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道路千万条, 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若没有遵守交通规则,小车发生剧烈冲撞后,安全气囊中会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为(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3.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4.小科看到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个有趣的科学视频,如图所示,当玻璃瓶慢慢下移,最后罩住蜡烛瓶口浸入水中后,烛焰逐渐变小,最后熄灭,过一段时间,冷却到室温,则(  )
A.瓶内、外水面始终不动
B.瓶内水面低于瓶外水面
C.瓶内水面高于瓶外水面
D.瓶内水面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瓶外水面
5.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小科同学为农场小镇建设提出几条建议:①积极植树种草;②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③大量砍伐森林来开辟农田;④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全部改用清洁能源;⑤建立污水处理中心;⑥配备洒水车,减少路面扬尘。其中合理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7.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A.A B.B C.C D.D
8.小科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量筒装有50mL的水,下列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红磷作用是燃烧放热,量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红磷熄火立即打开止水夹,观察量筒内水面变化
C.红磷燃烧后,外界的大气压大于容器内气压,量筒内的水被压入容器内
D.最终量筒中的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
9.下列四幅图中的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吸盘吸附在墙面 B.装水塑料袋向四周鼓出
C.瓶吞鸡蛋 D.钢笔吸墨水
10.我们在做“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放入A、B、C三瓶氧气中燃烧。A瓶中看到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瓶中看到了火星四射,C瓶中出现了明亮的白光。则对此实验的推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为硫,并且A瓶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乙物质为铁,B瓶中会产生一种白色的固体
C.丙物质可能为木炭,同时C瓶中会生成一种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在AB瓶中还得加入一些细沙或少量的水以保护集气瓶
11.为了验证大气压的存在,教师演示了压扁易拉罐实验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过程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实验开始时,在易拉罐中加少量水,是为了加热时能在罐内产生大量水蒸气
B.将易拉罐开口朝上浸入水中可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C.易拉罐被压扁是因为内部气压变小,大气压作用于易拉罐
D.将易拉罐倒扣在冷水中,是为了使水蒸气迅速液化
12.对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实验中,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
B.该实验中产生了一种物质——碳酸
C.该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
D.该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色
13.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
1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C.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火焰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15.一天,小科在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最后易拉罐变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易拉罐被压扁,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B.易拉罐被压扁,是由于罐体冷却收缩形成的
C.罐口出现的白雾是熔化形成的
D.易拉罐被压扁后,过一段时间又自动恢复原状
16.有三组气体:①氧气和二氧化碳;②氮气和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可选用同一方法鉴别它们的是(  )
A.通入水中 B.闻气体的气味
C.用带火星的木条 D.通入澄清石灰水
17.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
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应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厨房燃气泄漏,不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18.如图所示,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19.小科同学在做“二氧化碳熄灭烛火”实验时,他倾倒二氧化碳后上面的烛火先熄灭了(如图所示)。此实验可以说明(  )
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助燃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20.将等容积、等质量(包括瓶塞、导管、燃烧匙)的两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关闭弹簧夹a、b,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此时打开弹簧夹a、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甲中进水 B.乙中进水
C.甲乙两者都进水 D.甲乙两者都不进水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21.如图所示的装置,抽气前气球内气体压强   大气压:抽气时内的气球在膨胀,说明气球内气体压强   玻璃瓶内气体压强,从而推测此时瓶内的气体压强   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22.某学生用红磷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图1中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   (填数字)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图2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2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甲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1)装置A和B的集气瓶里都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各不相同。其中可以用细沙来代替水的是装置   (填“A”或“B”)。
(2)若B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①未打磨生锈的铁丝
②铁丝在集气瓶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
③铁丝绕在火柴上,火柴快燃尽时才伸
④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
(3)若在图乙的装置中加入少量水,用于病人输氧,则   (填“a”或“b”)端是连接病人的,该装置在给病人输氧时可发挥的作用有   (填字母)。
A.验证输出气体是不是氧气 B.便于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C.便于观察输氧的快慢
24.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杯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气中移开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   100℃.(填“>”“<”或“=”)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的作用是   .
(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气才能燃烧?   .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从北坡成功登顶,圆满完成峰顶测量任务,珠峰“身高”迎来历史性更新。登山过程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因为氧气能   。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氧与液氮的   不同。
(2)如图乙所示,2020年11月24日,我国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返回。液氧可用于卫星发射,因为氧气能   。我国计划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太空空间站。空间站内的氧气主要是通过电解水的方式获得,然后将氧气与储备的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气体以一定体积比混合成“人造空气”。这些气体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   。
26.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资料三:1823年,迈克尔·法拉第(M.Faraday)发现,加压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1835年,M.Thilorier制得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2)如图,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5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   毫升。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0分)
27.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选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部分物质的熔、沸点和燃烧时温度。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600
铝 660 2327 约1240
由表中信息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选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铝在氧气中燃烧时   (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28.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过量红磷点燃后插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可以看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
(1)水自动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2)如果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其原因可能是 。
A.使用的红磷量不足
B.没塞紧瓶塞
C.没夹紧止水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插入燃烧匙速度太慢,塞紧瓶塞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3)若空气中氮气也能和红磷反应,能否用该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29.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     。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2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   (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与老师的实验相比都有个相同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0.2022年在北京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图甲是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届时该场馆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 m2场馆供暖,从而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t,进而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为了缓解此种环境问题我们平时也可以采取     措施。如图乙是小科验证该问题的实验装置,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   (填“左”或“右”)移动。
31.小红周末从某微视频APP上刷到了一个科学小实验:首先,往水桶内倒入少量的酒精;
然后,摇晃桶身,以便酒精均匀沾在桶内壁上;接着,从瓶口点燃酒精;最后,待酒精燃烧完毕后,用手按住瓶口。先猜测一下可能会发生的现象,并解释所发生的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中气体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含量分析。
【解答】空气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水蒸气及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
故选B。
2.【答案】B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指不能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等。化学变化是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等。
【解答】A、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和水在叶绿素和太阳能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A不符合题意;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和水反应生成酸,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即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铁、磷、镁和硫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
【解答】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故A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光发热,产生大量白烟,故B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C错误;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分析】将瓶内气压与瓶外气压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瓶子罩住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从而使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流入瓶内,最终瓶内水面高于瓶外水面,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低,一针筒空气中二氧化碳不足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要证明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需多向石灰水中通入空气,人呼吸时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A.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低,一针筒空气中二氧化碳不足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不能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一针筒空气中二氧化碳不足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
C. 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以使更多二氧化碳接触澄清石灰水,由此得出结论,符合题意;
D. 人呼吸时会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C
【解析】【分析】改善和优化环境的措施有 :积极植树种草;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建立污水处理中心;配备洒水车,减少路面扬尘等。
【解答】①积极植树种草,有利于净化空气,可以改善环境问题;②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可以改善环境问题; ③大量砍伐森林来开辟农田,会加剧环境问题,不合理;④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全部改用清洁能源,过于偏激,不合理;⑤建立污水处理中心,可以净化水质,有利于改善环境问题;⑥配备洒水车,减少路面扬尘,有利于改善环境问题;所以合理的是①②⑤⑥;
故答案为:C.
7.【答案】A
【解析】【分析】对各个实验进行分析,确定水在实验过程中的用途即可。
【解答】当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则集气瓶中的水主要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A错误符合题意;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通过量筒中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故B正确不合题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中,集气瓶中的水用于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故C正确不合题意;
探究燃烧的条件时,烧杯中的水可以加热铜片,隔绝空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现象分析判断。
【解答】A.红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因此红磷的量必须足够,否则会使测量数据偏小,故A错误;
B.红磷熄灭后,需要等到试管内的温度恢复室温时才能打开止水夹,否则会由于温度较高,压强较大,导致进入试管内水的体积偏小,测出氧气的体积偏小,故B错误;
C.红磷燃烧消耗试管内的氧气,从而使试管内的气压低于外界的大气压强,于是量筒内的水被压入试管中,故C正确;
D.试管中氧气的体积为:130mL×20%=216mL,即从量筒内进入试管内水的体积,则最终量筒内的液面高度为:50mL-26mL=24mL,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吸盘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吸盘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在墙壁上,故A不合题意;
B.装水塑料袋向四周鼓出,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与大气压强无关,故B符合题意;
C.瓶内的棉花燃烧消耗氧气,从而使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鸡蛋被压入瓶内,故C不合题意;
D.钢笔吸墨水时,笔囊受到挤压后排出空气,导致里面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于是墨水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笔囊,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
【解答】A.A瓶中看到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甲物质为硫,并且A瓶中会产生有刺激性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故A错误;
B.B瓶中看到了火星四射,则乙物质为铁,B瓶中会产生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
C.C瓶中出现了明亮的白光,则丙物质可能为木炭,同时C瓶中会生成一种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在A瓶中少量的水,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实验开始时,在易拉罐中加少量水,是为了加热时能在罐内产生大量水蒸气,这样在遇到冷水后里面的水蒸气液化会导致气压变化巨大,从而使其变瘪,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将易拉罐开口朝上时,由于外面的空气会迅速进入罐内,因此不会出现变瘪的情形,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易拉罐被压扁是因为内部气压变小,大气压作用于易拉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将易拉罐倒扣在冷水中,是为了使水蒸气迅速液化,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二氧化碳溶于水时生成碳酸,而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碳酸会变成红色,故D错误符合题意,而A、B、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分析】性质决定用途,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因此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潮湿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而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变红,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红磷燃烧生成大量五氧化二磷,即看到大量的白烟,故A错误;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瓶内气压几乎不变,那么烧杯内的水就不能吸入瓶内,无法测出消耗氧气的体积,故B错误;
C.如果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那么吸入瓶内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和吸收氮气的体积之和,即无法测定氧气的体积,故C正确;
D.火焰熄灭后,要等到瓶内温度恢复室温时才能打开弹簧夹,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A
【解析】【分析】(1)(2)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
(3)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
(4)根据形变的种类分析。
【解答】他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这时罐内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离开易拉罐后,温度下降,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这就是看到的白雾。用橡皮泥堵住罐口后,里面的空气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体积缩小,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易拉罐被压瘪,故A正确,而B、C错误;
易拉罐被压瘪后,将发生塑性形变,即使打开橡皮泥,它也不会恢复原来的形状,故D错误。
故选A。
1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氧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后,没有明显不同的现象,故A不合题意;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B不合题意;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不合题意;
D.在氧气、氮气、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安全守则分析判断。
【解答】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应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防止新鲜空气进入,造成火势增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厨房燃气泄漏,不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因为开关打火时会引燃燃气,发生爆炸,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8.【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结合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碳酸会变成红色。由于试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试管内水面升高。
则正确的是①②。
故选A。
19.【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描述的现象推测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小科同学在做“二氧化碳熄灭烛火”实验时,他倾倒二氧化碳后上面的烛火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燃烧,它也不能助燃,但是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产物,分析两个集气瓶中气压的变化即可。
【解答】甲: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导致集气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被压入甲中;
乙: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集气瓶内气压几乎不变,则水不会流入乙内。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1.【答案】等于;大于;小于
【解析】【分析】当气球的体积不变时,气球内外气压相等。当气球内外气压大小不同时,总是向压强较小的一侧发生形变。
【解答】(1)如图所示的装置,气球的形状保持不变,则抽气前气球内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
(2)抽气时内的气球在膨胀,说明气球内气体压强小于玻璃瓶内气体压强,而气球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强,从而推测此时瓶内的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
22.【答案】(1)8;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2)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防止污染大气,或吸收燃烧产生的热,利于瓶内降温。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空气体积×20%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再用原来空气的体积减去氧气的体积得到活塞a所对的刻度值;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然后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集气瓶中的热不当能够吸收五氧化二磷,而且可以降低瓶内温度,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氧气的体积:10mL×20%=2mL;活塞a所对的刻度:10mL-2mL=8mL。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
(2)图2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防止污染大气,或吸收燃烧产生的热,利于瓶内降温。
23.【答案】(1)B
(2)①④
(3)b;BC
【解析】【分析】(1)根据硫燃烧实验中瓶内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铁丝燃烧实验中瓶内水的作用是防止炸裂瓶底分析;
(2)根据铁丝表面有铁锈,氧气不纯等会使铁丝燃烧失败分析;
(3)根据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及气泡产生快慢可检验氧气的快慢分析。
【解答】(1)A中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B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化物溅落溅裂瓶底,B中水可用细砂代替。
(2)①未打磨生锈的铁丝,铁丝表面的锈为干扰实验的进行,会使实验失败,;②铁丝在集气瓶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以防止氧气逸出,不会使实验失败;③铁丝绕在火柴上,使火柴燃烧引燃铁丝,为防止火柴燃烧耗尽瓶内氧气,需火柴快燃尽时才伸入,不会使实验失败;④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氧气会逸出,使氧气不纯,不会使实验失败。
(3) 若在图乙的装置中加入少量水,用于病人输氧,为观测气体产生速率及使气体的湿润,气体需从a端进入,b端是连接病人。该装置不能验证输出气体是不是氧气,A错误;通过是否有气泡冒出可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B正确;通过气泡的快慢可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C正确。
故答案为:(1)B;(2) ①④ ;(3)b;BC。
24.【答案】(1)>
(2)加热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3)移离蒸气能保证有充足的氧气
【解析】【分析】(1)液体的沸点随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2)(3)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找到着火点。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处烧瓶内气压不断增大,则里面气压不断增大,则里面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强,那么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100℃。
(2)B处水蒸气的温度很高,则对点燃火柴的作用是:加热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3)当高温高压的水蒸气高速通过时,B点几乎没有氧气,则:火柴移离蒸气才能燃烧的原因为:移离蒸气能保证有充足的氧气。
25.【答案】(1)供给呼吸;沸点
(2)支持燃烧;氮气
【解析】【分析】(1)性质决定用途,可根据用途推测物质的性质。在工业上,先将空气液化,然后升温,由于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则二者会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汽化而被分离开来。
(2)性质决定用途,可根据用途推测物质的性质。在空气中,氮气越占78%,氧气越占21%,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等越占1%,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氧与液氮的沸点不同。
(2)液氧可用于卫星发射,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人造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氮气。
26.【答案】(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50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
(2)量筒内收集到水的体积等于加入二氧化碳的体积与水中溶解二氧化碳体积之和。
【解答】(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根据“1体积水可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可知,250mL水可溶解250mL二氧化碳,因此流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300mL-250mL=50mL。
27.【答案】(1)气态
(2)沸点;没有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确定蜡烛燃烧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分析;
(2)根据表中数据物质燃烧温度与沸点和熔点的关系分析。
【解答】(1)由导管导出物质产生火焰的现象可知, 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 由表中信息可知,石蜡燃烧时温度高于熔点和沸点,产生火焰,铁燃烧温度高于熔点,但低于沸点,不能燃烧,由此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有关。铝的燃烧温度低于沸点,由此可知, 铝在氧气中燃烧时没有火焰产生。
故答案为:(1)气态;(2)沸点;没有。
28.【答案】(1)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2)A;B
(3)不能
【解析】【分析】(1)根据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分析;
(2)根据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会使测得结果偏小分析;
(3)根据测氧气体积含量实验中药品需只能与氧气反应分析。
【解答】(1) 水自动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集气瓶中。
(2) 使用的红磷量不足,会使装置内氧气不能完全消耗,使结果偏小,A正确;没有塞紧瓶塞,装置漏气,会使结果偏小,B正确; 没夹紧止水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会使结果偏大,C错误; 插入燃烧匙速度太慢,塞紧瓶塞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会使结果偏大,D错误。
(3) 若空气中氮气也能和红磷反应,使装置内减小的体积不止氧气的体积,所以不能用该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故答案为:(1)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2)AB;(3)不能。
29.【答案】(1)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②④;③④
(3)可以防止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
【解析】【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铜片上的白磷能否燃烧,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注意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对空气是否会造成污染。
【解答】(1)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能达到着火点,因此会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到达着火点时,必须控制可燃物和氧气接触相同,只改变温度,故选②④。
证明可燃物需要接触氧气才能燃烧时,必须控制可燃物的温度和种类相同,只改变是否接触空气,故选③④。
(3)根据图片可知,丁图中装置放在一个封闭的容器内,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体不会进入空气造成污染。
30.【答案】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或少使用煤等矿石燃料;左
【解析】【分析】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地球起着保温的作用,从而产生“温室效应”,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包括水蒸气(H2O)、臭氧(O3)、氧化亚氮(N2O)、甲烷(CH4)、氢氟氯碳化物类、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统称为温室气体,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约为55%,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
【解答】
第一空: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
第二空: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减缓温室效应的途径有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和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第三空: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能使环境温度上升,一段时间后,右侧二氧化碳的温度高于左侧空气温度,故水柱会向左侧移动。
31.【答案】矿泉水桶会变瘪 酒精燃烧放出热量使桶内空气受热膨胀溢出,用手按住瓶口后,桶内空气冷却,使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水桶被压瘪。
【解析】【分析】(1)酒精燃烧,消耗氧气,放出热量;
(2)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比较桶内外气压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水桶的形状改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