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20 小题,请选出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 40分。)
1.(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宣告:“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站起来”意味着(  )
①祖国实现统一,民族大团结
②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③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④推翻了三座大山,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1953年9月,毛泽东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时指出:“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句话体现了(  )
A.抗美援朝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B.抗美援朝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C.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一五”期间,我国各产业投资比例如下:工业58.2%,农林水利7.6%,运输邮电19.2%,文化教育和卫生7.2%,其它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为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农轻重均衡发展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科技发展水平落后
4.(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郭沫若在1957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一条铁带拴上了长江……一般人又爱把它比成长虹,我觉得也一样不见佳妙……长虹是彩色层层,瞬息消逝,但这,是钢骨结构,永远坚牢。”他描绘的是(  )
A.港珠澳大桥 B.京沪高铁
C.宝成铁路 D.武汉长江大桥
5.(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的达康书记获得了观众的追捧。剧中达康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此话原文最早出现在哪部法律文献中(  )
A.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B.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④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国两制”的实践
8.(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  )
A.“大跃进”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9.(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一位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四大地理区域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完成小题。
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金色中国”——千里戈壁,黄沙漫漫
C.“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D.“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读图完成下小题。
10.川藏铁路成为“最难建的铁路”理解正确的是(  )
①占用大量农田,成本高
②地形复杂,山河相间
③高寒缺氧,修筑难度大
④沿线工业城市密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与成都相比,导致拉萨夏季温度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高度 B.人口密度 C.纬度差异 D.海陆位置
12.据图中光伏电站推测拉萨的别称是(  )
A.日光城 B.高原城 C.风之城 D.打林卡
13.(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从下图《法律体系金字塔》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B.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4.(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十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各项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国人士表示,中国共产党一直抱有清晰的目标,制订长远发展规划,坚持中国特色民主实践,并最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下列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党的工作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中国共产党履行依法行政的主要职能
④对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八年级学生小明今年14岁,他可以(  )
①应征入伍
②向报社投稿
③竞选班长
④选举乡镇人大代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下列符合此条件的是(  )
A.财产权 B.受教育权 C.平等权 D.名誉权
17.(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下列做法中属于公民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的是(  )
①小卓爸爸举报住所附近某酒店偷税漏税
②小月上学路过马路走斑马线,右侧通行,不闯红灯
③小华在课余时间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讲故事,读报纸
④小轩和小宇在火车站候车大厅保持安静,不喧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有人故意隐瞒行程轨迹,有人发布虚假信息,有人拒不配合防疫检查,有人涉疫造假……最终,这些人相继被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这启示我们(  )
①行使权利有界限
②不配合疫情防控的行为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③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④违反规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9.(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拥有 14 亿多人口的中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公民的教育医疗权和住房权得到进一步保障。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 (  )
①解决了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②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扩大了人权主体,增加了人权内容
④践行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学生小林偶然看见一名陌生男子鬼鬼崇崇地在我国某军事基地又拍照又打听有关基地的情况,他及时将此事报告给有关部门。小林履行了(  )
A.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B.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
C.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D.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 5小题,共 60分)
21.(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凤阳县农民中流传着一首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三:①土改后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我们这个理想现在实现了……现在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现在劳动果实完全为自己所得了。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②小岗村的变化:包产到户的第一年,小岗村就迎来了大丰收。1979年,全队粮食产量达到6.6万公斤,油料达到1.75万公斤;全队人均收入371元。曾经的“讨饭队”一跃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冒尖队”。
(1)材料一陈友汉家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他家生活发生变化是由于哪个土地政策的实施?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两次土地制度的变革有哪些共同作用?
22.(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习主席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以下资料呈现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经历。
【探索中收获成功】
材料一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失误后拨乱反正】
材料二
【奋斗后赢得未来】
材料三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举行,对于美方的“待客之道”,在首次会议的开场白中,杨洁篪严正回应,“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如下图是这次战略对话后很多中国人争相转载朋友圈的一张对比图,体现了国人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材料四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所知: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问题,邓小平领导下成功探索出了什么道路?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请指出图中A处挫折所指代的事件? 在B处转折性历史事件中,我们党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3)材料三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气回应”,你认为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底气”来自哪里?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梦”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有哪些认识?
23.(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薰衣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习性喜阳光、耐旱、耐贫瘠,忌雨水。1964年引进到伊犁河谷。现在伊犁薰衣草种植面积已达2万多亩,给当地人们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世界三大薰衣草产区之一。
(1)图一所示省区是   ;该省区气候干旱,2000多年前,人们创造出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叫“   ”,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里,既免去运水之劳,又减少水的蒸发。
(2)根据图一判断,伊犁河的大致流向是   ,判断依据是   。
(3)请结合上述材料,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伊犁河谷成为世界三大薰衣草产区之一的优越条件。
24.(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阅读某校宣传展板,回答问题。
展板一:宪法至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全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展板二:宪法宣誓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通过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
展板三:宪法晨读
某同学晨读感言:宪法晨读活动很有仪式感,我很喜欢。我觉得宪法是神圣的,要我们去维护,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我要争当宪法小卫士。
(1)展板一:结合材料,比较法律条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展板二:从宪法的地位角度,谈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
(3)展板三:启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25.(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在全国人民深切哀悼之时,“南望山下”在微信群发布多条侮辱袁隆平院士的言论,造成恶劣影响。警方接到举报后迅速开展工作,于当日将该人查获。目前该人已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材料二内蒙古集宁某高校新生闫文辉,于2021年9月入伍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单位;入伍一个月后,闫文辉以各种理由拒绝继续服役;为维护兵役制度的严肃性,闫文辉被纳入履行国防义务严重失信名单并被当地多部门联合惩戒。对其实施经济处罚,将其个人拒绝服役情况记入个人档案,不得参加集宁区范围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录,个人户籍“服役栏”备注“拒绝兵役”永久字样。
(1)根据材料一二,“南望山下”侵害了袁隆平院士的什么权利?闫文辉没有履行什么义务?
(2)运用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南望山下”被刑事拘留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谈谈公民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结合所学分析: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民族实现大团结,但至目前为此,祖国还未实现完全统一,故①不符合题意;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当家作主,所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故②④符合题意;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故③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的成立,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据材料“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的侵略图谋,表明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不再是任意被欺负的,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不会成功的,故选D项。
“抗美援朝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A项。
“抗美援朝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
“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不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据材料“‘一五‘期间”“工业58.2%”“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为1:7.9”,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施一五计划,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建设,主要任务是集中全力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C项。
一五计划以工业建设为重,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其他产业,并非是均衡发展,排除A项。
一五计划优行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得不出科技发展状况,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国家工业化,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57年”“一条铁带拴上了长江……”,结合所学分析:
A: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营运,连通港珠澳三地,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
B:2011年,京沪高铁通车营运,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
C:1958年,宝成铁路通车营运,并且不过长江,排除C项。
D: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符合题意,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武汉长江大桥。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武汉长江大桥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分析:
A: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
B: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社会主义三改造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①②③表述正确,故选A项;一五计划,实行国家工业化,提出要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生产力发展内容,而三大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故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到1957年为止”“新中国建设的成就”,结合所学分析:
A:1980年,中央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大经济特区,于“1957年”之后,排除A项。
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于“1957年”之后,排除B项。
C:1956年,社会主义三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于“1957年”之前,故选C项。
D:1997年,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于“1957年”之后,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据材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结合所学可知,1966年-1976年,中央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迅猛发展,故选B项。
1958年,中央发起“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调,排除A项。
1958年,中央发起“人民公社化”,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
1950年-1952年,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化大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9.【答案】B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绿色中国”是指南方地区,这里有“沃野千里,绿树成荫”的景象,“金色中国”是指西北地区,这里有“千里戈壁,黄沙漫漫”的景象,“银色中国”是指青藏地区,这里有“地势高耸,冰川广布”的景象,“黄色中国”是指北方地区,这里有麦浪滚滚的景象,B对,ACD错。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答案】10.B
11.A
12.A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由于海拔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同时海拔高,云量少,也是我国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
10. 川藏铁路途径四川盆地、横断山脉、青藏高原,沿线地形起伏大、跨越众多大江、大河,峡谷多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因此,川藏铁路成为“最难建的铁路”理解正确的是:②地形复杂,山河相间,③高寒缺氧,修筑难度大。 ②③ ,正确。其他不是修建的难度。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1.与成都相比,导致拉萨夏季温度较低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据图中光伏电站推测拉萨的别称是日光城。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3.【答案】D
【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
【解析】【分析】《法律体系金字塔》中宪法居于最高地位,说明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故D正确。
图片中没有体现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也没有涉及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没有体现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宪法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4.【答案】A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工作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故①②正确。
政府履行依法行政的主要职能,故③错误;
“对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主体不是中国共产党,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5.【答案】C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八年级学生小明今年14岁,他可以向报社投稿,竞选班长,故②③正确。
应征入伍,选举乡镇人大代表,需年满18周岁,故①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公民权利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16.【答案】B
【知识点】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解析】【分析】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受教育权,故B正确。
财产权、平等权、名誉权是公民权利,不是公民义务,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受教育权。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7.【答案】D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小月上学路过马路走斑马线,右侧通行,不闯红灯,遵守了交通规则,履行了维护公共秩序的义务,故②符合题意;
小轩和小宇在火车站候车大厅保持安静,不喧哗,履行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故④符合题意。
小卓爸爸举报住所附近某酒店偷税漏税,敦促酒店依法纳税,但举报行使的是权利,不是义务,故①不符合题意;
小华在课余时间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讲故事,读报纸,履行的是道德义务,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公民的基本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18.【答案】C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有人故意隐瞒行程轨迹,有人发布虚假信息,有人拒不配合防疫检查,有人涉疫造假……最终,这些人相继被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这启示我们行使权利有界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故①③正确。
不配合疫情防控的行为,若触犯了刑法,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故②错误;
违反规则,若触犯了法律,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9.【答案】B
【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
【解析】【分析】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践行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故①②④正确。
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都是法定的,故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0.【答案】A
【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学生小林偶然看见一名陌生男子鬼鬼崇崇地在我国某军事基地又拍照又打听有关基地的情况,他及时将此事报告给有关部门。这表明他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故A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维护国家利益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等。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1.【答案】(1)分到了土地,粮食产量大大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土地改革
(2)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共同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1)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前,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所以陈友汉家分到了土地,粮食产量大大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主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土地改革。
(2)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在农村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措施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据材料三“土改后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可知,材料表明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据材料三“包产到户的第一年,小岗村就迎来了大丰收……”,结合所学可知,小岗村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粮食产量。综上分析可得出两次土地制度的变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作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22.【答案】(1)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A处挫折:“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B处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底气: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4)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或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A:据材料二时间轴可知,A对应1958年,是曲折发展十年时期,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中央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得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挫折。
B:根据材料二时间轴可知,B对应1978年的转折。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中共党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据材料三“1901年《辛丑条约》”可知,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据材料三“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可知,显示了现代中国的自主外交,霸气外交,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这是我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底气”。
(4)内涵:据材料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梦”的内涵表现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或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认识: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现代中国外交,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新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梦的相关历史知识。
23.【答案】(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坎儿井
(2)自东向西流;东面有山脉阻挡
(3)优越条件:伊犁河谷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气候较干旱,避免雨水影响薰衣草生长;夏季有来自天山山脉的冰雪融水,能为薰衣草生长提供灌溉水源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图一所示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该省区气候干早,2000多年前,人们创造出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叫“坎儿井”,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里,既免去运水之劳,又减少水的蒸发。
(2)、根据图一判断,伊犁河的大致流向是自东向西流,判断依据是东面有山脉阻挡,海拔高。
(3)、结合上述材料,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伊犁河谷成为世界三大薰衣草产区之一的优越条件是:伊犁河谷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气候较干旱,避免雨水影响薰衣草生长;夏季有来自天山山脉的冰雪融水,能为薰衣草生长提供灌溉水源
【点评】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
24.【答案】(1)①《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宪法》的具体化)。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或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组织和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宪法意识。
(3)从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等角度回答均可
【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结合材料,比较法律条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应根据设问,明确教材中关于宪法和法律的关系,然后完整把握材料内容,说明《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2)此题要求从宪法的地位角度,谈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首先应把握宪法的相关知识,然后围绕材料内容,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或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组织和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宪法意识。
(3)此题要求说明材料启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围绕材料内容,结合教材知识,联系实际,从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等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宪法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设置的几个问题,应全面把握宪法的相关知识,明确宪法的地位、重要性以及增强宪法意识等知识。
25.【答案】(1)人格尊严权(名誉权)、依法服兵役。
(2)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任何公民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④“南望山下”享有言论自由权,但也负有不得侵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的义务。⑤“南望山下”发表侮辱袁隆平院士的言论既是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①我们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②我们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知识点】法律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据材料一二,指出“南望山下”侵害了袁隆平院士的什么权利,并说明闫文辉没有履行什么义务。围绕“在微信群发布多条侮辱袁隆平院士的言论,造成恶劣影响”等,可知侵犯了袁隆平的人格尊严权(名誉权)。围绕“入伍一个月后,闫文辉以各种理由拒绝继续服役”分析,可知其没有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2)此题要求运用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南望山下”被刑事拘留的原因。此题为原因类问题,首先应把握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知识,然后概括材料内容,说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任何公民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南望山下”享有言论自由权,但也负有不得侵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的义务。“南望山下”发表侮辱袁隆平院士的言论既是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
(3)此题要求根据材料二,谈谈公民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结合教材知识,概括材料内容,可知我们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我们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点评】此题考查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此题围绕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设置问题,学生需要全面、准确把握权利和义务的知识,作答要注意规范、准确。
1 / 1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20 小题,请选出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 40分。)
1.(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宣告:“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站起来”意味着(  )
①祖国实现统一,民族大团结
②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③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④推翻了三座大山,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结合所学分析: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民族实现大团结,但至目前为此,祖国还未实现完全统一,故①不符合题意;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当家作主,所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故②④符合题意;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故③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的成立,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2.(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1953年9月,毛泽东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时指出:“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句话体现了(  )
A.抗美援朝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B.抗美援朝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C.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据材料“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的侵略图谋,表明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不再是任意被欺负的,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不会成功的,故选D项。
“抗美援朝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A项。
“抗美援朝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
“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不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一五”期间,我国各产业投资比例如下:工业58.2%,农林水利7.6%,运输邮电19.2%,文化教育和卫生7.2%,其它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为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农轻重均衡发展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科技发展水平落后
【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据材料“‘一五‘期间”“工业58.2%”“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为1:7.9”,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施一五计划,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建设,主要任务是集中全力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C项。
一五计划以工业建设为重,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其他产业,并非是均衡发展,排除A项。
一五计划优行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得不出科技发展状况,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国家工业化,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4.(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郭沫若在1957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一条铁带拴上了长江……一般人又爱把它比成长虹,我觉得也一样不见佳妙……长虹是彩色层层,瞬息消逝,但这,是钢骨结构,永远坚牢。”他描绘的是(  )
A.港珠澳大桥 B.京沪高铁
C.宝成铁路 D.武汉长江大桥
【答案】D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57年”“一条铁带拴上了长江……”,结合所学分析:
A: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营运,连通港珠澳三地,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
B:2011年,京沪高铁通车营运,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
C:1958年,宝成铁路通车营运,并且不过长江,排除C项。
D: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符合题意,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武汉长江大桥。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武汉长江大桥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5.(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的达康书记获得了观众的追捧。剧中达康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此话原文最早出现在哪部法律文献中(  )
A.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B.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D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分析:
A: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
B: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史实。
6.(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④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社会主义三改造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①②③表述正确,故选A项;一五计划,实行国家工业化,提出要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生产力发展内容,而三大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故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史实。
7.(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国两制”的实践
【答案】C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到1957年为止”“新中国建设的成就”,结合所学分析:
A:1980年,中央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大经济特区,于“1957年”之后,排除A项。
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于“1957年”之后,排除B项。
C:1956年,社会主义三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于“1957年”之前,故选C项。
D:1997年,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于“1957年”之后,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相关史实。
8.(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  )
A.“大跃进”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答案】B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解析】【分析】据材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结合所学可知,1966年-1976年,中央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迅猛发展,故选B项。
1958年,中央发起“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调,排除A项。
1958年,中央发起“人民公社化”,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
1950年-1952年,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化大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9.(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一位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四大地理区域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完成小题。
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金色中国”——千里戈壁,黄沙漫漫
C.“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D.“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绿色中国”是指南方地区,这里有“沃野千里,绿树成荫”的景象,“金色中国”是指西北地区,这里有“千里戈壁,黄沙漫漫”的景象,“银色中国”是指青藏地区,这里有“地势高耸,冰川广布”的景象,“黄色中国”是指北方地区,这里有麦浪滚滚的景象,B对,ACD错。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读图完成下小题。
10.川藏铁路成为“最难建的铁路”理解正确的是(  )
①占用大量农田,成本高
②地形复杂,山河相间
③高寒缺氧,修筑难度大
④沿线工业城市密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与成都相比,导致拉萨夏季温度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高度 B.人口密度 C.纬度差异 D.海陆位置
12.据图中光伏电站推测拉萨的别称是(  )
A.日光城 B.高原城 C.风之城 D.打林卡
【答案】10.B
11.A
12.A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由于海拔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同时海拔高,云量少,也是我国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
10. 川藏铁路途径四川盆地、横断山脉、青藏高原,沿线地形起伏大、跨越众多大江、大河,峡谷多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因此,川藏铁路成为“最难建的铁路”理解正确的是:②地形复杂,山河相间,③高寒缺氧,修筑难度大。 ②③ ,正确。其他不是修建的难度。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1.与成都相比,导致拉萨夏季温度较低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据图中光伏电站推测拉萨的别称是日光城。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3.(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从下图《法律体系金字塔》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B.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案】D
【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
【解析】【分析】《法律体系金字塔》中宪法居于最高地位,说明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故D正确。
图片中没有体现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也没有涉及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没有体现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宪法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4.(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十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各项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国人士表示,中国共产党一直抱有清晰的目标,制订长远发展规划,坚持中国特色民主实践,并最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下列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党的工作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中国共产党履行依法行政的主要职能
④对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工作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故①②正确。
政府履行依法行政的主要职能,故③错误;
“对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主体不是中国共产党,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5.(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八年级学生小明今年14岁,他可以(  )
①应征入伍
②向报社投稿
③竞选班长
④选举乡镇人大代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八年级学生小明今年14岁,他可以向报社投稿,竞选班长,故②③正确。
应征入伍,选举乡镇人大代表,需年满18周岁,故①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公民权利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16.(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下列符合此条件的是(  )
A.财产权 B.受教育权 C.平等权 D.名誉权
【答案】B
【知识点】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解析】【分析】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受教育权,故B正确。
财产权、平等权、名誉权是公民权利,不是公民义务,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受教育权。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7.(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下列做法中属于公民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的是(  )
①小卓爸爸举报住所附近某酒店偷税漏税
②小月上学路过马路走斑马线,右侧通行,不闯红灯
③小华在课余时间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讲故事,读报纸
④小轩和小宇在火车站候车大厅保持安静,不喧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小月上学路过马路走斑马线,右侧通行,不闯红灯,遵守了交通规则,履行了维护公共秩序的义务,故②符合题意;
小轩和小宇在火车站候车大厅保持安静,不喧哗,履行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故④符合题意。
小卓爸爸举报住所附近某酒店偷税漏税,敦促酒店依法纳税,但举报行使的是权利,不是义务,故①不符合题意;
小华在课余时间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讲故事,读报纸,履行的是道德义务,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公民的基本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18.(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有人故意隐瞒行程轨迹,有人发布虚假信息,有人拒不配合防疫检查,有人涉疫造假……最终,这些人相继被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这启示我们(  )
①行使权利有界限
②不配合疫情防控的行为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③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④违反规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有人故意隐瞒行程轨迹,有人发布虚假信息,有人拒不配合防疫检查,有人涉疫造假……最终,这些人相继被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这启示我们行使权利有界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故①③正确。
不配合疫情防控的行为,若触犯了刑法,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故②错误;
违反规则,若触犯了法律,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9.(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拥有 14 亿多人口的中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公民的教育医疗权和住房权得到进一步保障。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 (  )
①解决了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②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扩大了人权主体,增加了人权内容
④践行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
【解析】【分析】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践行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故①②④正确。
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都是法定的,故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0.(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学生小林偶然看见一名陌生男子鬼鬼崇崇地在我国某军事基地又拍照又打听有关基地的情况,他及时将此事报告给有关部门。小林履行了(  )
A.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B.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
C.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D.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答案】A
【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学生小林偶然看见一名陌生男子鬼鬼崇崇地在我国某军事基地又拍照又打听有关基地的情况,他及时将此事报告给有关部门。这表明他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故A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维护国家利益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等。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 5小题,共 60分)
21.(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凤阳县农民中流传着一首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三:①土改后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我们这个理想现在实现了……现在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现在劳动果实完全为自己所得了。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②小岗村的变化:包产到户的第一年,小岗村就迎来了大丰收。1979年,全队粮食产量达到6.6万公斤,油料达到1.75万公斤;全队人均收入371元。曾经的“讨饭队”一跃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冒尖队”。
(1)材料一陈友汉家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他家生活发生变化是由于哪个土地政策的实施?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两次土地制度的变革有哪些共同作用?
【答案】(1)分到了土地,粮食产量大大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土地改革
(2)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共同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解析】【分析】(1)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前,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所以陈友汉家分到了土地,粮食产量大大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主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土地改革。
(2)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在农村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措施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据材料三“土改后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可知,材料表明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据材料三“包产到户的第一年,小岗村就迎来了大丰收……”,结合所学可知,小岗村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粮食产量。综上分析可得出两次土地制度的变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作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22.(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习主席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以下资料呈现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经历。
【探索中收获成功】
材料一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失误后拨乱反正】
材料二
【奋斗后赢得未来】
材料三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举行,对于美方的“待客之道”,在首次会议的开场白中,杨洁篪严正回应,“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如下图是这次战略对话后很多中国人争相转载朋友圈的一张对比图,体现了国人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材料四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所知: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问题,邓小平领导下成功探索出了什么道路?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请指出图中A处挫折所指代的事件? 在B处转折性历史事件中,我们党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3)材料三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气回应”,你认为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底气”来自哪里?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梦”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有哪些认识?
【答案】(1)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A处挫折:“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B处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底气: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4)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或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知识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A:据材料二时间轴可知,A对应1958年,是曲折发展十年时期,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中央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得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挫折。
B:根据材料二时间轴可知,B对应1978年的转折。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中共党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据材料三“1901年《辛丑条约》”可知,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据材料三“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可知,显示了现代中国的自主外交,霸气外交,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这是我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底气”。
(4)内涵:据材料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梦”的内涵表现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或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认识: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现代中国外交,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新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梦的相关历史知识。
23.(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薰衣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习性喜阳光、耐旱、耐贫瘠,忌雨水。1964年引进到伊犁河谷。现在伊犁薰衣草种植面积已达2万多亩,给当地人们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世界三大薰衣草产区之一。
(1)图一所示省区是   ;该省区气候干旱,2000多年前,人们创造出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叫“   ”,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里,既免去运水之劳,又减少水的蒸发。
(2)根据图一判断,伊犁河的大致流向是   ,判断依据是   。
(3)请结合上述材料,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伊犁河谷成为世界三大薰衣草产区之一的优越条件。
【答案】(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坎儿井
(2)自东向西流;东面有山脉阻挡
(3)优越条件:伊犁河谷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气候较干旱,避免雨水影响薰衣草生长;夏季有来自天山山脉的冰雪融水,能为薰衣草生长提供灌溉水源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图一所示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该省区气候干早,2000多年前,人们创造出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叫“坎儿井”,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里,既免去运水之劳,又减少水的蒸发。
(2)、根据图一判断,伊犁河的大致流向是自东向西流,判断依据是东面有山脉阻挡,海拔高。
(3)、结合上述材料,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伊犁河谷成为世界三大薰衣草产区之一的优越条件是:伊犁河谷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气候较干旱,避免雨水影响薰衣草生长;夏季有来自天山山脉的冰雪融水,能为薰衣草生长提供灌溉水源
【点评】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
24.(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阅读某校宣传展板,回答问题。
展板一:宪法至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全面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展板二:宪法宣誓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通过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
展板三:宪法晨读
某同学晨读感言:宪法晨读活动很有仪式感,我很喜欢。我觉得宪法是神圣的,要我们去维护,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我要争当宪法小卫士。
(1)展板一:结合材料,比较法律条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展板二:从宪法的地位角度,谈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
(3)展板三:启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答案】(1)①《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宪法》的具体化)。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或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组织和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宪法意识。
(3)从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等角度回答均可
【知识点】宪法与普通法律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结合材料,比较法律条文,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应根据设问,明确教材中关于宪法和法律的关系,然后完整把握材料内容,说明《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2)此题要求从宪法的地位角度,谈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首先应把握宪法的相关知识,然后围绕材料内容,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或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组织和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宪法意识。
(3)此题要求说明材料启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围绕材料内容,结合教材知识,联系实际,从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等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宪法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设置的几个问题,应全面把握宪法的相关知识,明确宪法的地位、重要性以及增强宪法意识等知识。
25.(2023八下·龙湾区期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在全国人民深切哀悼之时,“南望山下”在微信群发布多条侮辱袁隆平院士的言论,造成恶劣影响。警方接到举报后迅速开展工作,于当日将该人查获。目前该人已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材料二内蒙古集宁某高校新生闫文辉,于2021年9月入伍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单位;入伍一个月后,闫文辉以各种理由拒绝继续服役;为维护兵役制度的严肃性,闫文辉被纳入履行国防义务严重失信名单并被当地多部门联合惩戒。对其实施经济处罚,将其个人拒绝服役情况记入个人档案,不得参加集宁区范围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招录,个人户籍“服役栏”备注“拒绝兵役”永久字样。
(1)根据材料一二,“南望山下”侵害了袁隆平院士的什么权利?闫文辉没有履行什么义务?
(2)运用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南望山下”被刑事拘留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谈谈公民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答案】(1)人格尊严权(名誉权)、依法服兵役。
(2)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任何公民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④“南望山下”享有言论自由权,但也负有不得侵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的义务。⑤“南望山下”发表侮辱袁隆平院士的言论既是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①我们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②我们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知识点】法律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据材料一二,指出“南望山下”侵害了袁隆平院士的什么权利,并说明闫文辉没有履行什么义务。围绕“在微信群发布多条侮辱袁隆平院士的言论,造成恶劣影响”等,可知侵犯了袁隆平的人格尊严权(名誉权)。围绕“入伍一个月后,闫文辉以各种理由拒绝继续服役”分析,可知其没有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2)此题要求运用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南望山下”被刑事拘留的原因。此题为原因类问题,首先应把握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知识,然后概括材料内容,说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任何公民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南望山下”享有言论自由权,但也负有不得侵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的义务。“南望山下”发表侮辱袁隆平院士的言论既是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
(3)此题要求根据材料二,谈谈公民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结合教材知识,概括材料内容,可知我们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我们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点评】此题考查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此题围绕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设置问题,学生需要全面、准确把握权利和义务的知识,作答要注意规范、准确。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