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7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7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77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讽谏帝王,是件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不仅没有招来杀身之祸,反而成就就了一段“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佳话!
情景导入
解题
谏 :谏言,进谏。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 :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劝谏唐太宗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的奏疏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文体介绍】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学过哪些古代文体?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如 《出师表》《陈情表》;
2、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如《马说》《师说》;
3、记,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如《岳阳楼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
4、铭,铭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如《陋室铭》;
5、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
6、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如《阿房宫赋》;
7、论,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六国论》《过秦论》。
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
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少孤贫,曾出家为道人,六易其主,后封郑国公,谥号文贞。以直言敢谏著称,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名言。
魏征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征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征“犯上”,所言多被采纳,史以“诤臣”称之。因此他们常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魏征还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太宗的行动及政策措施给以极有益的影响。其言论多见于《贞观政要》。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
魏徵还曾参与修撰《群书治要》及《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总论等。今存《魏郑公文集》《魏郑公诗集》。
作者简介
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天下后,改年号为“贞观”。唐太宗即位初期,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能励精图治。做到了节私欲,明赏罚,听取下级的劝谏,被人们誉为“从谏如流”的君主。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可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日益巩固,国威远扬,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一个表现是,宫室土木之作,逐渐增多;另一个表现是,竭诚纳谏之心日见淡薄。“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
此外还有畋猎频繁,颇失其度;责罚偏严,时有轻重;用人欠当,远贤近佞的问题等。
背景介绍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征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唐太宗接到奏章后,亲手写了诏书答复魏征。他在诏书中承认自己的过失,赞扬魏征的劝告,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上,作为警戒。
“贞观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没有多大反复,就是因为太宗在一定程度上听取了魏征的这一劝谏。唐太宗也给予魏征很高的评价: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dǎng),安国利人,成我今日之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背景介绍
有一次魏征告假回老家办事,李世民非常高兴准了假。魏征走后,李就整天出去游玩,一天,李换好衣服准备出去玩时,魏征在老家办完事提前回来了,李就不好意思出去玩了。魏征说:“衣服都换好了,为什么又不出去了?”李说:“还不是怕你唠叨我,说我天天不干正事,整天出去玩。”
怕你唠叨
唐太宗喜欢玩鸟,有一天,他得到一只形态俊异毛色漂亮的鹞鸟,十分宠爱,便放在手掌中赏玩不已。这时魏征从远处走来,太宗急忙把鹞藏在怀里;魏征发觉了,就近前来向太宗禀告事情,他乘便向太宗讲述古代帝王由于贪图安逸享乐、沉醉声色犬马而最终丧国灭身的事,劝谏“明君”当以此为戒。魏征滔滔不绝地讲着不想停下来,那鹞鸟在太宗怀里快被憋死了,太宗感到可惜;但他一向敬重魏征,不想打断他的话。魏征便没完没了地讲下去,直到那鹞鸟死在了太宗的怀里。
鹞死怀中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已去,吾失一镜矣。”此话是唐太宗李世民临死前对臣子魏征的评价,可以说真正是高度评价。
求木之长(zhǎng)者
浚(jùn)其泉源
域(yù)中
戒奢(shē)以俭
殷(yīn)忧
壅(yōng)蔽
黜(chù)恶
谬(miù)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树根稳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固:使......稳固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 浚:疏通水道
德义:德行和道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理:安定 虽:虽然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
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长远,根基不稳固却想要树木长得好,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治理得好,我虽然是个极愚昧无知的人,(尚且)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第一段 第一层
求木长 固根本
欲流远 浚泉源
思国安 
积德义
源不深 望流远
根不固 求木长
德不厚 
思国安
比喻论证
正面论证
比喻论证
反面论证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思考
这一层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当神器之重:掌握帝王的重权。
居域中之大: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
崇极天之峻:推崇皇权的高峻。极天,天之极处,这里指至高无上的皇权
永保无疆之休:永远保持无止境的喜庆和福禄
念:考虑 安、危:形作动,安定的生活,危险的境地
戒奢以俭:戒奢侈,行节俭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
斯:这
第二层
神器之重 域中之大
极天之峻 无疆之休
人君责任重大
伐根 求木茂
塞源 欲流长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强调
假设论证
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思考
第二层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得出怎样的结论?
思考:讽谏帝王,极其危险的事。太宗此时“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但看完魏征的奏疏之后,为之震动,书写《答魏征手诏》,由此可见魏征在劝谏上的机智。请你结合文本,从劝谏思路、内容、手法等角度来领略其高超的劝谏技巧。

(固根)
(根不固)
(伐根)
正面
反面
递进

(浚源)
(源不深)
(塞源)

(积德)
(德不厚)
(德衰)
劝谏技巧1:生动设喻,曲径通幽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止境的喜庆和福禄。如果不考虑在安乐的环境中想到危险的境地,戒奢侈,行节俭,道德就不能保持敦厚,性情就不能克服欲望,这也是砍伐树根却要求树木茂盛,堵塞水的源头却想要泉水流得远。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基不稳固却想要树木长得好,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治理得好,我虽然是个极愚昧无知的人,(尚且)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止境的喜庆和福禄。如果不考虑在安乐的环境中想到危险的境地,戒奢侈,行节俭,道德就不能保持敦厚,性情就不能克服欲望,这也是砍伐树根来要求树木茂盛,堵塞水的源头却想要泉水流得远。
内容分析:第一段从开头至“塞源而欲流长也”,先正说,后反说。以固木之根、浚流之源,来比喻治国需要从积德这个根本做起。这是正说。接着以比喻的手法来反说,“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是万万不可能的。正说和反说,归结到君主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否则,那将是“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危及治国之本,动摇王朝的根基,葬送李唐的天下。
劝谏技巧1:生动设喻,“喻巧而理至”
第一段落总结:君王要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厚积德义,情胜其欲。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凡百元首:(历代)所有的帝王。凡百,所有的
承天景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景,大
殷忧:深深忧虑。殷,深 道:治国之道
善始者:开头做得好的 实:的确 繁:多
能克终者盖寡: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岂:难道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不是深深忧虑而且治国之道显著的,而大功告成之后品德就衰微了。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夺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住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处在深深的忧虑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的情感,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
竭诚:竭尽诚心 纵情:放纵情感 傲物:看不起别人。物,人。
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
骨肉: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
对比论证,指出“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和结果,说明能否竭尽诚心对待臣民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董:督察 振:同“震”,威吓 苟免:苟且免于刑罚
怀仁:感念皇帝的仁德 貌:在表面 心:在心里
可畏惟人:可畏惧的是人民(心怀怨恨)
所宜深慎: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奔车朽索: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 其:难道
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人民(心怀怨恨);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难道可以忽视吗?
比喻论证,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和舟的关系,强调民心的重要性。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不是深深忧虑而且治国之道显著的,而大功告成之后品德就衰微了。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夺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住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处在深深的忧虑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的情感,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
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人民(心怀怨恨);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难道可以忽视吗?
内容分析:第二段从“凡百元首”至“所宜深慎”,分别从“在殷忧”和“既得志”等不同时期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正反论述。君主“在殷忧”时,一定能竭尽诚意对待手下的人;而君主如果能对部下竭尽诚意,就能使君臣契合,上下一心。君主在“既得志”时,往往为所欲为,傲视他人;而君主如果傲视他人,即使亲属也会变得如同行路人那样互不相认。这样分别从“在殷忧”和“既得志”等不同情况下正说反说,归结到守业的君主容易失去人心,从而,告诫唐太宗不可以帝王之尊傲视群臣,与人结怨。因为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与众人结怨,如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众人能保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注意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能否竭诚待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以水和舟的关系比对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第二段落总结: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进一步论述君王居安思危、厚积德义的重要性。
取江山
守江山
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人
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
胡越为一体
骨肉为行路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思考题:
1 作者认为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原因是什么?
2 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答:作者认为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原因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答:作者认为“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水和舟的关系比喻民和君的关系,说明人民的力量非常强大。
思考
第二段从哪几个层面进行了对比?体现了魏征怎样的劝谏技巧?
殷忧
功成
现象
善始(繁)
克终(寡)
原因
竭诚待下
纵情傲物
结果
胡越一体
骨肉行路
本质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劝谏技巧2:巧妙对比,以史为鉴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诚:如果 见可欲: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
作: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作为君主的人,如果能够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某建筑物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安民。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思”强调了“戒奢以俭”。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从物质享受方面规劝唐太宗要克制物欲,适可而止。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听不见不同意见,就要想到江河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纳百川)。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此“两思”为戒骄躁。实际上是要“竭诚以待下”,劝太宗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以免君臣离心。这是从思想修养方面进行劝谏。
谦冲:谦虚。牧,养。《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作: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满溢:指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
江海下百川:指要有度量,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喜爱田猎就要想到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把它作为限度;担心意志松懈就要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此“两思”为戒纵欲。从生活和为政方面规劝唐太宗不要放任纵欲,不要盘游懈怠,要勤勉于政事。
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盘,快乐
三驱: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敬:慎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下属的意见;考虑到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就要想到使自身端正来斥退奸恶小人。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此“两思”是说“兼听则明”和“偏信则暗”。从用人政策方面规劝太宗要虚心纳谏、亲贤远佞。
虑壅蔽: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
想谗邪:考虑到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正:使......端正 恶:奸恶小人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施加恩泽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不恰当地奖赏;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最后“两思”从执法方面劝诫太宗要依法办事,赏罚分明。即赏罚要有尺度,不要因喜怒而有所偏颇。
无:同“毋”,不要
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滥刑: 滥用刑罚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弘兹九德:光大九德的修养 简:选拔
能: 有才能的人 善:好的意见
惠:仁爱,宽厚 信者:诚信的人
争弛 :竞相奔驰,这里指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
豫游: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称“豫”,春天出巡为“游”。松、乔之寿:像仙人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长寿。赤松子、王子乔,都是上古传说中的仙人。
垂拱: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 化:教化 司:管理
役:劳损
亏无为之大道:指违背无为而治的方针。亏,毁坏,减损。
无为之大道,指君主无为、拱垂而治,臣下辛劳、各司其职的统治方法。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
一类是“宽而栗”,宽宏大量而又能严肃敬谨;
二类是“柔而立”,性格温柔而又能坚持主见;
三类是“愿而恭”,行为谦逊而又能庄重自尊;
四类是“乱而敬”,具有才干而又能谨慎认真;
五类是“扰而毅”,柔顺虚心而又能刚毅果断;
六类是“直而温”,正直不阿而又能态度温和;
七类是“简而廉”,大处着眼而又能小处着手;
八类是“刚而塞”,性格刚正而又不鲁莽从事;
九类是“强而义”,坚强勇敢而又能诚实善良。
九德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总括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并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施展他们的全部谋略,勇敢的人就能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广泛施布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王就会没有烦扰的事,就可以尽享出游的快乐,享有像仙人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长寿。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不必多说,百姓就可以得到教化。为什么一定(让自己)劳神费思,代臣下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耳目,违背无为而治的方针呢?
弘九德 选拔任用人才 听从善言 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除十思外, 还要: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
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人尽其能 垂拱而治
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
从全文看,魏征心中最理想的政治境界是什么?
魏征心中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即有才能的人各司其职,君王可以垂拱而治。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劝谏技巧3:劝之以方,诱之以利
思考
魏征眼中最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如何实现这一境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劝谏艺术?
三思
十思
不思
简能
择善
智者、勇者、仁者、信者
文武争驰
垂拱而治
全文脉络
谏太宗十思疏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固本浚源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积其徳义
总结历史
引出警告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提出十思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提出问题
(中心观点)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积德义(主旨)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手段)
为什么思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提出具体做法)
思些什么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总结历史教训)
(以“固本浚源”为喻)
分析文章思路
通篇只重一“思”字
——《古文观止》
通篇只重一“思”字
——《古文观止》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思什么?
为什么思?
怎么思?结果如何?
魏大人教你写作文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思考
本文有哪些写作特点。
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此文在形式上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避散句,言之有物,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
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文中多处运用排比,铺排罗列,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文章第3段中的“十思”。
4.雄辩的逻辑力量。三个段落,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提出问题——应当“思”,到分析问题——为何“思”,再到解决问题——怎样“思”,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整句:排比句式,
句式整齐,华美大气、气势雄浑,无可辩驳,理性规劝,朴质真诚。
1、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3、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恭敬、谦虚
担忧、急切
恳切、关心
散句:反问
自由流畅、便于说理、剀(kǎi)切深厚、情感真挚
劝谏技巧4:启人心扉,以情动人
剀切:恳切规谏;切实,恳切,切中事理
①妙在思路上
②妙在论证上
③妙在目的上
④妙在语言上
分析《谏太宗十思疏》高明的劝谏艺术
①妙在思路上: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而本文又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先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深入浅出;继以历史经验证之,说明德义的有无关乎人心向背和政权安危,振聋发聩; 再谈及具体做法, 指明实现理想政治的正确途径, 语重心长。先开门见山指出中心观点,再深入浅出分析“思”之重要性,而后具体阐述 “十思”。
分析《谏太宗十思疏》高明的劝谏艺术
②妙在论证上: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 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和“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同样, 魏征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文中正反对比论证, 增强了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 如第二段中“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 触动唐太宗的心肠。
分析《谏太宗十思疏》高明的劝谏艺术
③妙在目的上:作为一个身居要职的高层官员, 为了使李唐王朝国泰民安,他表现出的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政治家清醒的头脑和对时事敏锐的洞察力,无一不令人敬仰。《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魏征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了唐太宗逐渐 滋长的贪图享乐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颜直谏。貌似无礼的忠心耿耿, 受到了唐太宗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分析《谏太宗十思疏》高明的劝谏艺术
④妙在语言上:他虽然知道唐太宗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他没有因唐太宗对自己的赏识而得意忘形,仍是坚持一贯的谨言慎行。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为了劝谏唐太宗克服贪图享乐的思想,时刻都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在文中称自己“下愚”,尊称皇帝为“明哲”,表明自己观点说“臣闻”(而非臣以为)。这些用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意委婉而又通达。此外,本文语言骈句散句结合,华美流畅,亦是一大特色之一。
分析《谏太宗十思疏》高明的劝谏艺术
卑以自牧
以谦虚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垂拱而治
垂衣拱手,不去管理朝政,就能治理天下。指不费力气就能使地方或国家得到管理。
载舟覆舟
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择善而从
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慎始慎终
事情从开始到结束都谨慎小心
考虑处在安乐的环境中想到危险的境地
居安思危
【成语积累】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自我修养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
D.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垂拱:拜谒
D
垂拱: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何必劳神苦思
C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
B.作为一名君主,奖赏和刑罚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
D.治理天下要任人唯贤,放手让百官自己去处理职责内的事务,不必过分干涉。
A
“知止”两条应是戒奢侈,而不是戒骄躁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它是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的问题并表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B.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
C.九德:指九种美好品德,出自《尚书》,即“宽而栗(庄严),柔而立(能立事),愿而恭,乱(治理的才能)而敬,扰(和顺)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充实),强而义。”
D.百司:指王公以下百官的总称。如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文中所用的句子“又宰相者,所以临察百司,考其殿最”,其意思与本文同义。
A
5.下列对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谥号,从汉朝始,王朝第二代帝王谥号常常为“太宗”。
B.“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其他的谦称还有:“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舍”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
C.“域中”指天地间。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D“. 九德”,九种优良的品德。语出《尚书·皋陶谟》“: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解析:A 项,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而不是谥号。从汉朝始,王朝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
A
庙号和谥号都是古时候对死者的一种带有评价性质的称谓。
不同的是,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给他在太庙里奉祀时追尊的名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首先两者的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差别;二是两者的内容不同,庙号是追尊祖宗之号——都是褒扬之词,谥号是评价性的词语——有褒有贬;三是庙号用字很少,一般是一个颂扬性的字加上“祖”或者“宗”字,谥号一般是一个评价性的字加上一个“帝”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先从反面设喻引出议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再从正面论述,这样就加重了强调的意味。B.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怨不在大,可畏惟士: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发人深省。C.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十思”的内容是正己安人。“十思”就是十条劝诫。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D.本文从头至尾,多用骈文偶,或相对为文,或排比论述,辞工文畅,音律和谐,铿锵和韵,读来如觉连珠滚动,文章一飞呵成,论述步步为营,气势雄健有力,警示振聋发聩。
A
7.选出对这节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
B.文章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C.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批判现实,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
D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3.《谏太宗十思疏》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7.《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根求木茂,堵源求泉流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14.《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15.《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16.《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根求木茂,堵源求泉流远的句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之长者。
18. 《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谦的口吻,强调明智之人(帝王)比自己更懂得不积德义不可能安定国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20.《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谦的口吻,强调明智之人(帝王)比自己更懂得不积德义不可能安定国家的句子是: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