旅行役诗鉴赏方法 (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
类别
) (
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初悟情感
) (
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再悟情感
) (
结合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情感
) 三、专题过关 检测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海旅次 曹 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从前两联看,诗人的归思为什么“不易裁”? (3分) 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3、请赏析尾联的妙处。(3分) 参考答案:(1)登高望乡,归思难收;客居南海,远寓故乡;家书断绝,音信不通。(3分,每点1分) (2)清晨城头上号角吹响,寒霜消散;城外渐渐消退的潮水中茁漾着月影。营造凄清的氛围,烘托诗人悲 凉的心境。(4分,每问2分) (3)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内心的归思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复一年,被春风唤醒、引发,形象生动地表达 了难以抑制的乡思。(3分) 检测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
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
类别

综合全诗来看,写的是羁旅行役诗
初抓住意象,找触动点,初悟情感:
孤云、归鸟、微阳、乔木、远烧、秋山、水等意象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是孤独寂寞的。
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再悟情感:“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写出作者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

结合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情感:
触景生情,层层深入,深化情感。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2分) (2)第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3)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1)思归(思乡)之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评分建议】2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1分,书写有错不得分。 (2)夕阳沉到近处的树梢之下,远处野火似的余晖映红秋山。由近到远,层次分明。 “入”字既写出夕照逐渐暗淡,又表明诗人伫望之久和思念之深。 【评分建议】4分。写景特点2分;表达效果2分。 (3)先“怅望”云去鸟飞之景,触动乡愁旅恨;再“怅望”夕阳余晖之景,加重乡愁,进而触发内心深处年华老去的感伤。 【评分建议】4分。每层2分。 检测题3:(选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登多景楼① 杨炎正②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②杨炎正,南宋词人,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从全词来看,诗人“强呼斗酒发兴”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2)“风露巧欺客”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逢秋伤悲,客居异乡,山河破碎,报国无路。(每点1分,共4分) (2)拟人(或“比喻”,或“双关”)。(2分)对山河破碎,奸佞当道的深切忧虑;对报国无门,年华老去的悲慨和无奈;流露出寄情山水的归隐思想。(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4分) 检测题4:(选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 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 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 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 ②鶡冠:传说为楚隐者鶡冠子所戴的鶡羽所制之冠。 (1)“雾中看”笔触细腻含蓄,使读者惊叹于诗人忧思之深及观察力的精湛。请分析它的含义。(3分) (2)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请简要赏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3)《杜诗镜铨》认为结尾写愁“结有远神”。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愁”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1)1.因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花,看岸边花草如隔一层薄雾;2.这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因时局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 (答全2点给3分,少一点扣1分) (2)1.由近及远写景,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是近景;片片轻鸥,逐流飞翔,是远景。层次分明;2.运用叠词,有韵律美;3.以蝶鸥自在轻快反衬诗人心情的沉重。 (答全3点给4分,少一点扣1分) (3)1.年老。“强饮”、“ 老年”可以看出;2.没有机会报效朝廷的痛苦。“戴鶡冠”可以看出; 3.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末句反映出这一点。 每点1分) 能力培养 思乡是一个中国人的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无论男女,家总是他们盼望归去的港湾,思乡是他们不老的情结。正是这样的情结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重要的创作题材,并以各种方式,从各种角度加以显现。 能力检测 检测1 寒冷的高纬度 ——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端,大约在北纬53度左右的地理位置上。那是一个小村子,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里,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蔬菜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如黄瓜、茄子、倭瓜、豆角等;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如矢车菊、爬山虎等等。一到昼长夜短的夏天,这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几近疯狂地生长着,它们似乎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是不多的。(生命力旺盛)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比如我从早衰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了的植物, 在来年的春天优惠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加有朝气。 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亲人和动物。请原谅我把他们并列放在一起来谈。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纯朴的边塞的缘故,他们是那么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至于那些令人难忘的小动物,我与它们之间好象有着难以理解的情缘,我养过的狗和猫,他们都是公认的富有灵性的动物,我可以和它们交友,可以和它们搞恶作剧,有时他们与我像朋友一样亲密,有时则因着我对它们的捉弄,好几天对我不理不睬,在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忆起它们,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 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乎到处都是。我喜欢神话和传说,因为它们就是艺术的温床。神话和传说是绚丽的艺术灵光,它闪闪烁烁地游荡在漫无边际的时空中。而且,它喜欢寻找妖娆的自然景观作为诞生地,所以人世间流传最多的是关于大海和森林的神话。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棚、猪舍、菜园、山川流水、日月星辰等等,它们无一不沾染了神话的色彩和气韵。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我所理解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庸常所指的按显示规律生活的人,而是被神灵之光包围的人,那是一群有个性和光彩的人,他们也许会有种种缺陷,但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从人性的意义来讲,只有他们才值得永久的书写。 还有梦境。也许是我童年生活的环境与大自然紧紧相拥的缘故吧。我特别喜欢做一些色彩斑斓的梦。有时我想,梦境也是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以风景人物为依托,是一种拟人化的现实,人世间所有的哲理其实都应该产生自它们之中。梦境的语言具有永恒性,只要你有呼吸、有思维,它就无休止地出现,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 我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与我的故乡,与我的童年,与我所热爱的大自然是紧密相连的。对这些所知所识的事物的认识,有的时候是忧伤的,有的时候则是快乐的。我希望能够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看出深刻来,同时又能够把一些貌似深刻的事物给看破,这样的话,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我都能够保持一股率真之气、自由之气。 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绚丽的封疆之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选自《小说评论》2002年第2期,有删节 1、概括说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故乡植物的生命有哪些特点?描写这些植物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3分) 除了植物外,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影响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的元素?这些元素分别给予作者怎样的影响?(8分) 文章结尾说“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这句话有那几种含义?请概括回答。(5分) 本文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生命短暂 生命力强 拟人 2、亲人,是作者领悟到随意而安的平和与超然;动物,使作者带来异常温暖的感觉;生活与传说,使作品染上了神话色领略神灵之光;梦境,是作者感悟人生道理,从而产生的联想。 3、(1)故乡是世界的缩影(2)作者对故乡的爱是永恒的(3)童年在北极村学到的一切,奠定了坐着人生基础(4)故乡是坐着人生思考与创作精神之源(5)故乡使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得以升华 4、文章主、副标题相配,既点明故乡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又为全文笼罩上梦幻色彩,别具韵味。 检测2 消失的故乡 谢冕 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青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青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我依然顽强地寻找。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汇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造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的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是无边的消失。 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1、作者在第2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6分) 2、(1)第9段中作者所说的“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是指什么?(2分) (2)解释第9段中“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是无边的消失”的含义。(4分)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4、对故乡的消失,作者有着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1)梅林、梅花、龙眼树、河渠、稻田等自然乡村景色;(2)童年生活,包括关于对妈妈洗菜、洗衣等情形、早年的梦幻等;(3)浓郁的传统氛围、罕见的异域情调等现在的人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6分) 2、(1)“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基督教文化与原有的佛、儒文化融会后形成的文化形态。(2分) (2)现代社会缺乏文化包容,根据自己的观念粗暴地改变自己不适应的文化形态,使得旧有的文化彻底消失了。(4分) 3、①开头的“迷了路”是实写,是指巨大的变化让“我”认不出家乡了。(2分)②结尾“迷了路”是虚写,指在家乡的变化面前,“我”找不到了童年的梦幻和特有的文化了。(2分)③这样写的好处:首尾呼应,深化主题。(2分) 4、(1)对故乡消失的怅惘和哀伤,以及对消失了的故乡的怀念(对童年的怀念,对充满欧陆风情以及异域情调的故乡的怀念)(2)对人们用刻板的、千篇一律的方式改变故乡特有的文化形态的痛惜。(每点2分) 学法升华 知识收获 学生的理想回答是…… 羁旅行役诗常见思想感情、意象和表现手法…… 方法总结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是关注…… 三、 技巧提炼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步骤是…… 课后作业 作业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作业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同王徵君①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②,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①王徵君:姓王的徵君,名不详。徵君,对不接受朝廷征聘做官的隐士的尊称。②书帙(zhì):书卷。《说文》:帙,书衣也。 (1)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①【答案】本联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1分)“万里梦”是虚,言家乡之远,“五更愁”为实写现在客居他乡之愁。(1分)将现实与梦境进行对比,(1分)表达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故乡的思念。(1分) ②【答案】①多年离乡,借酒消愁的孤独惆怅;②渴望与友人在京城相聚以及这种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每点2分) 作业3:(选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作业4:(选做) 小河殇 舒婷 我们兄妹这一家,只有嫂嫂因为是长女照顾留城,其余五人都是知青。而除了我丈夫在另一个县插队外,我们四人均落户在上杭县一个绿色盆地里。我家小妹和准妹夫隔河相望。 河嘛,冬季里可以穿鞋着袜踩在卵石上跃纵而来。偶尔见一尾贪图淘米水的肥鱼,卡在石缝里,妹夫一鞠身顺手牵鱼。知青点里偌大的铁锅,许久不见油星,年轮似的锈了一圈又一圈,煎不成鱼。况且僧多鱼少。小妹便脸上很光彩地给我们氽鱼汤。 春水泛滥,河恣意爬上两指宽的桥板,嬉闹着把它当跷跷板压垮。小妹一天好几次跑到窗前看河。我未来妹夫惘惘然的口哨声,在水一方。 门前下几级石板,顺着碎石拼凑的小堤坝走两步,就到了河心。早晨我们在这里盥洗,淘米洗菜。下午收工以后团一把稻草刷锄板,颠晃着簸箕。簸箕里的番薯红艳艳,萝卜白生生,芥菜生动活泼。吃过晚饭冲过凉,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又下到河心,洗汗酸的衣服。邻队的知青在桥头拨吉他。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河中有我们的望乡台哩。 河是我们的避难所。 中秋那天队里杀了猪,我们匀到两斤肉。分头去豆腐房割一板豆腐,房东家买几个青皮鸭蛋,讨一小把葱。大家团团围坐着喝着家酿糯米酒过节。忽然发现不知何时我们中间少了一人。 拉开咿呀小木门,踱到晒坪上,听到河边苇丛有一支不成调的口琴。那个来河边寻求安慰的同伴刚刚失去了父亲,除了感情上的重创之外,他还面临经济来源的断绝,从此他连8分钱邮票的家信都要小心斟酌了。 悄悄坐在他边上,我们无言盯着河面。那时我比他小,不懂如何安慰人。秋天的河流异常清澈,似乎要壁立起来,与山区剔透的空气融为一体。河风经苇叶淌到我们额上,溅出浪花如碎钻般晶莹。同伴的心情一点一点开朗起来,他眼里萤火虫一闪一曳。 这才知道什么是夜凉如水,月色如洗。多少年过去,我们错将月饼当中秋,而把明月遗弃在哪一座高楼的屋顶了? 深山砍柴或出山赶墟,农民总告诉我们:若是迷路了,只要侧耳听到水声,找到山溪或小河,顺着水流的方向,就能找到人家。当我孤身翻山越岭去邻县找同学,一二十里路鲜有人烟。只听见汩汩溅溅的水声,有时在足下,有时在肩旁,有时在涧草葳蕤的谷底。老朋友左右逢源,给我壮胆又解我途中辛苦和寂寞。 伟大的河流是伟大民族文化的发祥地。那么小河小溪应是一方风水。我们去插队,其实是接受河的教育。在河两岸生养的人们展示给我们的善良、淳朴、乐天和无拘无束,正是沿袭了这一自然法则。 口噙水龙头,我们无形中萎缩,逐渐丧失活力。因为水不仅仅是水。 很多年以后我回到河边。老房东烧的是蜂窝煤,村民都到新掘的井挑水吃。河已不复当年"眼似秋波横,眉如青山黛"了。枯瘦如斯,污秽如斯,像负伤的动物苟延残喘。 祈求河的宽恕现在会不会太迟? 文章标题《小河殇》的"殇"应当怎样理解?(4分) 在作者的心中小河具有多种功能,请你一一列出。(6分) 3、联系上下文,简要回答如何理解"多少年过去,我们错将月饼当中秋,而把明月遗弃在哪一座高楼的屋顶了?"这句话的含义。(4分) 4、简析篇末"祈求河的宽恕现在会不会太迟?"这句话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殇,夭亡,非正常死亡。(原本清澈的)小河养育了正值青春岁月的知青们,给他们以许多精神上的抚尉,可现在却“枯瘦”“污秽”,因此在文中这"殇"既指河流的干枯、污染,又指人的精神支柱遭受的摧残。 2.河是我们的避难所,小河是我们的母亲,是爱情的摇篮,是我们的望乡台,是我们的向导,是生活的寄托,是文化民风的载体。(写出三个即可) 3.作者说我们把"月饼当中秋......"的含义是说我们过中秋只知吃月饼而忘记了望月思亲的本义,即仅记住民俗文化外在物质成分,而忘记了民俗文化的内在的精神传统。 4.这句话的含义是祈求小可宽恕我们忘记小河的养育之恩、破坏小河环境的行为,警醒我们从现在起要珍惜我们的环境,珍惜我们的文明,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问话发人深省,强化了文章的情感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