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双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和平区双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天津市和平区双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是豌豆杂交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应在开花后进行 B.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应在母本去雄后立即进行
C.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 D.①的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②的操作后不用对雌蕊套袋
2.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让纯合白色盘状南瓜和纯合黄色球状南瓜杂交,再让其后代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某南瓜”的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3.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 )

A.初级卵母细胞 B.次级卵母细胞
C.卵细胞 D.表皮细胞
4.与细胞的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  )
A.着丝粒一分为二
B.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
C.染色体进行复制
D.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5.关于基因型Aa的豌豆自交过程中产生的配子数量及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雌配子:雄配子=1:4
C.AA:aa=1:1 D.A:a=1:1
6.图中染色体数目与DNA 分子数目之比为( )
A.1﹕1 B.1﹕2
C.2﹕1 D.不确定
7.人类秃发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BB表现秃发,bb表现正常,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在女性中表现正常。一对夫妇,丈夫正常,妻子秃发。他们生育的儿子和女儿的表型,最有可能是( )
A.儿子和女儿均表现正常 B.儿子和女儿均表现秃发
C.儿子秃发,女儿正常 D.儿子正常,女儿秃发
8.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等位基因均能自由组合
B.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内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方,另一条来自父方
C.减数分裂Ι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后,非同源染色体进行自由组合
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9.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两个实验的实验思路是不同的
C.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
D.两个实验最终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0.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水稻自交,自交后代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的个体占总数的( )
A.2/16 B.4/16 C.6/16 D.8/16
11.用含15N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细菌,则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  )
A.全部含15N
B.少数蛋白质中含15N
C.少数DNA中含15N
D.全部不含15N
12.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的“演绎推理”过程是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的
B.设计“测交实验”预测结果表现之比是1:1属于假说内容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验证过程
13.某小组用大小相同、标有D或d的棋子和甲、乙两个布袋,开展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个布袋中的棋子数量必须相等
B.从甲、乙中各抓取一枚棋子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
C.获得3:1的实验结果是验证孟德尔假说的证据
D.2种棋子不能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4.烟草花叶病毒有多种株系,已知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如图所示是研究人员进行的两组实验:

若将HR株系的蛋白质与S株系的RNA组装后再感染烟草,预期出现的结果是(  )
A.叶片出现Ⅰ型病斑,分离出的子代病毒含S株系的蛋白质
B.叶片出现Ⅰ型病斑,分离出的子代病毒含HR株系的RNA
C.叶片出现Ⅱ型病斑,分离出的子代病毒含S株系的蛋白质
D.叶片出现Ⅱ型病斑,分离出的子代病毒含HR株系的RNA
15.下列关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C.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D.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患者
16.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紫茎缺刻叶与绿茎缺刻叶杂交,后代出现四种表型,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以上比例不能判断缺刻叶和马铃薯叶的显、隐性
B.根据以上比例能判断紫茎和绿茎的显、隐性
C.作为亲本的紫茎缺刻叶与绿茎缺刻叶都为杂合子
D.紫茎与绿茎杂交,后代出现紫茎:绿茎=1:1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17.减数分裂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魏斯曼最早预见并证实有性生殖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
B.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即形成精子
C.正常人未分裂状态的精原细胞的核DNA含量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
D.正常人的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次级精母细胞中的相等
18.人体细胞内的46条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如此代代相传,基因传递也相类似。在正常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联会,也可能不联会,但一定会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B.女性色盲患者的两个色盲基因,一个来自祖父或祖母,另一个来自外祖父或外祖母
C.女孩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可能一半来自祖母一半来自外祖母
D.男孩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不可能既有来自外祖父的基因,又有来自外祖母的基因
19.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翅外展黑檀体果蝇与野生型纯合果蝇杂交,F1自由交配,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
B.菱形眼雌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F1中雄蝇均为野生型,雌蝇均为菱形眼
C.基因型为RuruEe的果蝇,减数分裂可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
D.痕翅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存在2个或0个r基因
20.某植物的花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机制如图所示。现让两纯合亲本杂交,F1均为白花,F1自交所得F2为白花:蓝花:紫花=52:3: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纯合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
B.蓝花的基因型有2种
C.F2紫花中纯合子占
D.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花传粉,其子代全为白花个体
21.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细胞,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
A.aXb、Y、Y B.Xb、aY、Y
C.aXb、aY、Y D.AAaXb、Y、Y
22.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细胞增殖指的是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①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细胞②③④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B.细胞②是初级精母细胞,会发生基因重组,这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
C.细胞④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该细胞同时含有B、b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D.果蝇的精原细胞发生减数分裂时,细胞中可能存在5种形态的染色体
23.S型肺炎链球菌会导致人患肺炎。为了弄清肺炎链球菌中的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细菌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该实验部分图解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链球菌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S型菌导致人患肺炎的原因是其菌体外含有的荚膜有毒
C.有多糖荚膜的S型菌能在培养基上形成表面光滑的菌落
D.通过该转化实验可证明肺炎链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24.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都具有保持遗传稳定性和表现出遗传多样性的特点,这与生物体的某些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下图是某种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哺乳动物的繁衍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②有利于使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出多样性
B.这种动物雌雄个体的过程②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不同
C.仅由过程②就能保证该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25.下图表示某雄果蝇(2n=8)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I~V)细胞中遗传物质及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叙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在I、Ⅳ阶段的细胞内,都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在Ⅱ阶段的细胞内,有4个四分体,可发生交叉互换
C.在Ⅱ、Ⅲ阶段的细胞内,都可能含有两个Y染色体
D.能发生Ⅱ→I变化的只有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
26.下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XdY的高等动物的精子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⑥代表细胞,字母代表相关的基因或染色体,已知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本题中不考虑其他基因)( )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①形成②和③的过程中
B.正常情况下该动物可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精子
C.若将图示①细胞中的相关基因用荧光标记,则⑤和⑥中荧光点的个数不同
D.②细胞分裂后期含2条Y染色体
27.多囊肾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病,如图为某家系关于该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该家系中关于该病的异常基因只有一个,但不确定其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Ⅱ-3是杂合子,则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若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则所有患病个体均为杂合子
D.若I-2和Ⅱ-3的基因型相同,则决定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8.猕猴桃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毛被性状分别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已知A为有毛基因,a为无毛基因,当B基因存在时,表现为有毛被或无毛被,当b基因纯合时,只表现为无毛被。若表现型均为有毛被的雌雄亲本杂交,后代中雌性全为有毛被,雄性有毛被:无毛被=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A/a、B/b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C.子代雄株中有毛被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
D.若亲本雄株为纯合子,则子代雌株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4
29.人的棕眼和蓝眼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控制棕眼,b控制蓝眼。利手是指人类习惯使用的手。某些人习惯使用右手,称为右利手(右撇子);某些人习惯使用左手,称为左利手(左撇子)。右利手(R)对左利手(r)是显性。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自合定律。已知一对夫妇基因型为BbRr和bbRr,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对夫妇生育左利手孩子的几率是1/4
B.这对夫妇生育棕眼右利手孩子的几率是3/8
C.这对夫妇生育了一个棕眼左利手的儿子,此儿子是杂合子的几率为1/2
D.这对夫妇生育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有6种,表型可能有4种
二、多选题
30.螺美波纹蛾(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的体色有棕色、灰色和绿色,由常染色体上的M/m基因和Z染色体上的Nn基因共同控制。已知含有N基因的个体均为棕色,含M基因但不含N基因的个体均为灰色,其余情况为绿色。现有一只棕色个体与一只灰色个体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绿色雌性个体占1/16,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雄性亲本表型为棕色,基因型为MmZNZn
B.雌性亲本产生基因型为mZn配子的概率为1/4
C.子代中体色为棕色的个体所占比例约为1/2
D.子代中灰色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6
三、非选择题
31.下列是同一种动物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请据图回答:

(1)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对应图1中BC段的时期是 。
(2)由图2分析可知,细胞甲正在进行 分裂,图乙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
(3)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
(4)图2中的 细胞对应图1中的BC段。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S型肺炎链球菌能引起小鼠得败血症,R型菌则不能。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进行了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能引起小鼠得病,而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之后注入到小鼠体内能引起小鼠得病,并在得病的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活的S型菌。
材料二: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楚究竟是什么物质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又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他们从活的S型菌中抽提DNA、蛋白质、荚膜,用离心的方法将它们分离,然后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进行液体悬浮培养。最终结果证明了DNA 是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物质。
材料三: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赫尔希和蔡斯根据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巧妙地设计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能得出的结论是 。
(2)根据材料二填空
A.蛋白质+R型菌→R型菌
B.荚膜+R型菌→
C. DNA+R型菌→
D.DNA+ +R型菌→R型菌
(3)材料三中使用同位素对噬菌体进行标记时,为了区分DNA和蛋白质应使用 标记DNA,使用 标记蛋白质。将标记好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为了将噬菌体与细菌分离开来,应先 后离心。 若标记的是DNA,离心后将在 中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
(4)材料二和材料三实验中共同的关键思路是
33.Ⅰ、豌豆种子中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由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现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请分析:
(1)豌豆适合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 (答出两点)
(2)实验二黄色子叶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Ⅱ、暹罗猫的毛色受基因B和b控制,分别控制黑色、巧克力色、白色,显隐性关系为B+>B>b,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它们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选择黑色和巧克力色暹罗猫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得F1中黑色:巧克力色:白色=2:1:1。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3)F1中黑色猫基因型是 。让F1中的黑色猫和让F1中的巧克力色猫杂交,理论上,F2中白色猫出现的概率是 ,F2巧克力色猫中纯合子占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能进行自交,要进行杂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雌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须在开花前进行,A错误;
B、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对母本去雄后,需待花粉成熟时再进行人工授粉并套袋,B错误;
C、①的操作是人工去雄,须在开花前进行,②的操作是人工授粉,需待花粉成熟时再进行,C正确;
D、①②的操作后,都要对雌蕊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D错误。
故选C。
2.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让纯合白色盘状南瓜和纯合黄色球状南瓜杂交,其后代为AaBb,AaBb与“某南瓜”杂交,白色和黄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白色比黄色为1:1,属于测交类型,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aa,盘状和球状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盘状比球状为3:1,说明某南瓜是杂合子,基因型均为Bb,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
故选B。
3.B
【分析】图示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处于双线期且散乱分布,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详解】A、图示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次级卵母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卵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该细胞不可能是卵细胞,C错误;
D、表皮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D错误。
故选B。
4.B
【分析】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
【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都存在着丝粒分裂,A不符合题意;
B、有丝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的行为,B符合题意;
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发生染色体复制,C不符合题意;
D、染色体都会向细胞两极移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
【详解】AB、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AB错误;
CD、成对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而且进入不同配子中的比例相同,C错误,D正确。
故选D。
6.B
【分析】据图可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出现联会现象,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和B、C和D属于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属于姐妹染色单体,据此作答。
【详解】据图可知,图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一条染色单体上含有1个DNA,所以共有8个DNA,因此图中染色体数目与DNA 分子数目之比为1:2,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C
【分析】人类秃发的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说明表现型与性别有关,但由于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不属于伴性遗传。
【详解】分析题意,一对夫妇,丈夫正常即基因型为bb,妻子秃发即基因型为BB,他们生育后代的基因型均为Bb,由于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在女性中表现正常,因此他们生育的儿子的表型均为秃发,生育的女儿的表型均为正常,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B
【分析】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此,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所谓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受精卵及体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但同源染色体上也有非等位基因。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随之自由组合,产生不同的配子。
【详解】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A错误;
B、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B正确;
C、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子细胞,C错误;
D、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进入不同的配子,D错误。
故选B。
9.A
【分析】加法原理是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减法原理是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去除某种影响因素。
【详解】A、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即用32P标记DNA或用35S标记蛋白质,A正确;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与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增加了实验的说服力,因此上述两个实验的思路是相同的,B错误;
C、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通过加入相应的酶去除某种物质来研究被去除物质的作用,C错误;
D、两个实验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10.B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a×Aa→AA、Aa、aa,比例为1:2:1,其中AA占1/4,aa占1/4,同理,Bb×Bb→BB、Bb、bb,比例为1:2:1,其中BB占1/4,bb占1/4,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其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的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四种,占总数的比例为1/4×1/4+1/4×1/4+1/4×1/4+1/4×1/4=4/16,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C
【分析】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噬菌体是以细菌的原料来合成自身的DNA的,而侵入细菌时只有头部的DNA进入,DNA含有N,含15N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细菌,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蛋白质中不含15N,DNA中含有15N,但是少数的,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C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详解】A、孟德尔是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假说内容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孟德尔未发现减数分裂过程,A错误;
B、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预测实验结果为高茎和矮茎豌豆植株的比例约为1:1,这是对推理过程的检测,B错误;
C、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
D、孟德尔通过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发现了性状分离的现象,并提出了问题,之后才对性状分离的现象进行解释,即作出假说,D错误。
故选C。
13.D
【分析】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用甲、乙两个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布袋的棋子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的棋子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详解】A、甲、乙两个布袋中的棋子分别代表雌、雄配子,数量不一定相等,A错误;
B、从甲、乙中各抓取一枚棋子模拟受精作用,B错误;
C、获得3:1的实验结果跟孟德尔发现的规律一致,测交结果1:1才是验证孟德尔假说的证据,C错误;
D、2种棋子只有一对遗传因子,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不能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D正确。
故选D。
14.A
【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根据图示甲乙两组实验可知,S株系的病毒RNA侵染烟草后引起发病,出现Ⅰ型病斑,说明S株系病毒在烟草细胞内增殖;HR株系病毒的RNA侵染烟草后引起发病,出现Ⅱ型病斑,说明HR株系病毒在烟草细胞内增殖。若将HR株系的蛋白质与S株系的RNA组装后再感染烟草,RNA才具有致病性,因此叶片出现Ⅰ型(S株系)病斑,分离出的子代病毒含S株系的蛋白质和RNA,原因是RNA是遗传物质,在烟草细胞内该RNA指导S型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合成。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D
【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连续遗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女患者中因可能存在杂合子,故其子女不一定患病。
【详解】A、男患者的后代中,女儿全患病,儿子是否患病与母亲基因型有关,A错误;
B、女患者可以是杂合子,其后代中子女不一定患病,B错误;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是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显性致病基因,C错误;
D、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患者的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一定来双亲之一,即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患者,D正确。
故选D。
16.C
【分析】设番茄茎的颜色基因为A、a,叶片形状的基因为B、b;两对性状分别分析,据题意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分析可知:紫茎:绿茎=1:1,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缺刻叶:马铃薯叶=3:1,亲本基因型为Bb和Bb,且缺刻叶为显性。
【详解】A、亲本都是缺刻叶,子代缺刻叶:马铃薯叶=3:1,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缺刻叶是显性,A错误;
B、子代中紫茎:绿茎=1;1,可推测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但不能确定紫茎和绿茎的显隐性关系,B错误;
C、子代缺刻叶:马铃薯叶=3:1,亲本基因型为Bb和Bb,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C正确;
D、表现型相同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的表现型叫性状分离,紫茎与绿茎杂交,后代出现紫茎:绿茎=1:1的现象不属于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C。
17.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魏斯曼预测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之后由其他科学家完成了对减数分裂的显微观察和过程的描述,A错误;
B、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形才能成为精子,B错误;
C、初级精母细胞核DNA含量由于复制而加倍,因此未分裂状态的精原细胞的核DNA含量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C正确;
D、次级精母细胞包括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其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精原细胞中的一半,D错误。
故选C。
18.C
【分析】在减数分裂前,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最后形成四个精细胞。这两次分裂分别叫作减数分裂Ⅰ(也叫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Ⅱ(也叫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分裂Ⅰ开始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缩短变粗并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作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
【详解】A、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一定会发生联会,A错误;
B、女性色盲患者由父方提供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祖母,不可能来自祖父,B错误;
C、对女生而言,从父方获得的23条染色体有可能都来自祖母;同样,从母方获得的23条染色体也有可能都来自外祖母,C正确;
D、儿子从母方获得的某个染色体可能是母方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以后产生的新染色体,这样的染色体既有来自外祖父的基因,又有来自外祖母的基因(其次染色体易位也可以导致此情况),D错误。
故选C。
19.B
【分析】粗糙眼和黑檀体对应的基因均位于3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2号及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详解】A.由图可知,翅外展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ee,野生型型纯合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EE,二者杂交的F1基因型为DpdpEe,且这两对基因位于两条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F1自由交配,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
B.由图可知,菱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lzXlz和野生型雄蝇XLzY杂交,F1的基因型为XLzXlz和XlzY,雌蝇表现型为野生型,雄蝇表现型为菱形眼,B错误;
C.由图可知,基因型为RuruEe的果蝇,对应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可以产生RuE和rue两种配子,当发生(交叉)互换时,数分裂可能产生RuE、rue、Rue和ruE四种基因型的配子,C正确;
D.痕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此时Xr和Y已经分离,到达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细胞中可能存在2个或0个r基因,D正确。
故答案为B。
20.A
【分析】由题图知,蓝花的基因型为A_bbdd,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dd,其余均为白花,3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两纯合亲本杂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花∶蓝花∶紫花=52∶3∶9,则F1的基因型为AaBbDd。
【详解】A、由图意知,蓝花的基因型为A_bbdd,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dd,其余均为白花,3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两纯合亲本杂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花∶蓝花∶紫花=52∶3∶9,则F1的基因型为AaBbDd,两纯合亲本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或者aaBBDD和AAbbdd或者AAbbDD和aaBBdd或者AABBdd和aabbDD,A错误;
B、由题可知,蓝花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共有2种,B正确;
C、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dd,占F2的,纯合子AABBdd占F2的,所以F2紫花中纯合子占,C正确;
D、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后代均含有aa,无法产生蓝色中间产物,全部开白花,D正确。
故选A。
21.A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
【详解】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细胞,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A所在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aXb和aXb的两个精细胞,而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基因型均为Y的两个精细胞,综上分析,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aXb、Y、Y,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2.B
【分析】据图分析,图①代表有丝分裂中期,图②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③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④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根据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出,图①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代表有丝分裂中期,图②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③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④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
B、细胞②细胞质不均分,是初级卵母细胞,B错误;
C、细胞④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该细胞同时含有B、b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者互换,C正确;
D、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3对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发生减数分裂时,细胞中可能存在5种形态的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23.C
【分析】肺炎链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变为S型菌,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详解】A、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肺炎链球菌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质基质提供,A错误;
B、S型菌导致人患肺炎的原因是其菌体外含有的多糖荚膜荚膜能够抵抗人体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存活下来,并且在人体内大 量繁殖,该病菌自身会溶解释放毒素破坏血红细胞,B错误;
C、S型肺炎链球菌菌落光滑,菌体表面含有多糖类荚膜,能使人患肺炎,C正确;
D、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24.C
【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这保证了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详解】A、由于精子和卵细胞都有多种,且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因而会导致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多样性,即过程①受精作用和②减数分裂有利于使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出多样性,A正确;
B、这种动物雌雄个体的过程②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不同,通常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的数量远远少于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的数量,B正确;
C、过程①②分别表示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C错误;
D、受精卵是由含有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精子和卵细胞经过相互识别而后融合形成的,因此其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正确。
故选C。
25.D
【分析】根据题意和题图可知,该分裂为减数分裂,因此可以判断①是染色体,②是染色单体,③是DNA;图中Ⅰ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Ⅳ表示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生殖细胞。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②有的时期有,有的时期没,表示染色单体,③可以是①的2倍,因此③是核DNA,①是染色体,根据每个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关系可知,Ⅰ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Ⅳ表示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生殖细胞,Ⅰ如果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B、Ⅱ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存在四分体,B错误;
C、Ⅱ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细胞中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但该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可能含有Y染色体,也可能不含,如果含有Y染色体,只含有一条,但该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C错误;
D、Ⅱ→I过程核DNA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不变。且减半后和体细胞中数目相同,染色单体消失,说明发生着丝粒分裂,一个细胞变成两个子细胞,只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26.C
【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使得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只得到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总数的一半。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详解】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所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①形成②和③的过程中,A正确;
B、图中A和B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自由组合,正常情况下该动物可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精子,B正确;
C、由于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分析图可知,⑤只有一条常染色体,上面有a和b基因,不含X染色体,⑥的形成过程中X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只有一条常染色体,上面有A和B基因,所以若将图示精原细胞中的基因用荧光标记,⑤和⑥中荧光点的个数相同,C错误;
D、②细胞含有两条染色体,一条常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②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所以含2条Y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27.B
【分析】
由I-1患病可知,该遗传病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由II-3不患病,III-1患病可知,该遗传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A、由图可知,I-1和其儿子II-2,II-4均患病,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B、II-3不患病,若其是杂合子,综上可推知,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错误;
C、若II-3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每个发病个体都有健康的亲本或子代,因此患病个体均为杂合子,C正确;
D、若I-2(男性)和II-3(女性)的基因型相同,则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即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B。
28.D
【分析】猕猴桃的毛被性状分别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与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因此A/a、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意可知,亲本基因型可以为AAXBXb和AaXBY或AaXBXb和AAXBY或AAXBXb和AAXBY。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猕猴桃的毛被性状分别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与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因此A/a、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亲本雌雄猕猴桃的表现型均为有毛被,而后代中雄性有毛被:无毛被=1:1,说明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亲本雄株的基因型为XBY,且亲本雌株或雄株中至少有一方为AA,另一方可以是AA或Aa,所以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AaXBXb 或AAXBXb,B正确;
C、根据B项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可以为AAXBXb和AaXBY或AaXBXb和AAXBY或AAXBXb和AAXBY。在三种不同的杂交情况下, 子代雄株中有毛被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C正确;
D、若亲本雄株为纯合子其基因型为AAXBY,则雌性亲本基因型可能为AAXBXb或AaXBXb。当亲本为AAXBY 和AAXBXb杂交时,子代雌株中纯合子(AAXBXB)的比例为1/2。当亲本为AAXBY和AaXBXb杂交时,子代雌株中纯合子(AAXBXB)的比例为1/4,D错误。
故选D。
29.C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一对夫妇基因型为BbRr和bbRr,只考虑利手这一对性状:Rr×Rr→1/4rr,生育左利手孩子的几率是1/4,A正确;
B、Bb×bb→1/2B ,Rr×Rr→3/4R ,这对夫妇生育棕眼右利手孩子的几率是1/2×3/4=3/8,B正确;
C、这对夫妇生育了一个棕眼左利手的儿子,此儿子的基因型为Bbrr,是杂合子的几率为1,C错误;
D、根据亲本的基因型BbRr和bbRr可判断F1个体中有2×2=4种表现型,2×3=6种基因型,D正确。
故选C。
30.C
【分析】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由题意可知,棕色个体的基因型为 _ _ZNZ-、_ _ZNW,灰色个体的基因型为M_ZnZn、M_ZnW,绿色个体的基因型为mmZnZn、mmZnW。一只棕色个体与一只灰色个体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绿色个体占1/16,即1/4×1/4,则亲本的基因型为MmZNW、MmZNZn,A正确;
B.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MmZNW,产生基因型为mZn的配子的概率为1/4,B正确;
C.亲本的基因型为MmZNW、MmZNZn,子代中体色为棕色的个体 ZNZ-、ZNW所占比例为3/4,C错误;
D.亲本的基因型为MmZNW、MmZNZn子代中中灰色雌性个体M_ZnW所占的比例为3/4×1/4=3/16,D正确。
故答案为:C。
31.(1)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2) 有丝分裂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3)甲细胞和乙细胞
(4)乙丙
【分析】1、分析图1: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2、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1)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2)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图2中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大)和(第一)极体(小)。
(3)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甲细胞和乙细胞。
(4)图1中的BC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乙丙有姐妹染色单体,图2中的乙丙细胞对应图1中的BC段。
32.(1)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2) R型菌 R型菌+S型菌 DNA酶
(3) 32P 35S 搅拌 沉淀
(4)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分析】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肺炎链球菌:R 型:无多糖类荚膜、无毒性、菌落粗糙;S 型:有多糖类荚膜、有毒性、菌落光滑,使人患肺炎,使小鼠患败血症。
(2)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促成R型活菌转化成S型活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3)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4)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实质:基因重组。两实验共同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它们地作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原理: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它们地作用。实验原因:艾弗里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2)实验过程:①标记噬菌体: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或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用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③短时间培养后,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④检测和记录结果:含32P噬菌体+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 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32P—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含35S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
(3)结论:进一步确立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1)材料一: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能引起小鼠得病,而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之后注入到小鼠体内能引起小鼠得病,并在得病的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活的S型菌,自变量是注入小鼠体内菌的类型,因变量是小鼠是否患病、是否能分离出S型菌,可得出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活的R型菌转化为S型菌。
(2)材料二:自变量是加入物质的种类,因变量是是否分离出S型菌。根据实验结论,可知B组分离出R型菌;C组分离出R型菌和S型菌;D组加入DNA和DNA酶,DNA酶将DNA水解,不能发生转化,故只分离出R型菌。
(3)由于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蛋白质的元素是C、H、O、N、S,可分别用32P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先将DNA注入细菌,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为了将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需要先搅拌后离心。若标记的是DNA,DNA进入细菌细胞,细菌细胞离心后进入沉淀物,将在沉淀物中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
(4)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共同思路是:想办法将各种物质(主要是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观察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
33.(1)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豌豆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种子较多,统计分析更可靠等
(2) YY或Yy 2/5
(3) B+B、B+b 1/8 1/3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1)豌豆作为遗传学材料具有的优点有: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豌豆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种子较多,统计分析更可靠等。
(2)由实验二可判断黄色子叶丁自交产生绿色子叶,说明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和绿色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是显性性状,亲本黄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则自交产生的黄色子叶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3YY或2/3Yy。实验一黄子叶甲与绿子叶乙杂交,后代黄子叶丙和绿子叶比例是1:1,说明是测交,黄子叶丙遗传因子组成为Yy,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Yy,能产生配子为1/2Y、1/2y)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1/3YY或2/3Yy,能产生配子为2/3Y、1/3y)杂交,所获得的子代YY=1/2×2/3=2/6,Yy=1/2×1/3+1/2×2/3=3/6,yy=1/2×1/3=1/6,因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2/5。
(3)基因B+、B和b为一对复等位基因,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黑色、巧克力色、白色,显隐性关系为B+>B>b, 根据F1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则F1中黑色猫的基因型是B+B、B+b,比例为1:1,F1中的巧克力的基因型是Bb,两者杂交后代白色猫bb所占的比例为1/2×1/4=1/8。F2中巧克力色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1/2=1/8BB、2×1/4×1/2=2/8Bb,则巧克力色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