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少林文武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少林文武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少林文武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023七上·期中)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下图的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云南省某县”“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并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170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项正确;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发现地点在北京一带,B项错误;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发现地点在北京一带,C项错误;
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主要活动地区为陕西西安的半坡村,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时代,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云南省某县”“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结合元谋人的时间、地点和特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2023七上·期中)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②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④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有关黄帝的叙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①②正确,C项正确;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③错误;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④错误,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远古的传说,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黄帝的贡献和地位,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3.(2023七上·期中)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嫘祖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秩序 C.神话传说 D.游牧文明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嫘祖教民养蚕缫丝”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是关于农耕文明的神话传说,种五谷要耕地,因此叫农耕;养蚕缫丝是农业中的副业,属于农耕的范畴,这说明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A项正确;
材料中的神话传说均与农耕有关,说明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和谐秩序、神话传说均不符合,BC两项错误;
游牧文明主要是中国北方、西北方才有,是随着水草的生长而迁徙的文明,并不是中华文明的核心,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结合中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现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4.(2023七上·期中)《西游记》中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广泛流传,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当时的天竺指今天(  )
A.日本 B.印度一带 C.伊朗 D.阿拉伯地区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唐朝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即今天的印度一带,学习佛法,在那烂陀寺寺讲学,归国后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文献,B项正确;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到达的是印度一带,不是日本、伊朗以及阿拉伯地区,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5.(2023七上·期中)历史学家往往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作为一个大的时间段进行科学研究。那么请问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国君的暴政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统治残暴,引起人民反抗,被商汤灭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统治残暴,引起人民反抗,被周武王灭亡;西周最后一个国王周幽王,统治昏庸、残暴,引起人民反抗,被犬戎族灭亡。因此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因为末代国君残暴统治,不得人心,C项正确;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因为末代国君残暴统治,ABD三项均不符合,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进而比较得出答案,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
6.(2023七上·期中)美国某学者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代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A项正确;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出现时间晚于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B项错误;
小篆产生于秦朝,出现时间晚于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C项错误;
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始于秦朝,出现时间晚于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甲骨文的特点和地位,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7.(2023七上·期中)关于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田野上出现了用牛耕田的现象
B.在市场上用金属货币购买商品
C.齐国招兵买马,准备发动战争
D.诸侯之间相互争霸,目的是消灭大的诸侯国,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为争夺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口的支配权而进行争霸战争,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维护周天子的威信”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牛耕,战国时期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春秋时期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在市场上用金属货币购买商品,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展开了争霸战争,齐国招兵买马,准备发动战争,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主,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动荡的春秋时期,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2023七上·期中)下列事件或现象,按照先因后果的关系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商鞅变法
②开始使用铁农具,出现牛耕
③私田出现
④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A.②③①④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并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许多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私田主人成为新兴地主。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在各国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因此因果关系排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④,A项正确;
BCD三项排序不正确,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9.(2023七上·期中)“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持这一主张的学派为(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克己复礼为仁”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孔子关于“仁”的学说的内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A项正确;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克己复礼为仁”,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2023七上·期中)下列各项在我国古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使用骨针缝衣
②采用天然火
③制作黑、白陶
④用麻纺成织品
A.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三万年的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衣;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就懂得了采用天然火;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制作黑、白陶;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人用麻纺成织品。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识记选项中史实出现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1.(2023七上·期中)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提倡法治,主张改革”可知,该思想家主张法治和变法改革,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法家的思想,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D项正确;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礼,为政以德,A项错误;
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B项错误;
荀子主张仁义、礼法并用,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结合法家的思想主张和代表人物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2.(2023七上·期中)《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材料“武王既胜殷,邦诸侯”描述的是周武王战胜殷(商),分封诸侯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周武王实行分封制,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因此材料体现了周武王推行的制度是分封制,A项正确;
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材料中的“武王”是指西周开国君主周武王,B项错误;
行省制出现于元代,材料中的“武王”是指西周开国君主周武王,C项错误;
科举制创立于隋炀帝时期,是选官制度,材料中的“武王”是指西周开国君主周武王,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的意思,结合西周的分封制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3.(2023七上·期中)进入中学后,每天清晨我欢快地走进美丽洁净的校园,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见到新老师、新同学,看到各种新课本、新知识,我的内心总有一种新的期待和憧憬,同时我也面对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对此我准备(  )
A.延续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以不变应万变
B.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积极面对挑战
C.把握青春年华的珍贵,尽情快乐玩耍
D.先在学校上学试试看,不行抓紧转学
【答案】B
【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
【解析】【分析】进入中学后,我的内心总有一种新的期待和憧憬,同时我也面对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对此应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积极面对挑战,故B正确。
进入中学,要适应新的学校和生活节奏,不断提高自己,故A错误;
把握青春年华的珍贵,不能尽情快乐玩耍,故C错误;
要适应学习的节奏,全力以赴做好,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情绪的调整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14.(2023七上·期中)有人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千年古训改为 “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一改动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是乱改古代文章词句,表现学习上的小聪明
B.认识到学习过程也可以是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C.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绝对快乐的过程,享受学习
D.改变古人对学习的错误理解,重新认识学习
【答案】B
【知识点】竞争与合作
【解析】【分析】有人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千年古训改为 “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一改动认识到学习过程也可以是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故B正确。
这一变动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而非是耍小聪明,故A错误;
学习是一个充满快乐和苦恼的过程,而非绝对快乐,故C错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并不是古人对学习的错误理解,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会学习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渐培养起探究的兴趣。
15.(2023七上·期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蕴含的道理告诉我们(  )
A.好高骛远,见异思迁
B.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做更好的自己
C.理解自己是持续发展变化的过程
D.评价自己要找准确的参照标准
【答案】B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告诉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做更好的自己,故B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好高骛远,见异思迁,故A不符合题意;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强调理解自己是持续发展变化的过程,也没有体现评价自己要找准确的参照标准,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认识自己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我们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我们就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16.(2023七上·期中)河北某少女在不了解网友的情况下,贸然与网友约会,结果受骗并被杀害。在现实生活中,此类事件并不少见。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是(  )
①青少年要慎重结交网友
②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③青少年不应该接触网络,应该远离网络
④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河北某少女在不了解网友的情况下,贸然与网友约会,结果受骗并被杀害。在现实生活中,此类事件并不少见。这说明青少年要慎重结交网友,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故①②正确。
青少年要正确对待网络,而非远离网络,故③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慎重结交网友,而非强调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慎重结交网友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17.(2023七上·期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益友当亲,损友当绝”等古语,都在告诫我们(  )
A.不要与有缺点的人交朋友
B.与朋友同行的路,有时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挑战
C.友谊的力量是巨大的,拥有友谊的人是幸福的
D.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交友一定要有所选择
【答案】D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
【解析】【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益友当亲,损友当绝”等古语,都在告诫我们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交友一定要有所选择,故D正确。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但并非不与有缺点的人交朋友,故A错误;
题干没有强调与朋友同行的路,有时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挑战,故B不符合题意;
引言没有强调友谊的力量是巨大的,拥有友谊的人是幸福的,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友谊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其实,当朋友误入歧途时,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18.(2023七上·期中)人们常说“勺子总会碰锅沿”。这启示我们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  )
A.要尊重朋友的隐私 B.有了冲突,友谊就要结束
C.要学会正确处理朋友间的冲突 D.总是充满矛盾
【答案】C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
【解析】【分析】人们常说“勺子总会碰锅沿”。这启示我们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处理朋友间的冲突,故C正确。
题干没有强调要尊重朋友的隐私
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而非有了冲突,友谊就要结束,故B错误;
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会出现冲突和矛盾,而非总是充满矛盾,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呵护友谊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冲突发生时,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如果处理得当,冲突可以把彼此的距离拉得更近。
19.(2023七上·期中)“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高尔基的这一名言告诉我们(  )
A.结交朋友需要我们掌握方法,讲究艺术
B.朋友就是要快乐时彼此分享,不幸时互相避让
C.朋友带给我们温暖,给我们支持和力量
D.结交朋友就意味着给予和分担,而不是接受和分享
【答案】C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
【解析】【分析】“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说明朋友带给我们温暖,给我们支持和力量,故C正确。
高尔基的名言没有强调结交朋友需要我们掌握方法,讲究艺术,故A不符合题意;
朋友就是要快乐时彼此分享,不幸时互相帮助,而非避让,故B错误;
结交朋友就意味着给予和分担,也意味着接受和分享,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朋友的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20.(2023七上·期中)某中学班长王小虎,每天背着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同学上学,这一背就是四年。对此义举,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王小虎履行了班长的法定义务
②友谊能经得住时间考验
③友谊让我们的生命更美好
④朋友要为对方付出一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
【解析】【分析】某中学班长王小虎,每天背着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同学上学,这一背就是四年。这说明友谊能经得住时间考验,友谊让我们的生命更美好,故②③正确。
王小虎的义举并不是履行法定义务,而是道德义务,故①错误;
朋友要为对方付出,而非付出一切,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友谊的力量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会关注;朋友觉得有趣的事情,我们会去尝试。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7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21.(2023七上·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立木为信 舌战守旧群臣
材料二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民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为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从此人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
(3)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你是旧贵族,对变法的那条最不满?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
【答案】(1)商鞅;战国时期;秦国;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创新精神
(3)建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承认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4)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商鞅为了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兑现他的赏50金诺言,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推动了变法的实行;商鞅变法前,秦孝公召集群臣,商讨变法大计,商鞅与代表奴隶主贵族势力的大臣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因此材料一图片中“立木为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商鞅。商鞅生活在战国时期,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秦国进行的。其目的是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依据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认为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必须创新改革,这体现了他具有创新的精神。
(3)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建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承认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4)依据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民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并结合商鞅变法的意义可知,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商鞅变法的策略、时间、变法国家以及目的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分析;第三问,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解答;第四问,依据材料三,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2.(2023七上·期中)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头、兽骨等。
材料二: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图一、二所示建筑样式的名称分别是什么?造成它们房屋样式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指出材料一、二中先民生活的不同时代,并说明其区分的主要依据。
【答案】(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2)图一:干栏式建筑。图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地理环境的不同。
(3)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不同。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说明:依据材料“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头、兽骨”可以分析得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2)名称:依据图一可知,这是干栏式建筑;依据图二可知,这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干栏式房屋是为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环境和自然条件而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是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和自然条件而建造,因此造成其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理环境的不同。
(3)时代: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处于旧石器时代;半坡和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处于新石器时代。依据:结合所学可知,新旧石器时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生产工具的不同,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北京人的特点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图示信息,结合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建筑及其原因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新旧石器时代的时间和划分依据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3.(2023七上·期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
【技术创新】
材料二:
【政策创新】
材料三: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图反映西周时期实行的哪一制度?该制度的实施对当时社会有何积极作用?
(2)上图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什么新现象?它们的推广对当时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写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名称。该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4)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对你的启示。
【答案】(1)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或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也可
(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三则材料分别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政策创新三个角度论述了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启示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结合具体国情,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同时改革是强国必经之路。要坚持改革创新。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制度:依据材料一图示中的“周天子”、“诸侯”以及二者的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即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纳贡,并为其镇守疆土。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的推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新现象: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可知,反映的是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3)名称:依据材料三“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意义: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可知,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启示: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材料三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三则材料分别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政策创新三个角度论述了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结合具体国情,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同时改革是强国必经之路,要坚持改革创新。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经济、商鞅变法。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铁犁牛耕的出现及其影响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解答;第四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所学从时代潮流、创新、改革等角度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4.(2023七上·期中)七年级同学以“思辨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名家解读】
材料一: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思辨论坛】
材料二: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4)春秋战国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频仍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请浅谈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
(5)“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案】(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他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还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韩非主张改革,国家权力应集中于君主手中,主张以法治国。
(2)孟子将孔子“仁”的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仁政”,统治者不要过分压迫剥削人民,他还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3)因材施教。
(4)墨家(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儒家(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5)儒家: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法家:损坏公物是违法行为。 认识:说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纪律惩罚是辅助手段,两者不应互相排斥,它们对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都起着重要作用。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体现:结合孔子和韩非的思想主张解答,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他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还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韩非主张改革,国家权力应集中于君主手中,主张以法治国。
(2)继承和发展:结合孟子的政治思想解答,即孟子将孔子“仁”的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仁政”,统治者不要过分压迫剥削人民,他还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3)教育思想:依据材料“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可以得出因材施教。
(4)看法:结合墨家和孟子的思想主张解答,墨家提出“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5)思想观点:结合所学可知,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因此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法家主张法治,因此损坏公物是违法行为。 认识:结合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和所学可知,说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纪律惩罚是辅助手段,两者不应互相排斥,它们对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都起着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第一问,结合结合孔子和韩非的思想主张解答;第二问,结合孟子的政治思想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分析;第四问,结合儒家和法家思想以及对其的认识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5.(2023七上·期中)【发现自己】
以下是某校七年级学生芳芳的日记片段:
我埋头苦干,不爱管班级的闲事;我学习成绩名列班级前茅,琴棋书画样样在行;学校纪律自觉遵守。为此,老师批评我不关心集体,同学们也不爱搭理我,还说我是独行客。我晕!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回答问题:
(1)芳芳存在什么问题?
(2)芳芳应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3)请你帮助芳芳寻找正确认识自己途径。
途径一:
途径二:
【答案】(1)芳芳没有能正确认识自己,只看到自身的优点,却没有看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不能正确对待他人与集体的评价等。
(2)芳芳应该重视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做到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3)①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②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③他人和集体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指出芳芳存在什么问题。完整把握材料内容,说明芳芳没有能正确认识自己,只看到自身的优点,却没有看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不能正确对待他人与集体的评价等。
(2)此题要求指出芳芳应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首先应把握认识自己的知识,然后结合他人评价的知识,说明芳芳应该重视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做到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3)此题为开放型问题,要求你帮助芳芳寻找正确认识自己途径。联系实际,概括材料内容,结合教材知识,说明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他人和集体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点评】此题考查认识自己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结合认识自己的知识,概括材料内容说明即可。(2)把握他人评价的知识阐述即可。(3)联系实际,结合教材说明即可。
26.(2023七上·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梅和小青是同班同学,两人都喜欢交友和学习绘画。为此,她们常常围绕共同的嗜好进行探讨。但是,在其他文化课方面,小梅却没有小青成绩好。当小梅向小青请教时,小青却不愿帮助她,还冷嘲热讽地说:“这么简单都不会,你真笨!自己想!”然后漠不关心地把头扭向一-边,千自己的事情去了。这样的情形使小梅慢慢有了距离感,小梅后来又结识了新的朋友。可是小青却抱怨小梅三心二意。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梅和小青渴望交友的原因。
(2)友谊的双桨需要我们和谐地摇荡。你认为小梅和小青怎样才能维系真挚的友情
【答案】(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会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2)小青:应该学会用心去关怀对方、尊重对方。应该向小梅承认错误,并在小梅需要的时候帮助她,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小梅: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和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要以宽容的心态来原谅小青,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处理冲突的解决方式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竞争与合作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梅和小青渴望交友的原因。此题为原因类问题,概括材料内容,联系朋友的重要性,说明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会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2)此题要求指出你认为小梅和小青怎样才能维系真挚的友情。此题为措施类问题,围绕“当小梅向小青请教时,小青却不愿帮助她,还冷嘲热讽地说:‘这么简单都不会,你真笨!自己想!’然后漠不关心地把头扭向一-边,千自己的事情去了”等,说明小青应该学会用心去关怀对方、尊重对方。应该向小梅承认错误,并在小梅需要的时候帮助她,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说明小梅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和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要以宽容的心态来原谅小青,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处理冲突的解决方式。
【点评】此题考查正确对待友谊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联系朋友的重要性说明即可。(2)把握正确对待友谊的知识,结合材料信息说明即可。
27.(2023七上·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七年级一班出了一期黑板报,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名言赏析】
竭诚相助,亲密无间,乃友谊之最高境界。
——瓦鲁瓦尔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
大多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
——列夫·托尔斯泰
【身边的友谊】
班里的富二代王晶与特困生李华亲如姐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孙云主动帮助学习困难的李倩补习功课,李倩则鼓励内向的孙云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
(1)名言赏析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2)阅读身边的友谊,回答问题:
①王晶与李华的友谊为什么值得我们称赞?
②孙云和李倩的友谊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要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完善自己。
(2)①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他们之家友谊的美好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平等的。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担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竞争与合作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指出名言赏析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完整把握名言的内涵,说明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要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完善自己。
(2)此题要求阅读身边的友谊,回答王晶与李华的友谊为什么值得我们称赞。围绕“孙云主动帮助学习困难的李倩补习功课”等,说明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他们之家友谊的美好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回答孙云和李倩的友谊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概括材料内容,说明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平等的。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担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点评】此题考查友谊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友谊的知识,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即可,要注意表达的完整性。
1 / 1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少林文武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023七上·期中)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下图的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2.(2023七上·期中)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②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④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3.(2023七上·期中)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嫘祖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秩序 C.神话传说 D.游牧文明
4.(2023七上·期中)《西游记》中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广泛流传,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当时的天竺指今天(  )
A.日本 B.印度一带 C.伊朗 D.阿拉伯地区
5.(2023七上·期中)历史学家往往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作为一个大的时间段进行科学研究。那么请问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国君的暴政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6.(2023七上·期中)美国某学者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7.(2023七上·期中)关于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田野上出现了用牛耕田的现象
B.在市场上用金属货币购买商品
C.齐国招兵买马,准备发动战争
D.诸侯之间相互争霸,目的是消灭大的诸侯国,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8.(2023七上·期中)下列事件或现象,按照先因后果的关系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商鞅变法
②开始使用铁农具,出现牛耕
③私田出现
④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A.②③①④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9.(2023七上·期中)“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持这一主张的学派为(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0.(2023七上·期中)下列各项在我国古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使用骨针缝衣
②采用天然火
③制作黑、白陶
④用麻纺成织品
A.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1.(2023七上·期中)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12.(2023七上·期中)《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13.(2023七上·期中)进入中学后,每天清晨我欢快地走进美丽洁净的校园,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见到新老师、新同学,看到各种新课本、新知识,我的内心总有一种新的期待和憧憬,同时我也面对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对此我准备(  )
A.延续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以不变应万变
B.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积极面对挑战
C.把握青春年华的珍贵,尽情快乐玩耍
D.先在学校上学试试看,不行抓紧转学
14.(2023七上·期中)有人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千年古训改为 “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一改动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是乱改古代文章词句,表现学习上的小聪明
B.认识到学习过程也可以是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C.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绝对快乐的过程,享受学习
D.改变古人对学习的错误理解,重新认识学习
15.(2023七上·期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蕴含的道理告诉我们(  )
A.好高骛远,见异思迁
B.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做更好的自己
C.理解自己是持续发展变化的过程
D.评价自己要找准确的参照标准
16.(2023七上·期中)河北某少女在不了解网友的情况下,贸然与网友约会,结果受骗并被杀害。在现实生活中,此类事件并不少见。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是(  )
①青少年要慎重结交网友
②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③青少年不应该接触网络,应该远离网络
④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17.(2023七上·期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益友当亲,损友当绝”等古语,都在告诫我们(  )
A.不要与有缺点的人交朋友
B.与朋友同行的路,有时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挑战
C.友谊的力量是巨大的,拥有友谊的人是幸福的
D.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交友一定要有所选择
18.(2023七上·期中)人们常说“勺子总会碰锅沿”。这启示我们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  )
A.要尊重朋友的隐私 B.有了冲突,友谊就要结束
C.要学会正确处理朋友间的冲突 D.总是充满矛盾
19.(2023七上·期中)“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高尔基的这一名言告诉我们(  )
A.结交朋友需要我们掌握方法,讲究艺术
B.朋友就是要快乐时彼此分享,不幸时互相避让
C.朋友带给我们温暖,给我们支持和力量
D.结交朋友就意味着给予和分担,而不是接受和分享
20.(2023七上·期中)某中学班长王小虎,每天背着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同学上学,这一背就是四年。对此义举,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王小虎履行了班长的法定义务
②友谊能经得住时间考验
③友谊让我们的生命更美好
④朋友要为对方付出一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7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21.(2023七上·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立木为信 舌战守旧群臣
材料二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民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为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从此人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
(3)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你是旧贵族,对变法的那条最不满?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
22.(2023七上·期中)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在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头、兽骨等。
材料二: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图一、二所示建筑样式的名称分别是什么?造成它们房屋样式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指出材料一、二中先民生活的不同时代,并说明其区分的主要依据。
23.(2023七上·期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
【技术创新】
材料二:
【政策创新】
材料三: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图反映西周时期实行的哪一制度?该制度的实施对当时社会有何积极作用?
(2)上图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什么新现象?它们的推广对当时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写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名称。该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4)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对你的启示。
24.(2023七上·期中)七年级同学以“思辨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名家解读】
材料一: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思辨论坛】
材料二: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4)春秋战国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频仍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请浅谈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
(5)“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25.(2023七上·期中)【发现自己】
以下是某校七年级学生芳芳的日记片段:
我埋头苦干,不爱管班级的闲事;我学习成绩名列班级前茅,琴棋书画样样在行;学校纪律自觉遵守。为此,老师批评我不关心集体,同学们也不爱搭理我,还说我是独行客。我晕!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回答问题:
(1)芳芳存在什么问题?
(2)芳芳应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3)请你帮助芳芳寻找正确认识自己途径。
途径一:
途径二:
26.(2023七上·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梅和小青是同班同学,两人都喜欢交友和学习绘画。为此,她们常常围绕共同的嗜好进行探讨。但是,在其他文化课方面,小梅却没有小青成绩好。当小梅向小青请教时,小青却不愿帮助她,还冷嘲热讽地说:“这么简单都不会,你真笨!自己想!”然后漠不关心地把头扭向一-边,千自己的事情去了。这样的情形使小梅慢慢有了距离感,小梅后来又结识了新的朋友。可是小青却抱怨小梅三心二意。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梅和小青渴望交友的原因。
(2)友谊的双桨需要我们和谐地摇荡。你认为小梅和小青怎样才能维系真挚的友情
27.(2023七上·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七年级一班出了一期黑板报,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名言赏析】
竭诚相助,亲密无间,乃友谊之最高境界。
——瓦鲁瓦尔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
大多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
——列夫·托尔斯泰
【身边的友谊】
班里的富二代王晶与特困生李华亲如姐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孙云主动帮助学习困难的李倩补习功课,李倩则鼓励内向的孙云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
(1)名言赏析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2)阅读身边的友谊,回答问题:
①王晶与李华的友谊为什么值得我们称赞?
②孙云和李倩的友谊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云南省某县”“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并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170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项正确;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发现地点在北京一带,B项错误;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发现地点在北京一带,C项错误;
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主要活动地区为陕西西安的半坡村,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时代,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云南省某县”“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结合元谋人的时间、地点和特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有关黄帝的叙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①②正确,C项正确;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③错误;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④错误,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远古的传说,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黄帝的贡献和地位,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嫘祖教民养蚕缫丝”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是关于农耕文明的神话传说,种五谷要耕地,因此叫农耕;养蚕缫丝是农业中的副业,属于农耕的范畴,这说明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A项正确;
材料中的神话传说均与农耕有关,说明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和谐秩序、神话传说均不符合,BC两项错误;
游牧文明主要是中国北方、西北方才有,是随着水草的生长而迁徙的文明,并不是中华文明的核心,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嫘祖教民养蚕缫丝”,结合中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现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唐朝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即今天的印度一带,学习佛法,在那烂陀寺寺讲学,归国后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文献,B项正确;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到达的是印度一带,不是日本、伊朗以及阿拉伯地区,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5.【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统治残暴,引起人民反抗,被商汤灭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统治残暴,引起人民反抗,被周武王灭亡;西周最后一个国王周幽王,统治昏庸、残暴,引起人民反抗,被犬戎族灭亡。因此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因为末代国君残暴统治,不得人心,C项正确;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因为末代国君残暴统治,ABD三项均不符合,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进而比较得出答案,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
6.【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代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A项正确;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出现时间晚于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B项错误;
小篆产生于秦朝,出现时间晚于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C项错误;
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始于秦朝,出现时间晚于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甲骨文的特点和地位,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为争夺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口的支配权而进行争霸战争,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维护周天子的威信”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牛耕,战国时期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春秋时期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在市场上用金属货币购买商品,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展开了争霸战争,齐国招兵买马,准备发动战争,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主,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动荡的春秋时期,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并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许多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私田主人成为新兴地主。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在各国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因此因果关系排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④,A项正确;
BCD三项排序不正确,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9.【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克己复礼为仁”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孔子关于“仁”的学说的内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A项正确;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克己复礼为仁”,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答案】A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三万年的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衣;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就懂得了采用天然火;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制作黑、白陶;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人用麻纺成织品。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识记选项中史实出现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1.【答案】D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提倡法治,主张改革”可知,该思想家主张法治和变法改革,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法家的思想,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D项正确;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礼,为政以德,A项错误;
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B项错误;
荀子主张仁义、礼法并用,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结合法家的思想主张和代表人物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2.【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材料“武王既胜殷,邦诸侯”描述的是周武王战胜殷(商),分封诸侯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周武王实行分封制,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因此材料体现了周武王推行的制度是分封制,A项正确;
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材料中的“武王”是指西周开国君主周武王,B项错误;
行省制出现于元代,材料中的“武王”是指西周开国君主周武王,C项错误;
科举制创立于隋炀帝时期,是选官制度,材料中的“武王”是指西周开国君主周武王,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的意思,结合西周的分封制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3.【答案】B
【知识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
【解析】【分析】进入中学后,我的内心总有一种新的期待和憧憬,同时我也面对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对此应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积极面对挑战,故B正确。
进入中学,要适应新的学校和生活节奏,不断提高自己,故A错误;
把握青春年华的珍贵,不能尽情快乐玩耍,故C错误;
要适应学习的节奏,全力以赴做好,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情绪的调整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14.【答案】B
【知识点】竞争与合作
【解析】【分析】有人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千年古训改为 “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这一改动认识到学习过程也可以是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故B正确。
这一变动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而非是耍小聪明,故A错误;
学习是一个充满快乐和苦恼的过程,而非绝对快乐,故C错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并不是古人对学习的错误理解,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会学习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渐培养起探究的兴趣。
15.【答案】B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告诉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做更好的自己,故B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好高骛远,见异思迁,故A不符合题意;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强调理解自己是持续发展变化的过程,也没有体现评价自己要找准确的参照标准,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认识自己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我们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我们就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16.【答案】C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河北某少女在不了解网友的情况下,贸然与网友约会,结果受骗并被杀害。在现实生活中,此类事件并不少见。这说明青少年要慎重结交网友,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故①②正确。
青少年要正确对待网络,而非远离网络,故③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慎重结交网友,而非强调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慎重结交网友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17.【答案】D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
【解析】【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益友当亲,损友当绝”等古语,都在告诫我们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交友一定要有所选择,故D正确。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但并非不与有缺点的人交朋友,故A错误;
题干没有强调与朋友同行的路,有时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挑战,故B不符合题意;
引言没有强调友谊的力量是巨大的,拥有友谊的人是幸福的,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友谊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其实,当朋友误入歧途时,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18.【答案】C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
【解析】【分析】人们常说“勺子总会碰锅沿”。这启示我们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处理朋友间的冲突,故C正确。
题干没有强调要尊重朋友的隐私
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而非有了冲突,友谊就要结束,故B错误;
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会出现冲突和矛盾,而非总是充满矛盾,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呵护友谊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冲突发生时,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如果处理得当,冲突可以把彼此的距离拉得更近。
19.【答案】C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
【解析】【分析】“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说明朋友带给我们温暖,给我们支持和力量,故C正确。
高尔基的名言没有强调结交朋友需要我们掌握方法,讲究艺术,故A不符合题意;
朋友就是要快乐时彼此分享,不幸时互相帮助,而非避让,故B错误;
结交朋友就意味着给予和分担,也意味着接受和分享,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朋友的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20.【答案】C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
【解析】【分析】某中学班长王小虎,每天背着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同学上学,这一背就是四年。这说明友谊能经得住时间考验,友谊让我们的生命更美好,故②③正确。
王小虎的义举并不是履行法定义务,而是道德义务,故①错误;
朋友要为对方付出,而非付出一切,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友谊的力量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会关注;朋友觉得有趣的事情,我们会去尝试。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21.【答案】(1)商鞅;战国时期;秦国;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创新精神
(3)建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承认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4)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商鞅为了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兑现他的赏50金诺言,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推动了变法的实行;商鞅变法前,秦孝公召集群臣,商讨变法大计,商鞅与代表奴隶主贵族势力的大臣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因此材料一图片中“立木为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商鞅。商鞅生活在战国时期,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秦国进行的。其目的是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依据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认为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必须创新改革,这体现了他具有创新的精神。
(3)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建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承认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4)依据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民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并结合商鞅变法的意义可知,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商鞅变法的策略、时间、变法国家以及目的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分析;第三问,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解答;第四问,依据材料三,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2.【答案】(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2)图一:干栏式建筑。图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地理环境的不同。
(3)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不同。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说明:依据材料“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头、兽骨”可以分析得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2)名称:依据图一可知,这是干栏式建筑;依据图二可知,这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干栏式房屋是为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环境和自然条件而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是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和自然条件而建造,因此造成其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理环境的不同。
(3)时代: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处于旧石器时代;半坡和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处于新石器时代。依据:结合所学可知,新旧石器时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生产工具的不同,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北京人的特点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图示信息,结合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建筑及其原因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新旧石器时代的时间和划分依据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3.【答案】(1)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或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也可
(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三则材料分别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政策创新三个角度论述了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启示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结合具体国情,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同时改革是强国必经之路。要坚持改革创新。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制度:依据材料一图示中的“周天子”、“诸侯”以及二者的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即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纳贡,并为其镇守疆土。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的推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新现象: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可知,反映的是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3)名称:依据材料三“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意义: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可知,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启示: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材料三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三则材料分别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政策创新三个角度论述了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结合具体国情,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同时改革是强国必经之路,要坚持改革创新。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经济、商鞅变法。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铁犁牛耕的出现及其影响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解答;第四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所学从时代潮流、创新、改革等角度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4.【答案】(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他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还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韩非主张改革,国家权力应集中于君主手中,主张以法治国。
(2)孟子将孔子“仁”的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仁政”,统治者不要过分压迫剥削人民,他还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3)因材施教。
(4)墨家(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儒家(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5)儒家: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法家:损坏公物是违法行为。 认识:说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纪律惩罚是辅助手段,两者不应互相排斥,它们对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都起着重要作用。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体现:结合孔子和韩非的思想主张解答,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他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还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韩非主张改革,国家权力应集中于君主手中,主张以法治国。
(2)继承和发展:结合孟子的政治思想解答,即孟子将孔子“仁”的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仁政”,统治者不要过分压迫剥削人民,他还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3)教育思想:依据材料“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可以得出因材施教。
(4)看法:结合墨家和孟子的思想主张解答,墨家提出“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5)思想观点:结合所学可知,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因此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法家主张法治,因此损坏公物是违法行为。 认识:结合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和所学可知,说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纪律惩罚是辅助手段,两者不应互相排斥,它们对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都起着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第一问,结合结合孔子和韩非的思想主张解答;第二问,结合孟子的政治思想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分析;第四问,结合儒家和法家思想以及对其的认识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5.【答案】(1)芳芳没有能正确认识自己,只看到自身的优点,却没有看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不能正确对待他人与集体的评价等。
(2)芳芳应该重视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做到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3)①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②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③他人和集体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指出芳芳存在什么问题。完整把握材料内容,说明芳芳没有能正确认识自己,只看到自身的优点,却没有看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不能正确对待他人与集体的评价等。
(2)此题要求指出芳芳应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首先应把握认识自己的知识,然后结合他人评价的知识,说明芳芳应该重视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做到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3)此题为开放型问题,要求你帮助芳芳寻找正确认识自己途径。联系实际,概括材料内容,结合教材知识,说明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他人和集体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点评】此题考查认识自己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结合认识自己的知识,概括材料内容说明即可。(2)把握他人评价的知识阐述即可。(3)联系实际,结合教材说明即可。
26.【答案】(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会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2)小青:应该学会用心去关怀对方、尊重对方。应该向小梅承认错误,并在小梅需要的时候帮助她,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小梅: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和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要以宽容的心态来原谅小青,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处理冲突的解决方式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竞争与合作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梅和小青渴望交友的原因。此题为原因类问题,概括材料内容,联系朋友的重要性,说明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会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2)此题要求指出你认为小梅和小青怎样才能维系真挚的友情。此题为措施类问题,围绕“当小梅向小青请教时,小青却不愿帮助她,还冷嘲热讽地说:‘这么简单都不会,你真笨!自己想!’然后漠不关心地把头扭向一-边,千自己的事情去了”等,说明小青应该学会用心去关怀对方、尊重对方。应该向小梅承认错误,并在小梅需要的时候帮助她,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说明小梅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和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要以宽容的心态来原谅小青,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处理冲突的解决方式。
【点评】此题考查正确对待友谊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联系朋友的重要性说明即可。(2)把握正确对待友谊的知识,结合材料信息说明即可。
27.【答案】(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要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完善自己。
(2)①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他们之家友谊的美好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平等的。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担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知识点】理解与宽容;竞争与合作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指出名言赏析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完整把握名言的内涵,说明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要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完善自己。
(2)此题要求阅读身边的友谊,回答王晶与李华的友谊为什么值得我们称赞。围绕“孙云主动帮助学习困难的李倩补习功课”等,说明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他们之家友谊的美好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回答孙云和李倩的友谊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概括材料内容,说明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平等的。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担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点评】此题考查友谊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友谊的知识,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即可,要注意表达的完整性。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