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四种液体中,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A.“伊利”纯牛奶 B.血液
C.黄河水 D.“娃哈哈”矿泉水
2.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后句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三者都不是
3.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B.“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C.“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D.“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4.在严寒的冬季,怡臣同学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5.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负极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两个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一样
D.正极端产生的气体体积更大
6.夏天,我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B.我们可以利用冰块进行人工降雨来缓解局部千鼻问题
C.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D.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7.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100克水) 36.0 0.165 7.4 31.6
A.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6%
B.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7.4克氯酸钾
C.20℃时,将20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增加水的质量可以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8.我们刚开启一瓶可乐饮料,会在瓶口看到大量白气,在瓶内看到气泡(如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口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B.瓶内的气泡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平时喝的可乐饮料是乳浊液
D.开启可乐前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变
9.如图是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图中Ⅰ、Ⅱ、Ⅲ、Ⅳ表示区域,当所加溶质处于Ⅳ区域时表示(  )
A.a、b均饱和 B.a饱和,b不饱和
C.a、b均不饱和 D.a不饱和,b饱和
10.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简易的天气预报瓶,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钾晶体,可根据瓶内晶体析出量来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如将瓶子放置于20℃的坏境下,出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出现如图丙、丁所示的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三种情况下,外界温度最高的是丙图的环境
B.从图乙到图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图丙中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
11.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质量相等
B.t2℃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最少的为a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a
12.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13.某学生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他读量筒中水的体积刻度时,视线仰视。而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则他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  )
A.等于10% B.小于10% C.大于10% D.无法确定
14.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食盐 B.生石灰 C.氯化镁 D.硝酸铵
15.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正确的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16.在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会出现水珠,这些水珠一般是在车窗的 (  )
A.外表面 B.内表面
C.内、外表面都有 D.内、外表面都不会出现
1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有(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氧化钙能吸水并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依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此图像反映了该过程中(  )
A.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溶液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19.临床上常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若在实验室配制该浓度的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 所用天平的砝码生锈
B.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时俯视读数
C.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瓶中时不小心洒落一些
D.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氯化钠放在右盘,且用到了游码
20.如图所示,容器底部盛有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后,油才沸腾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21.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②④表示的环节是   。
(2)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22.小林在浴室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她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她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有水滴的那根管是   (选填“冷”或“热”)水管。严寒冬天的清晨,小林来到教室时发现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侧有一层薄薄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
23.小明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甲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图甲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
24.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A.食盐 B.高锰酸钾 C.面粉 D.食用油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3)将70克M物质加入60克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5.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往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可以增强溶液导电性(硫酸不参与反应),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溶液100克进行实验,有20克水被电解,则此时硫酸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   管中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填“左管”或“右管”)
(3)此实验能证明水是由     组成。
26.小温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氯化钾(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实验一中ABCD四个烧杯中的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2)实验一中A→D过程中,氯化钾的溶解度   (选填”一直增大”、”不变”、“先增大后不变”)
(3)实验二中①③④三个烧杯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7.某同学欲配制80g5%的NaCl(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   g,若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   。
(2)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3)以下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
A.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B.氯化钠固体不纯
C.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28.科学课上,为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组同学设想: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 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于是他们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 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选择装置甲和装置丁作对照,可以研究   因素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速”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装置甲与装置乙进行实验后的数据记录。
实验组别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甲 装置乙
电子天平读数(克) 开始时 7.5 7.5 7.6 7.6 7.4 7.4
5分钟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数据分析:在每组实验中,5 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   ( “快”或“慢”)。
②甲乙装置对照可得出实验结论   。
29.小科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水沸腾”的实验。
(1)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2)他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本实验中水沸腾的温度是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99
(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乙中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选填 “b",“c"或“d”)。
(4)学以致用:在日常煮鸡蛋时,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方法一:水烧开后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
方法二: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
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法是   (选填“方法一”或“方法二”),理由是   。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30.将40g硝酸钾全部溶于360g水中,将所得溶液平均分成4份,那么
(1)第一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将第二份溶液稀释至500g,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
(3)欲使第三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以加入硝酸钾  g或蒸发水   g;
(4)欲使第四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可以加入多少克水?(写出计算过程)
31.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根据上表数据分析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填字母)之间。
A.10℃﹣20℃ B.20℃﹣30℃ C.30℃﹣40℃
(2)若NaCl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提纯NaCl的方法是   。
(3)某同学取氯化钠、硝酸钾中的一种物质,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①判断该同学所取的固体物质;
②求降温至20℃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③求W的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答】A.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A不合题意;
B.血液,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B不合题意;
C.黄河水是含有大量泥沙,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C不合题意;
D.“娃哈哈”矿泉水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B
【解析】【分析】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从海陆表面蒸发的水分,上升到大气中;随着大气的运动和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水汽凝结为液态水降落至地球表面;一部分降水可被植被拦截或被植物散发,降落到地面的水可以形成地表径流;渗入地下的水一部分从表层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形式进入河道,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地表水和返回地面的地下水,最终都流入海洋或蒸发到大气中。
【解答】由题,百川归大海,指的是河流水最终流入大海中,参与是的海陆间水循环,B正确。
故选A。
3.【答案】C
【解析】【解答】
AB、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鸡蛋会液化为水珠,发生液化现象.此两选项均错误;
CD、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吸收热量,慢慢蒸发成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故选C.
【分析】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首先要弄清水是以怎样的物态形式出现,结合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和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得出正确选项.
4.【答案】A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现象,本题中的雪是由水造出来的,据此分析.
【解答】解:
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
故选A.
5.【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负极端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它能够燃烧,但是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错误;
C.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则负极和正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之比为:2:1,故C错误;
D.正极端产生的气体为氧气,是生成氢气体积的一半,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解答】
A.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故A错误;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应该是冰川水,故B错误;
C.我们应该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故C错误;
D.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长江三峡放水主要影响地表径流,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B
【解析】【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中,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g,进行分析判断;
(3)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进行分析判断;
(4)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则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A错误;
B.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g,则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7.4克氯酸钾,故B正确;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则20℃时,将20克硝酸钾加入到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5.8g,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不受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多少的影响,20℃时,增加水的质量不能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B
【解析】【分析】(1)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
(2)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判断;
(3)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4)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打开瓶盖后,里面的二氧化碳快速溢出,从而使瓶口处温度降低,水蒸气在此放热液化变成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气,故A错误;
瓶内的气泡为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B正确;
可乐里面有大量的可溶性的物质,为溶液,故C错误;
开启后,可乐上方气压减小,于是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会有二氧化碳气体排出,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D
【解析】【分析】将加入物质的质量与溶解度进行比较,大于溶解度,那么溶液饱和;小于溶解度,那么溶液不饱和。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IV区域在曲线b的上方,即加入物质质量大于溶解度,则b为饱和溶液;在曲线a的下方,即加入物质的质量小于溶解度,则a为不饱和溶液。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分析】(1)析出的晶体越多,则溶质的质量越少;
(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那么无法判断是否饱和;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丁<乙<丙,则溶液温度丁<乙<丙,即温度最高的是丙,故三种情况下,外界温度最高的是丙图的环境,A正确。
B:图乙中有未溶的晶体,图丙中没有未溶的晶体,则溶质质量丙大于乙,故从图乙到图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B错误。
C:图丙中,溶液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它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C错误。
D: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D错误。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图像交点的含义解答;
(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当溶质质量相同时,溶质质量分数越小,溶液质量越大,则溶剂质量越大;
(4)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变化分析溶液是否饱和。
【解答】A.P点时二者的图像相交,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
B.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错误;
C.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该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为a>b>c,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a>b>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液质量大小:a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由于a、b的溶解度减小,因此它们仍然为饱和溶液,而C的溶解度增大,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沸腾的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水的沸腾需要两个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当水沸腾后,无论大火还是小火,由于沸腾的两个条件都能满足,因此水持续沸腾,但温度不变。但是大火比小火更浪费燃料,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得到水的体积变化,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食盐质量的变化,最后确定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解答】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仰视时读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即左盘重右盘轻,因此右盘放入砝码后先平衡掉这部分相差的质量,剩余的才用于称量食盐,即食盐的质量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4.【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溶解时吸热还是放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水与固体碎块混合后,杯内实物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该物质溶解时放热。
食盐溶于水时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生石灰溶于水时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镁溶于水时没有明显的变化;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分析】(1)(3)(4)溶质质量分数=;
(2)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判断.
【解答】A.在①→②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剂的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A错误;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由于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错误;
C.在③→④过程中,溶液依然饱和,且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C错误;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液化发生的条件分析。
【解答】在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会出现水珠,这是因为车内的水蒸气温度较高,而车外温度较低,则车内的水蒸气在窗户玻璃上放热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因此这些水珠一般是在车窗的内侧,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7.【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从而确定吸热还是放热。
【解答】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即冰从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即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即水蒸气从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即冰从固体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则属于放热现象的是②③。
故选B。
18.【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据此解答。
【解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把氧化钙加入到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时候,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开始溶液温度升高,则溶液中氢氧化钙会析出导致溶质减小。当温度降低时,氢氧化钙会继续溶解在水中,溶质质量增大。但是由于一部分水参加了反应,导致溶质质量比开始时溶质质量减少,故A、B、C不合题意;
溶质的质量先减小后增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先减小后增大。由于最终温度回归到室温,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并保持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析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所用天平的砝码生锈,会使砝码的质量偏大,导致称出食盐的质量偏大,故A不合题意;
B.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时俯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水的质量偏小,故B不合题意;
C.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瓶中时不小心洒落一些,由于溶液的均一性,因此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C不合题意;
D.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氯化钠放在右盘,且用到了游码,此时称量出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蒸发的因素和沸腾的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油受热后温度升高肯定会蒸发,而水由于被油覆盖,因此它不会蒸发。下面的水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肯定会沸腾,此时水会剧烈汽化;上面的油由于温度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会沸腾。当水全部汽化后,油的温度继续升高,到达沸点后应该会沸腾。
故选D。
21.【答案】(1)降水
(2)汽化
【解析】【分析】①是水汽输送;②是降水;③是蒸发;④是降水;⑤地表径流
【解答】(1) 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②④表示的环节是降水;
(2)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所以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汽化;
故答案为:(1)降水(2)汽化
22.【答案】冷;内;凝华
【解析】【分析】(1)根据液化放热的知识分析;
(2)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1)浴室内水蒸气的温度较高,而冷水管的温度较低,则水蒸气在冷水管表面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小水滴,则有水滴的是冷水管。
(2)严寒的冬天,窗户玻璃的温度很低,而屋内水蒸气的温度较高,则屋内的水蒸气在玻璃内侧放热,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从而形成小冰晶。
23.【答案】(1)较小
(2)不变
(3)固
【解析】【分析】(1)冰块的颗粒越小,受热面积越大,即受热越均匀,越有利于得到冰块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2)根据甲图分析冰块熔化的温度变化特点;
(3)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中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后为液态。
【解答】(1)为了受热均匀,则应该选用颗粒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根据甲图可知,冰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3)图甲中BC段温度不变,为熔化过程,AB段为熔化前为固态,因此第3min时物质处于固态。
24.【答案】(1)A
(2)C
(3)40%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颜色来分析;
(2)根据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来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1)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得到溶液,且溶液是无色的,故A符合题意;
B.硫酸铜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得到溶液,但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得到悬浊液,故C不符合题意;
D.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得到乳浊液,故D不符合题意;
(2)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故A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故C符合题意;
(3)将70克M物质加入60克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A点时,60克水中的所溶解的M物质的质量为,则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1)A;(2)C;(3)40%。
25.【答案】(1)7.5%
(2)左管
(3)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分析】
(1),可知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水电解实验中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可以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3)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能分解产生氧气和氢气,说明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解答】
(1)硫酸溶质的质量=100g×6%=6g,溶液质量=100g-20g=80g,故此时。
(2)据图可知,a管中气体体积约为b管气体体积的2倍,所以a管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b管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
(3)水电解实验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
26.【答案】(1)CD
(2)不变
(3)④③①
【解析】【分析】
(1)根据饱和溶液的特点进行解答;
(2)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进行解答;
(3)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进行解答。
【解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的质量为100g,加入20g氯化钾后溶液质量为120g,再加入20g氯化钾,溶液质量为140g,说明固体全部溶解,再加入20g氯化钾,则溶液的质量仍为140g,说明在此温度下,100g水最多溶解氯化钾40g,则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40g,所以CD都为饱和溶液;
(2)在实验一中由于温度不变, 则氯化钾的溶解度不变,所以在实验一中,A到D过程中,氯化钾的溶解度不变;
(3)①到②的过程中是恒温蒸发②中没有固体析出,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②到③过程中仍为恒温蒸发,③中有固体析出,则③为饱和溶液,所以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①的溶质质量分数,③到④是升温蒸发,则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④中有固体析出,也为饱和溶液,则④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④③①。
故答案为:(1)CD;(2)不变;(3)④③①。
27.【答案】(1)4;继续向左盘中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2)加快溶解速率
(3)A;B;C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称量时天平指针偏右药品过少分析;
(2)根据溶解时玻璃棒起加速溶解的作用分析;
(3)根据溶质偏小或溶剂偏多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分析。
【解答】(1) 配制80g5%的NaCl溶液需氯化钠质量为80g×5%=4g, 若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 说明药品不足,需 继续向左盘中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
(2) C为溶解,其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3) 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会使药品的实际质量偏小, 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A正确;氯化钠固体不纯,溶液中溶质质量偏小,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B正确;量筒读数时仰视读数,会使水的实际体积偏大,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C正确;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会使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大,D错误。
故答案为:(1)4; 继续向左盘中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2) 加快溶解速率 ;(3)ABC。
28.【答案】(1)液体的表面积
(2)甲丙
(3)慢;其他因素相同时,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甲和丁中哪个因素不同;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①开始时的总质量相等,等一段时间后,剩余的质量越小,则说明蒸发的水越多,即蒸发越快。
②根据图片分析甲和乙中哪个因素不同,然后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实验结论。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装置甲和丁中无纺布的面积不同,即蒸发的表面积大小不同,那么可以研究液体的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速”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就要控制温度和蒸发的表面积相同,只改变空气流速,故选实验甲和丙。
(3)①在每组实验中,5 分钟后装置甲的质量都比装置乙大,可以得出装置甲的无纺布中水蒸发得慢;
②在实验甲和乙中,液体的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只有温度不同,那么得到结论:其他因素相同时,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
29.【答案】(1)水太多(合理即可)
(2)99
(3)C
(4)方法2;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用小火可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1)根据Q=cm△t可知,水沸腾上升的温度相同,则水的质量越大,则吸收热量越多,加热时间越长。
(2)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分析解答;
(3)根据根据Q=cm△t分析加热时间的长短和升高温度的高低即可;
(4)鸡蛋是否煮熟取决于达到的温度高低以及保持这个温度时间的长短,据此结合是否浪费能源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水太多。
(2)根据表格可知,水保持不变的温度为99℃,则水沸腾的温度是99℃。
(3)水的初温相同,沸腾时的末温也相同,则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根据Q=cm△t可知,水的质量越大,水吸收的热量越多,加热时间越长,故选C。
(4)我认为更合理的方法是方法二,理由是: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用小火可节约能源。
30.【答案】(1)10
(2)2
(3)12.5;50
(4)欲使第三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由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100g×10%=(100g+x)×5%;
解得: x=100g。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结合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2)(4)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3)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两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溶液具有均一性,将20g硝酸钾全部溶于180g水中,将所得溶液平均分成4份,
每一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
(2)将所得溶液平均分成4份,
每一份溶液的质量均为(40g+360g)÷4=100g;
由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将第二份溶液稀释至500g,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3)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x,
(100g+x)×20%=100g×10%+x,
解得:x=12.5g;
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
(100g-y)×20%=100g×10%,
解得:y=50g。
31.【答案】(1)B
(2)蒸发结晶
(3)①由图示可知,60℃ 时100克水中加入47.4克固体全部溶解,氯化钠60℃时溶解度为37.3克,100克水中加入47.4克固体不能全部溶解,则所取物质为硝酸钾。
②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降温至20℃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降温20℃时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为47.4g-31.6g=15.8g,加入Wg水恰好形成20℃硝酸钾饱和溶液,则15.8:W=31.6:100,W=50g。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所给两物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分析;
(2)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适宜蒸发结晶分析;
(3)根据图示中100克水中加入47.4克物质的溶解情况结合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分析。
【解答】(1)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氯化钠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故选B。
(2)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若NaCl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提纯NaCl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1)B;(2)蒸发结晶;(3) ①硝酸钾;②24.0%;③5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