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三暑假衔接课】06作文的材料选择(修改后)(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高三暑假衔接课】06作文的材料选择(修改后)(教师版+学生版)

资源简介

一墨小精灵文化大讲堂
06 语文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高三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T专题导入与同步 C主讲课内材料的引申 T材料的多维度发散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一、专题导入及典型例析 请看近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2004年:人文素养与发展 2005年:一叶、一枝、一世界 2006年:生有所息或生无所息, 2007年:行走在消逝中 2008: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 2009年:绿叶对根的情意 2010年:角色转换之间 2011年:我的时间 2012年:站在路边鼓掌 2013年:三句话看纯真 现在给定一个人物材料:梭罗 试着把这个人物材料和所有作文题目相结合。 【解析】近十年来的作文题目可谓千姿百态,那么,用一个材料果真能写好所有文章吗?我们试试看。 首先要回顾梭罗做了什么,他无非离开了美国的工业社会和城市,独自一人来到瓦尔登湖,凭借一把斧子开辟了自己的田园生活。 2004年是论人文素养的提高,梭罗的事例和人文素养有没有关系?初看之下没有任何联系,但是我们仔细想,梭罗为什么离开工业社会,离开表面上繁华的城市,是不是因为他看到了其中的弱点,或者说是阴暗面,而这些阴暗面,有没有可能和人文素养有关?会不会是这样,科技进步了,人文素养却下降了,而梭罗要独自一人去田园里面寻找,寻找这被人们丢失的素养。那么,如果要写这个材料,还有重要的一点,什么是人文素养?可以归结为一种心态,一种平淡而又独立的姿态,这就是人文素养,梭罗是拥有这种素养的人。 2005年的题目,本质是大小的辩证问题,一花一枝上面怎么会有整个世界呢?因为我们从细小的地方看到了伟大,看到了丰富,梭罗有没有体现这一点?有。瓦尔登湖是小的,他的隐居一开始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正是这样的隐居,这样的田园生活,让他看到了世界、人生的全部意义,这难道不是一花一叶一世界吗? 2006年的核心话题是休息,或者说休憩,人到底需不需要休憩,需不需要休整,怎样才算是休整?梭罗的隐居,当然就是一种休憩,他离开了忙碌的生活轨道,离开了繁华,让自己的生活平静下来,这种休憩有意义吗?当然有,前面已经说过,这种休息让他理解到了忙碌所不能带来的感悟,这就是生有所息的意义。 2007年的题目比较虚,看似很难入手,实则不然。抓住两个关键词,行走和消逝,看看和材料有没有可能建立联系。行走就是什么,就是一种生活的脚步,一种轨迹,一种前行的姿态,消逝是什么,是一种隐退,一种淡然隐去,行走和消逝,是一对矛盾的词汇,但不可避免。梭罗的隐居,不就是一种行走吗,只不过,他没有走向繁华,而是走向繁华的反面,他走向消逝,但正是这种面向消逝的行走,让他真正的永恒。 2008年不必多说,如果写触摸都市,梭罗触摸到了什么,他一定触摸到了城市里某种不如人意的东西,才会毅然隐居,触摸乡村呢,梭罗在瓦尔登湖触摸到了什么?太多了,劳动、独立、平静、思索、感悟…… 2009年很多人拿到题目会写亲情,当然是可以这样考虑的,但太普通了。绿叶和根,和梭罗有没有关系,梭罗的行为是离开城市,走向田园,那么,他对田园有没有情意,显然有,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设想,田园就是梭罗的根,梭罗对于宁静的湖畔生活来说,就是一片绿叶,人都是一片绿叶,要去皈依自己心中的根,所以梭罗去了。 2010年是关于角色的转换,太简单了。梭罗原来是什么?是一个都市中人,一个很普通的表面正派,实则平庸的俗人,他后来是什么?是一个皈依田园,感悟生命的人,那么,这算不算一种角色的转换呢?算不算一种很有意义的角色转换呢? 2011年题目很简单,关于我的时间,这题目也非常宽泛,那么,和梭罗什么关系?可以去想,梭罗如果不去瓦尔登湖,他的时间会不会停止?不会,时间依旧在流,生活还是照样过,但是梭罗做出了选择,那么,同样的时间对于他来讲,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意义。 2012年是个选择题目,可以选择为别人鼓掌,也可以选择让别人为你鼓掌。还是梭罗,他一开始出走,似乎离开了原来的生活,淡出了社会,看起来,他是一个甘心为别人鼓掌的人,而实际上,梭罗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代人,人们都在为他鼓掌。 2013年是个自由发挥题目,但关键词是纯真。梭罗为什么要走,不就是为了远离尘嚣,回归自己最纯真最原始的状态吗?只要想到了这点,这个材料也就很好运用了。 【核心思路】紧紧抓住关键词,拼命建立材料和话题的联系,有的联系表面上不明显,却有着内在的某种关联,需要我们不择手段的找出来。 二、学法初步提炼 作文在高考中占据六十分,这个板块要得高分,有很多办法,但一篇好的作文,不能没有材料,很多时候,一个好的材料往往为作文锦上添花。 我们应该去哪里找材料,怎么找呢? 这里附上浙江语文教材的部分目录,以作为后面的讲解之用。 相信未来/食指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江河 我的四季/张洁 我的五样/毕淑敏 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想北平/老舍 我心归去/韩少功 前方/曹文轩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赤壁赋/苏轼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神的一滴/[美]梭罗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 肖邦故园/ 雅—伊瓦什凯维奇 祖国土/阿赫玛托娃 品质/高尔斯华绥 离骚(节选)/屈原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普希金 兰亭集序/王羲之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节选)/帕斯卡尔 我为何而生/罗素 一、专题精讲 【2013湖南卷 难度系数★★★★★】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解析】要寻找材料,确实需要先读懂作文题目d,这个题目第一段内容很明确,是写一个人奋勇前行的姿态,第二段是写一个人宁静的一面,总体来说,可以认为是壮怀激烈与柔情万种,那么,这种材料该怎么去寻找呢?考生必须十分敏感,这里有猛烈的一面和温柔的一面,只要有一个材料具备这样的气息就可以了。在上面料列出d教材目录种,第一篇《相信未来》不就具有这样的气息吗?郭路生对未来的期盼是极其强烈d的,但他心中有没有柔情d一面呢?显然有的,诗歌本身内容也显示出了这一点。 【核心思路】抓住作文题目d关键词,从课本、脑海中积极搜寻相关事例。 【范文欣赏】 宿命 我靠在昏暗、潮湿的小矮墙上,我正在思考我的人生——我是一只猪。我们祖辈都一样,有着极其悲惨的宿命。 宿命,宿命。 我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我只需要吃好睡好,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日复一日 看着同伴们渐渐膘肥的身材,我却始终壮不起来,我有着自己的思想。我不愿臣服于我的宿命,因为我深知,我的自由之日便是我受死之时。 夜幕降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被屠夫送进了屠宰场。那儿陈列着一行一行的猪头,一列一列的猪肉,我明白,我们身上的猪头、猪肉、猪肠通通不是我们的,除了我们自己的灵魂。我一个激灵醒了过来。 夜色朦胧,我站在猪圈门口,挥洒冷汗。同伴一个一个都睡着了,我沐浴着从断崖处吹来的山风,我的灵魂在内心躁动不安。我似乎看见了狼在断崖上嗥叫。我也情不自禁,摆正了姿态,嗥叫了一声,同伴们瑟瑟发抖,痴迷的眼神望着我,显得很害怕。他们一定以为我患上了猪瘟,或者以为我是一只披着猪皮的狼。我没有解释什么,因为我只是顺从我内心的灵魂罢了。 我决定要逃跑。 “什么?”同伴们瞪着眼睛惊恐地看着我,此刻的我站在猪圈门口,继续沐浴我的清风。我知道他们不会理解我,就像人们不理解韩寒一样,我和他一样,都是叛逆的少年。就像汪国真说的: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我的内心似乎更坚定了。 明天,明天。 红艳的晚霞如期而至,浓薄的雾气没忘记给大地披上一层灰色的荧幕。我趁着夜色,拱开了猪圈门,玩命似的往断崖飞奔,迎面来的是凉爽的清风。逃跑时我回头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亲,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的肯定的目光,似乎是我做了她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 断崖的清风不像猪圈,猪圈里的风夹杂着湿气和污臭。我摆正了狼的英姿,不断嗥叫,因为我战胜了我的宿命,我顺从了我内心的灵魂。 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嘀咕:“你战胜了你自己的宿命,多么值得啊!” 夜幕下的断崖,依稀可见几颗星星,这勇敢的灵魂花,此时此刻,开得到处都是。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鸿鹄一心展翅腾飞,在脑海深处猛虎的咆哮怒吼之下风雨兼程,直击山之巅、海之角;父子桌前相守,一时蔷薇香溢,宁静安然,生活于细碎之处尽现美丽清新。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两者兼二为一,何乐而不为?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如他,也依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忆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故乡”! 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 雨果曾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而林徽因却叹道: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不因为一心追梦而忘却了眼下幸福的珍贵,又不因适意的享受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巨龙与心篱同样寄居在心中,彼此安然无恙,共同挑起我们真正向往的生活。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绝非矛盾,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何非要拆散彼此,而不坦然接纳呢! 享受生活之美,乐在砺炼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 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一生风华绝代,誉响全球,然而她临死前却自责与悔恨于对子女的疏忽。陆游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时刻吟唱“此身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却痛苦萦心,无法自释;孟夫子虽能“红颜弃轩冕,白首入松云”,却也叹恨于一生碌碌无为,遗憾终老。此乃为何?他们无法做到像苏子般收放自如,不是猛虎的啸叫占满了耳际而不闻花香,即是沉溺于蔷薇的爱抚而难以自拔。我们需时刻在心中摆放天平,保持最真实幸福的自我,即使猛虎因伤痕累累痛苦匍匐也能愈之以花香,即使蔷薇迷醉麻木本心也能怒号以警醒。 猛虎与蔷薇,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无论是搏击长空的巨鸟还是乐在平静的父子,都一样幸福美好,真实可贵。 我愿乐享有两者,充实真正的生活。 【2013广东卷 难度系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有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这个作文题目给出了三个对比,大家应该能概括出来,三个家庭的不同表现,所阐明的是一个关键词——尊严,穷苦人能够不接受施舍,不就是为了一种人格尊严吗?那么,接下来很简单,你只要顺着这个词语,在脑海中搜寻材料就可以了,同样的,我们看一看教材目录,有没有合适的呢?比如《品质》一文,那个鞋匠为什么会饿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保证质量,而从根本上说,质量不就是一种尊严吗?如果被周围的表面浮华同化了,那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呢?他的行为,本质上和不接受施舍d穷人是一样的,既然这样,这个材料就能用了。 【核心思路】同样的,抓住关键词,搜索材料,但是要注意,有些材料并不一定直接相关,其中的联系需要你去建立。 【范文欣赏】 神圣的尊严 海卡尔说:人的尊严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在美国纽约中央车站,人们向流浪汉或流浪艺人施舍时,一定得平等待之。他们在表演时,身旁放着收钱的金色盘子或帽子,如果你没有欣赏他们的表演便投钱,会被拒绝,如果你欣赏完后没有鼓掌或者发表评论,他们照样不会接受你的钱。因为他们认为:“您的施舍,我的尊严,我们是平等的。”所以人活着,要顶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严。 尊严,是一个人的颜面,是一个人得到他人认可的某种东西。这种颜面不是虚荣的面子,不是用来炫耀的某些东西。 尊严,是一种操守,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一种通过自尊自爱,从而得到他尊他爱的美好感受。 尊严是神圣的,不可侵犯,不可亵渎,我们应该捍卫尊严。一个人如果连尊严都没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人都应带着尊严活着。有了尊严,你才会看得起自己,从而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严,别人才会敬重你,你的所作所为才有意义。一个人,一个民族,如何获得尊严,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靠自身的修养,靠骨子里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自敬者人恒敬之,自贱者人必蔑之,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有尊严地活着才有意义,决不可放弃做人的尊严;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高贵。 在大是大非面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视尊严为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美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武宁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他们有浩然正气,他们活得有尊严,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卫尊严。 然而也有许多人为了生存,为了追名逐利,为了向上攀爬 出卖尊严。现实生活中有为息事宁人屈辱下跪的,有为金钱触及道德底线的,更有为一时利益出卖人格的 尊严,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丢失尊严,丧失人格,就算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只会为世人所不耻。文强、许迈永、曾锦春之流为了一己私利,出卖人格,出卖尊严,全然忘却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李浩之流,为泄私欲,不惜任意限制、剥夺他人自由和生命,完全丧失为人的底线,丑恶至极。 尊严,不是谁特有的,世间万物都有尊严。没有贫富差距,没有高低贵贱,尊严是平等的。上至伟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尊严。 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让爱双向流动 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 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就使他有了传递爱意给那些还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品尝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当施舍者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社会、他人,他已经看到自己所为的价值,这无疑让他产生了延续自己善举的动力。这是爱的付出,是爱的双向流动,也是爱的获得,社会因此受益。 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一伙从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置个人安危而不顾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殊不知,他们都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是众人的无私奉献让他们拥有了继续生存的物资和信心。而现在,不忘回报的他们来帮助另一拨人获得新生。爱与正能量的流动顶托着社会,站立、前进。我们也忘不了那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伍玉锡,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落下一节课,从没少批改一次作业。是社会人士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怀、帮助他支撑在讲台边。这种双向流动的爱比金子更宝贵、更坚硬。 当然也存在着爱的“返回链”缺失的现象。看看陕西一位任内帮众多企业融资,任后却惨被企业“抛弃”的局长便可知,单向的爱是多么痛苦,社会将会变得不那么和谐。 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 【2013北京卷 难度系数★★★★】 科学家说:爱迪生来到21世纪很新奇,他会觉得什么很新奇呢?文学家说:手机一定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就像一部掌上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他感到新奇。文学家:手机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带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变。请根据手机与爱迪生可能的想法,写一篇作文。 【解析】这个作文题看起来非常奇葩,也非常宽泛,考生几乎不知从何下手,也似乎找不出什么关键词,其实,只要对爱迪生和手机有自己的一个认识,并且这个认识不算太肤浅,这篇作文就成功了。那么,除了身边的一些事例,可以从教材目录中找到材料吗?不妨关照罗素的《我为何而生》这篇文章,罗素说他生命的目的有三个,其中之一是对知识的探寻,那么科技算不算一种知识,爱迪生算不算一个不断探寻的人,既然这样,爱迪生到了现在看到手机,会不会引发他更多的热情?这样去想的话,这个材料就可以用了。 【核心思路】从宽泛的主题中,要迅速确定自己的某个方向,缩小范围。 【范文欣赏】 爱迪生如何看手机   爱迪生在天堂生活了多年,2013年5月的一天,过中午了,他还坐在自家檐下看小说。自从来到天堂居住以后,他有了许多闲暇读他喜欢的天马行空的幻想小说,以为读小说比搞发明更有趣。黄金做成的漂着小雪的天空无言地看着他,他投入的样子似乎比专心致志做试验更可爱。这时几声看不见影子的鸟啼惊扰了他的梦……许多年过去了,正如小说所揭示的,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埋葬,但他却觉得自己愈来愈怀念从前。   爱迪生重新披上草青色的镶着刺绣的风衣走到餐桌边。无数仆人精心制作的山珍海味还是不能勾起他的胃口。他又站了起来。天堂也不过如此,他想,为什么往事爱一次次自行爬上他的脑海……是不是该回去看看了……那个也住在天堂的作家福克纳不止一次地提醒他,“老兄,你应该发明一种能实现我小说里的东西……最好重新回到人间看看……我猜想,现在人间比天堂还有趣!”   在天堂,爱迪生天才的勤奋和无数发明依然闻名遐尔,受福克纳影响,经过漫长的数百次试验,爱迪生终于发明了一种重回人间的复活术。这是一种由光电和基因复合而成的新型仪器,多少曾经的还掂念着人间的权贵巨贾纷纷争相购买它……爱迪生也想回去了,特别这几年,一想到家族的衰败的荣誉这件事,他弯曲的嘴唇就紧抿着,脸上显出肃穆的痛苦。   爱迪生于是又回到了美国的尘世中,多少年了,他现在看到俄亥俄州米兰镇却并不是他的前生……故乡盖满了高楼,污浊的空气中充满了各种噪音和磁波,哪里也不安静,非常肥胖的人多了起来,人们更加习惯了彼此孤独地相处……他惟一的孙子对他的到来先是感到诧异,但很快变得欢天喜地起来,祖父回来了,重振家族的财富与名望又有了希望……   孙子名叫阿尔伯特,一连几天,他先是滔滔不绝地向祖父讲述自己的遭遇,然后没完没了对着一个小小的没有外接设备的机器说话。这倒是一件新鲜玩艺,爱迪生不明白为什么千里之外到处购买产品专利的企业机构能瞬间听得清偏远小镇所传出的声音。孙子不能解释手机 工作的原理,只想一味博得祖父的同情——他只知道祖父是一座金矿,能使濒于破产的家业东山再起。   为了搞清新时代这项发明的原理,爱迪生访问了科研机构中的一些科学家、工程师。每一个受访者都知道他的大名,对他都尊敬有佳。“我们都是站在您的肩膀上走出来的!”他们纷纷谦虚地表示,并请他签名合影。“造福人类,好,好……”爱迪生抚着长须,“我走之后,看来,人类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思考和创造啊……” 【2013浙江卷 难度系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这个话题关键词非常明显,我们前面说过,用梭罗的材料就可以,但是,还能用其他什么材料吗?除了我们自己或周围的事例,再搜索搜索教材目录,我们发现,刚才的《品质》一文,同样可以。为什么鞋匠要保证质量,保证品质,为什么他没有被周围同化,不就是因为他有一颗纯真的心吗?但是,这样纯真的心,最后却是这样一种下场,这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从这方面看看,这则材料不仅能用,而且可以用得非常出彩。 【核心思路】从看似不相干的材料中挖掘出关键点,进而建立深层联系。 【范文欣赏】 愿赤心长留 社会总是会慷慨地给予孩童一份特别的关爱,这关爱中又无疑杂着些许歆羡: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妪,甚至比起我们,他们有明亮的眼,有光洁的皮肤,更有纯粹的心灵。单纯、柔软、好奇并敬畏着世界,赤子之心即是如此,其珍贵亦在此。 然而这关爱、这歆羡恰恰暴露了我们的尴尬与不堪:我们的心,我们的千回百转计谋频出的心,已不配被唤作“赤子之心”,亦无法成为孩童的表率。就像赫胥黎所说的,“少男少女的心灵正在提前硬化”。童心已失,我们自然将走向沉沦。 不必费尽心力去找寻什么例证了,整个的社会就是最好的例证:看着老者的无助,我们的视线是不约而同地弯着的;看着旁人无视信号灯穿梭于车流这中,我们的心肠是硬的。“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何发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当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写下这句振聋发聩之语,他是否已经预料到了物质的洪流将不由分说地卷走我们珍贵的纯净的心?他是否想见了失去赤心之心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敬畏而充满了算计、无聊的沉沦之地? 是的,我们如此珍视孩童的以及像孩童一样的纯净的心灵,但如此美好而脆弱的东西该如何在社会中,在这个肮脏的大漩涡中保持独立?不是人人都像叶芝一样,有勇气说出“我就要走了”的脱离世俗之语,有足够澄澈的心去“无论在车行道还是灰暗的人行道”都能听到远方的海浪。叶芝是幸运的,他呵护着自己的童心,也就守护了一方净土。可是谁会来守护我们的心,来柔化我们的心呢?请先自己行动起来,拂一拂心上的浮尘吧! 我不能免俗,不敢夸耀臼己的心仍是纯净的。所以当我面对我的妹妹,看着她像所有孩童一样,直率地向世界发问并表达臼己的喜怒哀乐;看着她依旧敬良着这个世界,我无疑是惭愧的。我们不需要更多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了,不需要更多试图去征服一切的狂妄之人了。如果无法更改世界的运行轨迹,就请守护身边的童心吧!它们的单纯与柔软,不设防备却拥有最好的感化力量,仿佛星星点灯,终会照亮黑暗。 童心之贵,贵在其真、其柔、其善。人的成长会失去许多,却不应失去最本身最纯净的赤子之心。就像埃斯蒂斯所说的:“我们不是要-卜|子拯救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伸出手去挽救触手可及的部分。”我愿这赤子之心,可长存你我周围,更长存丁.你我心间。 勿忘初心 无自性的时间啊,让老人看到斑驳,少年看到斑斓。 ——扎西拉姆·多多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孩子意识到一颗钻石比一颗水晶球珍贵的时候,他已经可悲的长大了。这也许就是界定童年和成年的最好界限。当我们学会用物质和金钱衡量这个世界而不是用一颗赤子之心的来感触时,我们从此就再也不是孩子了。 别让时光抚平你的眉眼。但是,我想说这是一个疼苦艰难的过程,当我们第一次被要求上课挺直坐正不能随意插话的时候,当我们第一次被要求把字写在正正方方的大田字格而不再可以随意涂鸦的时候,当我们被强制写下一篇篇费尽心思编造的文章的时候。那个儿时玩泥巴污脏一身的你,已经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中了。 我曾在五年级的暑假中,试图爬上门前那棵大银杏来数清到底有多少叶子,结果是,我真的这样做了,并以被父亲揪着耳朵去完成才做了几页的暑期作业而告终。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才是真正懂得享受童心和生活的,那时的生活也是真正舒适惬意的。在那些透着乡下特有的泥土芳香味的凉爽的夏夜中,伴着悠悠的蝉虫奏鸣,电视发出微弱的光,奶奶那把用了不知几年的老蒲扇还呼哧呼哧的作响 我也还记得,和同伴们一起赤着脚在浦阳江旁的泥潭上,废船上,嬉戏玩耍一下午的时光。那时的我只是在乎今天玩得开不开心,朋友们高不高兴,而不是想假期该上什么样的补习班。我也曾想过再叫上朋友一起走走,可是拿起电话的那一瞬才开始思考,我们已经有几年没有见面了,要怎样和你提起这件事呢 江边的小船好像也早就消失了。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心开始变得迟钝晦涩起来,曾经的身影还依稀朦胧的出现在我睡梦中,周遭的环境却开始张牙舞爪的改变起来,一阵风吹过,传来的也只有混着城市无情气息的尘土味。 是不是我们就这样,被时光的海浪冲洗着,随着波浪上下浮沉,开始忘记自己原来是谁,开始变得“成熟”,“世故”,最后和万千大众泯然一体 我想,至少,我不是这样。因为在前几分钟,在写之前这些“可笑”的小事是,我的嘴角还带着轻轻的微笑,可见,心里那份只属于童年的柔软和憧憬始终是存在的。岁月对于我,只是增加记忆的厚度罢了。而你,也是如此吗? 我层很喜欢一段诗,如今只依稀记得最后一段了:少年/让阳光照进你/你要明媚的笑/等我满身风雨后/回来认取。 勿忘初心,且行且珍惜。 【2013江苏卷 难度系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解析】这则材料关于蝴蝶,蝴蝶的迁移,因为环境,只要抓住环境、适合、迁移这些字眼去找材料就可以,在前面的教材目录中,还有什么跟环境有关呢?比如柳宗元的那篇游记,柳宗元被贬官,贬官后到了新的环境,这不就和蝴蝶有了联系吗? 【核心思路】不要局限于狭小的思路,要扩展词语的外延,从而搜寻到更多的材料。 【范文欣赏】 探险者与蝴蝶 我只是小小的蜡烛。 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里,一只小小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引起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对于蝴蝶的神奇和不可思议,我曾是那样的兴奋,甚至顶礼膜拜。 庄周飘然而至,眯着矇眬的睡眼,对着蝴蝶稽首,“你是我梦中的蝴蝶,还是我是你梦中的庄周?”蝴蝶不语,翩翩飞舞,只留下飘然而逝的背影。对于蝴蝶的浪漫和美丽,我曾是那样的迷离,甚至感伤不已。 然而,这一切的神奇和不可思议,这一切的浪漫与美丽,都将被你——蜡烛摧毁得荡然无存。因为你的光亮,害了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让它们饱受迁徙之苦,让它们不得不栖居到更深更远更幽黑的地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常念起李商隐的诗句。这是一支怎样高大的你,执着,坚持,耗尽心血,无私奉献。 蜡烛,你怎么了?你怎么就忍心伤害稚弱的蝴蝶? (蜡烛)跟帖: 看到你的文字,我初觉愤怒,继而难过,再而迷惘。 愤怒是因为你不该如此看我,更不该如此中伤我。一直以来,我都坚守我做人的原则,正如你所说,执着,奉献。今天,我也只是用我的光亮,照亮了一方天地,给了探险者前进的方向,给了他们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探险的路上走得更远。 难过是因为你根本就不了解我,也不了解点燃我们的探险者。他们是探险者,他们的任务就是到洞穴探险,探索人类的未知奥秘。他们已经很小心,很谨慎,只是还没有完全熟知蝴蝶的习性。作为一支蜡烛,我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他们完成使命。 迷惘是因为我也无所适从,也不知道如何做好自己。我感到委屈,我只是一支蜡烛,只是起到照亮的作用;我又感到内疚,我确实直接造成了蝴蝶迁徙的恶果;我还感到很庆幸,因为点亮我的是一群探险者,他们是真正有良知的探索者。人类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以期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实惠,让人类的未来生活更美好。然而,贪婪的欲望又让他们迷失了自己,无尽地攫取,任意地破坏,空气污染了,水质恶化了,温度升高了,土地沙化了,森林砍伐了,鸟儿消失了,动物绝种了,一切的一切出于人类的意料。我看在眼里,内心不愿,但我只是小小的蜡烛,只能听命于他们。那深挖不见底的煤矿下,那拦截水流的大坝中,那冰川融化的南极大陆上,都能见到我或者我朋友的存在,它们也都只是工具而已。今天点燃我的那些探险者,他们是没有破坏自然之心的,然而,很多的事情,愿望和结果又极有可能是相违背的,正如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蝴蝶的迁徙,责不在我,在人心。 蝶舞青春 有人说,蝴蝶飞不过沧海。可你告诉我,那是因为她不知道海的那边有等待。于是我相信有彼岸,彼岸有花开,花开在梦想的土壤上,但我需要飞越一片海。 年轻的我们总是满怀着希望,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看阳光照进来,在书上拼出梦想的图案。那时以为梦想很近,只需振动翅膀,努力飞行,像古时的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只盼一朝为臣,足矣!那时以为时间很多,青春很长,我们尚年幼,大声地笑,欢快地说,当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可是好像,我们只是留恋了一朵花开的时间。 高考倒计时开始了,我们慌乱了,那被金色光芒笼罩的海洋,退却了绚烂的色彩,只剩下纯净宽广的蓝。我们睁着惶惑的眼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分分明明的写着“怎么办”。这时,你说:“食指有首诗叫《相信未来》,我们应该相信有岸,那里有很多花园,有一座座象牙塔,也一定会有我们为青春翩舞的身影。”于是我们一起望向你指的方向,迷茫中透漏着一丝希望的光芒。 坐在考场上,一脸平静的我内心波涛汹涌,抬头看见挂在墙上的钟,我想此时我们的心情就像那口钟里的针。有些人的心是时针,很是镇静,有些人的心是分针,不疾不徐,而我的心就是那根秒针,不停地滴答,怎么都静不下来。卷子发下来,眼前一片白,稚嫩的翅膀在白浪里挥舞,隐约有父母焦灼的脸,期盼的眼神。 就这样高考结束了,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深深地吐了口气,想到:不知道是我在等待梦想,还是梦想在等待我,抑或两者都不是。后来才发现,是一阵蓝色的海风将我吹离了方向,飞向另一座花园,嗅着另一种芬芳。而我的梦想从不曾褪色,开着绿色的花朵,永不凋零。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大学亦不是终点,只是供我们休憩,构筑另一个梦想的岛屿,我们仍在路上,青春不朽! 现在忆起高考,亦有几分“忆峥嵘岁月”的慷慨与豪迈,那是一种磨砺,是一种成长。高考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片海域,飞跃它就是对自身的一种超越,是对自我的一种认识。在那片海域上我们迷茫过,然而谁的青春不曾迷茫 我们沐浴风雨、阳光、海浪,这些只会让我们更加坚强。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分离,这只能是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珍惜友情,珍惜时光,感恩父母,感恩曾陪我们前进的人。 我在象牙塔里翩然起舞,也汲取力量,准备踏上另一段征程。高考那片海已让我不再害怕,因为她教会我如何飞行。青春仍在继续,我仍会努力前行。蝶舞青春,舞出我们的精彩。 【2009浙江卷 难度系数★★★★】 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抄袭。 【解析】前面说过,梭罗的例子可以用,而实际上,你完全可以受到启发,我们说,梭罗对于大自然,对于瓦尔登湖,就像叶子对它的根一样,那么,在我们熟悉的课文中,不就有很多类似d例子吗?比如前面的柳宗元,他对于自然,有一种皈依的姿态,皈依,不就是绿叶对根d情意吗?这种情意,远远超越了一班人所写的狭隘的亲情。 【核心思路】从一个小点延伸出去,很多材料拥有相似的特点。 【范文欣赏】 绿叶·情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说: “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二、学法再提炼 找材料几个重要步骤: 1、吃透作文题目,抓住关键词,并适当拓宽关键词的外延和内涵。 2、从课文教材、身边生活实际、名人轶事、名人名言、古诗古文入手(本次讲义主要偏重课文教材),细心搜寻和关键词相关的材料。 3、如果一下子搜寻不到,就要再次体会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它是不是有更深的,第一次没有想到的东西,同时也要重新搜索材料,看看材料中有没有遗漏的点和细节,而这些细节可以凸显作文题目的内涵。 4、要特别关注熟悉的材料,很多熟悉的材料,我们已经有了定势思维,一般都会把它们往某一个方向上考虑,而实际上,你完全可以突破这个限制,把材料和具体的作文题目结合起来看看能不能碰撞出更新的火花。 请注意:有很多作文题目看似不同,而实际上,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是相通的,比如“真实的生活”、“平衡的生活”、“童真”。这三个作文题目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材料,为什么呢?因为你可以这样理解,我想要过一种真实的生活,这种生活就是平衡,怎样才能平衡呢?拥有一颗童真纯洁的心,生命才能平衡。 三个作文题目,是不是一码事? 三、专题过关 【2013杭州模拟 难度系数★★★★】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孩子长大需要等待,冬去春来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尽管诗人高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有些事还是急不得……——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解析】话题已确定,是等待,那么,只要搜寻和等待有关的材料即可。就在我们的教材目录中,比如仍旧是郭路生的相信未来,未来,不就是一种等待吗?郭路生在等待什么,不是非常明显吗,等待更好的未来,等待更美的世界,那么这种等待一旦想到,是不是比一般人所写的等待妈妈回来更深刻,更有历史文化价值呢? 【核心思路】迅速入手,找到和关键词有直接联系的字眼,这里是从“等待”想到“未来”,然后想到《相信未来》这首诗。 【2013宁夏 难度系数★★★★】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这则材料的关键词也比较明显,关于“价值”,迅速搜寻,哪怕就是从文章题目入手,看看有没有和这个词相关的材料。我们发现有一篇文章叫《我的五样》,作者选取了生命中的五种东西,然后进行筛选和剔除,最后发现,这些东西的价值越来越大,简直超过了自己的想象,只要剔除任何一样东西,都会心如刀绞,那么,既然如此,这些东西的价值,是不是就和作文题目有了联系? 【核心思路】要对一些课文有所熟悉,了解它们的内容,找到与作文题目的联系。 【2013北京模拟 难度系数★★★★】 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作文。 【解析】这个题目是个虚题,我们要把它实际化,握手表示一种理解、信任、支持、关爱,那么,有哪些材料和这个有关呢,应该是很多的,比如普希金先生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他写了一首诗,给牢狱中d囚徒,算不算握住它们的手?当然算,这就是一种关爱,但这关爱不同于我们一般人的情感,它是一种上升到民族、历史的情愫,所以,这则材料不用则已,一用惊人。 【核心思路】把作文题目拆解开一组语汇,通过这组语汇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2012江苏模拟 难度系数★★★★★】 生活中有浪漫、轻松,也不乏鲜花和掌声;生活中有困苦、艰辛,也不乏险滩和暗流。那么,在你的眼中,生活是怎样的呢 请以“真实的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解析】这个题目已经确定,是关于生活,但这种生活是真实的,那么什么生活才是真实的呢?不夸张d说,这个作文题,几乎可以用任何材料,因为只要是材料,只要是名人轶事、古诗古文,它必定是一种生活,而你就可以认为这种生活是真实的,比如柳宗元,比如梭罗,比如史铁生,比如屈原,比如陶渊明,他们都各自展现出了一种生活方式,你完全可以认为,这种生活就是真实的,你也要追求这种生活。 【核心思路】抓住“生活”,把所有材料都归纳到这个圈子里,随机应变。 一、能力检测 【2013青岛模拟 难度系数★★★★★】 世界上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包含着相对或相反的因素,如大与小、快与慢、骄傲与谦虚、虚荣与务实、捷径与弯路,等等。如果深入地思考一下,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请以其中的一对关系为话题(也可自行设计一对关系)写一篇文章。 注意:(1)主旨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得少于800字。 【解析】这是一种辩证关系,我们应该迅速想到一个辩证的祖先,那就是老庄,老子课文没学过,而庄子是学过的,《逍遥游》就有对比,就有辩证,为什么不直接采用呢,当然,除了庄子,我们也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比如还是《品质》这篇小说,鞋匠的淳朴,不就和外界的浮华形成对比吗?而这种强烈的对比,都存在于这个世界,都存在于我们的视野之中,生活中,处处存在辩证,处处都是材料。 【核心思路】只要抓住辩证的关系,抓住对比的因素,就不难找到材料。 二、能力点评 三、能力培养 (
材料有两个特点,一个材料可以用于多个作文题目,因为一个材料往往拥有不止一种内涵或外延。
一个作文题目,它可以找到一系列材料,因为多个材料之间也往往具有相似的特性。
) 课后作业 【2013台州模拟 难度系数★★★】 爱因斯坦在他的《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有活着的人,也有已经死去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去偿还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这种伟大的科学对为他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付出过劳动的人充满由衷的感激之情。因为他深深知道,他的成功离不开许许多多的人的关注和帮助。确实,懂得感恩的人,将因众人支持而永葆生命的活力;不知感恩的人,终将因自私和傲慢而难成大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在你进步的道路上,你是否也有爱因斯坦那样的感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解析】感恩是个常规话题,生活中处处存在感恩,我们学过《我与地坛》,史铁生在文章中主要阐述自己对生命的一种认识,那么,有没有感恩呢?肯定有,首先,我们可以认为他对母亲有感恩,但这种感恩似乎有些狭隘,那么再想,史铁生最后进入了一种圆融的生命状态,可不可以认为,残疾的他,没有怨恨上天,却对上天心怀感恩,感恩让他感悟到了生的真谛。 【核心思路】深入挖掘材料,找到契合点。 【2013上海模拟 难度系数★★★★】 一位在南京留学的欧洲学生在银行的窗口取款时,先后有两位中国人想挤到跟前去。那位学生随即示意:请跟我保持一米距离。一位中年男性中国人不悦地说:“我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我们中国人是讲道德的。”那位欧洲学生用中文回了一句:“中国人是讲道德,却最不懂规矩。”一位在华五年的韩国留学生在高度称赞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无感慨地对他的中国朋友说:“在你们多数人没有上规矩之前,请不要自称是礼仪之邦。”我们不乏很懂规矩的人,但不懂规矩的现象确实随处可见。要知道,规矩是行为细节,它往往是道德的外化形态,是文明的形象体现。懂规矩,能提高个人素养,优化社会风气。请联系自己和周围人的实际,以“规矩”为话题写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解析】规矩看起来要写一篇议论文,那么,什么才是规矩,可以说,只要你认为的暂时限制你d东西,暂时划定的一种法则就是规矩,梭罗不就可以用吗?他逃离了现代社会,实际上就是逃离了现代工业社会的规矩,逃离了一种规矩,必将建立另一种规矩,他建立的规矩是什么呢?是天人合一的领悟。 【核心思路】不要把很多词语限定在我们的固有认识中,而要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3开封模拟 难度系数★★★★】 作家冯骥才说:“各国博物馆都收藏中国的文物,唯有中国博物馆不收藏外国文物,中国人在博物馆里看来看去全是自己。造成这种现象的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封闭观念:不看别人的,便认为自己最好。”有人由此想到:打开的窗口越大,放进来的阳光就越多,进入视野的内容就越丰富,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就越全面。你是否有类似的感受或体验?请以“视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由提供的材料引发,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解析】视野是个宽泛的话题,只要是宽泛的话题,材料就很容易找到,视野就是我们所看到所关注到的东西,只要符合这个外延的,都可以用,那么,罗素的《我为什么活着》中所说的探寻知识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算不算一种视野呢,当然算,而且是一种更高贵的视野。 【核心思路】关键是要拓宽外延,让它能够包容更多的材料。 【2013天津卷 难度系数★★★★】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 一篇文章。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这个话题需要自行补充,我们不妨想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史铁生不是对生命有感悟吗?这种感悟不就是一种“知”,史铁生就是通过自己的残疾事实,然后不断的探寻到人生最真实的一面,揭开生命的面纱,对于这个作文,这个材料同样的,是不用则已,一用惊人。 【核心思路】同样的,要拓宽作文题目的外延,挖掘它的内涵,让更多的材料符合这个外延和内涵,这样,就有更多更好d选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一墨小精灵文化大讲堂
06 语文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高三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T专题导入与同步 C主讲课内材料的引申 T材料的多维度发散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一、专题导入及典型例析 请看近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2004年:人文素养与发展 2005年:一叶、一枝、一世界 2006年:生有所息或生无所息, 2007年:行走在消逝中 2008: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 2009年:绿叶对根的情意 2010年:角色转换之间 2011年:我的时间 2012年:站在路边鼓掌 2013年:三句话看纯真 现在给定一个人物材料:梭罗 试着把这个人物材料和所有作文题目相结合。 【解析】近十年来的作文题目可谓千姿百态,那么,用一个材料果真能写好所有文章吗?我们试试看。 首先要回顾梭罗做了什么,他无非离开了美国的工业社会和城市,独自一人来到瓦尔登湖,凭借一把斧子开辟了自己的田园生活。 2004年是论人文素养的提高,梭罗的事例和人文素养有没有关系?初看之下没有任何联系,但是我们仔细想,梭罗为什么离开工业社会,离开表面上繁华的城市,是不是因为他看到了其中的弱点,或者说是阴暗面,而这些阴暗面,有没有可能和人文素养有关?会不会是这样,科技进步了,人文素养却下降了,而梭罗要独自一人去田园里面寻找,寻找这被人们丢失的素养。那么,如果要写这个材料,还有重要的一点,什么是人文素养?可以归结为一种心态,一种平淡而又独立的姿态,这就是人文素养,梭罗是拥有这种素养的人。 2005年的题目,本质是大小的辩证问题,一花一枝上面怎么会有整个世界呢?因为我们从细小的地方看到了伟大,看到了丰富,梭罗有没有体现这一点?有。瓦尔登湖是小的,他的隐居一开始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正是这样的隐居,这样的田园生活,让他看到了世界、人生的全部意义,这难道不是一花一叶一世界吗? 2006年的核心话题是休息,或者说休憩,人到底需不需要休憩,需不需要休整,怎样才算是休整?梭罗的隐居,当然就是一种休憩,他离开了忙碌的生活轨道,离开了繁华,让自己的生活平静下来,这种休憩有意义吗?当然有,前面已经说过,这种休息让他理解到了忙碌所不能带来的感悟,这就是生有所息的意义。 2007年的题目比较虚,看似很难入手,实则不然。抓住两个关键词,行走和消逝,看看和材料有没有可能建立联系。行走就是什么,就是一种生活的脚步,一种轨迹,一种前行的姿态,消逝是什么,是一种隐退,一种淡然隐去,行走和消逝,是一对矛盾的词汇,但不可避免。梭罗的隐居,不就是一种行走吗,只不过,他没有走向繁华,而是走向繁华的反面,他走向消逝,但正是这种面向消逝的行走,让他真正的永恒。 2008年不必多说,如果写触摸都市,梭罗触摸到了什么,他一定触摸到了城市里某种不如人意的东西,才会毅然隐居,触摸乡村呢,梭罗在瓦尔登湖触摸到了什么?太多了,劳动、独立、平静、思索、感悟…… 2009年很多人拿到题目会写亲情,当然是可以这样考虑的,但太普通了。绿叶和根,和梭罗有没有关系,梭罗的行为是离开城市,走向田园,那么,他对田园有没有情意,显然有,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设想,田园就是梭罗的根,梭罗对于宁静的湖畔生活来说,就是一片绿叶,人都是一片绿叶,要去皈依自己心中的根,所以梭罗去了。 2010年是关于角色的转换,太简单了。梭罗原来是什么?是一个都市中人,一个很普通的表面正派,实则平庸的俗人,他后来是什么?是一个皈依田园,感悟生命的人,那么,这算不算一种角色的转换呢?算不算一种很有意义的角色转换呢? 2011年题目很简单,关于我的时间,这题目也非常宽泛,那么,和梭罗什么关系?可以去想,梭罗如果不去瓦尔登湖,他的时间会不会停止?不会,时间依旧在流,生活还是照样过,但是梭罗做出了选择,那么,同样的时间对于他来讲,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意义。 2012年是个选择题目,可以选择为别人鼓掌,也可以选择让别人为你鼓掌。还是梭罗,他一开始出走,似乎离开了原来的生活,淡出了社会,看起来,他是一个甘心为别人鼓掌的人,而实际上,梭罗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代人,人们都在为他鼓掌。 2013年是个自由发挥题目,但关键词是纯真。梭罗为什么要走,不就是为了远离尘嚣,回归自己最纯真最原始的状态吗?只要想到了这点,这个材料也就很好运用了。 【核心思路】紧紧抓住关键词,拼命建立材料和话题的联系,有的联系表面上不明显,却有着内在的某种关联,需要我们不择手段的找出来。 二、学法初步提炼 作文在高考中占据六十分,这个板块要得高分,有很多办法,但一篇好的作文,不能没有材料,很多时候,一个好的材料往往为作文锦上添花。 我们应该去哪里找材料,怎么找呢? 这里附上浙江语文教材的部分目录,以作为后面的讲解之用。 相信未来/食指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江河 我的四季/张洁 我的五样/毕淑敏 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想北平/老舍 我心归去/韩少功 前方/曹文轩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赤壁赋/苏轼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神的一滴/[美]梭罗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 肖邦故园/ 雅—伊瓦什凯维奇 祖国土/阿赫玛托娃 品质/高尔斯华绥 离骚(节选)/屈原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普希金 兰亭集序/王羲之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节选)/帕斯卡尔 我为何而生/罗素 一、专题精讲 【2013湖南卷 难度系数★★★★★】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解析】要寻找材料,确实需要先读懂作文题目d,这个题目第一段内容很明确,是写一个人奋勇前行的姿态,第二段是写一个人宁静的一面,总体来说,可以认为是壮怀激烈与柔情万种,那么,这种材料该怎么去寻找呢?考生必须十分敏感,这里有猛烈的一面和温柔的一面,只要有一个材料具备这样的气息就可以了。在上面料列出d教材目录种,第一篇《相信未来》不就具有这样的气息吗?郭路生对未来的期盼是极其强烈d的,但他心中有没有柔情d一面呢?显然有的,诗歌本身内容也显示出了这一点。 【核心思路】抓住作文题目d关键词,从课本、脑海中积极搜寻相关事例。 【范文欣赏】 宿命 我靠在昏暗、潮湿的小矮墙上,我正在思考我的人生——我是一只猪。我们祖辈都一样,有着极其悲惨的宿命。 宿命,宿命。 我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我只需要吃好睡好,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日复一日 看着同伴们渐渐膘肥的身材,我却始终壮不起来,我有着自己的思想。我不愿臣服于我的宿命,因为我深知,我的自由之日便是我受死之时。 夜幕降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被屠夫送进了屠宰场。那儿陈列着一行一行的猪头,一列一列的猪肉,我明白,我们身上的猪头、猪肉、猪肠通通不是我们的,除了我们自己的灵魂。我一个激灵醒了过来。 夜色朦胧,我站在猪圈门口,挥洒冷汗。同伴一个一个都睡着了,我沐浴着从断崖处吹来的山风,我的灵魂在内心躁动不安。我似乎看见了狼在断崖上嗥叫。我也情不自禁,摆正了姿态,嗥叫了一声,同伴们瑟瑟发抖,痴迷的眼神望着我,显得很害怕。他们一定以为我患上了猪瘟,或者以为我是一只披着猪皮的狼。我没有解释什么,因为我只是顺从我内心的灵魂罢了。 我决定要逃跑。 “什么?”同伴们瞪着眼睛惊恐地看着我,此刻的我站在猪圈门口,继续沐浴我的清风。我知道他们不会理解我,就像人们不理解韩寒一样,我和他一样,都是叛逆的少年。就像汪国真说的: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我的内心似乎更坚定了。 明天,明天。 红艳的晚霞如期而至,浓薄的雾气没忘记给大地披上一层灰色的荧幕。我趁着夜色,拱开了猪圈门,玩命似的往断崖飞奔,迎面来的是凉爽的清风。逃跑时我回头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亲,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的肯定的目光,似乎是我做了她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 断崖的清风不像猪圈,猪圈里的风夹杂着湿气和污臭。我摆正了狼的英姿,不断嗥叫,因为我战胜了我的宿命,我顺从了我内心的灵魂。 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嘀咕:“你战胜了你自己的宿命,多么值得啊!” 夜幕下的断崖,依稀可见几颗星星,这勇敢的灵魂花,此时此刻,开得到处都是。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鸿鹄一心展翅腾飞,在脑海深处猛虎的咆哮怒吼之下风雨兼程,直击山之巅、海之角;父子桌前相守,一时蔷薇香溢,宁静安然,生活于细碎之处尽现美丽清新。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两者兼二为一,何乐而不为?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如他,也依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忆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故乡”! 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 雨果曾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而林徽因却叹道: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不因为一心追梦而忘却了眼下幸福的珍贵,又不因适意的享受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巨龙与心篱同样寄居在心中,彼此安然无恙,共同挑起我们真正向往的生活。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绝非矛盾,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何非要拆散彼此,而不坦然接纳呢! 享受生活之美,乐在砺炼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 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一生风华绝代,誉响全球,然而她临死前却自责与悔恨于对子女的疏忽。陆游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时刻吟唱“此身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却痛苦萦心,无法自释;孟夫子虽能“红颜弃轩冕,白首入松云”,却也叹恨于一生碌碌无为,遗憾终老。此乃为何?他们无法做到像苏子般收放自如,不是猛虎的啸叫占满了耳际而不闻花香,即是沉溺于蔷薇的爱抚而难以自拔。我们需时刻在心中摆放天平,保持最真实幸福的自我,即使猛虎因伤痕累累痛苦匍匐也能愈之以花香,即使蔷薇迷醉麻木本心也能怒号以警醒。 猛虎与蔷薇,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无论是搏击长空的巨鸟还是乐在平静的父子,都一样幸福美好,真实可贵。 我愿乐享有两者,充实真正的生活。 【广东卷 难度系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有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这个作文题目给出了三个对比,大家应该能概括出来,三个家庭的不同表现,所阐明的是一个关键词——尊严,穷苦人能够不接受施舍,不就是为了一种人格尊严吗?那么,接下来很简单,你只要顺着这个词语,在脑海中搜寻材料就可以了,同样的,我们看一看教材目录,有没有合适的呢?比如《品质》一文,那个鞋匠为什么会饿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保证质量,而从根本上说,质量不就是一种尊严吗?如果被周围的表面浮华同化了,那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呢?他的行为,本质上和不接受施舍d穷人是一样的,既然这样,这个材料就能用了。 【核心思路】同样的,抓住关键词,搜索材料,但是要注意,有些材料并不一定直接相关,其中的联系需要你去建立。 【范文欣赏】 神圣的尊严 海卡尔说:人的尊严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在美国纽约中央车站,人们向流浪汉或流浪艺人施舍时,一定得平等待之。他们在表演时,身旁放着收钱的金色盘子或帽子,如果你没有欣赏他们的表演便投钱,会被拒绝,如果你欣赏完后没有鼓掌或者发表评论,他们照样不会接受你的钱。因为他们认为:“您的施舍,我的尊严,我们是平等的。”所以人活着,要顶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严。 尊严,是一个人的颜面,是一个人得到他人认可的某种东西。这种颜面不是虚荣的面子,不是用来炫耀的某些东西。 尊严,是一种操守,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一种通过自尊自爱,从而得到他尊他爱的美好感受。 尊严是神圣的,不可侵犯,不可亵渎,我们应该捍卫尊严。一个人如果连尊严都没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人都应带着尊严活着。有了尊严,你才会看得起自己,从而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严,别人才会敬重你,你的所作所为才有意义。一个人,一个民族,如何获得尊严,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靠自身的修养,靠骨子里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自敬者人恒敬之,自贱者人必蔑之,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有尊严地活着才有意义,决不可放弃做人的尊严;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高贵。 在大是大非面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视尊严为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美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武宁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他们有浩然正气,他们活得有尊严,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卫尊严。 然而也有许多人为了生存,为了追名逐利,为了向上攀爬 出卖尊严。现实生活中有为息事宁人屈辱下跪的,有为金钱触及道德底线的,更有为一时利益出卖人格的 尊严,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丢失尊严,丧失人格,就算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只会为世人所不耻。文强、许迈永、曾锦春之流为了一己私利,出卖人格,出卖尊严,全然忘却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李浩之流,为泄私欲,不惜任意限制、剥夺他人自由和生命,完全丧失为人的底线,丑恶至极。 尊严,不是谁特有的,世间万物都有尊严。没有贫富差距,没有高低贵贱,尊严是平等的。上至伟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尊严。 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让爱双向流动 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 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就使他有了传递爱意给那些还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品尝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当施舍者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社会、他人,他已经看到自己所为的价值,这无疑让他产生了延续自己善举的动力。这是爱的付出,是爱的双向流动,也是爱的获得,社会因此受益。 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一伙从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置个人安危而不顾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殊不知,他们都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是众人的无私奉献让他们拥有了继续生存的物资和信心。而现在,不忘回报的他们来帮助另一拨人获得新生。爱与正能量的流动顶托着社会,站立、前进。我们也忘不了那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伍玉锡,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落下一节课,从没少批改一次作业。是社会人士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怀、帮助他支撑在讲台边。这种双向流动的爱比金子更宝贵、更坚硬。 当然也存在着爱的“返回链”缺失的现象。看看陕西一位任内帮众多企业融资,任后却惨被企业“抛弃”的局长便可知,单向的爱是多么痛苦,社会将会变得不那么和谐。 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 【北京卷 难度系数★★★★】 科学家说:爱迪生来到21世纪很新奇,他会觉得什么很新奇呢?文学家说:手机一定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就像一部掌上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他感到新奇。文学家:手机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带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变。请根据手机与爱迪生可能的想法,写一篇作文。 【解析】这个作文题看起来非常奇葩,也非常宽泛,考生几乎不知从何下手,也似乎找不出什么关键词,其实,只要对爱迪生和手机有自己的一个认识,并且这个认识不算太肤浅,这篇作文就成功了。那么,除了身边的一些事例,可以从教材目录中找到材料吗?不妨关照罗素的《我为何而生》这篇文章,罗素说他生命的目的有三个,其中之一是对知识的探寻,那么科技算不算一种知识,爱迪生算不算一个不断探寻的人,既然这样,爱迪生到了现在看到手机,会不会引发他更多的热情?这样去想的话,这个材料就可以用了。 【核心思路】从宽泛的主题中,要迅速确定自己的某个方向,缩小范围。 【范文欣赏】 爱迪生如何看手机   爱迪生在天堂生活了多年,2013年5月的一天,过中午了,他还坐在自家檐下看小说。自从来到天堂居住以后,他有了许多闲暇读他喜欢的天马行空的幻想小说,以为读小说比搞发明更有趣。黄金做成的漂着小雪的天空无言地看着他,他投入的样子似乎比专心致志做试验更可爱。这时几声看不见影子的鸟啼惊扰了他的梦……许多年过去了,正如小说所揭示的,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埋葬,但他却觉得自己愈来愈怀念从前。   爱迪生重新披上草青色的镶着刺绣的风衣走到餐桌边。无数仆人精心制作的山珍海味还是不能勾起他的胃口。他又站了起来。天堂也不过如此,他想,为什么往事爱一次次自行爬上他的脑海……是不是该回去看看了……那个也住在天堂的作家福克纳不止一次地提醒他,“老兄,你应该发明一种能实现我小说里的东西……最好重新回到人间看看……我猜想,现在人间比天堂还有趣!”   在天堂,爱迪生天才的勤奋和无数发明依然闻名遐尔,受福克纳影响,经过漫长的数百次试验,爱迪生终于发明了一种重回人间的复活术。这是一种由光电和基因复合而成的新型仪器,多少曾经的还掂念着人间的权贵巨贾纷纷争相购买它……爱迪生也想回去了,特别这几年,一想到家族的衰败的荣誉这件事,他弯曲的嘴唇就紧抿着,脸上显出肃穆的痛苦。   爱迪生于是又回到了美国的尘世中,多少年了,他现在看到俄亥俄州米兰镇却并不是他的前生……故乡盖满了高楼,污浊的空气中充满了各种噪音和磁波,哪里也不安静,非常肥胖的人多了起来,人们更加习惯了彼此孤独地相处……他惟一的孙子对他的到来先是感到诧异,但很快变得欢天喜地起来,祖父回来了,重振家族的财富与名望又有了希望……   孙子名叫阿尔伯特,一连几天,他先是滔滔不绝地向祖父讲述自己的遭遇,然后没完没了对着一个小小的没有外接设备的机器说话。这倒是一件新鲜玩艺,爱迪生不明白为什么千里之外到处购买产品专利的企业机构能瞬间听得清偏远小镇所传出的声音。孙子不能解释手机 工作的原理,只想一味博得祖父的同情——他只知道祖父是一座金矿,能使濒于破产的家业东山再起。   为了搞清新时代这项发明的原理,爱迪生访问了科研机构中的一些科学家、工程师。每一个受访者都知道他的大名,对他都尊敬有佳。“我们都是站在您的肩膀上走出来的!”他们纷纷谦虚地表示,并请他签名合影。“造福人类,好,好……”爱迪生抚着长须,“我走之后,看来,人类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思考和创造啊……” 【浙江卷 难度系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这个话题关键词非常明显,我们前面说过,用梭罗的材料就可以,但是,还能用其他什么材料吗?除了我们自己或周围的事例,再搜索搜索教材目录,我们发现,刚才的《品质》一文,同样可以。为什么鞋匠要保证质量,保证品质,为什么他没有被周围同化,不就是因为他有一颗纯真的心吗?但是,这样纯真的心,最后却是这样一种下场,这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从这方面看看,这则材料不仅能用,而且可以用得非常出彩。 【核心思路】从看似不相干的材料中挖掘出关键点,进而建立深层联系。 【范文欣赏】 愿赤心长留 社会总是会慷慨地给予孩童一份特别的关爱,这关爱中又无疑杂着些许歆羡: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妪,甚至比起我们,他们有明亮的眼,有光洁的皮肤,更有纯粹的心灵。单纯、柔软、好奇并敬畏着世界,赤子之心即是如此,其珍贵亦在此。 然而这关爱、这歆羡恰恰暴露了我们的尴尬与不堪:我们的心,我们的千回百转计谋频出的心,已不配被唤作“赤子之心”,亦无法成为孩童的表率。就像赫胥黎所说的,“少男少女的心灵正在提前硬化”。童心已失,我们自然将走向沉沦。 不必费尽心力去找寻什么例证了,整个的社会就是最好的例证:看着老者的无助,我们的视线是不约而同地弯着的;看着旁人无视信号灯穿梭于车流这中,我们的心肠是硬的。“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何发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当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写下这句振聋发聩之语,他是否已经预料到了物质的洪流将不由分说地卷走我们珍贵的纯净的心?他是否想见了失去赤心之心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敬畏而充满了算计、无聊的沉沦之地? 是的,我们如此珍视孩童的以及像孩童一样的纯净的心灵,但如此美好而脆弱的东西该如何在社会中,在这个肮脏的大漩涡中保持独立?不是人人都像叶芝一样,有勇气说出“我就要走了”的脱离世俗之语,有足够澄澈的心去“无论在车行道还是灰暗的人行道”都能听到远方的海浪。叶芝是幸运的,他呵护着自己的童心,也就守护了一方净土。可是谁会来守护我们的心,来柔化我们的心呢?请先自己行动起来,拂一拂心上的浮尘吧! 我不能免俗,不敢夸耀臼己的心仍是纯净的。所以当我面对我的妹妹,看着她像所有孩童一样,直率地向世界发问并表达臼己的喜怒哀乐;看着她依旧敬良着这个世界,我无疑是惭愧的。我们不需要更多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了,不需要更多试图去征服一切的狂妄之人了。如果无法更改世界的运行轨迹,就请守护身边的童心吧!它们的单纯与柔软,不设防备却拥有最好的感化力量,仿佛星星点灯,终会照亮黑暗。 童心之贵,贵在其真、其柔、其善。人的成长会失去许多,却不应失去最本身最纯净的赤子之心。就像埃斯蒂斯所说的:“我们不是要-卜|子拯救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伸出手去挽救触手可及的部分。”我愿这赤子之心,可长存你我周围,更长存丁.你我心间。 勿忘初心 无自性的时间啊,让老人看到斑驳,少年看到斑斓。 ——扎西拉姆·多多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孩子意识到一颗钻石比一颗水晶球珍贵的时候,他已经可悲的长大了。这也许就是界定童年和成年的最好界限。当我们学会用物质和金钱衡量这个世界而不是用一颗赤子之心的来感触时,我们从此就再也不是孩子了。 别让时光抚平你的眉眼。但是,我想说这是一个疼苦艰难的过程,当我们第一次被要求上课挺直坐正不能随意插话的时候,当我们第一次被要求把字写在正正方方的大田字格而不再可以随意涂鸦的时候,当我们被强制写下一篇篇费尽心思编造的文章的时候。那个儿时玩泥巴污脏一身的你,已经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中了。 我曾在五年级的暑假中,试图爬上门前那棵大银杏来数清到底有多少叶子,结果是,我真的这样做了,并以被父亲揪着耳朵去完成才做了几页的暑期作业而告终。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才是真正懂得享受童心和生活的,那时的生活也是真正舒适惬意的。在那些透着乡下特有的泥土芳香味的凉爽的夏夜中,伴着悠悠的蝉虫奏鸣,电视发出微弱的光,奶奶那把用了不知几年的老蒲扇还呼哧呼哧的作响 我也还记得,和同伴们一起赤着脚在浦阳江旁的泥潭上,废船上,嬉戏玩耍一下午的时光。那时的我只是在乎今天玩得开不开心,朋友们高不高兴,而不是想假期该上什么样的补习班。我也曾想过再叫上朋友一起走走,可是拿起电话的那一瞬才开始思考,我们已经有几年没有见面了,要怎样和你提起这件事呢 江边的小船好像也早就消失了。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心开始变得迟钝晦涩起来,曾经的身影还依稀朦胧的出现在我睡梦中,周遭的环境却开始张牙舞爪的改变起来,一阵风吹过,传来的也只有混着城市无情气息的尘土味。 是不是我们就这样,被时光的海浪冲洗着,随着波浪上下浮沉,开始忘记自己原来是谁,开始变得“成熟”,“世故”,最后和万千大众泯然一体 我想,至少,我不是这样。因为在前几分钟,在写之前这些“可笑”的小事是,我的嘴角还带着轻轻的微笑,可见,心里那份只属于童年的柔软和憧憬始终是存在的。岁月对于我,只是增加记忆的厚度罢了。而你,也是如此吗? 我层很喜欢一段诗,如今只依稀记得最后一段了:少年/让阳光照进你/你要明媚的笑/等我满身风雨后/回来认取。 勿忘初心,且行且珍惜。 江苏卷 难度系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解析】这则材料关于蝴蝶,蝴蝶的迁移,因为环境,只要抓住环境、适合、迁移这些字眼去找材料就可以,在前面的教材目录中,还有什么跟环境有关呢?比如柳宗元的那篇游记,柳宗元被贬官,贬官后到了新的环境,这不就和蝴蝶有了联系吗? 【核心思路】不要局限于狭小的思路,要扩展词语的外延,从而搜寻到更多的材料。 【范文欣赏】 探险者与蝴蝶 我只是小小的蜡烛。 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里,一只小小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引起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对于蝴蝶的神奇和不可思议,我曾是那样的兴奋,甚至顶礼膜拜。 庄周飘然而至,眯着矇眬的睡眼,对着蝴蝶稽首,“你是我梦中的蝴蝶,还是我是你梦中的庄周?”蝴蝶不语,翩翩飞舞,只留下飘然而逝的背影。对于蝴蝶的浪漫和美丽,我曾是那样的迷离,甚至感伤不已。 然而,这一切的神奇和不可思议,这一切的浪漫与美丽,都将被你——蜡烛摧毁得荡然无存。因为你的光亮,害了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让它们饱受迁徙之苦,让它们不得不栖居到更深更远更幽黑的地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常念起李商隐的诗句。这是一支怎样高大的你,执着,坚持,耗尽心血,无私奉献。 蜡烛,你怎么了?你怎么就忍心伤害稚弱的蝴蝶? (蜡烛)跟帖: 看到你的文字,我初觉愤怒,继而难过,再而迷惘。 愤怒是因为你不该如此看我,更不该如此中伤我。一直以来,我都坚守我做人的原则,正如你所说,执着,奉献。今天,我也只是用我的光亮,照亮了一方天地,给了探险者前进的方向,给了他们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探险的路上走得更远。 难过是因为你根本就不了解我,也不了解点燃我们的探险者。他们是探险者,他们的任务就是到洞穴探险,探索人类的未知奥秘。他们已经很小心,很谨慎,只是还没有完全熟知蝴蝶的习性。作为一支蜡烛,我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他们完成使命。 迷惘是因为我也无所适从,也不知道如何做好自己。我感到委屈,我只是一支蜡烛,只是起到照亮的作用;我又感到内疚,我确实直接造成了蝴蝶迁徙的恶果;我还感到很庆幸,因为点亮我的是一群探险者,他们是真正有良知的探索者。人类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以期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实惠,让人类的未来生活更美好。然而,贪婪的欲望又让他们迷失了自己,无尽地攫取,任意地破坏,空气污染了,水质恶化了,温度升高了,土地沙化了,森林砍伐了,鸟儿消失了,动物绝种了,一切的一切出于人类的意料。我看在眼里,内心不愿,但我只是小小的蜡烛,只能听命于他们。那深挖不见底的煤矿下,那拦截水流的大坝中,那冰川融化的南极大陆上,都能见到我或者我朋友的存在,它们也都只是工具而已。今天点燃我的那些探险者,他们是没有破坏自然之心的,然而,很多的事情,愿望和结果又极有可能是相违背的,正如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蝴蝶的迁徙,责不在我,在人心。 蝶舞青春 有人说,蝴蝶飞不过沧海。可你告诉我,那是因为她不知道海的那边有等待。于是我相信有彼岸,彼岸有花开,花开在梦想的土壤上,但我需要飞越一片海。 年轻的我们总是满怀着希望,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看阳光照进来,在书上拼出梦想的图案。那时以为梦想很近,只需振动翅膀,努力飞行,像古时的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只盼一朝为臣,足矣!那时以为时间很多,青春很长,我们尚年幼,大声地笑,欢快地说,当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可是好像,我们只是留恋了一朵花开的时间。 高考倒计时开始了,我们慌乱了,那被金色光芒笼罩的海洋,退却了绚烂的色彩,只剩下纯净宽广的蓝。我们睁着惶惑的眼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分分明明的写着“怎么办”。这时,你说:“食指有首诗叫《相信未来》,我们应该相信有岸,那里有很多花园,有一座座象牙塔,也一定会有我们为青春翩舞的身影。”于是我们一起望向你指的方向,迷茫中透漏着一丝希望的光芒。 坐在考场上,一脸平静的我内心波涛汹涌,抬头看见挂在墙上的钟,我想此时我们的心情就像那口钟里的针。有些人的心是时针,很是镇静,有些人的心是分针,不疾不徐,而我的心就是那根秒针,不停地滴答,怎么都静不下来。卷子发下来,眼前一片白,稚嫩的翅膀在白浪里挥舞,隐约有父母焦灼的脸,期盼的眼神。 就这样高考结束了,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深深地吐了口气,想到:不知道是我在等待梦想,还是梦想在等待我,抑或两者都不是。后来才发现,是一阵蓝色的海风将我吹离了方向,飞向另一座花园,嗅着另一种芬芳。而我的梦想从不曾褪色,开着绿色的花朵,永不凋零。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大学亦不是终点,只是供我们休憩,构筑另一个梦想的岛屿,我们仍在路上,青春不朽! 现在忆起高考,亦有几分“忆峥嵘岁月”的慷慨与豪迈,那是一种磨砺,是一种成长。高考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片海域,飞跃它就是对自身的一种超越,是对自我的一种认识。在那片海域上我们迷茫过,然而谁的青春不曾迷茫 我们沐浴风雨、阳光、海浪,这些只会让我们更加坚强。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分离,这只能是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珍惜友情,珍惜时光,感恩父母,感恩曾陪我们前进的人。 我在象牙塔里翩然起舞,也汲取力量,准备踏上另一段征程。高考那片海已让我不再害怕,因为她教会我如何飞行。青春仍在继续,我仍会努力前行。蝶舞青春,舞出我们的精彩。 【浙江卷 难度系数★★★★】 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抄袭。 【解析】前面说过,梭罗的例子可以用,而实际上,你完全可以受到启发,我们说,梭罗对于大自然,对于瓦尔登湖,就像叶子对它的根一样,那么,在我们熟悉的课文中,不就有很多类似d例子吗?比如前面的柳宗元,他对于自然,有一种皈依的姿态,皈依,不就是绿叶对根d情意吗?这种情意,远远超越了一班人所写的狭隘的亲情。 【核心思路】从一个小点延伸出去,很多材料拥有相似的特点。 【范文欣赏】 绿叶·情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说: “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二、学法再提炼 找材料几个重要步骤: 1、吃透作文题目,抓住关键词,并适当拓宽关键词的外延和内涵。 2、从课文教材、身边生活实际、名人轶事、名人名言、古诗古文入手(本次讲义主要偏重课文教材),细心搜寻和关键词相关的材料。 3、如果一下子搜寻不到,就要再次体会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它是不是有更深的,第一次没有想到的东西,同时也要重新搜索材料,看看材料中有没有遗漏的点和细节,而这些细节可以凸显作文题目的内涵。 4、要特别关注熟悉的材料,很多熟悉的材料,我们已经有了定势思维,一般都会把它们往某一个方向上考虑,而实际上,你完全可以突破这个限制,把材料和具体的作文题目结合起来看看能不能碰撞出更新的火花。 请注意:有很多作文题目看似不同,而实际上,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是相通的,比如“真实的生活”、“平衡的生活”、“童真”。这三个作文题目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材料,为什么呢?因为你可以这样理解,我想要过一种真实的生活,这种生活就是平衡,怎样才能平衡呢?拥有一颗童真纯洁的心,生命才能平衡。 三个作文题目,是不是一码事? 三、专题过关 【杭州模拟 难度系数★★★★】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孩子长大需要等待,冬去春来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尽管诗人高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有些事还是急不得……——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解析】话题已确定,是等待,那么,只要搜寻和等待有关的材料即可。就在我们的教材目录中,比如仍旧是郭路生的相信未来,未来,不就是一种等待吗?郭路生在等待什么,不是非常明显吗,等待更好的未来,等待更美的世界,那么这种等待一旦想到,是不是比一般人所写的等待妈妈回来更深刻,更有历史文化价值呢? 【核心思路】迅速入手,找到和关键词有直接联系的字眼,这里是从“等待”想到“未来”,然后想到《相信未来》这首诗。 【2013宁夏 难度系数★★★★】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这则材料的关键词也比较明显,关于“价值”,迅速搜寻,哪怕就是从文章题目入手,看看有没有和这个词相关的材料。我们发现有一篇文章叫《我的五样》,作者选取了生命中的五种东西,然后进行筛选和剔除,最后发现,这些东西的价值越来越大,简直超过了自己的想象,只要剔除任何一样东西,都会心如刀绞,那么,既然如此,这些东西的价值,是不是就和作文题目有了联系? 【核心思路】要对一些课文有所熟悉,了解它们的内容,找到与作文题目的联系。 【北京模拟 难度系数★★★★】 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作文。 【江苏模拟 难度系数★★★★★】 生活中有浪漫、轻松,也不乏鲜花和掌声;生活中有困苦、艰辛,也不乏险滩和暗流。那么,在你的眼中,生活是怎样的呢 请以“真实的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一、能力检测 【青岛模拟 难度系数★★★★★】 世界上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包含着相对或相反的因素,如大与小、快与慢、骄傲与谦虚、虚荣与务实、捷径与弯路,等等。如果深入地思考一下,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请以其中的一对关系为话题(也可自行设计一对关系)写一篇文章。 注意:(1)主旨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得少于800字。 (
材料有两个特点,一个材料可以用于多个作文题目,因为一个材料往往拥有不止一种内涵或外延。
一个作文题目,它可以找到一系列材料,因为多个材料之间也往往具有相似的特性。
) 课后作业 【台州模拟 难度系数★★★】 爱因斯坦在他的《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有活着的人,也有已经死去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去偿还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这种伟大的科学对为他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付出过劳动的人充满由衷的感激之情。因为他深深知道,他的成功离不开许许多多的人的关注和帮助。确实,懂得感恩的人,将因众人支持而永葆生命的活力;不知感恩的人,终将因自私和傲慢而难成大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在你进步的道路上,你是否也有爱因斯坦那样的感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上海模拟 难度系数★★★★】 一位在南京留学的欧洲学生在银行的窗口取款时,先后有两位中国人想挤到跟前去。那位学生随即示意:请跟我保持一米距离。一位中年男性中国人不悦地说:“我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我们中国人是讲道德的。”那位欧洲学生用中文回了一句:“中国人是讲道德,却最不懂规矩。”一位在华五年的韩国留学生在高度称赞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无感慨地对他的中国朋友说:“在你们多数人没有上规矩之前,请不要自称是礼仪之邦。”我们不乏很懂规矩的人,但不懂规矩的现象确实随处可见。要知道,规矩是行为细节,它往往是道德的外化形态,是文明的形象体现。懂规矩,能提高个人素养,优化社会风气。请联系自己和周围人的实际,以“规矩”为话题写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 【开封模拟 难度系数★★★★】 作家冯骥才说:“各国博物馆都收藏中国的文物,唯有中国博物馆不收藏外国文物,中国人在博物馆里看来看去全是自己。造成这种现象的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封闭观念:不看别人的,便认为自己最好。”有人由此想到:打开的窗口越大,放进来的阳光就越多,进入视野的内容就越丰富,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就越全面。你是否有类似的感受或体验?请以“视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由提供的材料引发,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天津卷 难度系数★★★★】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 一篇文章。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