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制度,有其独特优势,树立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 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内容、创新性和优越性,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组成、主题和职能,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理解协商民主。
法治意识:明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公共参与: 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我国政党制度的知识,配合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工作,为国家治理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人民政协的主题和职能。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2024全国两会时刻》。
二、新课讲授
议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议学情境:
播放视频《我国各民主党派成员构成》。
展示材料:
大型原创多党合作主题话剧《马叙伦》21日晚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上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吉林出席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有关同志以及文化艺术界专家、新闻媒体单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各班次学员与教职工代表约400人观看了话剧。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教务长徐绍刚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专场演出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开展沉浸式、体验式教学的大胆尝试。希望广大学员通过了解马叙伦先生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事迹,深刻感悟民主党派先贤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肝胆相照的初心,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光辉历史和光明前景中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贡献力量。
议学任务:
1.在我国,除了共产党,还有哪些民主党派?
2.结合补充资料,总结民主党派的性质、特点?
3.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主体:各民主党派:
(1)性质: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特点: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才优势。
(3)地位:参政党。
4.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1)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长期共存——指中国共产党同一切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并得到人民信任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合作,共同奋斗;
互相监督——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法律的范围内互相批评,互相帮助;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披肝沥胆,以诚相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国家之兴为共荣,以国家之衰为共辱,同心同德,协力奋斗。
议学情境:
情境一:有人打过一个比方:西方的政党制度就像拳击赛,一定要把对方打到;而我们的政党制度则好比“大合唱”,大家齐心协力干成一项事业。
情境二:习近平指出:“搞了西方的那套东西就更自由、更民主、更稳定了吗?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抄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结果如何呢?很多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
议学任务:结合教材内容说明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政党制度的优势?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
4.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2)多党合作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特别提醒: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组织上是独立的,法律地位上的平等的,事业上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监督上是互相监督的关系。
(3)政治地位: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
注意:不是在野党、反对党、兄弟党的关系。不是参加执政、共同执政、轮流执政、联合执政。
知识拓展:
各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
参加国家政权:比如:担任国家机关领导人。
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比如:中国共产党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前和执行过程中与各民主党派协商。
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比如: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意见。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比如:国家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时,听取民主党派的意见。
(4)根本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在社会主义法治的框架下设定和运行的,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5.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1)特色:新型政党关系: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新型政党制度:共产党依法执政,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
(2)优越性
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6.我国政党制度“新”在何处?
人民利益: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
政党关系: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
决策科学: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圈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议题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议学情境:
播放视频《2024两会:详解人民政协主要职能》。
展示材料: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履职尽责,推进思想政治引领,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加强自身建设,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汇聚智慧和力量。
我们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紧扣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履职建言。要实施好中共中央批准的全国政协2024年协商计划,强化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和委员主体作用,发挥界别优势,大兴调查研究,深入一线了解实践创造的鲜活经验、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政策实施的难点堵点,增强对策建议前瞻性和精准度,拓展议政建言深度,提高民主监督实效,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更好服务科学民主决策,助推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议学任务:结合上述视频和材料,谈谈你对人民政协的理解。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2.组成: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
特别提醒:①民主党派≠人民政协。因为政协还包括中国共产党、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等。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题和职能:
①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②政协的职能:
政治协商: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的重要举措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协商。
民主监督: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落实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等,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协商式监督。
参政议政: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和要求:
(1)作用: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2)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课堂总结】
【易混易错】
1.人民政协是我国的重要国家机关,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矫正: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2.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矫正: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参政不等于执政。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矫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遵守宪法。
矫正: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5.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矫正: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6.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共同职责。
矫正: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政协委员的职责。
7.政协委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
矫正:政协委员通过协商推荐产生。
8.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矫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各自独立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课堂训练】
1.2023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座谈会,就2024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党外人士在深化对外经贸合作、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快消费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表了真知灼见。这表明( )
①人民政协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建言资政
②民主党派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现代化建设
③多党合作机制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④政党协商有利于推动党和国家科学民主决策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三峡库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多次对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作出重要批示,如何助力打好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攻坚战?2024年1月21日,重庆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界别协商现场,来自环境资源、科协等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围绕提升三峡库区危岩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与市级有关部门开展了面对面协商交流,这说明( )
①重庆市政协通过全体会议的形式参政议政
②重庆市政协不断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
③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年以来,人民政协有力有序有效组织开展协商议政活动,推动新一届全国政协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问题,全国政协组织召开专题协商会、专家协商会、界别协商会、对口协商会等各类协商议政活动94场次。由此可见,人民政协( )
A.坚定方向,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基
B.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协商议政质量成效
C.以民为本,不断推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D.奋发有为,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
4.2024年1月11日至14日,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围绕“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开展调研,听取地方情况介绍,与相关部门互动交流。全国政协视察团还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党外委员专题调研工作,听取了自治区全国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这表明全国政协( )
①作为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政协力量
③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科学民主决策
④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发挥协商民主独特优势,积极履行相关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来贺信,贺信中指出,工商联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来,工商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围绕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建设新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工商联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提振信心、凝聚人心,把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开创工商联事业发展新局面。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与工商联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
②统一战线组织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独特优势
③全国工商联起着连接党和民营经济人士的作用
④全国工商联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等的制定,具有决策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11月2日,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京闭幕。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为加快美丽中国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献计出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全国政协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中应该如何作为。
答案:ADDCC
6.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全过程,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②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找准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着力重点,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协商讨论,提高议政建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科学民主决策。
③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提高民主监督能力,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提高监督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④发挥自身行业优势、智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美丽中国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