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项目四 服装色彩构成任务一 认识色彩 教案一、教学分析授课 内容 项目四 服装色彩构成 任务一 认识色彩 授课 地点 理实一体教室授课 对象 服装设计专业 二年级 第一学期 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使用 教材 《服装设计基础》(“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立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授课 形式 理实一体授课 教师 班级 人数计划 学时 内 容 建议课时数 合 计实训1--明度对比 2课时 6课时实训2--色相对比 1课时实训3--纯度对比 1课时实训4--冷暖对比 1课时实训5--色彩的调和 1课时教学 内容 分析 服装色彩搭配是以色彩的基础理论为依据并指导实践设计的。服装色彩属于装饰色彩的范畴,更多注重于理论与实践的并重。也就是说服装色彩侧重研究色彩搭配效果给人的视觉感应。本项目主要训练学生在掌握色彩基本属性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色彩完成服装的配色训练,并初步达到具有为不同肤色、气质、体型人群合理配色的能力。学习者分析 中职二年级学生对于专业课有一定的认知,专业课也比较喜欢学习,经过前一部分的基础造型训练,对服装有一定的认识对绘画能力有一些基础。第二学年开始接触服装配色,又增加了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中往往缺乏韧性,缺少钻研精神,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指导,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绘画技能。教学设计分析 本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把服装配色中的色彩三要素对比搭配和色彩冷暖对比与服装色彩的调和融合在一起,并利用实际的案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和实际配色能力。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掌握服装色彩的基本知识过程与方法 学生具备色彩调和和色彩搭配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钻研、加深交流、展示成果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及创新的能力,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与创新意识,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设计的能力。通过本次课教学,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和配色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为就业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学 重点 色彩的三要素对比搭配教学 难点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法学法 任务驱动法、探究学习法二、教学策略与设计教学 设计 思路 1.课前:首先,教师在学习平台上传学习资料,前期设计作业进行生评和师评。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完成知识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对旧知识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其次,提前做好分组,确定小组负责人;最后布置学习用具的准备,提前确保课上的有效学习。 2.课中:讲授新知,服装色彩的基本知识。实践环节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布置主题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演示教学,演示色彩三要素和冷暖的对比与调和的配色过程。在本节课当中,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发布任务、分解任务、完成任务、反馈任务等环节。给学生创造最大限度的自主学习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3.课后:学生梳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反思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并巩固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任务。教学 流程教学 环境 教室布置示意: 教学设备:黑板、多媒体投影仪、桌椅等。 教学准备: 师:PPT、《教学评价量规》; 生:颜色、调色板、毛笔、水罐、水粉纸、铅笔、橡皮、格尺、刀等。三、教 学 实 施教学 环节 第一阶段:课前导学课前 导学 <教学意图>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做学情分析,确定重难点、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资源手段> 多媒体、教育平台 <教学活动> 师:检查、查阅前期作业,上传本课任务单,下发预习任务 生:绘画工具的准备,预习本课,查找素材 导言 色彩的基本属性是学习服装色彩设计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后逐一练习,进一步加深对于相关色彩知识在服装运用中的效果。本次课我们来了解服装色彩搭配。第二阶段:课中研学环节一 ( 15 分钟) <教学意图> 根据讲解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光与色的关系,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辅助讲解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资源手段> 多媒体 <教学活动> 师:讲解、演示 生:观察、思考、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教学内容 光与色 色彩的基本概念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色彩,色彩即颜色的光彩。 科学家把太阳光引入暗室,使太阳白光通过三棱镜再投射到白色屏幕上。结果白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彩带,这种现象叫做色散。 自然界的颜色可分为两大类——无彩系和有彩系。 无彩系是指白色、黑色以及黑白调和而成的各种深浅不一的灰色。无彩系的颜色只有一种基本性质——明度的高低变化。有彩系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有彩系的色彩有三种特性,即色相、纯度、明度。环节二 (30 分钟) <教学意图> 根据讲解知识点让学生明确色彩的三要素,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辅助讲解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资源手段> 多媒体 <教学活动> 师:讲解、演示 生:观察、思考、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教学内容 色彩的三要素 (一)色相 色彩的相貌叫色相。在一般情况下,色彩的名字是用色彩的外观特征表示的,如红、黄、蓝、绿、黑、白等。看到或听到这些名字,人们就能想象出它们各自的外观特征,而这些外观特征就是色彩的色相。 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是红、黄、蓝,它们被称为三原色,即三个独立的、原始的颜色,不能由其他的颜色调制出来。而其他许多颜色却可以由它们混合而成。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色称为间色,如红色与黄色混合可以产生红橙、橙、黄橙等颜色;黄色与蓝色混合,可以产生黄绿、绿、蓝绿等颜色;蓝色与红色混合可以产生蓝紫、紫、红紫等颜色,橙、绿、紫是间色。原色和间色统称为六标准色,也是最纯的色彩。由两种间色混合而成的色称之为复色,也叫做再间色,如红灰、黄灰、绿灰等,或者有彩色和无彩色的混合也构成复色,自然界中的色彩都是以复色的形式出现的。把三原色以及由它们混合出来的颜色(即间色或复色)有规律地放成一个圆圈就能组成一个色相环。色相环是人们研究色彩相貌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明度 明度表示色彩明暗程度。如一个颜色加白色越多,明度越高,加黑色越多明度越低。不同的颜色之间存在着明度的不同,从色相环中我们可以看到黄色最亮即明度最高;蓝色最暗即明度最低。 不同明度的色彩给人的印象和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认识和区别色彩的明度也很必要。 人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作出了明度色标:在白色中小心地、逐渐增多地混入黑色,能产生许多由浅到深的灰色。把黑色放在一端定为9度,白色放在另外一端定为1度,然后由深到浅地排入7个明度差异相等的灰色,就能制作出最简单的明度色标。明度色标是人们认识和区别色彩明度的重要工具。一般情况下,人们把明度高于7度的颜色叫暗色,明度低于3度的颜色叫明色,明度处于3度和7度之间的色叫中明色。所有的颜色都能通过明度色标找出自己的明度,也可以通过与不同明度的其他色混合来改变自己的明度。 (三)纯度 色彩的艳丽程度叫纯度。从水粉颜料盒中选出一支大红色并把它挤到调色盘上,调色盘上的红色十分鲜艳,我们称这个红色为纯色或纯度很高的色。如果再往这个红色里调入白色或黑色,或其他的什么色,这个红色马上就可以变得不如原来那么艳丽了。这是因为它的纯度已经改变,已经降低了。根据色彩纯度的特征,自然界的色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彩色,如红、黄、蓝、绿、紫等;一类是无彩色,如黑、白、灰。无彩色不带任何色彩倾向,没有任何艳丽感,所以纯度为零。 色相环是色彩有秩序的循环,色与色之间有兼容与派生的秩序联系。 色相环中的色,其明度以黄、紫为分界,两侧形成从明到暗或从暗到明的明度秩序。 色相环中色的纯度以红、绿为界,两侧形成纯度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秩序。 在各种色彩中,黑色最暗,白色最亮,黑白之间的强弱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灰色。任何一种颜色加不同程度的白色都是降低了颜色的纯度而提高了明度,任何一种颜色加不同程度的黑色都是降低其颜色的纯度及明度。环节三 ( 45 分钟) <教学意图> 通过教师演示范画学生临摹教学,加深学生印象,帮助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讲练结合,及时评价,加强学习效果。随堂实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资源手段> 多媒体 <教学活动> 师:黑板演示 生:临摹、总结归纳、生评 任务实施实训内容一: 实训内容:明度对比 实训任务指导: 明度对比是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明度对比可以是同一色相之间的,也可以是不同色相之间的。以明度序列为例,如将色彩黑加白调出9个色标色块,黑为9,白为l;然后以3个色标为一个基调,可划分为三个明度基调,即l~3为高明度,4~6为中明度,7~9为低明度。明度对比的强度可分为强、中、弱;又可称为长调、中调、短调。环节四 (45 分钟) <教学意图> 通过教师演示范画学生临摹教学,加深学生印象,帮助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讲练结合,及时评价,加强学习效果。随堂实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资源手段> 多媒体 <教学活动> 师:黑板演示 生:临摹、总结归纳、生评 任务实施实训内容二: 实训内容: 实训任务指导:色相对比 同种色对比 同种色的搭配,就是采用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变化的方法,如浅红、红、深红的搭配。 邻近色的对比 邻近色对比,是指在色环上任选一色为主色与和此色相邻的色相搭配的方法,如红与红橙,或黄与黄绿等等。 类似色对比 类似色的搭配,是指在色环上取间隔60°左右的颜色,如红和橙、橙与黄等进行搭配对比。 中差色对比 中差色的对比是指在色环上取间隔90°左右的颜色进行搭配的方法,如红与黄橙、红与蓝紫、蓝与黄绿等。 对比色的搭配 对比色的搭配,是指在色环上取间隔120°左右的颜色进行搭配的方法,如红与黄、橙与绿、蓝与红等。这一类颜色的色相差别更明显,可产生强烈的效果,具有饱满、活跃、使人兴奋的视觉感受。此时用色,应根据面积大小的调和关系加以控制。 互补色的对比 凡两色相混合后呈灰黑色的称为互补色。任何一个彩色都有相应的补色,它们在补色色环上以180°相对分布。补色具有令视觉达到平衡的作用,是最强的色彩对比。环节五 ( 45 分钟) <教学意图> 通过教师演示范画学生临摹教学,加深学生印象,帮助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讲练结合,及时评价,加强学习效果。随堂实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资源手段> 多媒体 <教学活动> 师:黑板演示 生:临摹、总结归纳、生评 任务实施实训内容三: 实训内容: 纯度对比。 实训任务指导: 纯度弱对比 纯度差在4级之内,是十分微弱的纯度对比,有神秘感。 纯度中对比 在纯度阶段内相距5~9级的对比关系,色感含蓄、柔和,具有较强的统一力。 纯度强对比 相距10级以上的纯度对比,色彩效果鲜明,引人注目,特别是以纯色与无彩色对比时,色彩显得生动、活跃。环节六 ( 45 分钟) <教学意图> 通过教师演示范画学生临摹教学,加深学生印象,帮助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讲练结合,及时评价,加强学习效果。随堂实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资源手段> 多媒体 <教学活动> 师:黑板演示 生:临摹、总结归纳、生评 任务实施实训内容四: 实训内容:冷暖对比 实训任务指导: 在配色中将冷暖色并置,使暖的感觉更暖,冷的感觉更冷,这种色彩现象称为色彩的冷暖对比。在有彩色系中,橙色最具暖感,蓝色最冷,冷暖色系的划分即以补色色环中蓝、橙为冷暖的两个代表。 色彩的冷暖不仅受色相的影响,同时还受明度、纯度的影响。在无彩色里白色冷,黑色则暖。灰色,明度高的偏冷,明度低的偏暖。环节七 ( 45 分钟) <教学意图> 通过教师演示范画学生临摹教学,加深学生印象,帮助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讲练结合,及时评价,加强学习效果。随堂实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资源手段> 多媒体 <教学活动> 师:黑板演示 生:临摹、总结归纳、生评 任务实施实训内容五: 实训内容:色彩的调和 实训任务指导: 色彩调和包括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各种色彩对立因素的调和;二是各种色彩之间非对立因素和对立因素的调和。调和的意义就在于,在色彩搭配过于刺激或不协调时,能有方法调整而使之和谐,和谐就能产生美感。比较常用的调和方法有:同一调和法,类似调和法及对比调和法。 同色相调和 指的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组合能产生调和的色彩效果。 同明度调和 指的是同明度不同色相和纯度的色彩组合。色相不同,纯度不同,但明度相等,具有丰富、高雅的调和感觉。 同纯度调和 指的是同纯度不同色相和明度的色彩组合。同纯度的色彩搭配也会有调和的配色效果。第三阶段:课后拓学思考 与练习 1.说出什么是色相、明度、纯度。 2.做一个24色的色相环,观察各颜色之间的关系。 3.做一个9级的明度色阶,做强、中、弱对比训练。 4.做一个14级的纯度色阶,做长、中、短调的对比训练。任务拓展 <教学意图> 通过教师布置任务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与课后进行鲜明对比,展示学习成果,树立学习信心 <资源手段> 多媒体,学习平台 <教学活动> 师:布置拓展任务,实时指导、检查,组织评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与职场精神和自主学习、探究精神。 生:独立解决任务 拓展实训内容: 用色彩进行混色拼合出生活中的物品色彩。教 学 评 价学习领域服装设计基础学习情境服装色彩构成任务名称色彩基础任务完成时间评价项目评价内容标准分值实得分扣分原因生评师评生评师评任务分解完成评价任务实施能力评 价 色彩选择符合要求10色彩搭配和谐美观10色彩平涂均匀、干净10边缘整齐,干净10细节刻画细致10画面干净10画面构图美观合理10任务实施态度评 价任务完成数量10学习纪律与学习态度10团结合作与敬业精神10评价结论班级姓名学号组别合计分数评语 评价等 级教师评价人签字评价日期诊改 反思 成效不足改进措施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