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甘肃省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资源简介

甘肃省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上·兰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选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的意思是工匠精神是这位企业家毕生的追求。
B.坚守工匠精神的匠人要耐得住寂寞,同世界脱节,用自己的技能和手艺改变世界。
C.工匠精神尽管不以成功为目的,但是却能走上成功之路。
D.“匠”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指木工,意义变得更加深远和广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用一位企业家的话证明了今天是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B.“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C.第3段中“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证明追求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
D.第4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观点明确,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和倡导工匠精神。
B.有了工匠精神,产品就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C.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D.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是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5.本文论述的是工匠精神,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2023高二上·兰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难忘的生日
(英)狄更斯
在三月份我的生日到来之前,学校里发生的一切,我在这儿全都略过不提了。生日那天的事,我记得真是太清楚了。
那是在早饭以后,原本在运动场上的我们被召进教室,夏普先生进来叫道:
“大卫 科波菲尔,到小客厅去。”
我心里想,一定是佩格蒂给我捎来一篮东西了,所以听到这叫喊声我高兴极了。当我匆匆忙忙从座位上离开时,周围的一些同学都要求我分东西时别忘了他们。
“别急,大卫,”夏普先生说,“有的是时间,我的孩子,别急。”
“大卫 科波菲尔,”克里克尔太太把我领到一张沙发跟前,在我旁边坐下后对我说,“我特意把你叫来,是要跟你谈谈。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我的孩子。”
听了这话,不知为什么我全身都颤抖起来,只是依旧盯住她看着,不想回答。
“因为,”她说,“说起来很难过,我得告诉你,今天早上我听说你妈妈病得很厉害。”
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接着我觉得烫人的热泪流淌到我的脸上,她的身影也静止了下来。
“她病得很危险。”她补充说。现在我全明白了。
“她死了。”
用不着这样告诉我了。我伤心地痛哭起来,觉出我已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上的一个孤儿了。
第二天下午,我离开了萨伦学校。车走得很慢,整整走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九至十点钟,我们才到达亚茅斯。
我还没走进屋门,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了。她把我领进家门。她刚一见到我时,伤心地哭起来了,不过很快就控制住了。她低声说话,轻轻走路,好像生怕会打扰死者似的。我发觉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过床了,她晚上依旧坐在那儿守着她说,只要她这个可怜的、亲爱的宝贝还没下葬,她就决不离开她。
即便葬礼是昨天举行的,我也不可能记得更清楚了。我们站在墓穴的四周。这一天,我觉得跟任何别的一天都不一样。那天的天色,跟往日也不相同——显得格外惨淡。这时,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寂静是我们和即将入土安息的人从家里带来的。当我们都光着头站在那儿时,我听到了牧师的声音,在露天之下,它好像从远处传来,但是清晰明白,他说:“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接着我便听到了呜咽的声音。在离我站的地方一段距离的旁观者中,我看到呜咽的原来是那位善良忠诚的女仆。在世间所有的人中,她是我最爱的人。我这颗孩提的心完全相信,总有一天上帝会对她说“做得好”的。
佩格蒂告诉我说:“在那最后的一夜,那天晚上,她吻了我,对我说:‘要是我的小婴儿也活不了的话,佩格蒂,请你告诉他们,要他们把他放在我的怀里,把我们埋在一起。’(他们这样办了,因为那可怜的小宝贝只比她多活了一天)‘让我那最亲爱的小宝贝跟我一起去我们的安息地方吧!’她说,‘你还要告诉他,说他的母亲躺在这儿时,为他祝福过,不是一次,而是上千次。’”
说到这儿,佩格蒂默不作声了,她用手轻轻地拍着我的手。
“一直到深夜的时候,”佩格蒂说,“她向我要水喝。喝了以后,她对我微微一笑,哎呀!——漂亮极了!”
“后来天亮了,太阳正在升起。这时她对我说,科波菲尔先生待她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温存体贴,对她总是那么宽容;每当她对自己信心不足时,他就对她说,一颗仁爱的心,比智慧更宝贵,更有力量。由于她有这样一颗心,他感到很幸福。‘佩格蒂,我亲爱的,’接着她说‘让我跟你挨得再近一些。’因为当时她已经非常虚弱了。‘把你那好心的胳臂放到我的脖子下面吧,’她说,‘把我转向你一边,因为你的脸离我太远了,我要跟它靠近一点。’我照她的吩咐做了。哦,大卫呀!那一时刻已经到了,我第一次跟你分别时说的话,应验了——她高兴地把她可怜的头放在她的又傻又笨、脾气又坏的老佩格蒂的胳臂上——就这样,她像个睡着的孩子似的,死去了!”
佩格蒂的叙述就这样完结了。打从我知道我的母亲死时情况的那一刻起,她一生的最后那段生活,便从我的心中消失了。从那时起,我能记得的,只是那个给我留下最初印象的年轻的母亲,那个老爱把自己发光的卷发在手指上一圈圈缠绕,以及常在黄昏时分跟我在客厅中跳舞的母亲。佩格蒂这会儿对我说的这番话,不仅没能把我带回到她一生的后期,而且使她早期的印象在我一心中扎了根。这样说或许有点奇怪,但事实确实如此。她这一死,就又飞回到她那宁静安详、无忧无虑的青春时代,其余的一切全都消逝了。
(节选自狄更斯《大卫 科波菲尔》,标题为节选者所加)
6.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克里克尔太太不是直接告诉“我”母亲的死讯,而是尽量委婉、舒缓,以免刺激年弱的“我”,表明她是一个善良、懂得体贴他人的人。
B.“我”听到夏普先生召唤后的反应,与获悉母亲死讯后的反应形成巨大反差,“我”一时之间难受无比,所以,“我伤心地痛哭起来”。
C.母亲去世前,把头放在老佩格蒂的胳臂上,表达了她对老佩格蒂的无限依恋,也显示了她们主仆之间深厚的感情。
D.佩格蒂叙述完母亲的临终情形,“我”对母亲一生的后期印象却消失了,这是因为“我”年龄还小,不能够记住更多的事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眼中的世界,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更具有客观性。
B.“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这句话采用了心理描写手法,写出我的幻觉,表现了“我”在听到母亲病危时的震惊和内心的悲痛。
C.在佩格蒂对母亲临终情形的叙述中,多次集中于母亲的神态,尽量把母亲叙述得安详、宁静,既表达了佩格蒂对母亲的疼爱,也是为了减轻“我”对母亲去世的伤痛。
D.小说在记叙母亲下葬时,描写了墓园“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对母亲的去世的哀伤和悲痛之情。
8.佩格蒂是大卫母亲的女仆,也是大卫的老奶妈。根据节选部分内容,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点。
9.有人认为,选文标题“难忘的生日”不如“母丧之日”好。你认为呢?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上·兰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D.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D.才能不及中人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如历史上秦国与赵国的“渑池会盟”等。
C.庄襄王,名异人,庄襄王是后人依始自西周的传统,评定生平事迹后给予的庙号。
D.百越,源于先秦古籍对南方沿海一带古越部族的泛称,因为部族众多纷杂而得名。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突出秦王朝的崛起,总写秦孝公的功业,强调他为秦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语言极尽铺陈夸张,是以赋之手法说理的典范。
B.第二段写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主要是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的功业,语言多用排比和对偶,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C.第三段写秦始皇的功业,突出秦始皇统一全国,创立了万世基业。文段从正、反两面将秦始皇的野心与实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D.选段按照时间顺序写秦国从崛起、发展至统一的过程,以叙事来说理,有详有略,突出秦统一全国的必然性。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②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023高二上·兰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③,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泛指唐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②辞汉月:离开京城。天骄: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战争结束。④霍嫖姚: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16.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7.(2023高二上·兰州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2)在《<老子>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   ,   ”。
(3)《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句子是:“   ,   ”。
(4)《屈原列传》中,作者连用了   ,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3高二上·兰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连绵的山丘、温暖广阔的田野以及无尽的白昼在此沉眠,它们尽享明媚阳光,不再叹息生命短长。荒凉之野不再寂寞。进入这里,可卸下肩头习俗的包袱。自然的圣洁使宗教相形见绌,自然的真实使英雄____。在这儿,我们发现任何东西都无法同大自然____,自然如同神明,审判每一个接近的人。无言的树木开始说服我们放弃那些以庄重为名的琐碎,与之一起生活。走进展开的风景,为崭新的画卷所倾倒,为____的思绪所吸引,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黯然失色 相映争辉 接踵而至
B.黯然失神 相映争辉 摩肩接踵
C.黯然失色 相映成趣 接踵而至
D.黯然失神 相映成趣 摩肩接踵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
B.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之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心满意足地随自然而去。
C.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心满意足地随自然而去。
D.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之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3高三上·洛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代,士大夫文化盛行。他在《论语(宪问)》中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他所提倡的“君子”,被他赋予了强烈的德行色彩。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等。他所提倡的君子人格不同于自私自利的小人(指总为自己考虑的德行不高的人),需要通过克制自我欲望来提升道德水平。
孔子强调应当克制肆意妄为之私欲,正身直行,寻求惩治罪恶、消弭怨恨之方法,通过正当途径待其时而报之,以回护恩德。举例而言,轻微的口舌之争,①____。
倘使言辞激烈、行为过当,则可以起而行动,诉之于衙署,②____,如江秋莲诉刘暖曦生命权纠纷案,就是靠法律来解决问题。有时也需要含蓄隐忍,待时而报,如孙膑两败庞涓以报失足之痛。当然,这并不是说倘若面对生命危险,③____,孔子是很反对这种迂腐做法并非常重视生命的,我们应当视事情之轻重缓急,在符合直道原则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回报方式,正当防卫就是这类方式。
21.下列对材料第一段中标点符号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宪问)》”中的括号应删掉,并在“论语”和“宪问”之间加间隔号。
B.“君子”的引号表示强调,与“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引号用法不同。
C.省略号和后面的“等”字作用相同,属于重复使用,所以它们两者中应去掉一个。
D.“自私自利的小人”后面的括号,表明其中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补充,有强调意味。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2022高一下·宾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热血沸腾。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其实不过是一种减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费主义”,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
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致辞时说:“累了可以躺平歇会儿,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宋儒吕祖谦有言,“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
上述材料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3.B
4.①开宗明义,指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②接着引用《说文》中的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③随后从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和固本凝神的时代精神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④然后从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方面,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⑤最后呼吁人们践行工匠精神。
5.①敬业。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②求精。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保持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③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④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时事评论类;论点、论证方法;论证的分析;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准考查的是概念的本质特征还是外部特征,审准修饰语,审准判断的性质,是选出“正确”选项,还是“不正确”选项,是“最准确”,还是“不合文意”。其次,选定区间即找到题干与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通过与原文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最后,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比照分析,看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此类题需要先整体把握文章,就是把文章看做一个整体。从立意、结构、思想等方面宏观把握。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微观调控,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论述类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所以还要厘清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同时还要明确各论据证明的论点,积累常见的论证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快速浏览选项,标注敏感点,然后选定区间即找到题干与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通过与原文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最后,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比照分析,看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首先研读段落,明确大意。分析文章在表达观点时运用了什么材料以及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文章是如何论证观点的,标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论点。然后划分结构层次,看文章采取的是总分结构,还是并列结构、递进结构、对照结构,然后概括层意。在划分层次时重点关注观点句,看段落中是否有分论点。最后按照文章的结构层次,有序作答,作答力求完整、简明、条理清晰。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精读原文,注重整体阅读,题文对照,明察秋毫地找出明明白白的词语,更要细心捕捉间接或隐性的词语,准确理解其含义。然后再分析题干,把题肢还原到原文的相关部分,最后进行题文对照,明察秋毫地找出阅读的区域,细心捕捉间接或隐性的语句,大体确定作答范围,仔细取舍。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B.“同世界脱节”错。第3段说“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可见“同世界脱节”是人们对匠人的误解。
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C.根据原文“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可知,两者并不是证明的关系。
故答案为:C。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B.“有了……就能……”说法绝对。原文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但并不等于说有了工匠精神产品就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因为影响产品的因素很多,工匠精神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
梳理文本的思路一般按照首先、其次、接着、再次、最后等答题步骤进行。
第一段,先指出时代特点,并由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对工匠精神的感慨,引出“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从而开宗明义,指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第二段,阐释“匠”的含义,引用《说文》的释义和如今“匠”含义的变迁,指出工匠精神就是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就是“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说明了工匠精神的本质。
第三段,由“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可知,本段阐释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价值。
第四段,由“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可知,本段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二三四段为分说,从三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阐述。
第四段末尾“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和第五段“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强调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呼吁人们践行工匠精神。
故答案为:①开宗明义,指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②接着引用《说文》中的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③随后从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和固本凝神的时代精神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④然后从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方面,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⑤最后呼吁人们践行工匠精神。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可知,要敬业,把提高技艺水平当作头等大事。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
由“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可知,要热爱,应发自肺腑热爱,专心如一;肯付出,废寝忘食,尽心竭力。
由“没有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可知,要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保持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由“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可知,要专注,冰心一片,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
由“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可知,“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故答案为:①敬业。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②求精。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保持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③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④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答案】6.D
7.A
8.①善良慈爱 ②忠诚守义 ③和蔼可亲 ④受人敬爱
9.示例一:以“难忘的生日”为题好。
①母亲去世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将“我”对生日的期盼和得到母亲去世噩耗的悲痛形成对比,表达了“我”的哀伤之情。
②“难忘”一词体现的情感更准确,更契合小说的主旨。
③“我”的生日与母亲的忌日在同一天,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
示例二:以“母丧之日”为题好。
①节选部分从得到母亲去世的噩耗写起,到安葬母亲结束,以“母丧之日”为题,更能统摄全篇。
②小说主要叙写了母亲去世时的情景和安葬母亲的过程,“母丧”对情节概括得更准确。
③小说以“母丧之日”为题,更有利于抒发“我”的悲痛与怀念之情。
【知识点】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大卫·科波菲尔》;外国小说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进行通读,圈画选项信息点,圈画出重点信息,如评价赏析选项中有关语言、人物、环境、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内容的名称术语,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评价赏析类的选项应特别关注标注的信息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排除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浏览选项,标注敏感。高考题干中已经明确的各个选项的敏感点(一般指考查点或常见设误点),就是题干要求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如表述绝对的词语。然后回归原文,寻找对应。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筛选选项信息是否改变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判断,确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3)本题考查概括文中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答题时要先阅读题目,明确题目的考查角度和答题方向。如“概括形象的特征”“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并分析人物形象”,题干要求不同,答题的指向和方法就有不同。特别注意题干要求的是对人物的总体概括,还是对人物的局部分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按照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作简要概括,分点回答。分点要尽量与原文叙述顺序保持一一对应。最后再组织答案,规范作答。
(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的鉴赏能力。“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在内容方面,有对环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点明(深化、突出、丰富)……主题;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如《祝福》中祥林嫂惨死的情节,引发了读者对作品意蕴和人物命运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在结构方面,照应前文;承上启下;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
6.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D.“这是因为‘我’年龄还小,不能够记住更多的事情”分析错误。从文章的内容来看,“我”深爱着“我”的母亲。在她去世后,“我”之所以只记得她青春时期的美好,是因为在“我”的心中,母亲永远都是美好的。而且,从佩格蒂对母亲去世前情境的叙述来看,母亲的去世于“我”虽是很突然的事情,但她是在幸福中离开人世的,对于生命,她没有什么遗憾,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我”“我”不愿想起母亲的病痛的情形,而只愿记住她健康、快乐的时光,让她永远活在“她那宁静安详、无忧无虑的青春年代”。
故答案为:D。
7.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A.“使小说更具有客观性”分析错误。小说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眼中的世界,使小说更具有主观性。
故答案为:A。
8.本题考查概括文中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
依据原文“我还没走进屋门,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了”“‘佩格蒂,我亲爱的,’接着她说‘让我跟你挨得再近一些。’因为当时她已经非常虚弱了。‘把你那好心的胳臂放到我的脖子下面吧,’她说,‘把我转向你一边,因为你的脸离我太远了,我要跟它靠近一点。’我照她的吩咐做了。哦,大卫呀!那一时刻已经到了,我第一次跟你分别时说的话,应验了——她高兴地把她可怜的头放在她的又傻又笨、脾气又坏的老佩格蒂的胳臂上——就这样,她像个睡着的孩子似的,死去了”等内容可知,“我”还没有进屋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我”母亲去世时佩格蒂始终在母亲身边陪伴着,这些佩格蒂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
依据原文“我看到呜咽的原来是那位善良忠诚的女仆。在世间所有的人中,她是我最爱的人”可知,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佩格蒂的善良忠诚,深受“我”的喜爱;依据原文“她晚上依旧坐在那儿守着她说,只要她这个可怜的、亲爱的宝贝还没下葬,她就决不离开她”可知,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佩格蒂的重情重义;依据文中母亲去世前把后事都交待给了佩格蒂等内容的叙述可知,佩格蒂深受母亲的信任和喜爱。
故答案为:①善良慈爱 ②忠诚守义 ③和蔼可亲 ④受人敬爱
9.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的鉴赏能力。
从赞同以“难忘的生日”为题来分析:
首先,从思想主旨来说,生日和母亲的忌日形成鲜明的对比,于快乐的生日和痛苦的母亲的忌日的对比中,更能凸显出“我”对母亲去世的深重的哀痛之情。
其次,从读者感受来看,以“难忘的生日”为题,既为读者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而读完之后,“我”的生日与母亲的忌日在同一天,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打动读者。
最后,如果以“母丧之日”为题,过于直白,则不能与含蓄之中彰显出“我”对母亲深深的爱意来。
从赞同以“母丧之日”为题来分析:
首先,从故事情节来说,小说从我感觉、确认母亲去世的消息展开情节,直到办完母亲的葬礼为止,中间通过佩格蒂的叙述来说明母亲去世的过程,这些情节都是围绕母亲的去世展开的,所以,以“母丧之日”为题能紧扣文章内容。
其次,从文章主旨来说,“我”在文中所抒发的感情,不管是“伤心”“痛哭”,亦或是“我”最后想象母亲的宁静安详,这些都是围绕“我”对母亲的爱而展开的,如今母亲去世,以“母丧之日”为题,更便于“我”对母亲去世的悲痛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等感情的抒发。
最后,从人物形象来说,文章的主体部分——佩格蒂叙述母亲去世的过程,这中间不仅仅体现了佩格蒂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折射出母亲的平易近人,也表现出“我”对佩格蒂的敬爱,以“母丧之日”为题,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故答案为:示例一:以“难忘的生日”为题好。
①母亲去世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将“我”对生日的期盼和得到母亲去世噩耗的悲痛形成对比,表达了“我”的哀伤之情。
②“难忘”一词体现的情感更准确,更契合小说的主旨。
③“我”的生日与母亲的忌日在同一天,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
示例二:以“母丧之日”为题好。
①节选部分从得到母亲去世的噩耗写起,到安葬母亲结束,以“母丧之日”为题,更能统摄全篇。
②小说主要叙写了母亲去世时的情景和安葬母亲的过程,“母丧”对情节概括得更准确。
③小说以“母丧之日”为题,更有利于抒发“我”的悲痛与怀念之情。
【答案】10.B
11.C
12.C
13.C
14.①秦国没有消耗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各国诸侯国已经困厄不堪了。
②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
【知识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课文理解;过秦论;称谓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全文,弄懂大意。语感+答题策略。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与上下文的联系。最后借助“标志”,寻找方法。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凭借语法知识和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点断后的句子是否讲得通,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逻辑。要想提高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学好课本中的经典文言课文,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培养语感;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加强运用。这样以后,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和实践中形成。
(2)本题考查判断古今异义的能力。辨识古今异义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区分单、双音节词:古汉语中有些单音节组合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同形,很容易被当作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因此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不能依据现代汉语语言习惯,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一个双音节词。如“交/通”“妻/子”“无/论”“地/方”等;还要注意辨别文言文中的双音节词,不要拆成单音节词来理解。二、认真辨析细微差异: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今词义在很多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古今词义完全相同或完全无关只是语言中极少数的现象。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词语要注意仔细辨析,因为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三、注意记忆词义转移的词:一般来说,词义转移的词,其古今词义差别较大,我们要尽最大努力记住它们之间的迥异。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中的“分布、散布”,古义为映的意思,现则指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织物,古今词义相差比较大。
(3)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结合文本,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内涵比词典中的解释更丰富。可以结合教材,调动平时所学的知识,特别是课本中出现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然后还可以结合生活,当遇到陌生的文化知识词语时,不妨进行生活常态化、共识性话语的联想。因为高考题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传统文化现象,所以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有名词设置成应选答案,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知识,一般把它默认为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紧扣人物,落实事件,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人物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做出初步的分析评价。其次抓住题干,落实要求,要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要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最后仔细比对,落实细节,这类题最简捷的做法就是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落实细节,特别是有关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等方面的细节,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一般来说,发现差异就是找到了问题。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除此之外,还要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
【参考译文】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办天宇之间,囊括四海的意图,并统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地、蜀地,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国、魏国燕国、楚国齐国、赵国宋国、卫国、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人,就有宁越、徐尚、苏秦、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
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佐”的宾语是“之”,“之”后要断开,排除CD;“斗”的对象宾语是“诸侯”,要连在一起,排除A。译文: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判断古今异义的能力。
A.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B.以致:古义:用来招纳;今义:使得因此,结果,表示前一分句导致的结果;
C.余力:古今同义,多余的精力、残存的力量;
D.中人:古义:普通人;今义:买卖中介或居中调停的人。
故答案为:C。
12.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名异人”错误。秦庄襄王,名楚;“始自西周的传统”错误。庙号始于商朝。
故答案为:C。
1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C.“文段从正、反两面”错误。第三段写了秦始皇统一全国,总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没有正反对比。
故答案为:C。
1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①“亡”,消耗,损失;“矢”,箭;“镞”,箭头;“困”,困厄不堪。译文:秦国没有消耗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各国诸侯国已经困厄不堪了。
②“废”,废除;“道”,指治世之道;“愚”,使动用法,使……愚蠢;“黔首”,百姓。译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
故答案为:①秦国没有消耗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各国诸侯国已经困厄不堪了。
②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
【答案】15.C
16.①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行的鞭声,侧面衬托了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 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敌。③用典。尾联运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了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炼字、关键字类题目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标注题目敏感点,选项中的敏感点就是与思想情感、内容和艺术手法相关的核心词语。其次,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诗寻找对应点,注意是否有曲解文意的问题,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依据。最后,根据“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理解(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手法)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手法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然后再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最后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C项,景象描写的作用分析错误,因为颈联“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描写的景象是: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望风而逃。所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比、敌人的不堪一击。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手法和人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要结合注释读懂全诗,首联写战马飞奔,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战士们,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写马壮是为了说明兵强,骏马奔驰表现了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从“弯弓”到“插羽”,迅速赢得了战斗,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唐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尾联用典,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这两句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战凯旋后只有霍嫖姚那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而感到自豪和满足。这更能体现将士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此诗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回答时,手法上要明确指出运用了侧面烘托、动作描写、用典等,人物形象要概括出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神勇”、“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等。
故答案为:①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行的鞭声,侧面衬托了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 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敌。③用典。尾联运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了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17.【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知识点】屈原列传;《论语》;《老子》;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易错点:焉;省;抱;毫;材;疑;谤
故答案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答案】18.A
19.C
20.①划线句用“无言”“说服”“生活”等词,赋予树木人的特点,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使原文生动形象;②通过对树木的拟人化描写,告诉人们不要被庸常琐碎的生活裏挾,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决此类题要根据语境快速准确选用成语,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积累的成语多不多。成语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是需要下功夫的长久活。考生在读书、交谈时会见到或听到不少成语,要能够明晓其义,正确使用。若不懂,则一定要查成语词典,随时学习。一天记几个,日积月累,必有收获。在积累和运用成语时,考生要避免出现望文生义、褒贬误用、敬谦不当、不合惯用句式、搭配不当、词义轻重失当、范围错用等情况。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答此类题应先找准修辞手法,这是大方向,不能错,再对这一修辞手法的本质性理解,包括其作用,要有专业术语的识记,最后将修辞手法结合文句,进行内容和效果的分析。注意句不离段,对某一句话修辞手法的理解,得把这句话代入原文语境。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黯然失色”,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比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黯然失神”,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此处语境是指与自然的真实相比,英雄显得很有差距,远远不如,所以应该用成语“黯然失色”。
第二空,“相映争辉”,争夺光辉。“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此处语境是指任何东西都无法同大自然争夺光辉,所以应该用成语“相映争辉”。
第三空,“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此处语境是指为接连不断地来的思绪所吸引,所以应该用成语“接踵而至”。
故答案为:A。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语序不当,将“随自然”放到“而去”的前面。
BD两项成分赘余,“置”后面的“之”赘余,去掉。
故答案为:C。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构成:句子“无言的树木开始说服我们放弃那些以庄重为名的琐碎,与之一起生活”运用“无言”“说服”“生活”等词,“无言的树木”“树木开始说服我们”“与之一起生活”,赋予树木人的特点,使之生动形象;
表达效果:树木说服我们放弃那些以庄重为名的琐碎,与之一起生活,通过对树木的拟人化描写,告诉人们不要被庸常琐碎的生活裹挟,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故答案为:①划线句用“无言”“说服”“生活”等词,赋予树木人的特点,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使原文生动形象;②通过对树木的拟人化描写,告诉人们不要被庸常琐碎的生活裏挾,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答案】21.D
22.一般可以不予回应;以律法解决之;君子就要坐以待毙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二要结合语句进行判断。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 叹号及冒号等,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表明其中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补充,有强调意味”说法错误,表明的是对前文的解释。故答案为:D。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语境之意,再结合“倘使言辞激烈、行为过当,则可以起而行动,诉之于衙署”可知,此处指轻微的口舌之争没有必要去回应,据此可写“一般可以不予回应”;第二空,根据语境中的“诉之于衙署”“就是靠法律来解决问题”可知,此处说的是言辞激烈、行为过当时,要通过衙署以法律来解决,据此可写“以律法解决之”;第三空,根据语境中“孔子是很反对这种迂腐做法并非常重视生命的”可知,此处指的是面对生命危险时不能坐以待毙,据此可写“君子就要坐以待毙”。故答案为:一般可以不予回应;以律法解决之;君子就要坐以待毙
23.【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写作时需要综合材料所有信息,在积累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运用全面辩证的思维去分析判断并准确立意。本题围绕“躺平”来分析立意。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热血沸腾”这一现象,第二段中给出了三种不同的认识,有人否定,认为这样意味着预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认为这是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认为“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这三种评价有肯定也有否定,也有比较中和的评价。
第三段中程民生教授认为“可不敢一直躺平”,他没有彻底否定“躺平”,他否定的是极端的、长时间的“躺平”,生活中有许多事需要我们去做,一直消极逃避是不可取的;第四段中马克思认为青年的精神和品格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和品格,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积极向上,才能担起时代的重任;第五段中宋儒吕祖谦认为“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他否定了“自安”式的“躺平”行为,认为社会需要人们积极进取才能更好的发展。他们三人的观点更加中肯、积极而理性,都指出“躺平”还是需要警惕的。对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来说,“躺平”都有一定危险。写作立意时,如果彻底否定“躺平”或许会忽视弱势者处于困境的诉求,完全支持“躺平”势必产生消极颓废的情绪;既不失关怀的温情,又能保持理性的冷静,立意才能深刻。论证时最好能由事及人,将认知的触角由具体的现象延伸到人生追求、社会风气、国家发展、文明走向的广阔空间,从不同的层面去理解“躺平”,以不同的视角去思考生活,写出深度和高度。
立意:
1.躺平并非向生活缴械,重在适己而行。
2.悄悄努力,默默积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奋斗姿势。
3.理解你的“躺平”,更期待你的奔涌。
4.国不可一日无奔跑者,人不可一日无精气神。
5.青春之我,当拒绝“丧文化”,不做“躺平”者。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1 / 1甘肃省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上·兰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选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的意思是工匠精神是这位企业家毕生的追求。
B.坚守工匠精神的匠人要耐得住寂寞,同世界脱节,用自己的技能和手艺改变世界。
C.工匠精神尽管不以成功为目的,但是却能走上成功之路。
D.“匠”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指木工,意义变得更加深远和广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用一位企业家的话证明了今天是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B.“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C.第3段中“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证明追求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
D.第4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观点明确,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和倡导工匠精神。
B.有了工匠精神,产品就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C.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D.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是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5.本文论述的是工匠精神,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答案】1.B
2.C
3.B
4.①开宗明义,指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②接着引用《说文》中的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③随后从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和固本凝神的时代精神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④然后从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方面,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⑤最后呼吁人们践行工匠精神。
5.①敬业。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②求精。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保持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③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④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时事评论类;论点、论证方法;论证的分析;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准考查的是概念的本质特征还是外部特征,审准修饰语,审准判断的性质,是选出“正确”选项,还是“不正确”选项,是“最准确”,还是“不合文意”。其次,选定区间即找到题干与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通过与原文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最后,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比照分析,看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此类题需要先整体把握文章,就是把文章看做一个整体。从立意、结构、思想等方面宏观把握。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微观调控,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论述类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所以还要厘清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同时还要明确各论据证明的论点,积累常见的论证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快速浏览选项,标注敏感点,然后选定区间即找到题干与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通过与原文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最后,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比照分析,看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首先研读段落,明确大意。分析文章在表达观点时运用了什么材料以及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文章是如何论证观点的,标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论点。然后划分结构层次,看文章采取的是总分结构,还是并列结构、递进结构、对照结构,然后概括层意。在划分层次时重点关注观点句,看段落中是否有分论点。最后按照文章的结构层次,有序作答,作答力求完整、简明、条理清晰。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精读原文,注重整体阅读,题文对照,明察秋毫地找出明明白白的词语,更要细心捕捉间接或隐性的词语,准确理解其含义。然后再分析题干,把题肢还原到原文的相关部分,最后进行题文对照,明察秋毫地找出阅读的区域,细心捕捉间接或隐性的语句,大体确定作答范围,仔细取舍。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B.“同世界脱节”错。第3段说“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可见“同世界脱节”是人们对匠人的误解。
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C.根据原文“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可知,两者并不是证明的关系。
故答案为:C。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B.“有了……就能……”说法绝对。原文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但并不等于说有了工匠精神产品就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因为影响产品的因素很多,工匠精神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
梳理文本的思路一般按照首先、其次、接着、再次、最后等答题步骤进行。
第一段,先指出时代特点,并由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对工匠精神的感慨,引出“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从而开宗明义,指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第二段,阐释“匠”的含义,引用《说文》的释义和如今“匠”含义的变迁,指出工匠精神就是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就是“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说明了工匠精神的本质。
第三段,由“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可知,本段阐释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价值。
第四段,由“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可知,本段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二三四段为分说,从三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阐述。
第四段末尾“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和第五段“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强调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呼吁人们践行工匠精神。
故答案为:①开宗明义,指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②接着引用《说文》中的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③随后从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和固本凝神的时代精神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④然后从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方面,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⑤最后呼吁人们践行工匠精神。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可知,要敬业,把提高技艺水平当作头等大事。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
由“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可知,要热爱,应发自肺腑热爱,专心如一;肯付出,废寝忘食,尽心竭力。
由“没有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可知,要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保持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由“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可知,要专注,冰心一片,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
由“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可知,“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故答案为:①敬业。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②求精。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保持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③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④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2023高二上·兰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难忘的生日
(英)狄更斯
在三月份我的生日到来之前,学校里发生的一切,我在这儿全都略过不提了。生日那天的事,我记得真是太清楚了。
那是在早饭以后,原本在运动场上的我们被召进教室,夏普先生进来叫道:
“大卫 科波菲尔,到小客厅去。”
我心里想,一定是佩格蒂给我捎来一篮东西了,所以听到这叫喊声我高兴极了。当我匆匆忙忙从座位上离开时,周围的一些同学都要求我分东西时别忘了他们。
“别急,大卫,”夏普先生说,“有的是时间,我的孩子,别急。”
“大卫 科波菲尔,”克里克尔太太把我领到一张沙发跟前,在我旁边坐下后对我说,“我特意把你叫来,是要跟你谈谈。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我的孩子。”
听了这话,不知为什么我全身都颤抖起来,只是依旧盯住她看着,不想回答。
“因为,”她说,“说起来很难过,我得告诉你,今天早上我听说你妈妈病得很厉害。”
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接着我觉得烫人的热泪流淌到我的脸上,她的身影也静止了下来。
“她病得很危险。”她补充说。现在我全明白了。
“她死了。”
用不着这样告诉我了。我伤心地痛哭起来,觉出我已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上的一个孤儿了。
第二天下午,我离开了萨伦学校。车走得很慢,整整走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九至十点钟,我们才到达亚茅斯。
我还没走进屋门,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了。她把我领进家门。她刚一见到我时,伤心地哭起来了,不过很快就控制住了。她低声说话,轻轻走路,好像生怕会打扰死者似的。我发觉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过床了,她晚上依旧坐在那儿守着她说,只要她这个可怜的、亲爱的宝贝还没下葬,她就决不离开她。
即便葬礼是昨天举行的,我也不可能记得更清楚了。我们站在墓穴的四周。这一天,我觉得跟任何别的一天都不一样。那天的天色,跟往日也不相同——显得格外惨淡。这时,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寂静是我们和即将入土安息的人从家里带来的。当我们都光着头站在那儿时,我听到了牧师的声音,在露天之下,它好像从远处传来,但是清晰明白,他说:“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接着我便听到了呜咽的声音。在离我站的地方一段距离的旁观者中,我看到呜咽的原来是那位善良忠诚的女仆。在世间所有的人中,她是我最爱的人。我这颗孩提的心完全相信,总有一天上帝会对她说“做得好”的。
佩格蒂告诉我说:“在那最后的一夜,那天晚上,她吻了我,对我说:‘要是我的小婴儿也活不了的话,佩格蒂,请你告诉他们,要他们把他放在我的怀里,把我们埋在一起。’(他们这样办了,因为那可怜的小宝贝只比她多活了一天)‘让我那最亲爱的小宝贝跟我一起去我们的安息地方吧!’她说,‘你还要告诉他,说他的母亲躺在这儿时,为他祝福过,不是一次,而是上千次。’”
说到这儿,佩格蒂默不作声了,她用手轻轻地拍着我的手。
“一直到深夜的时候,”佩格蒂说,“她向我要水喝。喝了以后,她对我微微一笑,哎呀!——漂亮极了!”
“后来天亮了,太阳正在升起。这时她对我说,科波菲尔先生待她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温存体贴,对她总是那么宽容;每当她对自己信心不足时,他就对她说,一颗仁爱的心,比智慧更宝贵,更有力量。由于她有这样一颗心,他感到很幸福。‘佩格蒂,我亲爱的,’接着她说‘让我跟你挨得再近一些。’因为当时她已经非常虚弱了。‘把你那好心的胳臂放到我的脖子下面吧,’她说,‘把我转向你一边,因为你的脸离我太远了,我要跟它靠近一点。’我照她的吩咐做了。哦,大卫呀!那一时刻已经到了,我第一次跟你分别时说的话,应验了——她高兴地把她可怜的头放在她的又傻又笨、脾气又坏的老佩格蒂的胳臂上——就这样,她像个睡着的孩子似的,死去了!”
佩格蒂的叙述就这样完结了。打从我知道我的母亲死时情况的那一刻起,她一生的最后那段生活,便从我的心中消失了。从那时起,我能记得的,只是那个给我留下最初印象的年轻的母亲,那个老爱把自己发光的卷发在手指上一圈圈缠绕,以及常在黄昏时分跟我在客厅中跳舞的母亲。佩格蒂这会儿对我说的这番话,不仅没能把我带回到她一生的后期,而且使她早期的印象在我一心中扎了根。这样说或许有点奇怪,但事实确实如此。她这一死,就又飞回到她那宁静安详、无忧无虑的青春时代,其余的一切全都消逝了。
(节选自狄更斯《大卫 科波菲尔》,标题为节选者所加)
6.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克里克尔太太不是直接告诉“我”母亲的死讯,而是尽量委婉、舒缓,以免刺激年弱的“我”,表明她是一个善良、懂得体贴他人的人。
B.“我”听到夏普先生召唤后的反应,与获悉母亲死讯后的反应形成巨大反差,“我”一时之间难受无比,所以,“我伤心地痛哭起来”。
C.母亲去世前,把头放在老佩格蒂的胳臂上,表达了她对老佩格蒂的无限依恋,也显示了她们主仆之间深厚的感情。
D.佩格蒂叙述完母亲的临终情形,“我”对母亲一生的后期印象却消失了,这是因为“我”年龄还小,不能够记住更多的事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眼中的世界,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更具有客观性。
B.“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这句话采用了心理描写手法,写出我的幻觉,表现了“我”在听到母亲病危时的震惊和内心的悲痛。
C.在佩格蒂对母亲临终情形的叙述中,多次集中于母亲的神态,尽量把母亲叙述得安详、宁静,既表达了佩格蒂对母亲的疼爱,也是为了减轻“我”对母亲去世的伤痛。
D.小说在记叙母亲下葬时,描写了墓园“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对母亲的去世的哀伤和悲痛之情。
8.佩格蒂是大卫母亲的女仆,也是大卫的老奶妈。根据节选部分内容,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点。
9.有人认为,选文标题“难忘的生日”不如“母丧之日”好。你认为呢?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6.D
7.A
8.①善良慈爱 ②忠诚守义 ③和蔼可亲 ④受人敬爱
9.示例一:以“难忘的生日”为题好。
①母亲去世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将“我”对生日的期盼和得到母亲去世噩耗的悲痛形成对比,表达了“我”的哀伤之情。
②“难忘”一词体现的情感更准确,更契合小说的主旨。
③“我”的生日与母亲的忌日在同一天,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
示例二:以“母丧之日”为题好。
①节选部分从得到母亲去世的噩耗写起,到安葬母亲结束,以“母丧之日”为题,更能统摄全篇。
②小说主要叙写了母亲去世时的情景和安葬母亲的过程,“母丧”对情节概括得更准确。
③小说以“母丧之日”为题,更有利于抒发“我”的悲痛与怀念之情。
【知识点】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大卫·科波菲尔》;外国小说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进行通读,圈画选项信息点,圈画出重点信息,如评价赏析选项中有关语言、人物、环境、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内容的名称术语,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评价赏析类的选项应特别关注标注的信息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排除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浏览选项,标注敏感。高考题干中已经明确的各个选项的敏感点(一般指考查点或常见设误点),就是题干要求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如表述绝对的词语。然后回归原文,寻找对应。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筛选选项信息是否改变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判断,确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3)本题考查概括文中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答题时要先阅读题目,明确题目的考查角度和答题方向。如“概括形象的特征”“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并分析人物形象”,题干要求不同,答题的指向和方法就有不同。特别注意题干要求的是对人物的总体概括,还是对人物的局部分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按照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作简要概括,分点回答。分点要尽量与原文叙述顺序保持一一对应。最后再组织答案,规范作答。
(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的鉴赏能力。“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在内容方面,有对环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点明(深化、突出、丰富)……主题;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如《祝福》中祥林嫂惨死的情节,引发了读者对作品意蕴和人物命运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在结构方面,照应前文;承上启下;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
6.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D.“这是因为‘我’年龄还小,不能够记住更多的事情”分析错误。从文章的内容来看,“我”深爱着“我”的母亲。在她去世后,“我”之所以只记得她青春时期的美好,是因为在“我”的心中,母亲永远都是美好的。而且,从佩格蒂对母亲去世前情境的叙述来看,母亲的去世于“我”虽是很突然的事情,但她是在幸福中离开人世的,对于生命,她没有什么遗憾,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我”“我”不愿想起母亲的病痛的情形,而只愿记住她健康、快乐的时光,让她永远活在“她那宁静安详、无忧无虑的青春年代”。
故答案为:D。
7.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A.“使小说更具有客观性”分析错误。小说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眼中的世界,使小说更具有主观性。
故答案为:A。
8.本题考查概括文中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
依据原文“我还没走进屋门,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了”“‘佩格蒂,我亲爱的,’接着她说‘让我跟你挨得再近一些。’因为当时她已经非常虚弱了。‘把你那好心的胳臂放到我的脖子下面吧,’她说,‘把我转向你一边,因为你的脸离我太远了,我要跟它靠近一点。’我照她的吩咐做了。哦,大卫呀!那一时刻已经到了,我第一次跟你分别时说的话,应验了——她高兴地把她可怜的头放在她的又傻又笨、脾气又坏的老佩格蒂的胳臂上——就这样,她像个睡着的孩子似的,死去了”等内容可知,“我”还没有进屋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我”母亲去世时佩格蒂始终在母亲身边陪伴着,这些佩格蒂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
依据原文“我看到呜咽的原来是那位善良忠诚的女仆。在世间所有的人中,她是我最爱的人”可知,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佩格蒂的善良忠诚,深受“我”的喜爱;依据原文“她晚上依旧坐在那儿守着她说,只要她这个可怜的、亲爱的宝贝还没下葬,她就决不离开她”可知,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佩格蒂的重情重义;依据文中母亲去世前把后事都交待给了佩格蒂等内容的叙述可知,佩格蒂深受母亲的信任和喜爱。
故答案为:①善良慈爱 ②忠诚守义 ③和蔼可亲 ④受人敬爱
9.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的鉴赏能力。
从赞同以“难忘的生日”为题来分析:
首先,从思想主旨来说,生日和母亲的忌日形成鲜明的对比,于快乐的生日和痛苦的母亲的忌日的对比中,更能凸显出“我”对母亲去世的深重的哀痛之情。
其次,从读者感受来看,以“难忘的生日”为题,既为读者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而读完之后,“我”的生日与母亲的忌日在同一天,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打动读者。
最后,如果以“母丧之日”为题,过于直白,则不能与含蓄之中彰显出“我”对母亲深深的爱意来。
从赞同以“母丧之日”为题来分析:
首先,从故事情节来说,小说从我感觉、确认母亲去世的消息展开情节,直到办完母亲的葬礼为止,中间通过佩格蒂的叙述来说明母亲去世的过程,这些情节都是围绕母亲的去世展开的,所以,以“母丧之日”为题能紧扣文章内容。
其次,从文章主旨来说,“我”在文中所抒发的感情,不管是“伤心”“痛哭”,亦或是“我”最后想象母亲的宁静安详,这些都是围绕“我”对母亲的爱而展开的,如今母亲去世,以“母丧之日”为题,更便于“我”对母亲去世的悲痛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等感情的抒发。
最后,从人物形象来说,文章的主体部分——佩格蒂叙述母亲去世的过程,这中间不仅仅体现了佩格蒂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折射出母亲的平易近人,也表现出“我”对佩格蒂的敬爱,以“母丧之日”为题,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故答案为:示例一:以“难忘的生日”为题好。
①母亲去世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将“我”对生日的期盼和得到母亲去世噩耗的悲痛形成对比,表达了“我”的哀伤之情。
②“难忘”一词体现的情感更准确,更契合小说的主旨。
③“我”的生日与母亲的忌日在同一天,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
示例二:以“母丧之日”为题好。
①节选部分从得到母亲去世的噩耗写起,到安葬母亲结束,以“母丧之日”为题,更能统摄全篇。
②小说主要叙写了母亲去世时的情景和安葬母亲的过程,“母丧”对情节概括得更准确。
③小说以“母丧之日”为题,更有利于抒发“我”的悲痛与怀念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3高二上·兰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D.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D.才能不及中人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如历史上秦国与赵国的“渑池会盟”等。
C.庄襄王,名异人,庄襄王是后人依始自西周的传统,评定生平事迹后给予的庙号。
D.百越,源于先秦古籍对南方沿海一带古越部族的泛称,因为部族众多纷杂而得名。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突出秦王朝的崛起,总写秦孝公的功业,强调他为秦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语言极尽铺陈夸张,是以赋之手法说理的典范。
B.第二段写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主要是秦惠文王、秦武王与秦昭襄王的功业,语言多用排比和对偶,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C.第三段写秦始皇的功业,突出秦始皇统一全国,创立了万世基业。文段从正、反两面将秦始皇的野心与实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D.选段按照时间顺序写秦国从崛起、发展至统一的过程,以叙事来说理,有详有略,突出秦统一全国的必然性。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②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答案】10.B
11.C
12.C
13.C
14.①秦国没有消耗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各国诸侯国已经困厄不堪了。
②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
【知识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课文理解;过秦论;称谓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全文,弄懂大意。语感+答题策略。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与上下文的联系。最后借助“标志”,寻找方法。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凭借语法知识和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点断后的句子是否讲得通,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逻辑。要想提高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学好课本中的经典文言课文,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培养语感;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加强运用。这样以后,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和实践中形成。
(2)本题考查判断古今异义的能力。辨识古今异义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区分单、双音节词:古汉语中有些单音节组合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同形,很容易被当作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因此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不能依据现代汉语语言习惯,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一个双音节词。如“交/通”“妻/子”“无/论”“地/方”等;还要注意辨别文言文中的双音节词,不要拆成单音节词来理解。二、认真辨析细微差异: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今词义在很多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古今词义完全相同或完全无关只是语言中极少数的现象。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词语要注意仔细辨析,因为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三、注意记忆词义转移的词:一般来说,词义转移的词,其古今词义差别较大,我们要尽最大努力记住它们之间的迥异。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中的“分布、散布”,古义为映的意思,现则指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织物,古今词义相差比较大。
(3)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结合文本,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内涵比词典中的解释更丰富。可以结合教材,调动平时所学的知识,特别是课本中出现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然后还可以结合生活,当遇到陌生的文化知识词语时,不妨进行生活常态化、共识性话语的联想。因为高考题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传统文化现象,所以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有名词设置成应选答案,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知识,一般把它默认为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紧扣人物,落实事件,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人物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做出初步的分析评价。其次抓住题干,落实要求,要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要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最后仔细比对,落实细节,这类题最简捷的做法就是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落实细节,特别是有关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等方面的细节,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一般来说,发现差异就是找到了问题。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除此之外,还要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
【参考译文】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办天宇之间,囊括四海的意图,并统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地、蜀地,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国、魏国燕国、楚国齐国、赵国宋国、卫国、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人,就有宁越、徐尚、苏秦、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
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佐”的宾语是“之”,“之”后要断开,排除CD;“斗”的对象宾语是“诸侯”,要连在一起,排除A。译文: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判断古今异义的能力。
A.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B.以致:古义:用来招纳;今义:使得因此,结果,表示前一分句导致的结果;
C.余力:古今同义,多余的精力、残存的力量;
D.中人:古义:普通人;今义:买卖中介或居中调停的人。
故答案为:C。
12.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名异人”错误。秦庄襄王,名楚;“始自西周的传统”错误。庙号始于商朝。
故答案为:C。
1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C.“文段从正、反两面”错误。第三段写了秦始皇统一全国,总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没有正反对比。
故答案为:C。
1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①“亡”,消耗,损失;“矢”,箭;“镞”,箭头;“困”,困厄不堪。译文:秦国没有消耗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各国诸侯国已经困厄不堪了。
②“废”,废除;“道”,指治世之道;“愚”,使动用法,使……愚蠢;“黔首”,百姓。译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
故答案为:①秦国没有消耗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各国诸侯国已经困厄不堪了。
②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
(2023高二上·兰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③,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泛指唐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②辞汉月:离开京城。天骄: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战争结束。④霍嫖姚: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16.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C
16.①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行的鞭声,侧面衬托了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 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敌。③用典。尾联运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了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炼字、关键字类题目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标注题目敏感点,选项中的敏感点就是与思想情感、内容和艺术手法相关的核心词语。其次,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诗寻找对应点,注意是否有曲解文意的问题,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依据。最后,根据“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理解(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手法)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手法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然后再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最后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C项,景象描写的作用分析错误,因为颈联“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描写的景象是: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望风而逃。所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比、敌人的不堪一击。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手法和人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要结合注释读懂全诗,首联写战马飞奔,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战士们,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写马壮是为了说明兵强,骏马奔驰表现了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从“弯弓”到“插羽”,迅速赢得了战斗,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唐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尾联用典,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这两句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战凯旋后只有霍嫖姚那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而感到自豪和满足。这更能体现将士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此诗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回答时,手法上要明确指出运用了侧面烘托、动作描写、用典等,人物形象要概括出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神勇”、“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等。
故答案为:①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行的鞭声,侧面衬托了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 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敌。③用典。尾联运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了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17.(2023高二上·兰州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2)在《<老子>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   ,   ”。
(3)《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句子是:“   ,   ”。
(4)《屈原列传》中,作者连用了   ,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知识点】屈原列传;《论语》;《老子》;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易错点:焉;省;抱;毫;材;疑;谤
故答案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3高二上·兰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连绵的山丘、温暖广阔的田野以及无尽的白昼在此沉眠,它们尽享明媚阳光,不再叹息生命短长。荒凉之野不再寂寞。进入这里,可卸下肩头习俗的包袱。自然的圣洁使宗教相形见绌,自然的真实使英雄____。在这儿,我们发现任何东西都无法同大自然____,自然如同神明,审判每一个接近的人。无言的树木开始说服我们放弃那些以庄重为名的琐碎,与之一起生活。走进展开的风景,为崭新的画卷所倾倒,为____的思绪所吸引,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黯然失色 相映争辉 接踵而至
B.黯然失神 相映争辉 摩肩接踵
C.黯然失色 相映成趣 接踵而至
D.黯然失神 相映成趣 摩肩接踵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
B.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之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心满意足地随自然而去。
C.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心满意足地随自然而去。
D.你会无比轻松惬意,以致将思家之情置之于脑海之外,任面前不可抗拒之美清除一切。记忆,随自然心满意足地而去。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8.A
19.C
20.①划线句用“无言”“说服”“生活”等词,赋予树木人的特点,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使原文生动形象;②通过对树木的拟人化描写,告诉人们不要被庸常琐碎的生活裏挾,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决此类题要根据语境快速准确选用成语,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积累的成语多不多。成语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是需要下功夫的长久活。考生在读书、交谈时会见到或听到不少成语,要能够明晓其义,正确使用。若不懂,则一定要查成语词典,随时学习。一天记几个,日积月累,必有收获。在积累和运用成语时,考生要避免出现望文生义、褒贬误用、敬谦不当、不合惯用句式、搭配不当、词义轻重失当、范围错用等情况。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答此类题应先找准修辞手法,这是大方向,不能错,再对这一修辞手法的本质性理解,包括其作用,要有专业术语的识记,最后将修辞手法结合文句,进行内容和效果的分析。注意句不离段,对某一句话修辞手法的理解,得把这句话代入原文语境。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黯然失色”,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比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黯然失神”,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此处语境是指与自然的真实相比,英雄显得很有差距,远远不如,所以应该用成语“黯然失色”。
第二空,“相映争辉”,争夺光辉。“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此处语境是指任何东西都无法同大自然争夺光辉,所以应该用成语“相映争辉”。
第三空,“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此处语境是指为接连不断地来的思绪所吸引,所以应该用成语“接踵而至”。
故答案为:A。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语序不当,将“随自然”放到“而去”的前面。
BD两项成分赘余,“置”后面的“之”赘余,去掉。
故答案为:C。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构成:句子“无言的树木开始说服我们放弃那些以庄重为名的琐碎,与之一起生活”运用“无言”“说服”“生活”等词,“无言的树木”“树木开始说服我们”“与之一起生活”,赋予树木人的特点,使之生动形象;
表达效果:树木说服我们放弃那些以庄重为名的琐碎,与之一起生活,通过对树木的拟人化描写,告诉人们不要被庸常琐碎的生活裹挟,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故答案为:①划线句用“无言”“说服”“生活”等词,赋予树木人的特点,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使原文生动形象;②通过对树木的拟人化描写,告诉人们不要被庸常琐碎的生活裏挾,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2023高三上·洛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代,士大夫文化盛行。他在《论语(宪问)》中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他所提倡的“君子”,被他赋予了强烈的德行色彩。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等。他所提倡的君子人格不同于自私自利的小人(指总为自己考虑的德行不高的人),需要通过克制自我欲望来提升道德水平。
孔子强调应当克制肆意妄为之私欲,正身直行,寻求惩治罪恶、消弭怨恨之方法,通过正当途径待其时而报之,以回护恩德。举例而言,轻微的口舌之争,①____。
倘使言辞激烈、行为过当,则可以起而行动,诉之于衙署,②____,如江秋莲诉刘暖曦生命权纠纷案,就是靠法律来解决问题。有时也需要含蓄隐忍,待时而报,如孙膑两败庞涓以报失足之痛。当然,这并不是说倘若面对生命危险,③____,孔子是很反对这种迂腐做法并非常重视生命的,我们应当视事情之轻重缓急,在符合直道原则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回报方式,正当防卫就是这类方式。
21.下列对材料第一段中标点符号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宪问)》”中的括号应删掉,并在“论语”和“宪问”之间加间隔号。
B.“君子”的引号表示强调,与“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引号用法不同。
C.省略号和后面的“等”字作用相同,属于重复使用,所以它们两者中应去掉一个。
D.“自私自利的小人”后面的括号,表明其中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补充,有强调意味。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21.D
22.一般可以不予回应;以律法解决之;君子就要坐以待毙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二要结合语句进行判断。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 叹号及冒号等,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表明其中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补充,有强调意味”说法错误,表明的是对前文的解释。故答案为:D。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语境之意,再结合“倘使言辞激烈、行为过当,则可以起而行动,诉之于衙署”可知,此处指轻微的口舌之争没有必要去回应,据此可写“一般可以不予回应”;第二空,根据语境中的“诉之于衙署”“就是靠法律来解决问题”可知,此处说的是言辞激烈、行为过当时,要通过衙署以法律来解决,据此可写“以律法解决之”;第三空,根据语境中“孔子是很反对这种迂腐做法并非常重视生命的”可知,此处指的是面对生命危险时不能坐以待毙,据此可写“君子就要坐以待毙”。故答案为:一般可以不予回应;以律法解决之;君子就要坐以待毙
四、写作(60分)
23.(2022高一下·宾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热血沸腾。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其实不过是一种减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费主义”,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
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致辞时说:“累了可以躺平歇会儿,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宋儒吕祖谦有言,“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
上述材料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写作时需要综合材料所有信息,在积累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运用全面辩证的思维去分析判断并准确立意。本题围绕“躺平”来分析立意。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热血沸腾”这一现象,第二段中给出了三种不同的认识,有人否定,认为这样意味着预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认为这是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认为“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这三种评价有肯定也有否定,也有比较中和的评价。
第三段中程民生教授认为“可不敢一直躺平”,他没有彻底否定“躺平”,他否定的是极端的、长时间的“躺平”,生活中有许多事需要我们去做,一直消极逃避是不可取的;第四段中马克思认为青年的精神和品格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和品格,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积极向上,才能担起时代的重任;第五段中宋儒吕祖谦认为“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他否定了“自安”式的“躺平”行为,认为社会需要人们积极进取才能更好的发展。他们三人的观点更加中肯、积极而理性,都指出“躺平”还是需要警惕的。对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来说,“躺平”都有一定危险。写作立意时,如果彻底否定“躺平”或许会忽视弱势者处于困境的诉求,完全支持“躺平”势必产生消极颓废的情绪;既不失关怀的温情,又能保持理性的冷静,立意才能深刻。论证时最好能由事及人,将认知的触角由具体的现象延伸到人生追求、社会风气、国家发展、文明走向的广阔空间,从不同的层面去理解“躺平”,以不同的视角去思考生活,写出深度和高度。
立意:
1.躺平并非向生活缴械,重在适己而行。
2.悄悄努力,默默积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奋斗姿势。
3.理解你的“躺平”,更期待你的奔涌。
4.国不可一日无奔跑者,人不可一日无精气神。
5.青春之我,当拒绝“丧文化”,不做“躺平”者。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