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2023九上·东阳月考)老师发现同学们在积累名言警句时,有时会无意中将字抄错,于是设置了一道每日作业题,命名为“语言诊室”。下面的句子是今天“语言诊室”的“病人”,请从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
   应改为      应改为   
【答案】弛;驰;鹜;骛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弛的意思是放松,松懈,解除。它可以用来形容弓弦的松紧状态,也可以引申为解除束缚、放松限制、减缓节奏等意义;驰的意思是车马等奔跑,快跑。这个词也可以用来形容向往、传播、传扬、驱车马追逐等动作;根据句意可知,“驰”更符合文章意思。
鹜的意思是鸭子。在古代汉语中,鹜通常指的是野鸭,也可以泛指鸭子。鹜的意思是鸭子。在古代汉语中,鹜通常指的是野鸭,也可以泛指鸭子;骛的意思是乱跑,奔驰。它也可以用来形容追求、强求,常常表示对某种目标或理想的追求。根据句意“骛”更合适。
故答案为:弛;驰;鹜;骛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2.(2023九上·东阳月考)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展现着不同的风姿,也寄托着不同的情感。课上,九年级同学围绕主题“千古江山·百年悲欢”进行了佳句竞答活动。请把下面空白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主持人:一山一水皆美景。
(1)小语:“   ,   ”欧阳修勾勒出山间春夏的不同风光。(《醉翁亭记》)
(2)小文:“   ,   ,上下一白。”张岱描绘出西湖冬日的茫茫雪景。(《湖心亭看雪》)
(3)小美:“   ,   ”,范仲淹描写出风光奇异的边塞景象。(《渔家傲·秋思》)
主持人:一草一木皆关情。
(4)小德:“   ,   ”,李白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前路的坎坷。(《行路难·其一》)
(5)小启:“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出游遇雨,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定风波》)
(6)小欣:“   ,吹笛到天明。”陈与义追忆往昔岁月,抒发落寞孤寂的情怀。(《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答案】(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5)何妨吟啸且徐行
(6)杏花疏影里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幽、凇、沆、砀、疏
故答案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何妨吟啸且徐行;杏花疏影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3.(2023九上·东阳月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阅读了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规定的6本名著(《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水浒传》《世说新语》《聊斋志异》),同学们准备通过小组合作,编制一本阅读手册,便于查阅与分享。
目录 板块 栏目
A.阅读准备 作者介绍
创作背景
B.走进作品 内容概要
思想主题
艺术特色
C.分享收获 片段推荐
创意表达
(1)【步骤一:目录分类】同学们计划将6本名著按一定的分类方式编排目录,请制定分类标准,并将6本名著进行分类。
(2)【步骤二:板块设计】手册现有三个板块七个项目(见上表),如增设“思考感悟”栏目,应放入的“板块”是(  )?
A.阅读准备 B.走进作品 C.分享收获
(3)【步骤三:栏目编辑】小组同学正在编辑新增的栏目“思考感悟”,你负责为《世说新语》编辑“思考感悟”,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编辑。
(4)编写《水浒传》“创意表达”栏目时,需要用一幅插图来表现小说主题,小组同学找了以下两幅图片,你会选择哪一幅插图表现小说主题?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1)古代小说:《水浒传》《聊斋志异》《世说新语》:古代诗歌:《唐诗三百首》:现代诗歌:《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
(2)C
(3)《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呈现出了“风流放诞、半真超脱”的魏晋风度,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遭逢母丧,不屑于世人的虚伪礼法,始终保有对亡母的挚爱和一颗赤子之心:面对权贵的拉拢,他不慕荣利富贵,乐天安贫,尽显汪洋恣肆的任达之风,是令人钦佩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真名士。
(4)示例一:选图一这幅图,图画描述的是雪夜上梁山的情节,是林冲多次受奸人坑害后性格转变的关键情节,在108将的聚义过程中具有代表性,更能体现“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真实,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示例二:选图二这幅图。好汉聚义梁山泊是众好汉从分散反抗,逐渐走向联合,最终如江河归海,同聚水泊,标志着“官逼民反”的起义事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表现出梁山好汉们的反抗封建压迫的豪放激情,最能体现对农民革命斗争正义性的肯定和歌颂。
【知识点】材料探究;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综合评价;《艾青诗选》;《水浒传》
【解析】【分析】(1) 《水浒传》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代小说,讲述了宋江、武松等108位好汉的故事。《聊斋志异》则是一部充满神秘和奇幻元素的古代短篇小说集。《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古代名人轶事和言行的笔记小说,故归为“古代小说”类别。《唐诗三百首》是一部精选的唐代诗歌集,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故归为“古代诗歌”。 《艾青诗选》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作品集,体现了现代诗歌的艺术特色。《泰戈尔诗选》则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歌作品集,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 ,故归为“现代诗歌”。
(2)本题考查对栏目名的理解。根据“思考感悟”分析,这是阅读收获,应放在板块“分享收获”中。
(3)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该书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水浒传》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真实,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肯定了农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只要紧扣小说主题去谈即可。
故答案为:(1) 古代小说:《水浒传》《聊斋志异》《世说新语》:古代诗歌:《唐诗三百首》:现代诗歌:《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
(2)C
(3)《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呈现出了“风流放诞、半真超脱”的魏晋风度,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遭逢母丧,不屑于世人的虚伪礼法,始终保有对亡母的挚爱和一颗赤子之心:面对权贵的拉拢,他不慕荣利富贵,乐天安贫,尽显汪洋恣肆的任达之风,是令人钦佩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真名士。
(4)选图一这幅图,图画描述的是雪夜上梁山的情节,是林冲多次受奸人坑害后性格转变的关键情节,在108将的聚义过程中具有代表性,更能体现“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真实,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
选图二这幅图。好汉聚义梁山泊是众好汉从分散反抗,逐渐走向联合,最终如江河归海,同聚水泊,标志着“官逼民反”的起义事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表现出梁山好汉们的反抗封建压迫的豪放激情,最能体现对农民革命斗争正义性的肯定和歌颂。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设计的能力。对于设计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题干给出的几种常见的主题中做出选择即可。
(3)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4)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二、阅读(40分)
(2023九上·东阳月考)文学作品阅读
老兵和军马
梁晓声
①“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为什么想当兵?”招兵连长问。“奔出息。”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就是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招兵连长凝视他良久,“喜欢马吗?”“喜欢!我家那匹马就是我养大的。我对它像兄弟!”就这样,在城里打了三年短工的他如愿穿上军装,被分到一个军马场。
③像大多数新兵一样,他有一个梦想——留在部队,既出息自己,又荣耀家门。他默默地、执着地接近着他的人生憧憬。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的称号。
④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僻静处默默流泪——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个小马驹。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
⑤他很爱一匹枣红色军马。这匹马跟他家的马一样,额头正中也有一处菱形的白毛,他给这匹军马取名叫“白头心儿”。
⑥“白头心儿”救过他一命。那次军马受惊“炸群”,他从一匹马上摔了下去,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群踩踏,“白头心儿”冲过来一口将他叼起,紧紧叼住不放,否则他必死无疑。当马群安静下来,他搂着“白头心儿”的脖子涌出了热泪。
⑦慢慢地,他开始被尊称为“老班长”了。可不是“老”嘛!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当年同一批新兵中,只留下了他一个。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毕竟已经是班长了,被留下继续服役了,兴许将来真能当上军官。
⑧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白头心儿”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我不会忘了你的……”不知不觉,泪水已淌在这位二十六岁“老兵”的脸颊上。
⑨他是最后离开军马场的官兵之一。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排排寂静的马厩。连长又给他颁发了“模范班长”的证书,那是对他八年服役最后的嘉奖。连长命令他以“老兵”的身份降下军旗。仰望着在风中飘荡的军旗,他仿佛听到营房中传出了笑声和歌声,仿佛闻到从马厩发出的草料混杂着马粪的那种温热的芳香。如血的夕阳已沉到地平线以下,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上夜菲降临了。回望着越来越模糊的营房和马厩,他想——它们也将成为这大草原上光荣与梦想的遗址了。他想——他保存他的“模范班长”证书,一定要比大草原保存那遗迹更长久……
⑩归乡途中,他竟在一个小县城看到了“白头心儿”!它卧在一幢砖房前,旁边挂着一块牌子——“吕记马肉”。他走近“白头心儿”,见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着泪。马肉店老板告诉他,那军马拍电影时断了一条腿,废了。他蹲下查看了马腿,请求老板将“白头心儿”转卖给他。老板提出的金额超过了他的复员费。“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他说,“直到这匹马能站起来为止。”
在他的救治和精心照料下,一个月后,“白头心儿”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老板被他感动了,没再收他一分钱,允许他将“白头心儿”牵走。因为“白头心儿”,他没法乘车,只能朝行暮宿,向着家乡“长征”。
两个月后,他老母亲看见一个风尘仆仆的人牵着一匹马站在门前。她惊喜地认出了儿子!他抱着瘦小的母亲,“妈,我回来了。你看,咱们又有一匹‘白头心儿’了!”
第二天清晨,他牵着“白头心儿”隆上家乡的山头,俯瞰着贫穷的山村,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咱们一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吧!”
那一刻,二十六岁的“老兵”似乎顿悟——他从军队获得的,还有比“模范班长”荣誉重要得多的东西……
(有删改)
4.文章讲述了老兵和军马“白头心儿”之间发生的几件事,同时伴随着老兵的真情实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 心理
老兵给军马取名“白头心儿” 欣喜
①    涌出热泪,感动
老兵与“白头心儿”告别 ②   
老兵(偶遇)救治“白头心儿” ③   
④    重新开始
5.阅读文章,需要关注语言的表达技巧。请联系上下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排排寂静的马厩。
6.文章结尾意蕴丰富,意犹未尽,请结合全文及人物形象,探究老兵得到的“重要得多的东西”有哪些。
7.文学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老兵和军马》的故事和下面链接材料中的故事内容相近,但文本文体却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边防老兵退伍,相伴8年的军马落泪了
西藏墨脱,从军16年的边防老兵马勇即将退出现役。马勇望着营区熟悉的一草一木满怀不舍,除了连队和战友,最让他放不下的,还有一位陪他奋战过8年的无言战友——军马“铁蹄”。
曾经的墨脱由于交通不便,这里有全军为数不多的特殊“兵种”——骡马运输队,当时各个单位巡逻物资全靠骡马运送。今年已经22岁的“铁蹄”,在马勇的心里不仅仅是“战友”,还是“过命的兄弟”。一次巡逻途中,领头的“铁蹄”突然停住。赶也不走、拉也不走,还一直往后退,过了一分钟就发生了塌方,当时如果没有它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
退役前马勇特地来和“铁蹄”告别:“老战友,明天我就要走了,舍不得你,最后再来看看你。”“铁蹄”无言,但似乎听懂了马勇的话,大颗的眼泪滚落下来。
再见了,老战友:再见了,我“过命的兄弟”:心中有国,万里山河皆为家!
(本文选自央广军事频道新闻报道解说词,有删改)
【答案】4.①老兵被“白头心儿”救了一命;②惜别,不舍;③心疼;④老兵带着“白头心儿”返乡
5.侧面描写(环境描写):该句描写冬日黄昏里空荡荡的军营、寂静的马厩,给人一种苍茫荒凉之感,烘托老兵离开军营时内心的不舍。
6.①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他入伍八年,从一个新兵成长为班长、模范班长,不仅得到了荣誉,还在历练中变得更加积极上进、坚毅执着。②增强了责任心。在军营中,他认识到养军马的意义,努力学习,尽职尽责养好军马,这种不断增强的责任心,让他回乡后意识到自己对家乡的责任。
7.①文章是小说,可以虚构:链接材料是新闻报道,强调真实。②文章以描写为主,塑造了老兵这一艺术形象;链接材料以叙事为主,记录了马勇和“特蹄”的真实经历。⑧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链接材料语言平易简洁。
【知识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思想倾向;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3)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4.本题考查从特定角度梳理与概括情节。作答本题,需根据提示情节确定需要补写的内容对应的段落,然后据此从“‘老兵’的角度”进行概括。提示的情节“老兵给军马取名‘白头心儿’”“老兵发誓和‘白头心儿’一起改变家乡面貌”分别对应文章第⑤段和第 段内容。因此,①②③④空应对应第⑥~ 段的内容。第⑥段写老兵被“白头心儿”救了一命,第⑧段写老兵惜别“白头心儿”,第段写老兵偶遇并救治“白头心儿”,第① 段写老兵带着“白头心儿”返乡。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老兵被“白头心儿”救了一命②惜别,不舍③心疼④老兵带着“白头心儿”返乡
5.本题考查了表达方式。通过环境描写,句子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寂静、荒凉的气氛。冬日的黄昏,空荡荡的营房,寂静的马厩,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这种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为后面的情感烘托提供了有力的背景。通过描绘这种环境,烘托了老兵离开军营时内心的不舍。营房和马厩是他们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是他们记忆和情感的载体。现在,他们即将离开这个地方,内心的感慨和不舍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情感通过环境的描绘得到了有效的烘托和强化。故答案为:侧面描写(环境描写):该句描写冬日黄昏里空荡荡的军营、寂静的马厩,给人一种苍茫荒凉之感,烘托老兵离开军营时内心的不舍。
6.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老兵在军队中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他入伍八年,从一个普通的新兵逐渐成长为班长,甚至模范班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在军事技能上得到了锻炼,更在精神层面得到了升华。他变得更加积极上进,坚毅执着,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他的个人荣誉上,更体现在他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上。老兵在军队中增强了责任心。努力学习,尽职尽责地养好每一匹马。这种责任心不仅体现在他对军马的照顾上,更体现在他对整个军营、对整个军队的忠诚和担当上。这种责任心在他离开军营后也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强烈,他意识到自己对家乡、对社会也有一份责任,需要为家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故答案为:①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他入伍八年,从一个新兵成长为班长、模范班长,不仅得到了荣誉,还在历练中变得更加积极上进、坚毅执着。②增强了责任心。在军营中,他认识到养军马的意义,努力学习,尽职尽责养好军马,这种不断增强的责任心,让他回乡后意识到自己对家乡的责任。
7.本题考查结合结尾关键词句分析文章主题。作答本题,可结合老兵的入伍经历来分析。根据第③段中老兵入伍后“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入伍第二年,他……,第三年……,第五年……”可知,老兵在军队获得了历练与成长。根据第③段中的“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和第 段中的“‘白头心儿’,咱们一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吧”可知,军队的历练增强了他的责任心,进而让他决定改变家乡。根据第⑦段中的“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可知,军队的经历让他有了自信,并决定和“白头心儿”一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
故答案为:①文章是小说,可以虚构:链接材料是新闻报道,强调真实。②文章以描写为主,塑造了老兵这一艺术形象;链接材料以叙事为主,记录了马勇和“特蹄”的真实经历。⑧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链接材料语言平易简洁。
(2023九上·东阳月考)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2022年3月,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公布,当年9月秋季学期,单独设立的劳动课出现在了中小学生的课表里。
劳动教育必修课的独立设置,有利于发挥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对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从四个途径实施劳动教育: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南京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研究院院长顾建军认为,家长对劳动教育的参与和支持,除了体现在劳动过程中的适时适当指导外,还在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
【材料二】为加强劳动教育,某校拟增设“种植”特色劳动课程。结合该课程,制定了学习方案。见下表。
学科 学科知识 “学科+劳动”实践活动 可解决的种植实践问题
化学 酸和碱 测量种植园土地的酸碱度 确定能够种植的作物类型
生物 植物分类植株的生长 了解作物的基本特征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变化 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授粉、剪枝、间苗、除草
语文 …… …… ……
【材料三】2023年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生农场,看到孩子们为西红柿、黄瓜等浇水、松土、除草、授粉,总书记说,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来自劳动、来自生活。希望同学们从“学农”中感受到农作的艰辛和农民的不易,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劳动,锤炼意志品质,增长学识才干,增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陕北梁家河的七年,青年习近平同乡亲们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钢草、挑粪、拉煤……从而“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
(节选自“学习强国”2023年5月)
【材料四】1950年至今,我国先后召开过16次表彰大会,共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4万余人次。在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中,一线工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占比已高达71.1%。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
8.对上述四则材料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2023年9月秋季学期,单独设立的劳动课出现在了中小学生的课表里,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家长只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能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和道理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劳动和生活。
D.国家尊重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每一位普通劳动者都能干出非凡业绩,都能获得表彰。
9.材料一中写到可以从四个途径实施劳动教育,其中一个途径是“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请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材料二中的语文学科制定一个学习方案。
10.某校为加强劳动教育,增设了许多特色劳动课程,同学们参加热情高涨,但却收到了许多家长的质疑,认为“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参加劳动,并且劳动不是必考科目”,假如你是该校校长,你会如何安抚家长?请运用材料知识,简要回复。
【答案】8.C
9.应用文写作:撰写种植日志:总结种植经验。
10.示例:各位家长们,稍安勿躁,你们想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着急心理我能理解,但学校更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开设特色劳动课程不仅是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劳动中缓解学习压力,劳逸结合,这样学习效率会更高;而且劳动有助于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等,从而帮助他们在当代社会学会生存。所以,劳动虽然不是必考科目,但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劳动技能的学习和锻炼。
【知识点】见解表述;新闻、材料类;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邀请他人时首先要有恰当的称呼,然后介绍自己,讲明邀请的目的。最后征询对方的意见,语气诚恳、委婉。据此分析将以上内容连贯成一段完整的句子,准确表达即可。
8.ABD.错误。
C.正确,A选项提到的是2023年9月秋季学期开始,中小学生课表中单独设立了劳动课,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选项是对事实的描述,但它并没有涵盖所有材料的内容。
B选项指出家长只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这一选项只强调了家长的作用,并没有涉及到其他方面的信息。
C选项引用了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味着知识和道理不仅来源于书本,还来源于实践劳动和日常生活。这一选项既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也与材料中提到的劳动教育相关,因此涵盖了较多的信息。
D选项提到国家尊重劳动者,并且强调每位普通劳动者都有机会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并获得表彰。这一选项是对劳动者价值的肯定,但也没有涵盖所有材料的内容。故答案为:C
9.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旨在将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和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劳动习惯、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按照材料内容,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应用文写作:撰写种植日志:总结种植经验。
10.本题考查回复的写法。要理解家长的担忧。家长们可能担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受到影响,认为参加劳动课程会占用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校长在回应时应先表达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并强调学校对学业成绩的重视。要解释增设劳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可以引用材料中的观点,强调劳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劳动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实现劳逸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劳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等,这些都是学生未来成功所必需的技能和品质。要强调劳动课程并不是忽视学业的表现。虽然劳动不是必考科目,但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该提供一个平衡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学术和劳动技能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校长还需要展现出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鼓励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承诺学校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劳动课程不会对学业造成负面影响。故答案为:各位家长们,稍安勿躁,你们想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着急心理我能理解,但学校更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开设特色劳动课程不仅是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劳动中缓解学习压力,劳逸结合,这样学习效率会更高;而且劳动有助于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等,从而帮助他们在当代社会学会生存。所以,劳动虽然不是必考科目,但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劳动技能的学习和锻炼。
(2023九上·东阳月考)古诗文阅读
学习完《送东阳马生序》,我们看到了一个虚心求教、勤苦学习的宋濂,感受到了他对读书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后生的劝勉之意。因此,老师决定组织开展以“爱上读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现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消夏绝句
【清】赵翼
消磨长日仗丹铅①,常苦巾箱少逸筠。
解事童奴传好语,门前新到卖书船。
【注释】①丹铅:校勘书籍用的朱砂和铅粉。
材料二
初,牧翁得此书仅出价三百余金,以《后汉书》缺二本售之者,因减价也。牧翁宝之如拱璧,遍属书贯欲补其缺。一书贾停舟于乌镇,买面为晚食,见铺主人于败篦①中取书二本作包裹,请视则宋板②《后汉书》也。贾心动窃喜,因出数枚钱买之而首叶已缺。贾向主人求之,主人曰:“顷为对邻裹面去,索之可也。”乃并其首叶获全。
(节选自《牧斋遗事》)
【注释】①篾:竹箱。②板:雕版,这里指雕版印刷的书。
材料三
与人书(六)①
顾炎武
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表颓者,十居七八。赤豹②,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③之叹乎?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④,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注释】①选自《亭林文集》。《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②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
11.有一位同学对材料二、三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理解,请你帮他解答。
牧翁宝之如拱璧    
遍属书贾欲补其缺    
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    
12.另一位同学对材料一《消夏绝句》中“逸篇”的“逸”不理解。下面对“逸”字的解释,你觉得哪一项是最合理的?结合诗歌内容和材料二证明你的选择。
A.释放 B.安闲,安逸 C.通“佚”,亡失,散失
13.材料三顾炎武目的是劝学,《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也表达了对后生的劝勉之意,但两文劝说的方式各有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14.文化需要传承,参加完“爱上读书”的主题学习活动,你汲取到哪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以及《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答案】11.以……为宝;通“嘱”,嘱托;最终
12.选择C。诗人“常苦巾箱少逸篇”,诗人常常为缺少“逸篇”而苦恼,可见“逸篇”珍贵。材料二中,牧翁买的《后汉书》有缺失,嘱托书商补全缺失的两本;书商买到两本,又因首叶(页)已缺,再去求访。据此可以推断“逸”的解释为亡失、散失。
13.材料中顾炎武用孔子晚年不忘学习的例子,来劝说人年龄大了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宋德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14.前人为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缺失的书页,迫切寻找的精神让我钦佩,可见他们是以读书学习为快乐的人;顾炎武始终不忘学习,让我明白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宋流学习勤奋刻苦,虚心求教,心无旁骛,让我懂得学习无捷径,要主动刻苦地去钻研。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参考译文:
材料二
当初,牧翁仅仅用了三百余金即买到这些书,因为《后汉书》缺了两本,于是价格得以减损。牧翁把这些书当作宝贝一样珍爱,嘱咐所有的书商想要补全这两本缺失的书。一书商在乌镇停船,到岸上买面做晚饭,见面铺的主人从破竹箱中拿出两本书当作包裹用,仔细看却是宋代雕板印刷的《后汉书》。书商心中暗喜,于是用几枚钱买了下来,可是书的首页已缺少了。书商向主人询问,主人说:“刚被对面的邻居包裹着面拿走了,你去找他要即可。”于是书的首页也因此得到保全。
材料三:
生平所见的朋友中,因穷困或衰老而在外表上显得颓废的,占了十分之七八。赤豹是一位正人君子,长期居住在江东,该不会也有这种颓废的感叹吧?从前在泽州时,曾得到你的诗,我深受感动,你回信说:“年老了该休息了,能不感到厌倦吗?”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孔子说“归与归与”,但并未曾有一日忘记天下大事。所以,君子的学习,是要到死才停止的。
11.牧翁宝之如拱璧这句话的意思是“牧翁像对待拱璧(古代一种珍贵而圆形的玉器)一样珍视它”。
遍属书贾欲补其缺这句话的意思是“他遍告书商,想要修补这个缺损”。
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因穷困和年老而最终衰颓的人”。
故答案为:以……为宝;通“嘱”,嘱托;最终
12.《消夏绝句》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于“逸篇”的渴求和珍视。从诗句“常苦巾箱少逸篇”可以看出,诗人常常为缺少“逸篇”而感到苦恼,这表明“逸篇”在诗人眼中是非常珍贵和难得的。结合材料二来看,牧翁购买的《后汉书》有缺失,于是他嘱托书商补全这两本缺失的书。而书商在买到这两本书后,又因为首叶已缺,再次去求访。这说明在古代文献中,“逸篇”往往指的是那些亡失、散失的篇章,而不是指释放或安闲、安逸。
故答案为:选择C。诗人“常苦巾箱少逸篇”,诗人常常为缺少“逸篇”而苦恼,可见“逸篇”珍贵。材料二中,牧翁买的《后汉书》有缺失,嘱托书商补全缺失的两本;书商买到两本,又因首叶(页)已缺,再去求访。据此可以推断“逸”的解释为亡失、散失。
13.材料三中,顾炎武和宋濂都以劝学为主题,但他们的劝说方式确实各有特点。顾炎武的目的是劝学,他采用了通过举例的方式来进行劝说。他特别引用了孔子晚年不忘学习的例子,以此来强调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不断地学习。这种引用古圣先贤的例子,使得劝说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他通过孔子这个例子,向读者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学习是一生的事业,无论年龄如何,都不应该停止学习的步伐。相比之下,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劝学方式则更为直接和亲切。他并没有引用他人的例子,而是直接从自己的学习经历说起。他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以及成年后依然坚持求师学习的经历。他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向马生展示了学习的艰辛和乐趣,以此来勉励马生刻苦读书。这种从自身出发的叙述方式,使得劝说更加真挚和感人,也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故答案为:材料中顾炎武用孔子晚年不忘学习的例子,来劝说人年龄大了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宋德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14.完成“爱上读书”主题学习活动后,我深感学习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结合所给文本内容和《送东阳马生序》的启示,我获得了以下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和阅读感悟:首先,我被前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所感染。他们为了获得心仪的书籍,不惜付出艰辛的努力,这种迫切寻找的精神让我钦佩。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对读书学习的热爱和乐趣,这使我明白,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生活和工作,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享受。其次,顾炎武终身学习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他虽然晚年仍然不忘学习,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让我明白,学习应该是一种终身的行为。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充实自己,拓宽视野。他的勤奋刻苦、虚心求教、心无旁骛的学习态度让我认识到,学习无捷径可走。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付出努力和时间,用心钻研,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故答案为:前人为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缺失的书页,迫切寻找的精神让我钦佩,可见他们是以读书学习为快乐的人;顾炎武始终不忘学习,让我明白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宋流学习勤奋刻苦,虚心求教,心无旁骛,让我懂得学习无捷径,要主动刻苦地去钻研。
三、写作(55分)
15.(2023九上·东阳月考)学校计划开展“关爱动物,从我做起”的宣传活动,现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宣传图片。请从下面两幅公益广告作品中任选一幅,推荐给学校宣传部,并说明推荐理由。
【答案】示例一:我推荐图一。图中一只庞然大狗正低头冷漠地审视着蝼蚁般渺小的人,强烈反差让人顿失安全感,下面一行醒目的大宇“假如弱小的是你……”引人换位思考,唤醒人类关爱动物的良知,十分契合活动主题。示例二:我推荐图二。图片主体是个异化的“宅”字,“宀”下面关着一只蹲坐的狗,被绳拴着,仰头可怜巴巴地期盼着主人归来;孤独而可怜,激起人的保护欲。下面“己所不欲。勿施于它”的字样,呼吁人们关爱动物,与活动主题相符。
【知识点】漫画释义;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结合主题“关爱动物,从我做起”去阐述理由。如图一“如果弱小的是你”几个字让人意识到在庞大的动物面前,人类显得非常渺小,如果动物像人类伤害自己一样伤害人,会怎么样呢?由此唤醒人们关爱动物。如果选择图二,结合文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图片中的小狗被绳子勒住脖子,仰头眼巴巴期盼着主人归来,图片构成一个“宅”字,人类将动物“宅”在家里,他们失去了自由,如果将人类整天“宅”在家,会怎么样呢 呼吁人们多关爱动物。任选其一,阐述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我推荐图一。图中一只庞然大狗正低头冷漠地审视着蝼蚁般渺小的人,强烈反差让人顿失安全感,下面一行醒目的大宇“假如弱小的是你……”引人换位思考,唤醒人类关爱动物的良知,十分契合活动主题。
我推荐图二。图片主体是个异化的“宅”字,“宀”下面关着一只蹲坐的狗,被绳拴着,仰头可怜巴巴地期盼着主人归来;孤独而可怜,激起人的保护欲。下面“己所不欲。勿施于它”的字样,呼吁人们关爱动物,与活动主题相符。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16.(2023九上·东阳月考)写作
梅高洁傲岸,经寒冬而盛放;兰幽雅空灵,处深谷而幽芳;竹虚心直节,遭风雨而不倒;菊冷艳清贞,凌霜雪而飘逸。“君子和而不流”,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磨难,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立场,君子之心,淡然坚守,他们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于我们个人而言,无论现实多么喧嚣,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要有一片自留地,那里生长着所有的美好,喧嚣世上我们坚守着内心的一片净土,在凡尘俗世上获得平静与满足,正如陶潜归园田居,阮籍放浪形骸,在浮躁中保持心灵的宁静,是为坚守。
请以《坚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表达观点。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
【答案】范文示例:
坚守
生活的大海,深邃浩淼,辽阔无际。生命的航船朝向远方的灯塔,颠簸摇荡,拼搏着前行。
高高挺立的风樯,从不畏惧前面的千里狂飙,万仞惊涛;也不躲避身旁的汹涌漩涡,迅猛暗流,总是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执着地出没于波峰浪谷间。艰危的环境里,欢乐,是它的桨声;正直,是它的帆影。人生远航的画卷被渲染得十分壮观。
其实,正直与真理血脉相连,它是生于真理树上的一朵蓓蕾的热烈绽放;正直与正义骨肉相亲,它是出自正义源头的一股清泉的踊跃奔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代先哲对世人的鞭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代良吏对自己的箴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代忠臣对生死的抉择。
于是,这样的人就有了一身正气,即使霹雳轰顶而色不改,就有了一腔豪情,即使狂沙扑面而眼不迷,就有了一颗赤胆,即使万箭穿胸而志不移。动乱岁月,去留肝胆两昆仑,凛凛的雄风在血火中长啸;和平年代,富贵于我如浮云,浩浩的英气使天下同钦。
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汨罗,一篇《离骚》震撼天地,万古留芳;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坛,成为绝唱;林则徐宁折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敌胆;张志新甘为玉碎,反抗强权,一腔热血倾洒刑场,染红真理。是啊,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华夏一片明净的蓝天。
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猥琐的心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王墓前,洪承畴遗臭青史,汪精卫断魂东洋,不守正直,欺世盗名,变节失贞,为虎作伥,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
坚守正直吧,朋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浅,树正危樯,扬起云帆,在生活的大海上出发,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关键词——“坚守”,指坚定的守卫。可在“坚守”后加中心词,确定主题。可从材料中提取立意:坚守内心净土、坚守内心宁静等等,还可以写坚守必胜的信念、高洁的志趣、人生的准则、精神的家园、道德的底线等,也可着眼于“坚守的意义”,在其后加“的力量”“的奇迹”。可在“坚守”前加附加成分:在困境中坚守必胜的信念,在金钱名利面前坚守人生的准则,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面前坚守传统文化,在喧嚣嘈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内心的宁静,在世俗的洪流中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增添具体的现实内容,开启写作思路,使文章更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行文过程中要重点讲清为什么要坚守,坚守此项内容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这样才能作到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目的。可横向联想,具体演化,具体内容为谁坚守什么,如何坚守,有何意义。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2023九上·东阳月考)老师发现同学们在积累名言警句时,有时会无意中将字抄错,于是设置了一道每日作业题,命名为“语言诊室”。下面的句子是今天“语言诊室”的“病人”,请从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
   应改为      应改为   
2.(2023九上·东阳月考)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展现着不同的风姿,也寄托着不同的情感。课上,九年级同学围绕主题“千古江山·百年悲欢”进行了佳句竞答活动。请把下面空白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主持人:一山一水皆美景。
(1)小语:“   ,   ”欧阳修勾勒出山间春夏的不同风光。(《醉翁亭记》)
(2)小文:“   ,   ,上下一白。”张岱描绘出西湖冬日的茫茫雪景。(《湖心亭看雪》)
(3)小美:“   ,   ”,范仲淹描写出风光奇异的边塞景象。(《渔家傲·秋思》)
主持人:一草一木皆关情。
(4)小德:“   ,   ”,李白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前路的坎坷。(《行路难·其一》)
(5)小启:“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出游遇雨,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定风波》)
(6)小欣:“   ,吹笛到天明。”陈与义追忆往昔岁月,抒发落寞孤寂的情怀。(《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2023九上·东阳月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阅读了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规定的6本名著(《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水浒传》《世说新语》《聊斋志异》),同学们准备通过小组合作,编制一本阅读手册,便于查阅与分享。
目录 板块 栏目
A.阅读准备 作者介绍
创作背景
B.走进作品 内容概要
思想主题
艺术特色
C.分享收获 片段推荐
创意表达
(1)【步骤一:目录分类】同学们计划将6本名著按一定的分类方式编排目录,请制定分类标准,并将6本名著进行分类。
(2)【步骤二:板块设计】手册现有三个板块七个项目(见上表),如增设“思考感悟”栏目,应放入的“板块”是(  )?
A.阅读准备 B.走进作品 C.分享收获
(3)【步骤三:栏目编辑】小组同学正在编辑新增的栏目“思考感悟”,你负责为《世说新语》编辑“思考感悟”,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编辑。
(4)编写《水浒传》“创意表达”栏目时,需要用一幅插图来表现小说主题,小组同学找了以下两幅图片,你会选择哪一幅插图表现小说主题?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二、阅读(40分)
(2023九上·东阳月考)文学作品阅读
老兵和军马
梁晓声
①“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为什么想当兵?”招兵连长问。“奔出息。”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就是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招兵连长凝视他良久,“喜欢马吗?”“喜欢!我家那匹马就是我养大的。我对它像兄弟!”就这样,在城里打了三年短工的他如愿穿上军装,被分到一个军马场。
③像大多数新兵一样,他有一个梦想——留在部队,既出息自己,又荣耀家门。他默默地、执着地接近着他的人生憧憬。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的称号。
④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僻静处默默流泪——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个小马驹。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
⑤他很爱一匹枣红色军马。这匹马跟他家的马一样,额头正中也有一处菱形的白毛,他给这匹军马取名叫“白头心儿”。
⑥“白头心儿”救过他一命。那次军马受惊“炸群”,他从一匹马上摔了下去,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群踩踏,“白头心儿”冲过来一口将他叼起,紧紧叼住不放,否则他必死无疑。当马群安静下来,他搂着“白头心儿”的脖子涌出了热泪。
⑦慢慢地,他开始被尊称为“老班长”了。可不是“老”嘛!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当年同一批新兵中,只留下了他一个。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毕竟已经是班长了,被留下继续服役了,兴许将来真能当上军官。
⑧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白头心儿”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我不会忘了你的……”不知不觉,泪水已淌在这位二十六岁“老兵”的脸颊上。
⑨他是最后离开军马场的官兵之一。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排排寂静的马厩。连长又给他颁发了“模范班长”的证书,那是对他八年服役最后的嘉奖。连长命令他以“老兵”的身份降下军旗。仰望着在风中飘荡的军旗,他仿佛听到营房中传出了笑声和歌声,仿佛闻到从马厩发出的草料混杂着马粪的那种温热的芳香。如血的夕阳已沉到地平线以下,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上夜菲降临了。回望着越来越模糊的营房和马厩,他想——它们也将成为这大草原上光荣与梦想的遗址了。他想——他保存他的“模范班长”证书,一定要比大草原保存那遗迹更长久……
⑩归乡途中,他竟在一个小县城看到了“白头心儿”!它卧在一幢砖房前,旁边挂着一块牌子——“吕记马肉”。他走近“白头心儿”,见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着泪。马肉店老板告诉他,那军马拍电影时断了一条腿,废了。他蹲下查看了马腿,请求老板将“白头心儿”转卖给他。老板提出的金额超过了他的复员费。“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他说,“直到这匹马能站起来为止。”
在他的救治和精心照料下,一个月后,“白头心儿”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老板被他感动了,没再收他一分钱,允许他将“白头心儿”牵走。因为“白头心儿”,他没法乘车,只能朝行暮宿,向着家乡“长征”。
两个月后,他老母亲看见一个风尘仆仆的人牵着一匹马站在门前。她惊喜地认出了儿子!他抱着瘦小的母亲,“妈,我回来了。你看,咱们又有一匹‘白头心儿’了!”
第二天清晨,他牵着“白头心儿”隆上家乡的山头,俯瞰着贫穷的山村,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咱们一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吧!”
那一刻,二十六岁的“老兵”似乎顿悟——他从军队获得的,还有比“模范班长”荣誉重要得多的东西……
(有删改)
4.文章讲述了老兵和军马“白头心儿”之间发生的几件事,同时伴随着老兵的真情实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 心理
老兵给军马取名“白头心儿” 欣喜
①    涌出热泪,感动
老兵与“白头心儿”告别 ②   
老兵(偶遇)救治“白头心儿” ③   
④    重新开始
5.阅读文章,需要关注语言的表达技巧。请联系上下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排排寂静的马厩。
6.文章结尾意蕴丰富,意犹未尽,请结合全文及人物形象,探究老兵得到的“重要得多的东西”有哪些。
7.文学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老兵和军马》的故事和下面链接材料中的故事内容相近,但文本文体却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边防老兵退伍,相伴8年的军马落泪了
西藏墨脱,从军16年的边防老兵马勇即将退出现役。马勇望着营区熟悉的一草一木满怀不舍,除了连队和战友,最让他放不下的,还有一位陪他奋战过8年的无言战友——军马“铁蹄”。
曾经的墨脱由于交通不便,这里有全军为数不多的特殊“兵种”——骡马运输队,当时各个单位巡逻物资全靠骡马运送。今年已经22岁的“铁蹄”,在马勇的心里不仅仅是“战友”,还是“过命的兄弟”。一次巡逻途中,领头的“铁蹄”突然停住。赶也不走、拉也不走,还一直往后退,过了一分钟就发生了塌方,当时如果没有它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
退役前马勇特地来和“铁蹄”告别:“老战友,明天我就要走了,舍不得你,最后再来看看你。”“铁蹄”无言,但似乎听懂了马勇的话,大颗的眼泪滚落下来。
再见了,老战友:再见了,我“过命的兄弟”:心中有国,万里山河皆为家!
(本文选自央广军事频道新闻报道解说词,有删改)
(2023九上·东阳月考)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2022年3月,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公布,当年9月秋季学期,单独设立的劳动课出现在了中小学生的课表里。
劳动教育必修课的独立设置,有利于发挥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对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从四个途径实施劳动教育: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南京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研究院院长顾建军认为,家长对劳动教育的参与和支持,除了体现在劳动过程中的适时适当指导外,还在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
【材料二】为加强劳动教育,某校拟增设“种植”特色劳动课程。结合该课程,制定了学习方案。见下表。
学科 学科知识 “学科+劳动”实践活动 可解决的种植实践问题
化学 酸和碱 测量种植园土地的酸碱度 确定能够种植的作物类型
生物 植物分类植株的生长 了解作物的基本特征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变化 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授粉、剪枝、间苗、除草
语文 …… …… ……
【材料三】2023年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生农场,看到孩子们为西红柿、黄瓜等浇水、松土、除草、授粉,总书记说,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来自劳动、来自生活。希望同学们从“学农”中感受到农作的艰辛和农民的不易,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劳动,锤炼意志品质,增长学识才干,增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陕北梁家河的七年,青年习近平同乡亲们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钢草、挑粪、拉煤……从而“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
(节选自“学习强国”2023年5月)
【材料四】1950年至今,我国先后召开过16次表彰大会,共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4万余人次。在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中,一线工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占比已高达71.1%。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
8.对上述四则材料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2023年9月秋季学期,单独设立的劳动课出现在了中小学生的课表里,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家长只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能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和道理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劳动和生活。
D.国家尊重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每一位普通劳动者都能干出非凡业绩,都能获得表彰。
9.材料一中写到可以从四个途径实施劳动教育,其中一个途径是“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请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材料二中的语文学科制定一个学习方案。
10.某校为加强劳动教育,增设了许多特色劳动课程,同学们参加热情高涨,但却收到了许多家长的质疑,认为“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参加劳动,并且劳动不是必考科目”,假如你是该校校长,你会如何安抚家长?请运用材料知识,简要回复。
(2023九上·东阳月考)古诗文阅读
学习完《送东阳马生序》,我们看到了一个虚心求教、勤苦学习的宋濂,感受到了他对读书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后生的劝勉之意。因此,老师决定组织开展以“爱上读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现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消夏绝句
【清】赵翼
消磨长日仗丹铅①,常苦巾箱少逸筠。
解事童奴传好语,门前新到卖书船。
【注释】①丹铅:校勘书籍用的朱砂和铅粉。
材料二
初,牧翁得此书仅出价三百余金,以《后汉书》缺二本售之者,因减价也。牧翁宝之如拱璧,遍属书贯欲补其缺。一书贾停舟于乌镇,买面为晚食,见铺主人于败篦①中取书二本作包裹,请视则宋板②《后汉书》也。贾心动窃喜,因出数枚钱买之而首叶已缺。贾向主人求之,主人曰:“顷为对邻裹面去,索之可也。”乃并其首叶获全。
(节选自《牧斋遗事》)
【注释】①篾:竹箱。②板:雕版,这里指雕版印刷的书。
材料三
与人书(六)①
顾炎武
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表颓者,十居七八。赤豹②,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③之叹乎?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④,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注释】①选自《亭林文集》。《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②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
11.有一位同学对材料二、三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理解,请你帮他解答。
牧翁宝之如拱璧    
遍属书贾欲补其缺    
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    
12.另一位同学对材料一《消夏绝句》中“逸篇”的“逸”不理解。下面对“逸”字的解释,你觉得哪一项是最合理的?结合诗歌内容和材料二证明你的选择。
A.释放 B.安闲,安逸 C.通“佚”,亡失,散失
13.材料三顾炎武目的是劝学,《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也表达了对后生的劝勉之意,但两文劝说的方式各有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14.文化需要传承,参加完“爱上读书”的主题学习活动,你汲取到哪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以及《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三、写作(55分)
15.(2023九上·东阳月考)学校计划开展“关爱动物,从我做起”的宣传活动,现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宣传图片。请从下面两幅公益广告作品中任选一幅,推荐给学校宣传部,并说明推荐理由。
16.(2023九上·东阳月考)写作
梅高洁傲岸,经寒冬而盛放;兰幽雅空灵,处深谷而幽芳;竹虚心直节,遭风雨而不倒;菊冷艳清贞,凌霜雪而飘逸。“君子和而不流”,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磨难,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立场,君子之心,淡然坚守,他们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于我们个人而言,无论现实多么喧嚣,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要有一片自留地,那里生长着所有的美好,喧嚣世上我们坚守着内心的一片净土,在凡尘俗世上获得平静与满足,正如陶潜归园田居,阮籍放浪形骸,在浮躁中保持心灵的宁静,是为坚守。
请以《坚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表达观点。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弛;驰;鹜;骛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弛的意思是放松,松懈,解除。它可以用来形容弓弦的松紧状态,也可以引申为解除束缚、放松限制、减缓节奏等意义;驰的意思是车马等奔跑,快跑。这个词也可以用来形容向往、传播、传扬、驱车马追逐等动作;根据句意可知,“驰”更符合文章意思。
鹜的意思是鸭子。在古代汉语中,鹜通常指的是野鸭,也可以泛指鸭子。鹜的意思是鸭子。在古代汉语中,鹜通常指的是野鸭,也可以泛指鸭子;骛的意思是乱跑,奔驰。它也可以用来形容追求、强求,常常表示对某种目标或理想的追求。根据句意“骛”更合适。
故答案为:弛;驰;鹜;骛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2.【答案】(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5)何妨吟啸且徐行
(6)杏花疏影里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幽、凇、沆、砀、疏
故答案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何妨吟啸且徐行;杏花疏影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3.【答案】(1)古代小说:《水浒传》《聊斋志异》《世说新语》:古代诗歌:《唐诗三百首》:现代诗歌:《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
(2)C
(3)《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呈现出了“风流放诞、半真超脱”的魏晋风度,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遭逢母丧,不屑于世人的虚伪礼法,始终保有对亡母的挚爱和一颗赤子之心:面对权贵的拉拢,他不慕荣利富贵,乐天安贫,尽显汪洋恣肆的任达之风,是令人钦佩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真名士。
(4)示例一:选图一这幅图,图画描述的是雪夜上梁山的情节,是林冲多次受奸人坑害后性格转变的关键情节,在108将的聚义过程中具有代表性,更能体现“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真实,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示例二:选图二这幅图。好汉聚义梁山泊是众好汉从分散反抗,逐渐走向联合,最终如江河归海,同聚水泊,标志着“官逼民反”的起义事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表现出梁山好汉们的反抗封建压迫的豪放激情,最能体现对农民革命斗争正义性的肯定和歌颂。
【知识点】材料探究;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综合评价;《艾青诗选》;《水浒传》
【解析】【分析】(1) 《水浒传》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代小说,讲述了宋江、武松等108位好汉的故事。《聊斋志异》则是一部充满神秘和奇幻元素的古代短篇小说集。《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古代名人轶事和言行的笔记小说,故归为“古代小说”类别。《唐诗三百首》是一部精选的唐代诗歌集,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故归为“古代诗歌”。 《艾青诗选》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作品集,体现了现代诗歌的艺术特色。《泰戈尔诗选》则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歌作品集,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 ,故归为“现代诗歌”。
(2)本题考查对栏目名的理解。根据“思考感悟”分析,这是阅读收获,应放在板块“分享收获”中。
(3)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该书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水浒传》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真实,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肯定了农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只要紧扣小说主题去谈即可。
故答案为:(1) 古代小说:《水浒传》《聊斋志异》《世说新语》:古代诗歌:《唐诗三百首》:现代诗歌:《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
(2)C
(3)《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呈现出了“风流放诞、半真超脱”的魏晋风度,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遭逢母丧,不屑于世人的虚伪礼法,始终保有对亡母的挚爱和一颗赤子之心:面对权贵的拉拢,他不慕荣利富贵,乐天安贫,尽显汪洋恣肆的任达之风,是令人钦佩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真名士。
(4)选图一这幅图,图画描述的是雪夜上梁山的情节,是林冲多次受奸人坑害后性格转变的关键情节,在108将的聚义过程中具有代表性,更能体现“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真实,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
选图二这幅图。好汉聚义梁山泊是众好汉从分散反抗,逐渐走向联合,最终如江河归海,同聚水泊,标志着“官逼民反”的起义事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表现出梁山好汉们的反抗封建压迫的豪放激情,最能体现对农民革命斗争正义性的肯定和歌颂。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设计的能力。对于设计类型的题目,我们一般从题干给出的几种常见的主题中做出选择即可。
(3)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4)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答案】4.①老兵被“白头心儿”救了一命;②惜别,不舍;③心疼;④老兵带着“白头心儿”返乡
5.侧面描写(环境描写):该句描写冬日黄昏里空荡荡的军营、寂静的马厩,给人一种苍茫荒凉之感,烘托老兵离开军营时内心的不舍。
6.①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他入伍八年,从一个新兵成长为班长、模范班长,不仅得到了荣誉,还在历练中变得更加积极上进、坚毅执着。②增强了责任心。在军营中,他认识到养军马的意义,努力学习,尽职尽责养好军马,这种不断增强的责任心,让他回乡后意识到自己对家乡的责任。
7.①文章是小说,可以虚构:链接材料是新闻报道,强调真实。②文章以描写为主,塑造了老兵这一艺术形象;链接材料以叙事为主,记录了马勇和“特蹄”的真实经历。⑧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链接材料语言平易简洁。
【知识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思想倾向;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3)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4.本题考查从特定角度梳理与概括情节。作答本题,需根据提示情节确定需要补写的内容对应的段落,然后据此从“‘老兵’的角度”进行概括。提示的情节“老兵给军马取名‘白头心儿’”“老兵发誓和‘白头心儿’一起改变家乡面貌”分别对应文章第⑤段和第 段内容。因此,①②③④空应对应第⑥~ 段的内容。第⑥段写老兵被“白头心儿”救了一命,第⑧段写老兵惜别“白头心儿”,第段写老兵偶遇并救治“白头心儿”,第① 段写老兵带着“白头心儿”返乡。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老兵被“白头心儿”救了一命②惜别,不舍③心疼④老兵带着“白头心儿”返乡
5.本题考查了表达方式。通过环境描写,句子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寂静、荒凉的气氛。冬日的黄昏,空荡荡的营房,寂静的马厩,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这种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为后面的情感烘托提供了有力的背景。通过描绘这种环境,烘托了老兵离开军营时内心的不舍。营房和马厩是他们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是他们记忆和情感的载体。现在,他们即将离开这个地方,内心的感慨和不舍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情感通过环境的描绘得到了有效的烘托和强化。故答案为:侧面描写(环境描写):该句描写冬日黄昏里空荡荡的军营、寂静的马厩,给人一种苍茫荒凉之感,烘托老兵离开军营时内心的不舍。
6.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老兵在军队中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他入伍八年,从一个普通的新兵逐渐成长为班长,甚至模范班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在军事技能上得到了锻炼,更在精神层面得到了升华。他变得更加积极上进,坚毅执着,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他的个人荣誉上,更体现在他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上。老兵在军队中增强了责任心。努力学习,尽职尽责地养好每一匹马。这种责任心不仅体现在他对军马的照顾上,更体现在他对整个军营、对整个军队的忠诚和担当上。这种责任心在他离开军营后也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强烈,他意识到自己对家乡、对社会也有一份责任,需要为家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故答案为:①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他入伍八年,从一个新兵成长为班长、模范班长,不仅得到了荣誉,还在历练中变得更加积极上进、坚毅执着。②增强了责任心。在军营中,他认识到养军马的意义,努力学习,尽职尽责养好军马,这种不断增强的责任心,让他回乡后意识到自己对家乡的责任。
7.本题考查结合结尾关键词句分析文章主题。作答本题,可结合老兵的入伍经历来分析。根据第③段中老兵入伍后“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入伍第二年,他……,第三年……,第五年……”可知,老兵在军队获得了历练与成长。根据第③段中的“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和第 段中的“‘白头心儿’,咱们一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吧”可知,军队的历练增强了他的责任心,进而让他决定改变家乡。根据第⑦段中的“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可知,军队的经历让他有了自信,并决定和“白头心儿”一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
故答案为:①文章是小说,可以虚构:链接材料是新闻报道,强调真实。②文章以描写为主,塑造了老兵这一艺术形象;链接材料以叙事为主,记录了马勇和“特蹄”的真实经历。⑧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链接材料语言平易简洁。
【答案】8.C
9.应用文写作:撰写种植日志:总结种植经验。
10.示例:各位家长们,稍安勿躁,你们想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着急心理我能理解,但学校更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开设特色劳动课程不仅是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劳动中缓解学习压力,劳逸结合,这样学习效率会更高;而且劳动有助于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等,从而帮助他们在当代社会学会生存。所以,劳动虽然不是必考科目,但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劳动技能的学习和锻炼。
【知识点】见解表述;新闻、材料类;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邀请他人时首先要有恰当的称呼,然后介绍自己,讲明邀请的目的。最后征询对方的意见,语气诚恳、委婉。据此分析将以上内容连贯成一段完整的句子,准确表达即可。
8.ABD.错误。
C.正确,A选项提到的是2023年9月秋季学期开始,中小学生课表中单独设立了劳动课,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选项是对事实的描述,但它并没有涵盖所有材料的内容。
B选项指出家长只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这一选项只强调了家长的作用,并没有涉及到其他方面的信息。
C选项引用了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味着知识和道理不仅来源于书本,还来源于实践劳动和日常生活。这一选项既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也与材料中提到的劳动教育相关,因此涵盖了较多的信息。
D选项提到国家尊重劳动者,并且强调每位普通劳动者都有机会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并获得表彰。这一选项是对劳动者价值的肯定,但也没有涵盖所有材料的内容。故答案为:C
9.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旨在将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和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劳动习惯、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按照材料内容,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应用文写作:撰写种植日志:总结种植经验。
10.本题考查回复的写法。要理解家长的担忧。家长们可能担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受到影响,认为参加劳动课程会占用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校长在回应时应先表达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并强调学校对学业成绩的重视。要解释增设劳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可以引用材料中的观点,强调劳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劳动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实现劳逸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劳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等,这些都是学生未来成功所必需的技能和品质。要强调劳动课程并不是忽视学业的表现。虽然劳动不是必考科目,但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该提供一个平衡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学术和劳动技能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校长还需要展现出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鼓励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承诺学校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劳动课程不会对学业造成负面影响。故答案为:各位家长们,稍安勿躁,你们想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着急心理我能理解,但学校更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开设特色劳动课程不仅是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劳动中缓解学习压力,劳逸结合,这样学习效率会更高;而且劳动有助于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等,从而帮助他们在当代社会学会生存。所以,劳动虽然不是必考科目,但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劳动技能的学习和锻炼。
【答案】11.以……为宝;通“嘱”,嘱托;最终
12.选择C。诗人“常苦巾箱少逸篇”,诗人常常为缺少“逸篇”而苦恼,可见“逸篇”珍贵。材料二中,牧翁买的《后汉书》有缺失,嘱托书商补全缺失的两本;书商买到两本,又因首叶(页)已缺,再去求访。据此可以推断“逸”的解释为亡失、散失。
13.材料中顾炎武用孔子晚年不忘学习的例子,来劝说人年龄大了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宋德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14.前人为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缺失的书页,迫切寻找的精神让我钦佩,可见他们是以读书学习为快乐的人;顾炎武始终不忘学习,让我明白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宋流学习勤奋刻苦,虚心求教,心无旁骛,让我懂得学习无捷径,要主动刻苦地去钻研。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参考译文:
材料二
当初,牧翁仅仅用了三百余金即买到这些书,因为《后汉书》缺了两本,于是价格得以减损。牧翁把这些书当作宝贝一样珍爱,嘱咐所有的书商想要补全这两本缺失的书。一书商在乌镇停船,到岸上买面做晚饭,见面铺的主人从破竹箱中拿出两本书当作包裹用,仔细看却是宋代雕板印刷的《后汉书》。书商心中暗喜,于是用几枚钱买了下来,可是书的首页已缺少了。书商向主人询问,主人说:“刚被对面的邻居包裹着面拿走了,你去找他要即可。”于是书的首页也因此得到保全。
材料三:
生平所见的朋友中,因穷困或衰老而在外表上显得颓废的,占了十分之七八。赤豹是一位正人君子,长期居住在江东,该不会也有这种颓废的感叹吧?从前在泽州时,曾得到你的诗,我深受感动,你回信说:“年老了该休息了,能不感到厌倦吗?”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孔子说“归与归与”,但并未曾有一日忘记天下大事。所以,君子的学习,是要到死才停止的。
11.牧翁宝之如拱璧这句话的意思是“牧翁像对待拱璧(古代一种珍贵而圆形的玉器)一样珍视它”。
遍属书贾欲补其缺这句话的意思是“他遍告书商,想要修补这个缺损”。
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因穷困和年老而最终衰颓的人”。
故答案为:以……为宝;通“嘱”,嘱托;最终
12.《消夏绝句》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于“逸篇”的渴求和珍视。从诗句“常苦巾箱少逸篇”可以看出,诗人常常为缺少“逸篇”而感到苦恼,这表明“逸篇”在诗人眼中是非常珍贵和难得的。结合材料二来看,牧翁购买的《后汉书》有缺失,于是他嘱托书商补全这两本缺失的书。而书商在买到这两本书后,又因为首叶已缺,再次去求访。这说明在古代文献中,“逸篇”往往指的是那些亡失、散失的篇章,而不是指释放或安闲、安逸。
故答案为:选择C。诗人“常苦巾箱少逸篇”,诗人常常为缺少“逸篇”而苦恼,可见“逸篇”珍贵。材料二中,牧翁买的《后汉书》有缺失,嘱托书商补全缺失的两本;书商买到两本,又因首叶(页)已缺,再去求访。据此可以推断“逸”的解释为亡失、散失。
13.材料三中,顾炎武和宋濂都以劝学为主题,但他们的劝说方式确实各有特点。顾炎武的目的是劝学,他采用了通过举例的方式来进行劝说。他特别引用了孔子晚年不忘学习的例子,以此来强调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不断地学习。这种引用古圣先贤的例子,使得劝说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他通过孔子这个例子,向读者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学习是一生的事业,无论年龄如何,都不应该停止学习的步伐。相比之下,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劝学方式则更为直接和亲切。他并没有引用他人的例子,而是直接从自己的学习经历说起。他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以及成年后依然坚持求师学习的经历。他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向马生展示了学习的艰辛和乐趣,以此来勉励马生刻苦读书。这种从自身出发的叙述方式,使得劝说更加真挚和感人,也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故答案为:材料中顾炎武用孔子晚年不忘学习的例子,来劝说人年龄大了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宋德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14.完成“爱上读书”主题学习活动后,我深感学习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结合所给文本内容和《送东阳马生序》的启示,我获得了以下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和阅读感悟:首先,我被前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所感染。他们为了获得心仪的书籍,不惜付出艰辛的努力,这种迫切寻找的精神让我钦佩。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对读书学习的热爱和乐趣,这使我明白,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生活和工作,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享受。其次,顾炎武终身学习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他虽然晚年仍然不忘学习,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让我明白,学习应该是一种终身的行为。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充实自己,拓宽视野。他的勤奋刻苦、虚心求教、心无旁骛的学习态度让我认识到,学习无捷径可走。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付出努力和时间,用心钻研,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故答案为:前人为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缺失的书页,迫切寻找的精神让我钦佩,可见他们是以读书学习为快乐的人;顾炎武始终不忘学习,让我明白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宋流学习勤奋刻苦,虚心求教,心无旁骛,让我懂得学习无捷径,要主动刻苦地去钻研。
15.【答案】示例一:我推荐图一。图中一只庞然大狗正低头冷漠地审视着蝼蚁般渺小的人,强烈反差让人顿失安全感,下面一行醒目的大宇“假如弱小的是你……”引人换位思考,唤醒人类关爱动物的良知,十分契合活动主题。示例二:我推荐图二。图片主体是个异化的“宅”字,“宀”下面关着一只蹲坐的狗,被绳拴着,仰头可怜巴巴地期盼着主人归来;孤独而可怜,激起人的保护欲。下面“己所不欲。勿施于它”的字样,呼吁人们关爱动物,与活动主题相符。
【知识点】漫画释义;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结合主题“关爱动物,从我做起”去阐述理由。如图一“如果弱小的是你”几个字让人意识到在庞大的动物面前,人类显得非常渺小,如果动物像人类伤害自己一样伤害人,会怎么样呢?由此唤醒人们关爱动物。如果选择图二,结合文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图片中的小狗被绳子勒住脖子,仰头眼巴巴期盼着主人归来,图片构成一个“宅”字,人类将动物“宅”在家里,他们失去了自由,如果将人类整天“宅”在家,会怎么样呢 呼吁人们多关爱动物。任选其一,阐述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我推荐图一。图中一只庞然大狗正低头冷漠地审视着蝼蚁般渺小的人,强烈反差让人顿失安全感,下面一行醒目的大宇“假如弱小的是你……”引人换位思考,唤醒人类关爱动物的良知,十分契合活动主题。
我推荐图二。图片主体是个异化的“宅”字,“宀”下面关着一只蹲坐的狗,被绳拴着,仰头可怜巴巴地期盼着主人归来;孤独而可怜,激起人的保护欲。下面“己所不欲。勿施于它”的字样,呼吁人们关爱动物,与活动主题相符。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
16.【答案】范文示例:
坚守
生活的大海,深邃浩淼,辽阔无际。生命的航船朝向远方的灯塔,颠簸摇荡,拼搏着前行。
高高挺立的风樯,从不畏惧前面的千里狂飙,万仞惊涛;也不躲避身旁的汹涌漩涡,迅猛暗流,总是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执着地出没于波峰浪谷间。艰危的环境里,欢乐,是它的桨声;正直,是它的帆影。人生远航的画卷被渲染得十分壮观。
其实,正直与真理血脉相连,它是生于真理树上的一朵蓓蕾的热烈绽放;正直与正义骨肉相亲,它是出自正义源头的一股清泉的踊跃奔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代先哲对世人的鞭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代良吏对自己的箴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代忠臣对生死的抉择。
于是,这样的人就有了一身正气,即使霹雳轰顶而色不改,就有了一腔豪情,即使狂沙扑面而眼不迷,就有了一颗赤胆,即使万箭穿胸而志不移。动乱岁月,去留肝胆两昆仑,凛凛的雄风在血火中长啸;和平年代,富贵于我如浮云,浩浩的英气使天下同钦。
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汨罗,一篇《离骚》震撼天地,万古留芳;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坛,成为绝唱;林则徐宁折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敌胆;张志新甘为玉碎,反抗强权,一腔热血倾洒刑场,染红真理。是啊,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华夏一片明净的蓝天。
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猥琐的心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王墓前,洪承畴遗臭青史,汪精卫断魂东洋,不守正直,欺世盗名,变节失贞,为虎作伥,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
坚守正直吧,朋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浅,树正危樯,扬起云帆,在生活的大海上出发,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关键词——“坚守”,指坚定的守卫。可在“坚守”后加中心词,确定主题。可从材料中提取立意:坚守内心净土、坚守内心宁静等等,还可以写坚守必胜的信念、高洁的志趣、人生的准则、精神的家园、道德的底线等,也可着眼于“坚守的意义”,在其后加“的力量”“的奇迹”。可在“坚守”前加附加成分:在困境中坚守必胜的信念,在金钱名利面前坚守人生的准则,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面前坚守传统文化,在喧嚣嘈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内心的宁静,在世俗的洪流中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增添具体的现实内容,开启写作思路,使文章更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行文过程中要重点讲清为什么要坚守,坚守此项内容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这样才能作到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目的。可横向联想,具体演化,具体内容为谁坚守什么,如何坚守,有何意义。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