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组成的是
A.细胞内液 B.淋巴 C.组织液 D.血浆
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 ( )
A.淋巴和组织液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浆
3.人的大脑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下列有关人的大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
B.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大多数人语言功能由大脑的左半球主导
D.学习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的过程
4.下列与血糖调节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糖调节的机制是反馈调节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
C.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
D.肌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
5.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
A.细胞膜成分的更新 B.神经递质的主动运输过程
C.线粒体活动加强 D.离子进出神经元
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枢纽,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交感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与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人体的内脏运动
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
7.尿崩症是指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垂体性尿崩症)或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缺陷(肾源性尿崩症),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尿崩症患者常表现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其尿液渗透压较大
B.垂体中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基因发生突变,会出现尿崩症
C.垂体性尿崩症可以通过口服抗利尿激素来治疗
D.禁水一段时间后注射适量的抗利尿激素,若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无明显变化,则可能是肾脏受损导致的尿崩症
8.针刺手指,人会快速拾手避开,并有刺痛感,下图①~⑤表示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刺激①处手会抬起,属于非条件反射
B.看到钉子害怕被刺而抬手,属于条件反射
C.电激④处能完成抬手反射,但不会产生刺痛感
D.若有刺痛感却无抬手避险动作发生,则④处可能受损
9.下图为在寒冷条件下某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下丘脑,b表示垂体,c表示甲状腺
B.血液中激素③升高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减少,激素②下降会引起激素③分泌减少
C.激素③可运输至全身各处并选择性的作用于少数几种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D.胰岛A细胞表面也存在激素③的受体,幼年时激素③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正常
10.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称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大脑皮层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神经元大量减少,显微镜下可见神经元之间存在着淀粉样蛋白斑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接受刺激到中央后回产生痛觉属于反射
B.老年性痴呆患者通常语言无法清楚表达,这与大脑左半球额叶后部萎缩有关
C.中央前回的右半球底部沟回增宽,神经元大量减少,可能导致左侧脸表情僵硬
D.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出现大小失禁等症状
11.选取同种且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对其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
B.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同时使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的,二者作用相抗衡
D.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
12.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均为小分子的化合物,其中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可引起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5-羟色胺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可引起细胞膜上Cl-通道打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均与突触小泡在突触后膜内的运动有关
B.两种神经递质均需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C.两种神经递质均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
D.两种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后均会被降解或回收
13.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处受到刺激时,电表测得的电位为动作电位,此时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为a→b
C.图乙中的t3时刻,对应图甲中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此时该处膜内的电位变化为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主要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14.机体受到恐惧及剧烈运动刺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和副交感神经-胰岛B细胞系统的活动都会增强,人表现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和物质代谢加快等应激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通常是相反的,但也会出现同时增强的情况
B.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在促进肝糖原分解的同时使汗腺分泌活动减弱
C.副交感神经-胰岛B 细胞系统的活动能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类物质的转运和利用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配合,大大提高了机体应激反应能力
15.图示为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复合物SNARE(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的融合蛋白附着蛋白受体)在囊泡锚定和融合中的作用机制,图中GTP的生理功能及产生均与ATP类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图所示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B.在囊泡运输货物过程中,囊泡周围会出现线粒体
C.SNARE可存在于神经细胞的突触小体内,且对突触发挥功能意义重大
D.货物准确运输到目的地需要细胞骨架的协助,该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二、非选择题
16.探险旅游爱好者,在一次野外探险中,一位队友脚掌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哎呀,我的天啊”。下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据图作答。
(1)与探险者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 区。
(2)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电位变化是 ;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 (能、不能)发生这种变化,原因是 。
(3)将B放大后为图2,该结构称为 ,此结构中信号转换方式是 。
(4)探险者感觉痛之前先发生了抬脚反应,这是因为 中有调节该活动的低级中枢,医生给探险者注射抗毒素血清时,他的手脚并未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 的调控。
17.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载人航天第二阶段一太空常驻载人任务。航天员进驻太空后,机体会产生多种失重效应,如头部体液增多、节律紊乱和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等。回答下列问题:
(1)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可为航天员提供类似于地面的环境,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其主要调节机制是 。
(2)在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机体会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其原因可能是位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体液增加的刺激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 (填“增加”或“减少”),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 (填“增加”或“减弱”),使尿量增加。
18.可卡因是中枢兴奋剂,也是一种强效局麻药。长期吸食可卡因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机体产生可卡因依赖,出现中毒性精神病,药物x能有效消退可卡因诱导的药物成瘾。为研究药物x在可卡因诱导的药物成瘾治疗中的作用,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材料: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雄性小鼠若干,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箱,可卡因溶液(生理盐水配制),药物x(生理盐水配制)(要求与说明:实验中涉及到的剂量不作具体要求,每组实验持续6天,每天观察1次30min,以小鼠的CPP活动强弱为观测指标,具体观测方法不作要求。注:CPP,相当于成瘾者的寻求用药行为)。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可卡因诱导小鼠条件位置偏爱模型(CPP)的建立。
a.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利用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箱观测每只小鼠的CPP得分情况;
b.甲组每只小鼠每天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乙组 ,每天测定小鼠的CPP得分,连续6天,至小鼠出现明显的CPP行为。
②药物x处理。
a.取 随机均分为丙、丁两组,丙组连续6天,每天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丁组连续6天,每天注射一定量的药物x。
b. ,以评价药物x对可卡因成瘾小鼠的退消行为。
(2)预测实验结果
设计一张表格,预测每组实验的第2、第4、第6天中的实验结果,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注:用“-”、“+”、“++”“+++”等表示CPP得分高低)
(3)分析与讨论:
神经递质多巴胺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参与奖赏、学习、情绪等脑功能的调控,可卡因能对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下图是可卡因引起多巴胺作用途径异常的过程示意图。据下图推测:
a.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 方式被释放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产生兴奋。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原因可能是 。
b.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 (填上升或下降)。长期使用可卡因会使人产生药物依赖,推测其原因为 。
19.糖尿病是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糖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征,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人体水平衡调节机理的角度,解释糖尿病人出现“多饮、多尿”症状的原因是 ;所以“多饮”:过多的葡萄糖随尿液排出时带走大量的水,所以“多尿”。
(2)正常人在进食后自主神经系统中的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加强,血糖浓度上升,引起 (填激素名称)分泌量增加。据图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 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促进葡萄糖以 (填“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组织细胞。
(3)研究发现,口服葡萄糖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肠促胰岛素肽(GIP),GIP是一种葡萄糖依赖信号分子,在高血糖水平下可显著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低血糖水平下不能促进胰 岛素分泌。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用具,验证GIP的上述作用,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材料及用具:GIP溶液、饥饿的健康小鼠若干、进食不久的健康小鼠若干、高浓度葡 萄糖溶液、必需的检测设备。
实验设计思路:取饥饿的健康小鼠若干随机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 。
预期实验结果:丙组胰岛素浓度最高,甲组最低。
20.在研究兴奋传递时,科学家做了如下表实验。基于这个实验,科学家得出结论:该神经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心跳变慢。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材料 处理 结果
A 连着自主神经的蛙心、培养液 刺激自主神经 心脏的跳动减慢
B 剔除自主神经的蛙心、培养液 从A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组营养液 心脏的跳动减慢
(1)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建立联系的结构称为 ,在该结构处,神经元释放的 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引起相应的反应。
(2)根据表格信息分析,A组蛙心连着的自主神经是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刺激该神经,细胞膜对 的通透性增加,刺激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的兴奋状态。
(3)科学家在进行这个实验之前提出的科学问题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详解】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不包含细胞内液。
故选A。
2.A
【详解】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有两种:淋巴管内部为淋巴,淋巴管外部为组织液,所以其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
故选A。
3.D
【分析】1、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2、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3、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详解】A、人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会导致无法听懂别人说话,因听觉器官正常,H区受损的患者可以听见别人说话,A正确;
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尤其与海马脑区有关,B正确;
C、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的左半球,C正确;
D、学习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4.D
【分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同时,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
【详解】A、血糖升高,刺激相关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血糖降低,刺激相关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引起血糖含量上升,A正确;
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则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B正确;
C、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C正确;
D、肝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而肌糖原不能分解,D错误。
故选D。
【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5.B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传递过程中依赖的结构基础为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详解】A、神经递质合成后要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所以存在细胞膜的更新,A正确;
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的过程是胞吐作用,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通过扩散作用移动到突触后膜,所以不会出现神经递质的主动运输过程,B错误;
C、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方式,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活动加强,C正确;
D、兴奋传递的方式是由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突触后膜存在钠离子内流的过程,D正确。
故选B。
6.D
【分析】下丘脑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枢纽,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大脑皮层是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与大脑皮层有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脑神经,属于传出神经。
【详解】A、下丘脑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枢纽,但不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错误;
B、交感神经是脑神经的一部分,B错误;
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但与生物节律有关的中枢在下丘脑,C错误;
D、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与大脑皮层有关,D正确。
故选D
7.D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新吸收水分,减少尿量的排出,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详解】A、尿崩症患者的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导致尿液渗透压降低,A错误;
B、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故垂体中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基因发生突变不会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不会出现尿崩症,B错误;
C、抗利尿激素的本质是多肽,口服会被分解成氨基酸,失去作用效果,C错误;
D、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是肾脏,禁水一段时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注射适量的抗利尿激素,若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无明显变化,则可能是肾脏受损导致的尿崩症,D正确。
故选D。
8.C
【分析】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分析图中可知,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有神经节,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
【详解】A、刺激①感受器处手会抬起,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
B、看到钉子害怕被刺而抬手,该过程有完整的反射弧,有大脑皮层的参与,这一反射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
C、电激④处,由于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而不能倒过来传递,故不能产生痛觉,④所支配的肌肉产生兴奋而发生收缩,C错误;
D、若有刺疼感,说明③未损失,无抬手避险动作发生,可能是④处受损,也可能是⑤受损,D正确。
故选C。
9.B
【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所以,由图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
【详解】A、由图中的箭头可知,b分泌的③可以作用于a和c,c可以作用于a,说明c是下丘脑、a是垂体、b是甲状腺,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物质③是甲状腺激素、物质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②是促甲状腺激素。由于负反馈调节,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正确;
C、③是甲状腺激素,其靶细胞和靶器官几乎是全身细胞和器官,C错误;
D、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功能,故幼年时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D错误。
故选B。
10.A
【分析】1、学习是个体后天与环境接触、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的过程。记忆是学习的认知侧面,一般分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过程。
2、语言中枢:
(1)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此处受损,病人与发音有关的肌肉虽未瘫痪,却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临床上称运动性失语症。
(2)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处受损,患者能讲话,但混乱而割裂;能听到别人讲话,但不能理解讲话的意思(听觉上的失认),对别人的问话常所答非所问,临床上称为感觉性失语症。
(3)书写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此处受损,虽然其他的运动功能仍然保存,但写字、绘画等精细运动发生障碍,临床上称为失写症。
(4)视觉性语言中枢:此中枢受损时,患者视觉无障碍,但角回受损使得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失去联系(大脑长期记忆的信息编码以听觉形式为主),导致原来识字的人变为不能阅读,失去对文字符号的理解,称为失读症。
【详解】A、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接受刺激到中央后回产生痛觉,没有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
B、大脑左半球额叶后部是语言中枢,老年性痴呆患者通常语言无法清楚表达,这与该部位的萎缩有关,B正确;
C、中央前回为躯体运动中枢,支配对侧躯体的运动,中央前回的右半球底部沟回增宽,神经元大量减少,可能导致左侧脸表情僵硬,C正确;
D、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元之间存在着淀粉样蛋白斑块,如果造成大脑某一区域受损,可能出现大小失禁等症状,D正确。
故选A。
11.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激素的处理和处理时间,因变量为平均体重。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组,其余三组为实验组。
【详解】A、本实验中给大鼠注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为排除内源激素的干扰,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A错误;
B、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若无关变量不统一,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B错误;
C、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且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同时使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应为协同作用,C错误;
D、由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单独处理组大鼠的体重均比对照组大,说明二者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D正确。
故选D。
【点睛】
12.A
【分析】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离子的跨膜运动,使其产生兴奋或抑制。
【详解】A、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兴奋时可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A错误;
B、神经递质均需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B正确;
C、兴奋性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原来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抑制性神经递质会增大突触后膜内外之间的电位差,故也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
D、无论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还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后均会被降解或回收,D正确。
故选A。
13.B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
【详解】A、X受刺激时,a点b点都会产生兴奋,故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但电表测的不是动作电位, A错误;
B、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所以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B正确;
C、图乙中的t3时刻,对应图甲中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此时该处膜外的电位变化为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错误;
D、t1~t2,t3~t4电位的前半段变化主要是Na+内流,后半段变化主要是K+外流造成的,D错误。
故选B。
14.B
【分析】1、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紧张状态下,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2、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但根据题意“机体受到恐惧及剧烈运动刺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和副交感神经-胰岛B细胞系统的活动都会增强,”可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也会出现同时增强的情况,A正确;
B、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使肾上腺素水平上升,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提高细胞代谢,产生更多能量,汗腺分泌活动增强,B错误;
C、副交感神经-胰岛B细胞系统的活动增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量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C正确;
D、机体受到恐惧及剧烈运动时,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和副交感神经-胰岛B细胞系统的活动,使人表现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和物质代谢加快等应激反应,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配合,提高了机体应激反应能力,D正确。
故选B。
15.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示意图,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
【详解】A、如图所示的过程中囊泡膜与靶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囊泡运输货物需要能量,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是能量供应站,故在囊泡运输货物过程中囊泡周围会出现线粒体,B正确;
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能与突触前膜融合递质释放,SNARE可存在于神经细胞突触小体内,使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定向融合,对突触发挥功能意义重大,C正确;
D、货物准确运输到目的地需要膜的融合,需要细胞骨架的协助,而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不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D错误。
故选D。
16.(1)S
(2) 由正变负 不能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
(3) 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 脊髓 大脑皮层
【分析】据图1分析,A上含有神经节,表示传入神经,B、C表示突触,D表示效应器,E表示感受器。图2为突触结构图①为轴突、②是线粒体、③突出小泡、④突触前膜、⑤突触后膜。
【详解】(1)根据题意,探险者讲话有关的言语区是S区。
(2)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此处钠离子内流,则细胞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因为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因此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BC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
(3)图B为突触结构示意图,突触处信号转换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抬脚反应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医生给探险者注射抗毒素血清时,他的手脚并未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17.(1)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 下丘脑 减少 减弱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有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会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详解】(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头部体液增加刺激到渗透压感受器,会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由于抗利尿激素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对水的重吸收。在失重的条件下,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会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进而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
18.(1) 每只小鼠每天注射一定量可卡因溶液 CPP小鼠(或乙组小鼠) 每天测定每只小鼠的CPP得分
(2)药物x在可卡因诱导的药物成瘾治疗中的作用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时间 CPP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2 - + +++ +++
4 - ++ +++ ++
6 - +++ +++ +
(3) 胞吐 多巴胺会被多巴胺转运载体转运回突触小体 上升 长期使用可卡因会使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必须使用更多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对多巴胺出现耐受性,需要较多多巴胺才能兴奋。
【分析】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泡内,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后,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组织液)中,经过扩散运输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后膜膜外的电位变化由正变负。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能过多巴胺转运体运输进入突触小体,导致突触后膜不会持续兴奋。
【详解】(1)实验目的是研究药物x在可卡因诱导的药物成瘾治疗中的作用。
①可卡因诱导小鼠条件位置偏爱模型(CPP)的建立。
a.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b.甲组为对照组,每只小鼠每天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乙组为实验组,每只小鼠每天注射一定量可卡因溶液,每天测定小鼠的CPP得分,连续6天,至小鼠出现明显的CPP行为。
②药物x处理。
a.选取CPP小鼠(或乙组小鼠)随机均分为丙、丁两组,丙组连续6天,每天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丁组连续6天,每天注射一定量的药物x。b.每天测定每只小鼠的CPP得分,以评价药物x对可卡因成瘾小鼠的退消行为。
(2)设计表格:横向表头可分为一个对照组甲组、三个实验中乙组、丙组、丁组;纵向表头为时间:第2、第4、第6天。甲组注射生理盐水,故CPP得分较低;乙组注射可卡因溶液,故CPP得分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丙组注射生理盐水,丙组CPP得分较高;丁组注射药物x,CPP得分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减少。
时间 CPP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2 - + +++ +++
4 - ++ +++ ++
6 - +++ +++ +
(3)a.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胞吐方式被释放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产生兴奋。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原因可能多巴胺会被多巴胺转运载体转运回突触小体。
b.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上升,长期使用可卡因会使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必须使用更多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对多巴胺出现耐受性,需要较多多巴胺才能兴奋。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可卡因可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信息,并结合所学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做出正确判断,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19.(1)血糖浓度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渴觉”
(2) 副交感神经 胰岛素 含GLUT4的囊泡 协助扩散
(3)实验思路:分别测定胰岛素浓度并作记录;甲组静脉注射适量GIP溶液,乙组静脉注射等量高浓度 葡萄糖溶液,丙组静脉注射等量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和GIP溶液;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丙组小鼠的胰岛素浓度并计算平均值
【分析】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肺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兴奋,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胸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详解】(1)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引起“渴觉”,所以“多饮”;血糖浓度高,肾小球滤过作用形成的原尿中过多的葡萄糖不能 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会随尿液排出,因此带走大量的水,所以“多尿”。
(2)正常人在进食后自主神经系统中的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蠕动加强,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与受体蛋白M结合后,经过一系列信号传导,可引起如图1所示的变化:含 GLUT4的囊泡和细胞膜的融合,促进囊泡将GLUT4转运至细胞膜,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增多,有利于葡萄糖从高浓度至低浓度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
(3)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此实验是要验证“GIP在高血糖水平下可显著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低血糖水平下不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所以根据本实验提供的实验材料,可以得出, 自变量为进行①高血糖处理、②GIP 处理,注意实验需要进行三组相互对照,③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和 GIP溶液,因变量为胰岛素的含量。具体过程如下:取饥饿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测定胰岛素浓度并作记录(与实验后的结果构成对比); 甲组静脉注射适量GIP溶液(此组实验可以用以验证 GIP在低血糖水平下不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乙组静脉注射等量高浓度葡萄糖溶液(此组实验由口服更换为注射,小肠黏膜没有接受刺激,说明没有 GIP的产生),丙组静脉注射等量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和 GIP溶液(此 组实验用以验证 GIP在高血糖水平下可显著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丙组 小鼠的胰岛素浓度并计算平均值,结果丙组胰岛素浓度最高, 甲组最低。
20.(1) 突触 神经递质
(2) 副交感神经 钠离子(Na+) 内正外负
(3)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
【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会被水解。
【详解】(1)神经元之间或神经与肌肉或腺体之间都是通过突触结构进行联系的,在突触前膜神经元会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2)刺激自主神经以后,蛙的心脏跳动减慢,说明连着的自主神经是副交感神经,刺激该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刺激部位膜两侧发生暂时性的电位变化,变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
(3)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该神经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心跳变慢。在进行该实验之前科学家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 ”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