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思辨类作文审题立意精准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4 思辨类作文审题立意精准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资源简介

【2024高考二轮复习】
2024高考二轮复习作文冲刺
思辨类作文审题立意
精准突破
一、二元思辨作文
二元作文是有两个核心概念的作文,二元作文在审题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审题准确,不要漏掉关键词;第二,二元并举,不可缺漏一方。当然,二元并举并不是说两者同等重要,在并举的时候,我们往往要体现二者的关系,这样的标题显得更“思辨”。两个核心概念的关系,可以分为条件关系和对立统一关系。
(一)条件关系
指一个事物的存在是另一个事物存在的条件。
[2021·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
1.挖掘内涵
(1)“可为”:指符合道德规范的,在法律范围之内的,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的自觉认识。客观上是对背景、条件、能力的判断;主观上是为而可为。材料中的“可为”指“大有可为的时代”,是说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的奋斗历程,如国家惨遭蹂躏的时代,建立新中国的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百年华诞新征程时代。有人说生不逢时,有人说生逢其时,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是可为的时代。
(2)“有为”:指通过主观努力,自觉担当使命,积极履行人生职责并做出一定成绩的行为。客观上是对事实、过程、结果的评价,主观上是大有作为。材料中的“有为”是“大有作为的青春”,即指我们的精神时刻受到百年党史的滋润,是一个“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的青年,必定有“有所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指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必将大有所为。“有为的青年”,具体可写早期的革命志士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等,社会主义建设者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以及当下新征程中所有为祖国富强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仁人志士。
2.明确二者关系,确定立意
“可为”与“有为”二者是条件关系。“可为”是“有为”的前提、基础,“有为”是“可为”的升华、评价。如果说可为时代是磨难、牺牲、机遇、挑战,那么有为青年就要担当责任,拿出勇气,甘于奉献!可为与有为的意义,对青年而言,投身可为时代,推动民族复兴,成就有为人生;对民族而言,中华儿女皆有为,国家强大必可为。总之,可为的时代造就有为的人生,有为的青春是可为时代的重要元素。也正是一代代的有为英雄,让我们当下的新征程更加大有可为。请珍惜可为时代,赓续红色精神,争做有为青年,将我们的未来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二)对立统一关系
指二元之间矛盾对立又互补统一。构成核心概念的二者表面上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 “距离”“联系”本是矛盾的,结合材料“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可知,“距离”为疫情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由“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可知,“联系”为人与人、人与国家间的温情联系。疫情中既需要拉开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又需要增加人间温情。二元关系由矛盾对立,变为和谐共生。因此该题可立意为疫情拉开距离,但割不断联系。需要扣住“距离变了,但联系没变,只是联系的时间或方式变了”这个中心来写。
综上所述,构思二元作文时,需深入探求矛盾双方斗争或依存的原因,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分析二元转化的条件。需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话题的核心间的关系有时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和价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我们写作时一定要摆脱线性思维,坚持二元对立转化的辩证思维。
[2023·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过程】
1.确定核心概念:第一则材料说明的普遍道理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以概括为共赢;第二则材料说明的普遍道理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可以概括为求同存异。故为二元作文。
2.确定概念内涵:共赢就是既符合自己的利益,又能促进与他人的共同发展。它是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求同存异的意思是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共赢是目的,求同存异是原则和方法。
3.确定概念外延及二者关系:为何共赢是目的 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类命运共通,休戚与共。
为何求同存异是原则与方法 因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只有通过求同存异才能实现共赢。
4.确定文章立意: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求同存异,谋求共赢。
【优秀范文】
乘合作扁舟一叶 渡共赢玉鉴琼田
细数历史脉络,君可见时代的大潮泥沙俱下,任谁都无法偏安于自我封闭的孤岛。在这洪流、旁流波澜壮阔的裹挟之中,唯有那些深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事物方可站稳脚跟,立足于当下,展望于星火。
滴水入海免于干涸,合作共赢震古烁今。
合作如兰,扬扬其香。采而佩之,共赢四方。激荡时间长河,犹记相如“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石破天惊,遂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犹记诸葛亮力排众议,舌战群儒促成孙刘联盟,终成赤壁之战流芳百世。古今有志气有气节的人无不善于巧借合作之力,成几家共赢。反观那些妄想通过吹灭他人之灯、阻挡他人之路而求发展者,看似占据一时之利益,实则为人不明,终将为世人所唾弃遗忘。
集体的合作互利之于国家,诚若层层细壤之于泰山,不可释亦不可却。
如今九万里风鹏正举,中国正以崭新姿态彰显中国“智造”的生动魅力,可这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便能成就的,绝不是一人独行、一帆独航便能实现的。从被他国嘲笑绝无可能自主研制出核潜艇,到今日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无数科研组织以小流汇江聚海,以细沙积土成山,才终换得了如今的炬火焱焱——君可昂首见,“天问”探火、“羲和”逐日、“嫦娥”访桂魄;君可埋头看,“蛟龙”遨游、“海燕”潜翔、千里尽澄澈;君亦可送目望,红旗悠扬春风得意、山川展画图。
百花齐放方显春意盎然,千帆竞发正显波澜壮阔,美美与共彰显大国风采。
在中国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多极化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稳步推进的今天,开放已然成为国家繁荣稳定的必由之路。从“一带一路”到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正以合作共赢的意气、撼天动地的志气,构建起自信从容、平视世界的底气。这一切无不彰显着合作共赢的生动魅力和大国智慧。
青年是百卉萌动的初春,是新发于硎的利刃,是大千世界的主人。
现如今,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我们的答卷正在写就,需谨怀合作之心以求共赢之利,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以合作之力放飞青春理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中以共赢之利书写人生华章,乘合作扁舟一叶,渡共赢玉鉴琼田!
三元思辨作文
三元作文因各元关系的不同,决定了审题时选择的三元核心概念的侧重点的不同。常见的各元逻辑关系有: 选择型、比较型、交互型。
(一)选择型
所谓选择型,就是说命题材料中有三个核心,但是,写作的时候选择其中之一去写就可以,这是最典型也是最简单的三元作文。
[2020·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 由孔子说的话可以提炼出管仲的改革精神,智慧、仁德精神(不用武力,用会盟的外交手段,平息诸侯国的纷争)。
司马迁很明显推崇鲍叔知人善任、荐贤不妒的精神。另外,鲍叔和管仲交好,鲍叔举贤不避亲,也是任人唯贤、不苟私利、以天下为重的表现。
由材料很容易能提炼出齐桓公不计前嫌、大度宽容的精神。
我们可以任选其中一个人物去写作,“言一不及其他”也是完全可以的。
综合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的表现,能发现他们三人有共同点,就是无论举贤(鲍叔)、纳贤(齐桓公)、应征(管仲),三人都不以个人的私欲、个人的得失为计,而是以国家发展、社稷需要、百姓利益等为先导。所以也可以从他们三人的共同点“心中有天下大道义,眼中无个人小自我”来写。
(二)比较型
[2022·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 这道命题中也有三个核心,但是,它与前一道命题不同的点在于:前一道命题中的三个元素的矛盾关系不那么明显,而这里的三个元素的矛盾更突出一些。换句话说,前一道作文题可以写齐桓公、管仲、鲍叔中的一人,可以不及其他;而这里写独创的话,难免要与移用、化用做一比较,因为从本质上,三种方式具有比较明显的矛盾关系。
材料中取名从“翼然”到“泻玉”再到“沁芳”,最后“贾政点头默许”,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梯级进阶”权衡比较,最终“创造创新”脱颖而出。所以说,要辨析“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三者的关系,并把“根据情境独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三者的关系:直接移用,取的是形。比如学西方之“器”。借鉴化用:取之为己用,开始有个人之思。情境独创:在借用和化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自我开创、标新立异,有形也有思。
由此,可从创新的方法角度进行思考,考虑的是现实环境与创新的关系。事实是第一性的,艺术是第二性的。艺术创作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即我们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论是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都离不开对现实环境的把握。
创新亦是如此,这三种方法体现了创新的三重境界:就地取材、他山之石、匠心独运。①初级的创新是发现既有的新的事实,将其表达出来。由于是先发性,所以具有创新性。②再高层次的创新是通过联想,将已经被发掘的事实与其他事实相关联,产生1+1>2的艺术效果。③最高层次的创新是独创、原创,根据现实环境进行提炼、升华,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此题还给我们关于创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启示:良好的创新环境非常重要。像题中这样的头脑风暴的场景和各抒己见的环境更有利于创新的产生。
当然,匾额题名并没有给出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它是一个开放性的选择,不同的题名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从各个角度来考察事物,这也是一个立意方向。
(三)交互型
[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 挖掘概念内涵:在材料中,科学家展示的开启未来的力量是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科技,是“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所以要培养年轻人的科学素养;摄影家展示的开启未来的力量是记录传统文化的影像,是“民族的,血脉的”,故要寻求“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建筑家展示的开启未来的力量是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为后代注入理想和精神。
确定概念维度和三者的关系:开启怎样的未来——开启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怎样开启这样的未来——要拥有开启未来的力量;什么是开启未来的力量——创新发展,科技、文化认同,富有特色的理想和精神;谁来开启这样的未来——无数奋发有为的人选择热爱,努力创新,才能拥有开启美好未来的力量。
所以这里的“三元”——“选择·创造·未来”是绝不能任选其一去写的,也不是简单比较的关系,而是要找到一条线索,将三者进行一个“交互关联”才可以。
【注意】 选择型作文审题的关键是找出那个选择的“标准”,这个标准越合理,选择的结果越符合“标准”,我们的文章写作越有说服力,没有标准的选择是没意义的;比较型作文审题的关键是找到元素之间的“异同”,再对“异同”进行“比较”,这个“异同”越大,我们的文章写作越有说服力,没有异同的比较是没意义的;交互型作文审题的关键是找出能够贯穿核心的线索,这个线索与核心联系越紧密,越巧妙,我们的文章写作越有说服力,没有“一以贯之”的线索的“交互”是没意义的。
[2023·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过程】
1.确定核心概念:材料的主体是一句话,讨论的问题可以概括为:技术使人掌控时间还是被时间掌控 核心要素有三个:人、技术、时间。故为三元作文。
2.确定概念内涵:时间和技术都是标量,本身没有善恶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人。所以,写作的重点在于人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应用技术,如何把控时间。
3.确定概念外延及三者关系:好的一方面,时间本身是隐而不见的,技术使时间“显现”出来;技术使时间可以精准量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显现出时间的力量。
不好的一方面,人在使用技术的时候被技术“异化”,从而成为时间的奴隶;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成为机器的附庸,人被物化,人的生命也像时间一样被精准分割;技术的“无序扩张”使人被繁忙的工作与无尽的焦虑包裹,有人生苍茫之感。
4.确定文章立意:人要把控技术,使它为时间的精准化助力,而不至于将人完全异化,我们要把控人生,做时间的主人。
【优秀范文】
挽技术雕弓,击时间长空
“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技术不断革新,为更好地利用时间提供了便利,然而有人却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我们唯有借助技术之东风,来浸润时间,增加时间的力量感,方可成全完美的人生。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君不见,都江堰惠泽万民,经历千年;东方红响彻苍穹,开启时代;中国北斗方兴未艾,掌控时间。我们生于盛世,不能故步自封,害怕技术,也不能成为时间的仆人,而要成为技术和时间的主人,画出完美人生。
御技者,不为外物所干扰,有效利用时间,此谓人生发展之广度。花谢花飞枯荣替,岁月不居时序迁。与毕昇同游,赞美印刷术造福百姓;与杜云飞同游,喝彩天河二号重夺第一;与杨利伟同游,感慨中国航天举世瞩目。中国,正以龙的姿态腾飞。科技不仅是公民生活的保障,亦是一个国家的依靠,科技发扬卓立矣,则邦国亦以兴起。技术的蝶变,人类的进步,可以说是时间最好的沉淀。所以成全完美人生须借助技术之东风。
强时者,不为内欲所诱惑,高效利用技术,此谓人生发展之深度。山止川行,风禾尽起,时间对于学者而言,并不只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更是“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人类只有珍惜当下,方能创造自己的价值,为科技献身,绽放绚烂之花。“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爱迪生通过电话机中的膜板,观察其震动情况,并为其画了草图,从而发明了留声机,将人类科技历史再推进一步。“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在人生的旅途中,科技便是交通工具,而时间则是燃料。所以成全完美人生须浸润时间。
时间是自我成长的基础,技术是自我成长的催化剂;时间为技术革新提供沃土,技术革新为时间沉淀提供工具;两者可有机融合。然而如今许多人因过度依赖技术,想做时间之主,最后却成时间之仆,我辈青年当引以为戒,学会如何借助技术之东风,来浸润时间,增加时间的力量感,方可成全完美的人生。
殷殷之情系中华,寸寸丹心报家国。愿中华青年能够处理好技术与时间的关系,借助技术掌控时间,不后悔于昨日,不畏惧于将来,有一丝血肉便发一分光亮,做唯一的太阳,成为技术和时间的主宰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