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设计
课 题 《回忆我的母亲》
目 标 确 立 依 据 教材分析 《回忆我的母亲》被编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由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和人物传记《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四篇课文组成,这些课文或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单元教学目标为“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学习这些课文,除了了解别样人生,丰富生活体验,还应训练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回忆我的母亲》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它是朱德总司令在母亲逝世之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母亲形象。文章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抒发了对母亲无限敬爱的深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决心。语言平实,情感真挚。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能够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自读篇幅比较长的文章。能够概括文章内容,初步读出文章的情感。 但初中生一般喜欢辞藻华丽、情节曲折的文章,不甚理解质朴、寓深意于平淡的文章的长处。对回忆性散文抓住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领悟也还不够深入。
教 学 目 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把握文章倒叙顺叙相结合的结构。 通过概括典型事例,分析朱母优秀品质及其对“我”的影响。 找出文章中夹叙夹议的句子,分析作者叙议结合、平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点。 在默读、朗读的基础上,感受朱德对母亲和广大劳动人民真挚深沉的爱意、敬意。
教学重点 抓住典型事例,感受母亲品格。 品析本文叙议结合、朴素却又富含情感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崇敬以及尽忠党和人民的决心。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长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回顾名著,激趣导入 以暑假期间读过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朱德的描述激趣,并抓住“我应该感谢母亲”引出课文。 提问、ppt展示《红星照耀中国》片段 导入语引出新课: 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在红军那里,还是在敌人眼中,朱德都是神一样的存在。但是朱德却说“我应该感谢母亲”。人人都说他天赋异禀,然而在他的心目中,自己能有这样的成就,是母亲培养了他,造就了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回忆我的母亲》,走近这位养育了一代名将、开国元勋朱德的女性——锺太夫人。 回忆、交流
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简单介绍朱德的生平成就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补充本文文体知识,即回忆录的概念与特点。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一)Ppt展示作者简介 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①,在课本上做好相关记录。 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参加革命近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 Ppt展示作者简介 要求学生结合标题下蓝色字体预习导读,在课本上做好相关记录。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悼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完人”:德行完美无缺的人。 要求学生联系过往所学篇目,结合ppt,做好相关记录 朱德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回忆性文章。本文是一篇“回忆录”。 回忆录以记人为主,写作时遵从“三亲”原则,内容真实,事件典型,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务必要抓住作者在刻画人物时选取的典型事件以及他抒发的情感。 此外,回忆录还有一个特点——夹叙夹议。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阅读了解、批注记录
初读课文,以读促悟 朗读课文第1段,逐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叙事线索“勤劳一生”。 阅读课文第2-13段,圈画时间性词语,概括课文围绕“勤劳”写了母亲的哪些事例,体现出母亲怎样的品格。 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第一、二部分的大意,小结第一课时。 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齐读第1段: 交代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抒发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体现母亲核心品质的句子是? 第一段涵盖了如此之多的信息,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要求学生花5分钟时间默读2-13段,以表格的形式梳理相关事例并分析母亲品格。 先请学生分享交流,最后用ppt呈现表格中的内容。 明确: 母亲的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次序叙述——顺叙 从当下母亲逝世回忆母亲过往的种种事件——倒叙 以倒叙与顺叙相结合来安排文章结构 明确本文倒叙插叙相结合的结构安排后,请学生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前两部分内容。 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 齐读、思考、交流、记录 明确: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 “特别是她勤劳一生。” 开门见山,总领全文。 默读、圈画、交流、理解、批注 可能的回答: 第④段:“天不亮就起床”“把饭煮了,还要……还能……”——勤劳、“好劳动”、劳动本领强 第⑤段:“整日劳碌着”——任劳任怨 第⑥段:“用桐子榨油来点灯”“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俭朴 “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聪明能干” 第⑦段:“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极能任劳任怨” “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性格和蔼” “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宽厚仁慈” 第⑧段:“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 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顽强不屈、“朴素的阶级意识”增强 第⑨段:“母亲和父 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有远见、识大体、要求摆脱贫困和欺压的骨气 第⑩段:“我母亲对我这 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深明大义 第 段:“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眷恋土地、坚持劳动 第 段:“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勤俭持家 “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期望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 第 段:“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热爱劳动 默读,梳理 明确: 第一部分——第①段:悼念母亲,引出回忆 第二部分——第②- 段:记叙母亲“勤劳一生” 第一层:2-7段,叙述在贫苦家境里母亲表现出的高贵品质(小结句:“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二层:8-13段,突破家庭范围,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写出母亲的伟大 第三部分: - 段
第二课时
回顾所学,导入新知 简单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学习目标:体会作者的情感、品析语言特点。 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朱德母亲钟太夫人一生的主要事迹,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分析了朱母的形象。我们也提到,回忆录的特点之一是抒发真情实感。那么这篇课文中,作者表露出哪些情感呢?他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回忆、思考
再读课文,感悟真情 读课文14-15段,概括作者从母亲身上得到的教益。 体会16-17段的表达方式与前两段的不同,并概括16-17段大意。 总结第三部分层意,完成文章脉络的梳理。 要求学生默读14-17段,说说母亲对于朱德的影响。 这些教益在朱德眼里是“最可宝贵的财产”。 学生交流后,教师ppt总结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要求学生比较14-15段与16-17段的表达方式,分别阐述二者的作用。 引用《孝经》中“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帮助学生领悟为什么朱德会将报答母亲深恩的情感上升到对人民、对党、对民族的情怀。 请学生概括14-17段的内容,教师板书小结课文脉络 默读、圈画、交流 明确: 第 段:“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第 段“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比较、概括、交流 明确: 14、15段——议论:与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紧密呼应。 16、17段——抒情:抒发母亲离我而去所带来的哀痛和自己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概括、交流 明确: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作者报答母亲深恩、继续革命的决心
合作探究,品析语言 以第④段为例教读品析语言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段中的副词、数量词、动词等词语去体会。 交流讨论,体会以下几句句子的语言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母亲在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三)速读文章,找出对母亲直接评价的议论性语句,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含义,体会其作用。 (一)过渡语: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作者善用朴实的语言,而将深情寄寓其中,十分具有感染力。 教师教读: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母亲不只是从早忙到晚,更是长年累月地连轴转。 二十多口人——写出了家庭成员人数之多,也暗示母亲要做的家务活之多。 还要——突出母亲的辛劳,也包含着“我”的心疼之意。 还能——表现母亲劳动能力之强,十分能干,有赞叹也有自豪。 本段既写出母亲的勤劳,又表达了对母亲的敬佩和心疼。 (二)给学生5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同桌、前后之间在书本上找到ppt上所呈现的句子,并品味其中的语言魅力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 强调:品味语言可以从副词、数量词、动词等词语入手。 学生讨论完后,请学生分享交流,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从ppt上标红的词语引导。 (三)结合回忆录“夹叙夹议”的语言特点,要求学生在文中画出关键的议论性的句子,谈谈其表达效果。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在记叙事件中穿插议论的作用: 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一些对人物、事件的议论,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是传记体文章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特点。这些议论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如我们刚才通过一些议论句中直接的评价性词句(勤劳、任劳任怨、和蔼)能快速、直观地了解母亲的形象。有时议论句也会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比如文末,作者通过议论句,将对母亲的深情扩展到对广大人民、对党、对民族和国家的博大情怀。 理解、记录 (二)圈画、讨论、交流 明确: “这样的”承接上文,指上文中每一天繁重的劳动:“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 “整日”说明母亲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 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看也不看”表明饭菜质量差 “吃起来有滋味”表明母亲做饭水平高。 前后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勤劳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3.第一个“永远”写出了母亲对献身革命事业的儿子的想念,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我”对年迈的母亲的牵挂与惦记。朴素的语言里流露出母子情深。 “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4.“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三)圈画、交流、理解 明确: 开头“她勤劳一生”既点明这是母亲最大的特点,也是整篇文章的主线,总领全文。 “母亲是个好劳动”直接引起第4段的叙述,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是总结性语句,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会在一起。
小结延伸,布置作业 归纳本文主旨 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积累容易读错的字词和需要掌握意思的词语 布置回家作业:选取几件典型事例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一)过渡语:我们在叙议结合的表达中,认识了平凡深藏伟大的钟太夫人。从平实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中,感受到了朱德对母亲热烈、深厚而又绵长的爱。最后,让我们来总结内容一下本课的学习内容。 主旨:本文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及影响,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限敬爱的感情,表达了作者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二)从选材、语言、组材、写法四个方面来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思考题:回忆性散文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请同学们试着将本文和《藤野先生》两篇文章对比梳理,感受两文在这四个方面的不同以及共同点。 请学生辨析字音、阐述词义,后要求学生朗读ppt上的字词 注音: 佃(diàn)农 韶(sháo)关 仪陇(lǒng) 妯娌(zhóu li) 勉强(qiǎng) 衙(yá)门 横蛮(hèng mán) 私塾(shú) 不辍(chuò) 词义: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不辍 周济 慰勉 布置作业——通过典型事例写人: 在你的记忆中,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位特别的长辈,在你成长中给你无限的鼓舞与力量,让你对他/她充满了崇敬和感激之情呢?请你用叙述为主、议论抒情为辅的表达方式,将记忆中最典型的故事和最真挚的情感书写下来吧! 注意: 确定所要写的人物的特征 围绕要写的特征选取典型事件 记叙事件时要抓住典型细节,如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突出人物特征。 回忆、梳理、记录 回忆、梳理、记录、思考 可能的答案: ①人物刻画方面,本文以典型事例为主,中间穿插议论和抒情,《藤野先生》注重人物描写。 ②语言上,本文语言平白如话,而《藤野先生》冷峻犀利,耐人寻味。 ③共同点是写人叙事,抒发真情实感。 (三)辨析、标注 (四)记录回家作业
板 书 设 计
第一部分(第1段):寄其哀 2-7段:贤母 第二部分(第2-13段):述其功、颂其德 寓深情于平实 8-13段:完人 第三部分(第14-17段):感其恩
教 学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