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共2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共2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七课第一节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前回顾
1、什么是推理?分类?
2、什么是演绎推理?
什么是归纳推理
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
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
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的温度会升高。
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
前提:个别现象
结论:一般规律
以这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
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实现中国梦需要我的努力,
实现中国梦需要你的努力,
实现中国梦需要他的努力,
所以,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你、他的共同努力
这是归纳推理吗?
合成式的联言推理
探究二:区别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微型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长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是小说形式的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的小说都是有故事情节的
麻雀是卵生的。
燕子是卵生的。
大雁是卵生的。
老鹰是卵生的。
麻雀、燕子、大雁、老鹰都是鸟。
所以,所有的鸟都是卵生的。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①完全归纳推理: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②不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
2.完全归纳推理 P60-2
(1)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
(2)特征: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是一种必然推理
前提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微型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长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前提涉及小说形式的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的小说都是有故事情节的。
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可表示如下:
S1 是(或不是)P
S2 是(或不是)P
S3 是(或不是)P
……
Sn是(或不是)P
(S1,S2,S3……Sn 是S类的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
(3)局限性:认识对象复杂性——人的精力、能力和认识条件的有限性,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个对象都进行一一考察
这就需要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3.不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2)特点: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不具有“保真”关系。
前提涉及认识的部分对象
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可表示如下:
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S3是(或不是)P
……
Sn 是(或不是)P
(S1,S2,S3……Sn是S类的部分对象)
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
个大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个小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成熟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未熟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一仁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多仁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
(观察到的花生仁都是有花生衣包着)
所以,花生仁都有花生衣包着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3.不完全归纳推理:
(4)逻辑错误: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错误。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是在相当长的时期欧洲人的认知结论。
认知过程是这样的:
观察到的天鹅S1是白的,
观察到的天鹅S2是白的,
观察到的天鹅S3是白的,
……
(观察到的天鹅Sn是白的)
所以,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每一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结论不一定是真实的)
(4)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类型: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根据事物情况多次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如生活中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蚂蚁搬家、大雨哗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格言谚语就是用它概括出来的;在科研工作中“万有引力”,数学中“哥德巴赫猜想”等等也是用它概括出来的。
一旦发现相反情况,这种推理的结论就会被推翻。
科学归纳推理 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因为它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要高。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B
1.父亲叫儿子去买火柴,并嘱咐儿子火柴要擦得着。儿子回来后对父亲说:“我今天买的火柴每一根都擦得着。”父亲问:“你怎么知道的 ”儿子说:“我每一根都试过了。”父亲听后,哭笑不得。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儿子( )
A.没有认识到量变会引起质变
B.不善于从个别中概括总结出一般
C.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没有坚持适度原则
小试牛刀
花生仁是否有花生衣包着?甲将一筐花生一一剥开查看。乙只拣了几个样品,有大的、小的,已经成熟的、尚未成熟的,一仁的、多仁的,不过剥了一把花生,就得出结论:花生仁的确都有花生衣包着。
你怎么看甲与乙的做法?遇到类似“花生仁是否有花生衣包着”的问题,你怎么解决?
提示: 甲用的是完全归纳推理,乙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乙的做法更好一些。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有限,面对数量较大甚至是无数的对象,无法对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可以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探究与分享 P61
完全归纳推理具有局限性
不完全归纳推理
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归纳推理多数是哪种?我们如何提升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科学性?
1、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
2、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3、因果联系
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它具有客观性。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①求同法——“异(不同场合)中求同(相同景象及关键因素)”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同1)出现在多个场合中(异),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同2),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求同法”逻辑形式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 B C a
2. A D E a
3. A F G a
……
所以,A是a的原因
例:甲、乙、丙、丁四户人家都报告说,家人发生了呕吐、昏迷现象(同1)。警察发现,这些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饮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龄、健康情况也不同(异),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同饮一口井的水(同2)。井水可能是引起呕吐、昏迷的原因。
A是定量,其他都是变量。
a
A
(1) 含义、特点: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3、因果联系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②求异法——“同(几乎相同场合、要素)中求异(景象不同,关键因素不同)”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求异法”逻辑形式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BC 有a
2. -BC 无a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例:100年前,一艘远洋船(同1)载着五个中国人和几个外国人由中国开往欧洲。途中,除五个中国人外,其他人全病得奄奄一息(异1,一部分不生病与一部分生病),经诊断,患者都缺乏维生素C。同坐一艘船,同样是人(同2),为什么中国人同外国人情况却不一样呢?原来中国人爱喝茶,茶叶中有维生素C。(异2)
a
A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3、因果联系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③共变法——“现象随着要素变”
如果被考查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而其他要素都不变。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例:中国科学家发现,
当太阳上的黑子大量出现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多;
当太阳上的黑子出现不那么多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不那么多;
当太阳上的黑子出现很少时,长江流域的雨量也就很少。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1、B 、C、D a1
2. A2、B 、C、D a2
3. A3、B 、C、D a3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A1
a1
a2
a3
A2
A3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3、因果联系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④求同求异并用法——既求同又求异/“两同一异”
求同求异并用法
A含义: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正事例组),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负事例组),那么,这个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B.特点:既求同又求异/“两同一异”。
例如:医疗队调查甲状腺肿大原因:
流行的几个地区调查结果: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居民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
不流行的几个地区调查结果: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居民食物和饮用水中不缺碘。
医疗队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得出结论:缺碘是产生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求同求异并用法的使用步骤是:通过在正反两面分别使用求同法,再对其结论使用求异法,最终推出A与a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简而言之,就是两次使用求同法,一次使用求异法推出结论的。即A出现,则a出现;A不出现,则a不出现。根据求异法可知:A是a的原因。
无A1
有a1
有A1
a1
无a1
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注意到:得脚气病的往往是富人,穷人患此病的很少。他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后发现,穷人的劳作、生活等情况各有差别,但穷人的食物中多米糠、麸皮;富人的生活情况也各有差别,但富人吃的精米白面都把糠、麸皮去掉了。于是,他试着用米糠和麦麸治疗脚气病,果然有效。
这里运用了“求同求异并用法”。
“富人的精米和白面都去糠、麸而多得脚气病”, 这是求同;
“穷人的各种食物都有糠、麸而少得脚气病”,这也是求同;“
穷人吃糠、麸少得脚气病,富人不吃糠、麸(吃精米白面)多得脚气病”,这是求异。
求同求异并用法示例评析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3、因果联系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⑤ 剩余法——“从余果求余因”
A.含义: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由已知推未知)
B.特点:“从余果求余因”。
例如:居里夫人发现,沥青铀矿石的放射性强度是该矿石中含铀量放射性强度的许多倍。她推测:在沥青铀矿石中还有未知的放射性元素。她从沥青铀矿石中提炼沉淀物,从沉淀物中发现了两种比铀的放射性更强的元素钋po和镭
“剩余法”逻辑形式
已知考察因素(A、B、C、D)是复合现象(a、b、c、d)的原因,
B是b的原因,
C是c的原因,
D是d的原因,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A1
a1
事物A与现象a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引起被引起关系)
新冠患者小王
村1
村2
村3
村1
村2
村3
村4
村5
村6
求同法:异中有同
几个场合不同,因为同一因素A出现,结果都产生a现象。
结论:因素A与现象a有因果联系
求异法:同中有异
两个场合几乎全同,因素A出现的场合有现象a,无因素A出现的场合无a现象。
结论:A与a有因果联系
村3
情形:新冠患者小王,在村3中走动的越厉害,村里的新冠患者越多。
求同求异并用法
分三步:
一:求同1,所有场合都有A
二:求同2, 所有的场合无A
三:对比一、二,结论:有A有a
共变法:因素A与现象a共变
4、“鼓响时鼓面有震动,锣响时锣面有震动,胡琴响时琴弦有震动;各种发声的东西很不相同,但都和震动有关。可见,声音是由震动引起的。”这里用的是寻求因果联系的(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A
课堂巩固
5、在一个密封的有空气的玻璃罩内放一只老鼠,老鼠神态自若,活动正常。抽净罩内空气后,老鼠室息死亡。于是我们得出结论:没有空气是老鼠死亡的原因。得出这个结论运用的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剩余法
B
6、科学家在研究低温下某些导体的性质时发现,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这些导体的电阻随导体温度的下降而减小。当温度降低到某一程度时,导体的电阻会突然消失,这就是超导现象。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导体温度降低是导体电阻减小的原因。在这里,科学家运用的方法是(  )
A. 共变法 B. 求异法 C. 求同法 D. 剩余法
A
课堂巩固
7、据科学史记载,有两位化学家从各种化合物中分析碳元素,测得纯氮在相同体积史都重2.3012克,而空气中相同体积的氮却重2.3034克,空气中的氮为什么比纯氮重0.0022克?于是他们推论,空气中的氮里面还有一种与氮元素享混合相混合的未知元素。这个0.0022克就是它的重量。经反复试验,果然在空气中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氩。这是运用(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剩余法 D.共变法
C
8、我国著名中医孙思邈发现山区的老百姓容易得一种怪病,病人的视力在白天很正常,到了晚上,光线不足,病人就像麻雀一样什么也看不见。人们把这种病称为“雀盲眼”(学名夜盲症)。为什么有钱人不得这种病呢?这分明是穷人身上缺少点什么才引起的,他分析,这可能是穷人很少吃荤的缘故。他用动物的肝脏来治夜盲症,果然有效。材料中使用的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C
课堂巩固
小结:探求因果联系的5种方法:
求同法
求异法
共变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剩余法
求因果五法
本框小结
1、归纳推理是指依据个别性知识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据此可知,下列选项属于归纳推理的是( )
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②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③窥一斑而知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
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课堂巩固
B
2.父亲叫儿子去买火柴,并嘱咐儿子火柴要擦得着。儿子回来后对父亲说:“我今天买的火柴每一根都擦得着。”父亲问:“你怎么知道的 ”儿子说:“我每一根都试过了。”父亲听后,哭笑不得。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儿子( )
A.没有认识到量变会引起质变
B.不善于从个别中概括总结出一般
C.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没有坚持适度原则
课堂巩固
3、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应该( )
①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
②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
③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④变或然推理为必然推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巩固
4.一家农场曾有近10万只鸡和鸭,由于吃了发霉的花生而患病死去。用这种饲料喂养的羊、猫、鸽子等,也先后患病死去。有人在实验室里观察白鼠吃了发霉花生后的反应,结果,白鼠患了肝病。科学家发现,发霉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他们推断:黄曲霉素是致病物质。对这一研究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运用了完全归纳推理
②结论具有或然性
③运用求同法把握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④运用了共变法研究事物间的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C
小试牛刀:思考以下属于哪一种因果联系?
1.把一定数量的白薯种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先用温水浸过,另一部分则不经过这道程序。结果用温水浸过的那块白薯地的产量比未经过浸种的产量要高。由于其他条件都相同,可以得出结论:用温水浸白薯种子是白薯增产的原因。
2.遇难落水的人在水中最多能坚持多久?有人研究发现,会游泳的人在水温0℃时可以坚持15分钟,2.5℃时是30分钟,5℃时是1小时,10℃时是3小时,25℃时是一昼夜。可见,人在水中坚持的时间长短与水温高低有因果联系。
3.1854年,伦敦爆发了大规模的霍乱,英国医生约翰 斯诺发现,大多数死亡病例都曾经饮用同一个水泵汲取的水,而使用其他水泵或水井的人最初都没有感染霍乱。后经调查,下水道的废水污染了那个水泵,从而引发了霍乱。
求异法
共变法
求异法
比较: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 别 思维过程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以个别性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结论断定的知识范围 推出了新的判断, 但没有超出前提范围 把个别的知识加以概括所推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新判断,超出了前提范围
前提与结论的联系 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 前提与结论之间(除完全归纳推理之外)
都只具有或然的联系
联系 ①演绎推理大前提的一般性知识,必须借助归纳推理,由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经过概括才能得到; ②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在归纳推理过程中,所获得的个别性前提需要一定的理论、原则作指导,归纳推理所得到的结论,往往需要演绎推理加以论证。
注意:归纳推理得到的一般结论并不一定正确,还需由演绎推理来验证。所以,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归纳、演绎、再归纳、再演绎,螺旋上升,使理论越来越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