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发展新型民族关系,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科学精神: 明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公共参与:依法维护良好民族关系,促进宗教活动依法进行。【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教学难点】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巴以冲突,恩怨难平:从地名到国家,一场跨越千年的纷争》。思考:巴以冲突给我们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带来什么启示?二、新课讲授议题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议学情境:播放视频《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我国的56个民族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议学任务:结合上述材料,你了解哪些民族?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我国的民族概况: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者56个民族。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聚居形成的命运共同体。2.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①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②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3.各族人民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①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②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③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④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4.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专家点评:主权:法律意义上的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议题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议学情境:播放视频《翻身农奴把歌唱》。展示材料:64年来,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建设西藏、发展西藏,与全国人民一道奋进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下,西藏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10年来,我们坚持全面依法治藏,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效处置各类矛盾风险,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以上。10年来,我们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教育、医疗、文化、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彻底摆脱了束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0年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区50%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越来越多的群众吃上了“生态饭”。10年来,我们坚持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边境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1个边境县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边境更加稳固,边疆更加繁荣,边民更加幸福!——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4周年讲话议学任务: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思考西藏取得巨大发展的原因。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是什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形成原因① 理论条件: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② 阶级根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③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议学情境:材料一:2024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同时也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15周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短短几十年,西藏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材料二:最美不过新疆景,最深不过民族情。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不断推动民族工作走深走实,通过优化完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材料三:今年的内蒙古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内蒙古好声音”令人兴奋——2023年内蒙古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居全国第三,创2010年以来最好位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居全国第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8%、居全国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4%,居全国第三。议学任务: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的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政治制度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知识拓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知识拓展:正确理解民族平等的内涵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的发展程度是一样的。民族平等,不仅指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还包括平等地履行义务。民族平等不是消除民族差异。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特殊的扶持和照顾,不仅没有违反民族平等原则,恰恰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原因: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3)内容:①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不包括民族乡)。②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含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③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含义: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作用: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怎么做)①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②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议题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议学情境:播放视频《【学条例·微动漫】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展示材料: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法律进寺庙”活动,不断提升各族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的法治意识,助力法治宝兴建设。3月20日至21日,宝兴县委统战部(民宗局)深入灵关镇及宗教活动场所开展“三月法治宣传月”主题活动。活动通过发放法律法规宣传单、宣传解说政策、现场答疑解惑,向广大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宣传了《宗教事务条例》《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大家进一步强化法治底线思维,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应知应会》宣传折页,广泛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相关知识,让广大群众了解市、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强调民族团结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提升群众对“五个认同”的知晓率和认知度,自觉支持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活动共计发放宣传资料480余份,现场解答问题50余个,为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营造了良好氛围。议学任务: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宗教?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信与不信: 信不信的自由②种类:信哪种教的自由③派别:信哪个教派的自由④时间:什么时候信的自由特别提醒: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不代表国家鼓励信教。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允许信教。(无产阶级政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武装的,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只能是无神论者,不得信教。)(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①内容A、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B、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C、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D、坚持教育和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②原则:我国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重要任务: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具体举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爱国守法拥护党;服务于国家利益;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的阐释;反对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特别提醒: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要理解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宗教与社会主义二者在性质上是对立的,难以相互适应。不能认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宗教在本质上仍是唯心的。【课堂总结】【易混易错】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矫正: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和基础。矫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3.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国际化方向。矫正: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4.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结构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矫正: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5.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民族乡)三级。矫正: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没有自治乡、民族乡)6.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的宗教团体不得与外国宗教组织进行交往。矫正: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指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7.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励公民信教。矫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励公民信教,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自由选择。国家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8.民族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矫正:民族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课堂训练】1.2021年6月9日至10日,第五届福德论坛——京津冀伊斯兰教界“与党同心同行一百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不断丰富伊斯兰教中国化理论研究成果,教育引导广大伊斯兰教界人士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努力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由此可见( )①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发展方向②我国宗教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③我国引导宗教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④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不同于原地扶贫而是采取生态移民的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城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流行一句话:“共产党好,黄河水甜”。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所有来自西海固地区移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感谢。由此可见( )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②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③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制度保障④贯彻党的相关方针政策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5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书写了改革发展的不朽篇章,绘就了民族团结的锦绣画卷。要建设好民族自治地方,需要( )①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以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为前提和基础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把握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④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维护地区社会稳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于世。作为我国棉花生产的地域性标识,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地理条件都为其品质提供了有力的证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断优化新疆棉品牌形象,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满足消费者愈发多变而又严格的消费需求。这说明(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②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优势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③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高度自治权④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能够激发内生活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灾害发生后,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众迅速行动,纷纷向地震灾区捐款,奉献爱心,以实际行动为寒冬中受灾的群众送去温暖。这说明宗教界人士( )A.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为社会和谐友善做出应有贡献,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C.妥善处理宗教问题,从事宗教活动服从国家最高利益D.团结信教群众,积极组织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广西南宁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强对党政干部进行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提升其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南宁市依托“民族之家”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提供经商就业、住房租赁、子女入学、法律援助、医疗卫生等服务,做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生活困难必帮、重大活动必邀、子女入学必助,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举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促就业专项招聘会、人才洽谈会等,鼓励和支持来邕各族群众就业创业,让各族群众留在城市、融入城市、富在城市。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广西南宁市是如何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答案:BCCCB6.①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提升党政干部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②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少数民族提供服务和帮助。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鼓励和支持来邕各族群众就业创业,让各族群众留在城市、融入城市、富在城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