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高三十一校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湖北省高三十一校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届湖北省高三十一校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分布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也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保护水源地,让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推动信息公开,确保不在水源地附近农田使用任何农药
B.开展公众教育,制止未经评估的随意放生行为
C.进行公益宣传和法律监督,减少生活和工业垃圾排入水源地
D.保护水源地生物多样性,提高该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2.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食细菌的线性动物,居住在土壤中。浙江大学的徐素宏教授研究团队发现该线虫表皮细胞损伤后,高尔基体以及产生的囊泡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聚集在伤口处,进行膜修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有关
B.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两者可直接相连
C.高尔基体来源的囊泡参与膜修复的过程体现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D.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通常由细胞骨架提供运输轨道
3.研究表明:人体内的APC细胞可将它的端粒以囊泡形式转移到T细胞的端粒上,从而保护T细胞免受细胞分裂导致的细胞衰老。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APC和T细胞中端粒的化学组成相同,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
B.APC的端粒通过囊泡转移到T细胞,说明衰老T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C.衰老T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核萎缩,细胞体积增大
D.APC的端粒转移到T细胞,可减缓免疫力下降的趋势
4.细胞膜上的钠钾泵(也称钠钾转运体),可进行钠离子和钾离子之间的交换,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乌本苷是钠钾泵的抑制剂,其本身引起溶液浓度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钠钾泵对离子的转运循环依赖磷酸化过程
B.乌本苷处理可导致细胞失水皱缩
C.Na 的运输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D.该过程中K 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5.光合作用光反应可分为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原初反应中光能经色素的吸收和传递后使PSI和PSII上发生电荷分离产生高能电子,高能电子推动着类囊体膜上的电子传递。电子传递的结果是一方面引起水的裂解以及NADP+的还原;另一方面建立跨膜的H’浓度梯度,启动光合磷酸化形成ATP。光反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初反应实现了光能直接到化学能的能量转化过程
B.类囊体膜内外H 浓度梯度的形成与水的裂解、质体醌的转运以及NADP+的还原有关
C.图中H+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叶绿体基质
D.光反应产生的NAD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6.悬浮培养的动物细胞会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等因素而分裂受阻。生产上常用灌流式培养避免这些现象出现。灌流式培养是在细胞培养管内,一边不断注入新鲜培养基,一边将培养液的上清液不断移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灌流式培养的细胞会贴壁生长,但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B.灌流是在细胞密度达到一定浓度或者营养物质低于一定浓度时进行
C.灌流速率越高,营养物质利用越充分
D.培养管通常放置在95%的O 和和5%CO2的环境中
7.现有四个转抗除草剂基因(Bar)的玉米纯合品系(基因型为BarBar),为研究Bar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F F (F 自交后代)
甲×乙 全部为抗除草剂植株 抗除草剂301株,不抗除草剂20株
乙×丙 全部为抗除草剂植株 抗除草剂551株,不抗除草剂15株
乙×丁 全部为抗除草剂植株 抗除草剂407株,不抗除草剂0株
A.甲与乙的Bar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乙与丁的Bar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C.丙和丁的Bar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D.甲与乙杂交组合的F 中约1/4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8.如图为果蝇X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摩尔根运用同位素标记法将白眼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
B.图示中所示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都和性别相关联
C.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分叉毛基因最多有4个
D.白眼和石榴红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9.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研究生物进化轨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解释生物进化的两种天然对立的观点
B.按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解释耐药菌的产生原因是有抗性的细菌存活并产生后代的概率更大
C.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不同岛屿上地雀喙形的不同是因为岛屿不同环境对地雀进行了选择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曼彻斯特地区的树干变黑可通过降低浅色桦尺蝼的出生率来降低浅色基因频率
10.为研究拟南芥植株E基因的功能,科研人员将T-DNA插入到E基因中,导致其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基因记为e。为验证某拟南芥植株的基因型,科研人员根据基因E和T-DNA的序列,设计了三种引物,引物的结合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完整的E基因和T-DNA整合后,因片段长度过大,不能完成整个融合基因的PCR扩增。科研人员提取该植株的总DNA,分别用引物“I+III”组合及“II+III”组合进行PCR,两种引物组合均能完成扩增。拟南芥植株的基因型为( )

A.Ee B.EE C.ee D.EE或Ee
11.2023年10月24日,两枚硬币大小的脑机接口处理器通过神经外科医生的操作植入高位截瘫患者杨先生的颅骨中,成功采集到感觉运动脑区颅内神经信号。这台手术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国光教授团队、清华大学医学院洪波教授团队共同完成。经过三个月的居家康复训练,杨先生可以通过脑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实现自主拿起水杯喝水等脑控功能,抓握准确率超过90%。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患者机械手臂上的触觉传感器接收刺激后,将信息直接传递到大脑B区域
B.A区域植入的电极可刺激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触觉”,完成了反射活动
C.信号输出设备②与动力装置③相当于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与效应器
D.A、B区域间仅通过电信号传递兴奋,相应神经元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12.传统发酵过程中,控制发酵条件至关重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果皮上有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好葡萄酒后,不能直接通入无菌空气制作葡萄醋
B.泡菜发酵后期,尽管乳酸菌占优势,但仍有产气菌繁殖,需定期开盖放气
C.制作果酒的葡萄汁不宜超过发酵瓶体积的2/3,制作泡菜的盐水要淹没大部分菜料
D.果酒与果醋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18~25℃,泡菜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30~35℃
13.通常认为,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免疫才具有免疫记忆,呈现二次免疫“既快又强”的特点,而先天免疫不具有免疫记忆。最新的研究发现,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也能发生功能改变,使得先天免疫也能产生免疫记忆,这一现象被称为“训练免疫”,机制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次刺激后,吞噬细胞产生了更多的细胞因子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训练免疫”不依赖于T、B细胞,是“第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记忆
C.图中吞噬细胞发生的表观遗传修饰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D.内源性抗原诱导的“训练免疫”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减的症状缓解
14.生态学家对某地云杉林中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研究,四种林莺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 觅食部位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所有云杉与林莺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四种林莺在云杉林中处于相同的生态位
C.觅食部位不同减弱了四种林莺的种间竞争
D.标记重捕法是生态学家在此研究过程中的首选
15.生活中的一些认知有的有一定科学依据,有些违反生物学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被自家宠物咬伤的患者也需接种狂犬疫苗
B.通过食用发霉橘子表面青霉菌消除体内炎症
C.75%酒精能消毒,可通过饮酒的方法消除体内病毒
D.有氧运动可提高海马脑区发育水平,利于第三级记忆的形成
16.下图是科研人员利用白鼠和黑鼠的早期胚胎培育黑白嵌合体小鼠的流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使用的早期胚胎可以是桑葚胚
B.早期胚胎培养过程中需要添加血清
C.代孕母鼠生产的嵌合鼠毛色黑白相间,是四倍体小鼠
D.过程③通过同期发情处理代孕母鼠可提升受孕成功率
17.CADASIL是一种遗传性脑部血管疾病,是由于NOTCH3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偏头痛、认知障碍及癫痫等。某患者家系的该病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OTCH3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B.图中所有患病个体均为NOTCH3基因的杂合子
C.给患者导入NOTCH3基因可有效治疗该疾病
D.Ⅲ—1和Ⅲ—2再生一个健康儿子的概率为1/8
18.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的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 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数字表示CO 的排放量或减少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现碳达峰后,空气中CO 的浓度仍可能会增加
B.图中C、D能通过食物关系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若用图中的数字构建碳中和数学模型,则该数学模型是①=②+④+⑥
D.与碳在生物成分和环境之间传递相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二、非选择题
19.植物的一些生理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其影响关系的确定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释放到胞外的ATP(eATP)可通过受体介导的方式,调节植物生理活动。为探究eATP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科研小组用去离子水配制了适宜浓度的eATP溶液,并用其处理菜豆叶片。一段时间后,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 浓度等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对照组的处理方式为 。
②活性氧(ROS)能促进植物叶肉细胞气孔的开放,NADPH氧化酶是ROS产生的关键酶。科研人员用eATP处理NADPH氧化酶基因缺失突变体,发现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组基本一致。试推测eATP调节植物光合速率的机制: 。
(2)一般认为,胞间CO 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原料越丰富,净光合速率越高。为了验证该规律是否成立,研究人员以菜豆叶片为实验材料进行如下实验:在同样自然光照的情况下,用人工光源给实验组额外补充光照,检测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 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测定净光合速率是以单位 CO 的吸收量为指标,测定的数据 (填“需要”或“不需要”)加上遮光处理的数据。
②该结果 (填“支持”或“不支持”)上述规律,理由是 。
20.2019年7月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烧毁逾1000万公顷土地,导致风头鹦鹉、考拉等大批标志性物种以及大量珍贵植被受损。2020年2月,大火终于熄灭,森林植被开始复苏。分析以下问题:
(1)考拉鼻子特别发达,形状各种各样,体长也有区别,这体现了 多样性。刺鼻的烟味和火光给考拉传递了 信息,使一部分考拉逃生。
(2)山火有地下火、地表火和树冠火,这是由森林群落的 结构决定的,火灾初期,强度较弱的地表火对森林是有利的,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原因是能烧掉枯枝落叶,促进 。
(3)有报道说,当地“火鹰”(如啸鸢等)纵火加剧了火灾灾情。“火鹰”是肉食性猛禽,喜欢在着火的森林里活动,它们会衔着着火的树枝将其运送到尚未燃烧的森林里。试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火鹰”纵火的目的: 。
(4)下图1是森林火灾中光热刺激和烟雾中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图2是埋在土壤中的种子萌发时,幼苗的下胚轴的顶端会形成“顶端弯钩”,该结构能避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在出土过程中与土壤直接冲撞而造成机械损伤,下胚轴顶部两侧的细胞中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据图分析:
①在紫外线照射下,KAR类物质不能促进种子萌发,原因可能是紫外线照射导致KAR类物质分解或紫外线照射损伤种子,为了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A组 休眠的红杉种子100颗,在正常条件下培养48h,测定萌发率
B组 休眠的红杉种子100颗,添加KAR类活性物质,其他与A组一致,测定萌发率
C组 休眠的红杉种子100颗,添加紫外线照射后的KAR类活性物质,其他与A组一致,测定萌发率
D组 ______,添加KAR类活性物质,其他条件与A组一致,测定萌发率
D组的处理是 。如果紫外线照射导致KAR类活性物质完全分解且不损伤种子,预计这4组实验种子萌发率的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
②研究发现重力是幼苗顶端弯钩形成的起始信号,形成期高浓度生长素在下胚轴 (“m”或“n”)侧积累,导致该侧细胞生长 。下胚轴顶端倾斜角a (“变大”或“变小”)形成弯钩。打开期下胚轴该侧细胞中生长素被稀释到较低浓度,转而 (“促进”或“抑制”)细胞生长。
21.离子的跨膜运输是神经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基础。最近,科研人员发现了突触信号传递的新方式。

(1)引起突触前膜上Ca 通道打开的原因是 。
(2)在突触部位胞内的钙离子主要来自于胞外。为证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提出可供实验的两套备选方案。
方案一: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再在该实验体系中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方案二: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另取一组实验材料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比较上述两个方案的优劣,并陈述理由 。
(3)科研人员发现在无Ca2+条件下,对大鼠的初级感觉神经元(DRG)给予电刺激,其突触后神经元(DH)也可检测到膜电位变化,进而对这种非Ca 依赖的信号传递方式进行了系列研究。
①研究发现DRG细胞膜上存在受电压调控的N通道。将大鼠DRG细胞与DH细胞混合培养,在无Ca 条件下,向体系中加入N通道的 ,对DRG施加电刺激后, (填“有”或“没有”)检测到DH的电位变化,说明N通道参与了非Ca 依赖的突触信号传递。
②为证明在非Ca +依赖的方式中,介导突触传递兴奋信号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以无Ca 条件下混合培养的DRG和DH细胞为实验材料,加入谷氨酸受体阻断剂,孵育一段时间后对DRG施加电刺激,检测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量。请完善该实验方案: 。
22.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水稻,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为提高产量,优化品质,我国科研者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1)种植一次就可以像割韭菜一样连续收获3—5年,这种神奇的水稻,就是多年生水稻。地下茎是许多植物维持多年生的重要器官,是实现水稻多年生的关键。
①某研究团队将无地下茎的RD23品系与具有地下茎的长雄野生稻杂交获得了有地下茎的植株F ,F 自交后,F 中有地下茎的132株,无地下茎的106株,据此推测有地下茎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 性性状,判断依据是 。
②有研究者重复了上述实验,对F 代检测发现部分个体的基因型与表型不符(基因型上推断应该有地下茎,实际却没有地下茎)。研究者提出了两种假设:假设一:还有其他基因参与了此性状的调控。假设二:此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F 代基因型与表型不符的个体中来自RD23染色体的比例远大于其他个体,此结果更支持假设 。若要通过其它杂交实验的结果来支持该假设,可以选择用RD23品系和F 有地下茎的水稻杂交,子代表型比例应为有地下茎:无地下茎小于 。
(2)杂交水稻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长势好,产量高。雄性不育株的发现和利用是杂交水稻的重要基础。
①现有水稻雄性不育系甲,将育性恢复基因(M)、花粉致死基因(r)和荧光蛋白基因(G)紧密连锁作为目的基因,与质粒构建成 ,为了能够连接上该目的基因,质粒上应含有 。利用 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到甲品系中,经筛选获得仅有1条染色体上含有目的基因的杂合子乙。下图中能表示杂合子乙体细胞中相关基因位置的是 。
②将乙品系自交,获得的种子中约50%为荧光种子,50%为非荧光种子,原因是 。
A. B.
C. 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详解】A、农田合理使用农药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适度使用农药能防治害虫和除去杂草等,有利于环境的保护,A错误;
B、随意放生可能引起生物入侵,因此开展公众教育,制止未经评估的随意放生行为,B正确;
C、进行公益宣传和法律监督,减少生活和工业垃圾排入水源地,有利于环境的保护,C正确;
D、保护水源地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群落的营养结构复杂,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D正确。
故选A。
2.D
【分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其功能有:(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高尔基体参与的是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A错误;
B、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两者可直接相互交换,但不直接相连,B错误;
C、高尔基体来源的囊泡参与膜修复的过程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性,C错误;
D、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有关,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通常由细胞骨架提供运输轨道,D正确。
故选D。
3.D
【分析】免疫细胞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淋巴器官内,成熟时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详解】A、端粒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A错误;
B、细胞衰老会使细胞膜的通透性下降,细胞衰老过程不可逆转,衰老T细胞膜的通透性不会增加,B错误;
C、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C错误;
D、APC的端粒转移到T细胞过程中,能保护T细胞免受细胞分裂导致的细胞衰老,减缓免疫力下降的趋势,D正确。
故选D。
4.A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类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分析题图∶图示为Na+-K+泵结构图解,Na+-K+泵为跨膜蛋白质,具有ATP结合位点,将2个K+泵入膜内,3个Na+泵出膜外,需要消耗ATP,为主动运输。
【详解】A、Na+ K+泵上具有ATP的结合位点,ATP与之结合后能转变为ADP和Pi,使Na+ K+泵发生磷酸化,从而通过主动运输将2个K+泵入膜内,将3个Na+泵出膜外,因此钠钾泵对离子的转运循环依赖磷酸化过程,A正确;
B、乌本苷本身引起溶液浓度的变化忽略不计,乌本苷是钠钾泵的抑制剂,乌本苷处理后钠离子不能外运,钾离子不能内流,由于Na+-K+泵每次转运3个钠离子,2个钠离子,因此乌本苷处理后细胞内离子的相对数量增加,细胞吸水增强,故乌本苷处理不会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B错误;
C、由图可知,该过程通过Na+-K+泵能选择性地吸收K+,排出Na+,Na+-K+泵的转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因此Na 的运输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错误;
D、图示Na+和K+运输过程中需要能量和转运蛋白,故均为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A。
5.B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O2,以及ATP的形成;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C5和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根据题干“原初反应中光能经色素的吸收和传递后使PSⅠ和PSⅡ上发生电荷分离产生高能电子”可知,原初反应实现了光能到电能的能量转化过程,但不能直接转化,A错误;
B、由图可知,类囊体膜内外H+浓度梯度的形成(即基质中的H+浓度低,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与水的裂解、质体醌的转运以及NADP+的还原有关,B正确;
C、由图可知,叶绿体基质中的H+浓度低,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即H+从类囊体腔进入叶绿体基质属于顺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载体蛋白,故图中H+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叶绿体基质,C错误;
D、C3(3-磷酸甘油酸)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C5和糖类等有机物,D错误。
故选B。
6.B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2)原理:细胞增殖。(3)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详解】A、悬浮培养的动物细胞不出现贴壁生长现象,A错误;
B、悬浮培养的动物细胞会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等因素而分裂受阻,而灌流是在细胞密度达到一定浓度或者营养物质低于一定浓度时进行,B正确;
C、过高的灌流速率,都会导致培养的细胞没有及时利用营养物质,而使营养物质不能得到充分利用,C错误;
D、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D错误。
故选B。
7.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根据甲和乙杂交结果分析,F2中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15:1,该比值是9:3:3:1的变形,可知甲与乙的Bar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
B、乙与丁杂交,F1全部为抗除草剂,F2也全为抗除草剂,乙与丁的Bar基因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B正确;
C、乙和丙杂交,F1全部为抗除草剂,F2既有抗除草剂又有不抗除草剂,但是抗除草剂远多于不抗除草剂,可推测乙、丙的Bar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结合B选项,乙、丙和丁的Bar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
D、结合A选项的分析,甲与乙的Bar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用A表示甲的Bar基因,用B表示乙的Bar基因,F1为AaBb,含Bar的基因为抗除草剂,不含Bar的基因不抗除草剂,所以F2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不只是纯合子,除了纯合子外还包括AaBB(2份)、AABb(2份),故甲与乙杂交组合的F2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比例为(1AABB+1AAbb+1aaBB+1aabb+2AaBB+2AABb)/16=1/2,D错误。
故选D。
8.B
【分析】由图可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最终证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图示中所示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会随着X染色体传递给子代,属于伴性遗传,因此其控制的性状遗传都和性别相关联,B正确;
C、雄果蝇的体细胞只有一条X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DNA复制后细胞内分叉毛基因最多有2个,C错误;
D、控制白眼和石榴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因此白眼和石榴红眼不是一对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9.C
【分析】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提出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如此的,而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过他认为适应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比如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详解】A、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不是天然对立的,比如达尔文就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A错误;
B、耐药菌的产生原因是有抗性的细菌存活并产生后代的概率更大,这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B错误;
C、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不同岛屿上地雀喙形的不同是因为岛屿不同环境对地雀进行了选择,C正确;
D、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曼彻斯特地区的树干变黑可提高浅色桦尺蝮被天敌发现的概率,因此是通过提高其死亡率来降低浅色基因频率,D错误。
故选C。
10.A
【分析】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利用的原理是DNA复制。
【详解】根据题干“已知完整的基因E和T-DNA整合后,因片段长度过大,不能完成整个融合基因的PCR扩增”,且e的产生是T-DNA插入到基因E中,因此当拟南芥的基因型为EE时,用引物“Ⅱ+Ⅲ”组合,可以获得PCR产物,但用引物“I+Ⅲ”组合时,不能获得PCR产物;当拟南芥的基因型为Ee时,用引物“Ⅱ+Ⅲ”组合和引物“I+Ⅲ”组合时,都能获得PCR产物;当拟南芥的基因型为ee时,用引物“Ⅱ+Ⅲ”组合,不能获得PCR产物,但用引物“I+Ⅲ”组合时,能获得PCR产物;即该拟南芥植株的基因型为Ee,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1.C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详解】A、据图可知,机械手臂上的触觉传感器接受刺激后可将信息传递给大脑,通过植入A躯体感觉中枢的电极阵列刺激位于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触觉”,A错误;
B、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A区域植入的电极可刺激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触觉”,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B错误;
C、信号输出设备②相当于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纤维,机械手臂中的动力装置③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C正确;
D、A、B区域间相当于突触,突触处兴奋传递的信号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相应神经元兴奋时,钠离子内流,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D错误。
故选C。
12.A
【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详解】A、醋酸菌为需氧菌,且发酵温度高于果酒的发酵温度,因此制作好葡萄酒后,除通入无菌空气,还需要适当提高发酵装置的温度,A正确;
B、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开盖放气会影响乳酸菌发酵,因此不能开盖放气,B错误;
C、制作果酒的葡萄汁不宜超过发酵瓶体积的2/3,是为了发酵初期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同时为了防止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溢出,制作泡菜的盐水要淹没全部菜料,以保证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果酒和果醋制作所需的温度不同,其中果酒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18-30℃,果醋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30-35℃,泡菜的制作温度要低于30℃,D错误。
故选A。
13.B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①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②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③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详解】A、细胞因子不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才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A错误;
B、“训练免疫”是在吞噬细胞受刺激后功能发生改变后使先天性免疫产生免疫记忆,因此不依赖T、B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记忆,B正确;
C、表观遗传可遗传,故图中吞噬细胞发生的表观遗传修饰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但可遗传变异不一定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比如体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就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C错误;
D、内源性抗原诱导“训练免疫”后,使得初次即产生免疫记忆,自身抗原被异常识别,因此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加剧,D错误。
故选B。
14.C
【分析】1、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2、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位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
3、标记重捕法是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进行粗略估算的一种生物统计方法,是根据自由活动的生物在一定区域内被调查与自然个体数的比例关系对自然个体总数进行数学推断。
【详解】A、该地所有云杉、林莺以及其他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生物群落,A错误;
B、四种林莺觅食部位在图中并不相同,因此在云杉林中应该是处于不同的生态位,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四种林莺觅食区域不同,所以它们之间的竞争较弱,C正确;
D、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本实验是研究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 因此不需要用标记重捕法,D错误。
故选C。
15.A
【分析】1、酒精具有蛋白凝固作用,75%的酒精是可以消毒的,酒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消毒剂,是外用品,禁止饮用。
2、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详解】A、自家宠物也可能带有狂犬病毒,咬伤的患者一定要接种狂犬疫苗,人被咬伤后,需立即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疫苗属于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消灭人体内的抗原,由于注射疫苗后产生特异性免疫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同时,伤口处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血清中含有抗体,直接消灭一部分狂犬病毒,A正确;
B、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作用于细菌,但是发霉橘子表面除了有青霉菌,还可能有很多有毒的微生物,不能食用,B错误;
C、75%酒精对病毒有很好的消灭作用,可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是外用品,禁止饮用。消毒酒精与日常饮用的白酒制作流程不同、纯度不同,是绝对不能饮用的。如果直接饮用消毒酒精,会损伤胃肠黏膜,对人体消化系统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引起酒精中毒,危及生命,C错误;
D、人的记忆分短时记忆(包括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长时记忆(包括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短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有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可提高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有利于短时记忆(包括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的形成,D错误。
故选A。
16.C
【分析】图中为科研人员利用白鼠和黑鼠的早期胚胎培育黑白嵌合鼠的简要过程,其中①是获取早期胚胎的过程,②是将白鼠和黑鼠的早期胚胎嵌合的过程,③是胚胎移植过程。
【详解】A、过程①中的两个卵裂球可以取自于桑葚胚,也可以取自卵裂期,A正确;
B、血清中含有促进动物细胞生长和增殖的相关物质,因此早期胚胎培养过程中需要添加血清,B正确;
C、②过程并没有发生细胞的融合,代孕母鼠生产的嵌合鼠毛色黑白相间,仍然是二倍体小鼠,C错误;
D、过程③是胚胎移植过程,在进行操作前,需要对代孕母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以保证受体与供体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进而提升受孕成功率,D正确。
故选C。
17.B
【分析】CADASIL是一种遗传性脑部血管疾病,是由于NOTCH3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所致,是一种单基因的显性遗传病,I-1号患病,而Ⅱ-3号是正常,Ⅱ-4号患病,可以得出是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
【详解】A、由于NOTCH3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所致,是一种单基因的显性遗传病,I-1号患病,而Ⅱ-3号是正常,Ⅱ-4号患病,可以得出是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NOTCH3基因不可能位于性染色体,A错误;
B、图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因此患病个体均为NOTCH3基因的杂合子,B正确;
C、给患者通过基因治疗导入NOTCH3基因,由于发生的是显性突变,NOTCH3基因的表达受到影响,不能有效治疗该疾病,C错误;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1为隐性纯合子、Ⅲ-2为杂合子,再生一个健康儿子的概率为1/2×1/2=1/4,D错误。
故选B。
18.C
【分析】据图可知,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和D表示消费者,①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②④⑥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③⑤表示捕食,⑦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⑧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详解】A、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受排放和吸收双重影响,故实现碳达峰后,空气中CO2浓度仍可能增加,A正确;
B、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关系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题图中C和D表示消费者,B正确;
C、题图中CO2的排放量包括②、④、⑥、⑦、⑧,CO2的减少量为①,而碳中和指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因此用图中的数字构建的碳中和数学模型是①=②+④+⑥+⑦+⑧,C错误;
D、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产生并释放CO2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固定CO2的主要场所,因此与碳在生物成分和环境之间传递相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D正确。
故选C。
19.(1) 用等量的去离子水处理菜豆的叶片 eATP通过调节NADPH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促进活性氧(ROS)的合成来促进气孔的开放,从而提高光合速率
(2) 时间、叶面积 不需要 不支持 图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胞间CO2浓度较低,而净光合速率却较高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有机物。
【详解】(1)①实验组用去离子水配制了适宜浓度的eATP溶液,并用其处理菜豆叶片;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可以用等量的去离子水处理菜豆的叶片。
②活性氧(ROS)能促进植物叶肉细胞气孔的开放,NADPH氧化酶是ROS产生的关键酶,据图可知,cATP可通过调节气孔导度来调节植物光合速率,而活性氧(ROS)也能促进植物叶肉细胞气孔的开放,活性氧(ROS)的合成需要NADPH氧化酶的催化,当NADPH氧化酶缺失,则活性氧(ROS)无法合成,植物叶肉细胞气孔的开放无法增加,科研人员用eATP处理NADPH氧化酶基因缺失突变体,发现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综合分析可知: eATP通过调节NADPH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促进活性氧(ROS)的合成,进而促进植物叶肉细胞气孔的开放,提升了叶肉细胞的气孔导度,进而实现了对光合速率的提高。
(2)①测定净光合速率是以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的吸收量为指标,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测定的数据即为净光合速率,不需要加上遮光处理的数据。
②图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胞间CO2浓度较低,而净光合速率却高于对照组,故该实验结果不支持胞间CO 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原料越丰富,净光合速率越高这一观点。
20.(1) 遗传 化学、物理
(2) 垂直 物质循环
(3)“火鹰”纵火可以将小动物从森林中驱赶出来,便于“火鹰”捕食
(4) 紫外线照射后休眠的红杉种子100颗 A=C<B=D(或B=D>A=C) n 较慢 变小 促进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考拉鼻子特别发达,形状各种各样,体长也有区别,这体现了遗传多样性。刺鼻的烟味给考拉传递了化学信息,火光给考拉传递了物理信息,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山火有地下火、地表火和树冠火,这是由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决定的。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地表火能烧掉枯枝落叶,使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物被生产者再次利用,因此可促进物质循环。
(3)“火鹰”是肉食性猛禽,“火鹰”纵火可以将小动物从森林中驱赶出来,便于“火鹰”捕食。
(4)①D组设置要体现紫外线直接对种子的影响,因此,D组的处理是紫外线照射后休眠的红杉种子100颗。根据题干信息可知,A组和C组种子的萌发率应该一致,B组和D组种子的萌发率应该一致,由于B组和D组添加了KAR类活性物质,所以种子萌发率更高,即四组的萌发率关系可表示为A=C<B=D。
②由于重力作用,形成期高浓度生长素在下胚轴n侧积累,由于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故生长速度m侧>n侧,即n侧细胞生长较慢,下胚轴顶端倾斜角α变小形成弯钩。打开期下胚轴n侧细胞中生长素被稀释到较低浓度,转而促进细胞生长,从而使n侧细胞生长加快,弯钩打开。
21.(1)膜电位的变化
(2)方案二优于方案一:方案二能反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较高和较低时分别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实验方案设计较全面,实验结果较明确
(3) 抑制剂 没有
增加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或“相关溶剂”);增加检测指标测:检测突触后膜电位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详解】(1)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钠离子内流,突触小体膜两侧电位的变化是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膜电位的变化引起Ca2+通道打开进而引起Ca2+内流。
(2)实验目的是验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为了充分证明该结论,分析两种方案:方案一: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后,然后剌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能够反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较低时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而在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存在的条件下,增加细胞外液的钙离子浓度无法改变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不能反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较高时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因此实验方案有缺陷。方案二:一组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该组反应的是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后的神经递质释放量,而另一组实验材料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该组检测的是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小后的神经递质释放量,因此方案二能反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较高和较低时分别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实验方案设计较全面,实验结果较明确。因此,方案二优于方案一。
(3)①DRG细胞膜上存在受电压调控的N通道,想证明N通道参与了非Ca 依赖的突触信号传递,需要加入N通道的抑制剂,抑制N通道的功能,对DRG施加电刺激后,检测不到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说明N通道参与了非Ca 依赖的突触信号传递。
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实验组处理为以无Ca 条件下混合培养的DRG 和DH细胞为实验材料,加入谷氨酸受体阻断剂,则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可知,需要增加对照组和检测指标;对照组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或“相关溶剂”);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可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故还应增加检测指标,不仅要测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量,还应检测突触后膜电位。
22.(1) 显 F 中有地下茎:无地下茎≈9:7,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显性时表现为有地下茎 一 1:3
(2) 重组质粒 限制酶识别序列 农杆菌转化 C 杂合子乙体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且含有花粉致死基因的雄配子致死
【分析】无地下茎的RD23品系与具有地下茎的长雄野生稻杂交获得了有地下茎的植株F1,F1自交后,F2性状分离比约为9:7是9:3:3:1的变形,可知有地下茎和无地下茎这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1)①无地下茎的RD23品系和有地下茎的长雄野生稻杂交获得了有地下茎的植株F ,F 自交后,F 中有地下茎的132株,无地下茎的106株,F 中有地下茎:无地下茎≈9:7,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显性时表现为有地下茎,推测有地下茎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
②由于研究发现F 代基因型与表型不符的个体中来自RD23染色体的比例远大于其他个体,可能是由于RD23染色体上有其他基因的存在,因此支持的假说一。结合小题①,假设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和a、B和b,则无地下茎的RD23品系基因型为aabb,具有地下茎的长雄野生稻为AABB,杂交获得了有地下茎的植株F 基因型为AaBb。RD23品系aabb和F 有地下茎的水稻AaBb杂交,理论上子代表型比例应为有地下茎:无地下茎=1:3,但由于来自RD23染色体的基因的影响,会使得原本有地下茎的表现为没有地下茎,因此子代表型比例应为有地下茎:无地下茎小于1:3。
(2)①可以利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一起构建成重组质粒。两者的连接需要有相同的黏性末端,因此质粒上应含有特定的限制酶识别序列。对植物细胞而言,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甲为水稻雄性不育系,因此只有m基因,题意可知,目的基因只在1条染色体上,故选C。
②杂合子乙体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且含有花粉致死基因的雄配子致死,因此雄配子只有一种,基因型为m,雌配子有两种,基因型分别是MrGm和m,比例是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故子代约50%为荧光种子,50%为非荧光种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