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少林文武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少林文武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少林文武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023八上·期中)某文献记载:“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文献应是(  )
A. B.
C. D.
2.(2023八上·期中)“从1865——1895年,中国都市的风貌因大量机械化工厂的开设而改变了,这些工厂都为中国人所有,但都依赖外国的设计并使用引进的技术。”材料表述的社会背景是(  )
A.洋务运动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3.(2023八上·期中)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说(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①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②军阀割据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
③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
④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23八上·期中)1919年《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该材料最能体现(  )
A.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B.各阶层群众广泛参与
C.维护国家家统一的坚决性 D.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
5.(2023八上·期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报国情怀”。能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是(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义和团运动 D.黄海海战
6.(2023八上·期中)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历届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条款所属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
②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
③中国约将库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军费补偿
④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①③②④
7.(2023八上·期中)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
A.双十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 D.反对华北自治
8.(2023八上·期中)下图漫画中的学生们高举“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标语举行示威游行。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9.(2023八上·期中)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0.(2023八上·期中)“朱德临危受命,率第一军将士,夜以继日地与兵力、武器均处于绝对优势的北洋劲旅浴血奋战二十余日。……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与朱德这段经历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11.(2023八上·期中)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  )
A.两次战争的起因和性质基本相同
B.两次战争都是由英国发起
C.两次战争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两次战争相隔时间很短
12.(2023八上·期中)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下列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主”“科学”
②“自强”“求富”
③“维新变法”
④“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13.(2023八上·期中)下列行为与漫画(如下图)内涵相一致的有(  )
①巧用方法,寻找机会报警求助
②乐于助人,奋不顾身制止犯罪
③勇于牺牲,救助失足落水同学
④保持理性,讲究策略智斗歹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3八上·期中)图示有利于揭示概念间的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5.(2023·路桥模拟)最近,中国多地文旅局长们纷纷从幕后走到台前。有人一袭民族服饰,有人变身古装侠客,有人策马奔腾……纷纷用网络短视频为当地美景“代言”,吸引了游客。这表明(  )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②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③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④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3八上·期中)2017年10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18年 “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的通知。国家如此重视互联网,是因为(  )
①互联网可以满足人们各个方面的需要
②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③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取代了消极作用
④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7.(2023八上·期中)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在社会中我们(  )
①不再关心国家发展
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④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2023八上·期中)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就必须做到(  )
①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
②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③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
④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2023八上·期中)5月22日上午,2020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首次以网络视频形式进行,记者和代表们“隔空”对话,别样精彩。可见,网络带来的积极作用是(  )
A.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
B.网络扩大了公民政治权利
C.要依法利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
D.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20.(2023八上·期中)西班牙谚语说:“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这句话让我们懂得(  )
A.礼貌礼仪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只要讲文明有礼貌,任何事情都会成功
C.讲文明有礼貌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
D.讲文明有礼貌,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共70分)
21.(2023八上·期中)从“帝制祸首”到共产党员,杨度的政治际遇经历了近代救亡图存的主要道路。
【时代产物:时局的代表】
杨度生平事迹(部分)
【艰难探索:政治的挫折】
材料一 (杨)度向(来)主(张)君主立宪而不主共和革命者,因吾国为世界各国势力所集之地,一有革命,则全国扰动,领土不易保全,恐招干涉瓜分之祸,故不敢以一国家为冒险之举,求其和平救国。
——摘编自刘晴波《杨度集》
材料二 日本之所以强者,在于数千年来国王就是一个傀偏,将军世代把持朝政,“国制世禄,寒门永无功名之望,故上下积郁,乘势以倾幕府,幕府既倾,国王……势必相与振作,以抑强藩,不必西制,亦必强矣”。
——摘自《杨度日记》
【变与不变:道路的抉择】
材料三 杨度的三次道路选择
第一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打碎了杨度的“帝王之学”,个人在科举考试上失利带来的压力促使杨度东渡日本,在日本完成了其政治思想的重铸——君宪救国。
第二次 从归国参政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再到张勋复辟,杨度分别把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寄托在清政府、袁世凯和张勋身上,但都失败了,遂转而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
第三次 客观上,国民党领导民主革命逐渐走进了死胡同最终变质;主观上,杨度认识到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再加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接触,使得他最终投身中国共产党。
(1)根据上图(年代尺),概括杨度生活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分析杨度主张君主立宪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述“杨度”们从“帝制祸首”转变为“共产党员”的必然性。(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22.(2023八上·期中)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和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近代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年代尺
材料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年对事业的评价 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时局图》是清朝后期时事漫画的杰作,把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严重危局形象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材料四: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开始!
(1)根据材料一写出年代尺中A、B所指的历史事件,并简述A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李鸿章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你是否赞同他对该事件的评价?请说明你的理由。
(3)“时局图”反映出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局势?请你分析该局势与材料四文字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23.(2023八上·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何日,乃革命党员熊秉坤开枪发难,清朝协统黎元洪被迫而起革命军于武昌之日也。……无如党人遍布国中,响应四起,遂致清朝江山不可收拾,于是而南北和议开,于是而非袁莫属之论起,时予方在伦敦从事于外交问题之解决,正当着手举世同情,乃屡促共和国体之速定,正式政府之成立,欲乘时要求友邦之承认,乃迁延两月,头绪全无,加以远闻国人,尚有主张清帝之君宪者,予深恐革命大功亏于一篑,故不得不舍外交之良机,而奔驰回国……于是草创政府于南京,而共和国体乃定焉。
——摘自孙中山《八年今日》
材料二: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在北京五族共和会与西北协进会上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
(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八年今日”是哪一年的今日?领导武昌“开枪发难”的主要革命团体有哪些?
(2)请在材料一所勾画出的历史脉络中,找出最主要的两个历史事件。孙中山“予深恐革命大功亏于一篑”担忧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说明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24.(2023八上·期中)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荀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要求?探究上述材料中“新民”理念与“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25.(2023八上·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湖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于201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小文同学参与了条例征集、宣传活动,让我们跟着小文一起来了解它!
【参与条例征集】
【跟踪条例实施】
条例实行后开出了第一张罚单。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王某某在禁止捕捞的水域内捕虾,根据《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法律责任规定,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00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
【热心条例宣传】
第二章 鼓励和倡导的文明行为 第十条 全社会倡导下列行为:(二)遵守公共秩序,注重公共礼仪,言行举止得体,主动为老弱病残幼孕人士让座……(八)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热心服务,奉献社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在城市、镇建成区的禁止水域内进行洗澡、游泳、洗涤、捕捞等活动的,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节选《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1)小文的建言献策对我们合理利用网络给予什么启示?
(2)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王某某的行为性质?
(3)法治湖州,德润人心。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构建文明湖州。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女同学观点的认识。
请从合理利用网络角度辨析男同学的观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可知,反映的是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试图建立“有田同耕”的社会,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太平天国前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B项正确;
A项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与材料信息不符,错误;
C项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纲领,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与材料信息不符,错误;
D项是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时颁布的纲领,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与材料信息不符,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结合《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目的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865——1895年”“工厂”“外国的设计并使用引进的技术”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他们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和技术。材料中的现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A项正确;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65——1895年”“工厂”“外国的设计并使用引进的技术”,结合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914年到1918年期间,农户、耕地不断减少,荒地增加,陆军数量增加,军费开支不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严重破坏了经济,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材料中农户、耕地不断减少,荒地增加正是其体现,①④正确;材料中陆军人数增加,军费开支增加说明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③正确,D项正确;
1916年袁世凯去世,袁世凯政府倒台,军阀割据是袁世凯政府倒台的结果,②错误,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表格时间,解读分析表格信息,结合北洋军阀割据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知,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A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了学生,没有涉及其他阶级,不能体现各阶层群众广泛参与,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不能体现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决性,C项错误;
材料中不仅仅体现了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还体现了反帝的要求,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合五四运动的性质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林则徐”“报国情怀”并结合所学可知,1939年林则徐在虎门硝烟,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因此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体现了其报国情怀,A项正确;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与林则徐无关,B项错误;
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与林则徐无关,C项错误;
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战役,与林则徐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林则徐”“报国情怀”,结合林则徐虎门硝烟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6.【答案】A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体现了割占香港岛,这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体现了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是1860年《北京条约》的内容;“中国约将库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军费补偿”体现的是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这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体现了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这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因此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时间和内容,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C项正确;
1945年重庆谈判后,签订双十协定,A项错误;
承认外蒙自治的是国民政府,不是袁世凯,B项错误;
反对华北自治是1935年一二 九运动的口号,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袁世凯复辟帝制,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措施,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传回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其口号,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正确;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A项错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项错误;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合五四运动的口号和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可知,体现的是允许外国可以在中国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因此材料中的“新约”是指《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了列强瓜分世界、资本输出的要求,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即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C项正确;
鸦片战争的爆发表明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A项错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错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设机造货,夺我生产”,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朱德临危受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可知,朱德参加的这场战争的结果是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的结果,D项正确;
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反对的是清政府,AB两项错误;
二次革命爆发于1913年,当时袁世凯尚未称帝,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朱德临危受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结合护国运动的结果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答案】A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大门,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而两次鸦片战争均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由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基本相同,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A项正确;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发动的,B项错误;
C项是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但不能说明两次鸦片战争的实质关系,错误;
材料中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性质基本相同,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民主”“科学” 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开始于1915年;“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变法”发生在898年;“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提出时间是1905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③④①,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和口号,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3.【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漫画强调了见义勇为,要保护好自己,即见义智为,“巧用方法,寻找机会报警求助”“保持理性,讲究策略智斗歹徒”都反映了见义智为,故①④符合题意。
“奋不顾身制止犯罪”“勇于牺牲”不符合见义智为,故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见义勇为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4.【答案】B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解析】【分析】犯罪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故B正确。
行政违法与民事违法是两种不同的违法行为,故A不符合题意;
刑事违法不属于一般违法,故C不符合题意;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违法与犯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15.【答案】B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 中国多地文旅局长们纷纷从幕后走到台前,用网络短视频为当地美景“代言”,吸引了游客,这表明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所以①④符合题意,正确。
②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和民主政治的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的利的认识,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16.【答案】A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国家如此重视互联网,是因为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故②④正确。
“满足人们各个方面的需要”夸大了网络的作用,故①错误;
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没有取代消极作用,故③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网络的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17.【答案】C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在社会中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故②③④正确。
在社会中我们要关系国家发展,故①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18.【答案】A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就必须做到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尊重他人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19.【答案】D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2020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首次以网络视频形式进行,记者和代表们“隔空”对话,别样精彩。这表明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故D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故A不符合题意;
公民政治权利是法定的,不得随意扩大,故B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要依法利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网络的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20.【答案】C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说明讲文明有礼貌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故C正确。
礼貌礼仪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故A错误;
“只要讲文明有礼貌,任何事情都会成功”说法太绝对,故B错误;
引言没有强调讲文明有礼貌,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明有礼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21.【答案】(1)时代特征: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爱国运动高涨。
(2)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担心革命导致国家被瓜分;君主有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
(3)观点:杨度从帝国祸首转为共产党员是历史的必然。论述: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杨度深感民族危亡,受传统文化、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杨度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袁世凯复辟和张勋复辟失败,使杨度认识到君主立宪无法救中国。进而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但国民党最终叛变革命。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和多次历史事实的失败,促使杨度最终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投身中国共产党。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时代特征:依据材料中“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可知,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说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依据材料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可知,体现了救亡爱国运动高涨。
(2)原因:依据材料“因吾国为世界各国势力所集之地,一有革命,则全国扰动,领土不易保全,恐招干涉瓜分之祸”可知,民族危机加深,担心革命导致国家被瓜分;依据“不敢以一国家为冒险之举,求其和平救国”并结合所学可知,君主有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
(3)观点:依据材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打碎了杨度的‘帝王之学’,个人在科举考试上失利带来的压力促使杨度东渡日本,在日本完成了其政治思想的重铸——君宪救国”“从归国参政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再到张勋复辟,杨度分别把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寄托在清政府、袁世凯和张勋身上,但都失败了,遂转而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国民党领导民主革命逐渐走进了死胡同最终变质;主观上,杨度认识到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再加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接触,使得他最终投身中国共产党”可以得出观点是杨度从帝国祸首转为共产党员是历史的必然。论述:依据材料“故上下积郁,乘势以倾幕府,幕府既倾,国王……势必相与振作,以抑强藩,不必西制,亦必强矣”“个人在科举考试上失利带来的压力促使杨度东渡日本,在日本完成了其政治思想的重铸——君宪救国”,结合杨度所处的时代背景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杨度深感民族危亡,受传统文化、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杨度主张君主立宪。依据材料“从归国参政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再到张勋复辟,杨度分别把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寄托在清政府、袁世凯和张勋身上,但都失败了,遂转而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国民党领导民主革命逐渐走进了死胡同最终变质;主观上,杨度认识到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再加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接触,使得他最终投身中国共产党”,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袁世凯复辟和张勋复辟失败,使杨度认识到君主立宪无法救中国,进而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但国民党最终叛变革命。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和多次历史事实的失败,促使杨度最终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投身中国共产党。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侵略和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第一问,依据材料,从民族危机和爱国运动角度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因吾国为世界各国势力所集之地,一有革命,则全国扰动,领土不易保全,恐招干涉瓜分之祸”“不敢以一国家为冒险之举,求其和平救国”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杨度的经历、时代背景以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2.【答案】(1)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原因:①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中英《南京条约》。②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材料二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认同陈旭麓的观点。理由: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不改革封建制度,而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是无法实现富国强兵的。但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材料三中漫画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材料四反映的是戊戌变法的失败。《马关条约》签订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事件:依据年代尺的时间“184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因此A应填鸦片战争;依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因此B应填义和团运动。原因:结合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中英《南京条约》,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事件:依据材料“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并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评价的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态度及理由:依据材料“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可知,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是维护封建统治,但其主张体现了近代化趋向。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不改革封建制度,而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是无法实现富国强兵的。但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因此认同陈旭麓的观点。
(3)局势:依据“时局图”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联系:依据材料“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开始”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的失败。结合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结果可知,《马关条约》签订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戊戌变法。第一问,依据年代尺中的时间,结合鸦片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时间以及鸦片战争的影响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结果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3.【答案】(1)1919年。文学社、共进会。
(2)历史事件: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担忧:有立宪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3)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时间:依据材料“清朝协统黎元洪被迫而起革命军于武昌之日也”可知,体现了武昌起义,时间是1911年,因此“八年今日”是指1919年。团体:结合所学可知,武昌起义胜利的原因可知,主要革命团体有文学社、共进会。
(2)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清朝协统黎元洪被迫而起革命军于武昌之日也”可以得出武昌起义;依据“于是草创政府于南京,而共和国体乃定焉”可以得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担忧:依据材料“尚有主张清帝之君宪者,予深恐革命大功亏于一篑”可以得出有立宪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3)性质:依据材料“1912年”“我国去年之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该革命是指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其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历史意义: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武昌起义的时间和武昌起义胜利原因中的组织原因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一“清朝协统黎元洪被迫而起革命军于武昌之日也”“于是草创政府于南京,而共和国体乃定焉”“尚有主张清帝之君宪者,予深恐革命大功亏于一篑”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二,结合辛亥革命及其性质和历史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4.【答案】(1)原因: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关系: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知识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原因:依据材料“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1902年”“1915年”“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并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关系:依据材料“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可以得出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联系:依据材料“荀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可知,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依据材料“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可知,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梁启超的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5.【答案】(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2)王某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或行政违法行为该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小;违反了《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受到了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
(3)法律:《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启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或者要遵章守法,依法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知识点】网络交往;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指出小文的建言献策对我们合理利用网络给予什么启示。此题为启示类问题,概括材料内容,说明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2)此题要求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王某某的行为性质。概括材料内容,围绕“发现王某某在禁止捕捞的水域内捕虾,根据《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法律责任规定,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00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等进行分析,说明王某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或行政违法行为该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小;违反了《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受到了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
(3)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构建文明湖州。首先应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女同学观点的认识。把握同学的观点,可说明《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启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其次从合理利用网络角度辨析男同学的观点。把握合理利用网络的知识,从遵章守法,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等角度阐述。
【点评】此题考查网络的作用、违法行为、合理利用网络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概括材料内容,联系网络的作用说明。(2)结合违法行为的类型说明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从守法角度说明即可。
1 / 1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少林文武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023八上·期中)某文献记载:“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文献应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可知,反映的是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试图建立“有田同耕”的社会,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太平天国前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B项正确;
A项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与材料信息不符,错误;
C项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纲领,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与材料信息不符,错误;
D项是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时颁布的纲领,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与材料信息不符,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结合《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目的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023八上·期中)“从1865——1895年,中国都市的风貌因大量机械化工厂的开设而改变了,这些工厂都为中国人所有,但都依赖外国的设计并使用引进的技术。”材料表述的社会背景是(  )
A.洋务运动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865——1895年”“工厂”“外国的设计并使用引进的技术”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他们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和技术。材料中的现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A项正确;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65——1895年”“工厂”“外国的设计并使用引进的技术”,结合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2023八上·期中)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说(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①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②军阀割据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
③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
④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914年到1918年期间,农户、耕地不断减少,荒地增加,陆军数量增加,军费开支不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严重破坏了经济,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材料中农户、耕地不断减少,荒地增加正是其体现,①④正确;材料中陆军人数增加,军费开支增加说明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③正确,D项正确;
1916年袁世凯去世,袁世凯政府倒台,军阀割据是袁世凯政府倒台的结果,②错误,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表格时间,解读分析表格信息,结合北洋军阀割据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2023八上·期中)1919年《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该材料最能体现(  )
A.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B.各阶层群众广泛参与
C.维护国家家统一的坚决性 D.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知,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A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了学生,没有涉及其他阶级,不能体现各阶层群众广泛参与,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不能体现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决性,C项错误;
材料中不仅仅体现了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还体现了反帝的要求,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合五四运动的性质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5.(2023八上·期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报国情怀”。能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是(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义和团运动 D.黄海海战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林则徐”“报国情怀”并结合所学可知,1939年林则徐在虎门硝烟,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因此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体现了其报国情怀,A项正确;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与林则徐无关,B项错误;
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与林则徐无关,C项错误;
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战役,与林则徐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林则徐”“报国情怀”,结合林则徐虎门硝烟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6.(2023八上·期中)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历届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条款所属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
②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
③中国约将库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军费补偿
④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①③②④
【答案】A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体现了割占香港岛,这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体现了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是1860年《北京条约》的内容;“中国约将库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军费补偿”体现的是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这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体现了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这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因此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时间和内容,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7.(2023八上·期中)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
A.双十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 D.反对华北自治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C项正确;
1945年重庆谈判后,签订双十协定,A项错误;
承认外蒙自治的是国民政府,不是袁世凯,B项错误;
反对华北自治是1935年一二 九运动的口号,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袁世凯复辟帝制,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措施,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8.(2023八上·期中)下图漫画中的学生们高举“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标语举行示威游行。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传回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其口号,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正确;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A项错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项错误;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合五四运动的口号和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9.(2023八上·期中)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可知,体现的是允许外国可以在中国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因此材料中的“新约”是指《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了列强瓜分世界、资本输出的要求,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即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C项正确;
鸦片战争的爆发表明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A项错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错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设机造货,夺我生产”,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2023八上·期中)“朱德临危受命,率第一军将士,夜以继日地与兵力、武器均处于绝对优势的北洋劲旅浴血奋战二十余日。……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与朱德这段经历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朱德临危受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可知,朱德参加的这场战争的结果是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的结果,D项正确;
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反对的是清政府,AB两项错误;
二次革命爆发于1913年,当时袁世凯尚未称帝,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朱德临危受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结合护国运动的结果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2023八上·期中)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  )
A.两次战争的起因和性质基本相同
B.两次战争都是由英国发起
C.两次战争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两次战争相隔时间很短
【答案】A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大门,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而两次鸦片战争均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由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基本相同,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A项正确;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发动的,B项错误;
C项是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但不能说明两次鸦片战争的实质关系,错误;
材料中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性质基本相同,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2.(2023八上·期中)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下列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主”“科学”
②“自强”“求富”
③“维新变法”
④“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民主”“科学” 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开始于1915年;“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变法”发生在898年;“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提出时间是1905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③④①,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和口号,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3.(2023八上·期中)下列行为与漫画(如下图)内涵相一致的有(  )
①巧用方法,寻找机会报警求助
②乐于助人,奋不顾身制止犯罪
③勇于牺牲,救助失足落水同学
④保持理性,讲究策略智斗歹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漫画强调了见义勇为,要保护好自己,即见义智为,“巧用方法,寻找机会报警求助”“保持理性,讲究策略智斗歹徒”都反映了见义智为,故①④符合题意。
“奋不顾身制止犯罪”“勇于牺牲”不符合见义智为,故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见义勇为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4.(2023八上·期中)图示有利于揭示概念间的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解析】【分析】犯罪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故B正确。
行政违法与民事违法是两种不同的违法行为,故A不符合题意;
刑事违法不属于一般违法,故C不符合题意;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违法与犯罪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15.(2023·路桥模拟)最近,中国多地文旅局长们纷纷从幕后走到台前。有人一袭民族服饰,有人变身古装侠客,有人策马奔腾……纷纷用网络短视频为当地美景“代言”,吸引了游客。这表明(  )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②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③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④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 中国多地文旅局长们纷纷从幕后走到台前,用网络短视频为当地美景“代言”,吸引了游客,这表明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所以①④符合题意,正确。
②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和民主政治的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的利的认识,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16.(2023八上·期中)2017年10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18年 “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的通知。国家如此重视互联网,是因为(  )
①互联网可以满足人们各个方面的需要
②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③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取代了消极作用
④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国家如此重视互联网,是因为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故②④正确。
“满足人们各个方面的需要”夸大了网络的作用,故①错误;
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没有取代消极作用,故③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网络的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17.(2023八上·期中)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在社会中我们(  )
①不再关心国家发展
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④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在社会中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故②③④正确。
在社会中我们要关系国家发展,故①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18.(2023八上·期中)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就必须做到(  )
①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
②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③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
④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就必须做到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尊重他人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19.(2023八上·期中)5月22日上午,2020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首次以网络视频形式进行,记者和代表们“隔空”对话,别样精彩。可见,网络带来的积极作用是(  )
A.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
B.网络扩大了公民政治权利
C.要依法利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
D.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答案】D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2020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首次以网络视频形式进行,记者和代表们“隔空”对话,别样精彩。这表明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故D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故A不符合题意;
公民政治权利是法定的,不得随意扩大,故B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要依法利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网络的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023八上·期中)西班牙谚语说:“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这句话让我们懂得(  )
A.礼貌礼仪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只要讲文明有礼貌,任何事情都会成功
C.讲文明有礼貌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
D.讲文明有礼貌,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答案】C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说明讲文明有礼貌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故C正确。
礼貌礼仪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故A错误;
“只要讲文明有礼貌,任何事情都会成功”说法太绝对,故B错误;
引言没有强调讲文明有礼貌,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明有礼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共70分)
21.(2023八上·期中)从“帝制祸首”到共产党员,杨度的政治际遇经历了近代救亡图存的主要道路。
【时代产物:时局的代表】
杨度生平事迹(部分)
【艰难探索:政治的挫折】
材料一 (杨)度向(来)主(张)君主立宪而不主共和革命者,因吾国为世界各国势力所集之地,一有革命,则全国扰动,领土不易保全,恐招干涉瓜分之祸,故不敢以一国家为冒险之举,求其和平救国。
——摘编自刘晴波《杨度集》
材料二 日本之所以强者,在于数千年来国王就是一个傀偏,将军世代把持朝政,“国制世禄,寒门永无功名之望,故上下积郁,乘势以倾幕府,幕府既倾,国王……势必相与振作,以抑强藩,不必西制,亦必强矣”。
——摘自《杨度日记》
【变与不变:道路的抉择】
材料三 杨度的三次道路选择
第一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打碎了杨度的“帝王之学”,个人在科举考试上失利带来的压力促使杨度东渡日本,在日本完成了其政治思想的重铸——君宪救国。
第二次 从归国参政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再到张勋复辟,杨度分别把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寄托在清政府、袁世凯和张勋身上,但都失败了,遂转而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
第三次 客观上,国民党领导民主革命逐渐走进了死胡同最终变质;主观上,杨度认识到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再加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接触,使得他最终投身中国共产党。
(1)根据上图(年代尺),概括杨度生活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分析杨度主张君主立宪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述“杨度”们从“帝制祸首”转变为“共产党员”的必然性。(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答案】(1)时代特征: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爱国运动高涨。
(2)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担心革命导致国家被瓜分;君主有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
(3)观点:杨度从帝国祸首转为共产党员是历史的必然。论述: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杨度深感民族危亡,受传统文化、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杨度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袁世凯复辟和张勋复辟失败,使杨度认识到君主立宪无法救中国。进而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但国民党最终叛变革命。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和多次历史事实的失败,促使杨度最终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投身中国共产党。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时代特征:依据材料中“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可知,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说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依据材料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可知,体现了救亡爱国运动高涨。
(2)原因:依据材料“因吾国为世界各国势力所集之地,一有革命,则全国扰动,领土不易保全,恐招干涉瓜分之祸”可知,民族危机加深,担心革命导致国家被瓜分;依据“不敢以一国家为冒险之举,求其和平救国”并结合所学可知,君主有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
(3)观点:依据材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打碎了杨度的‘帝王之学’,个人在科举考试上失利带来的压力促使杨度东渡日本,在日本完成了其政治思想的重铸——君宪救国”“从归国参政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再到张勋复辟,杨度分别把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寄托在清政府、袁世凯和张勋身上,但都失败了,遂转而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国民党领导民主革命逐渐走进了死胡同最终变质;主观上,杨度认识到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再加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接触,使得他最终投身中国共产党”可以得出观点是杨度从帝国祸首转为共产党员是历史的必然。论述:依据材料“故上下积郁,乘势以倾幕府,幕府既倾,国王……势必相与振作,以抑强藩,不必西制,亦必强矣”“个人在科举考试上失利带来的压力促使杨度东渡日本,在日本完成了其政治思想的重铸——君宪救国”,结合杨度所处的时代背景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杨度深感民族危亡,受传统文化、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杨度主张君主立宪。依据材料“从归国参政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再到张勋复辟,杨度分别把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寄托在清政府、袁世凯和张勋身上,但都失败了,遂转而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国民党领导民主革命逐渐走进了死胡同最终变质;主观上,杨度认识到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再加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接触,使得他最终投身中国共产党”,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袁世凯复辟和张勋复辟失败,使杨度认识到君主立宪无法救中国,进而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但国民党最终叛变革命。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和多次历史事实的失败,促使杨度最终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投身中国共产党。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侵略和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第一问,依据材料,从民族危机和爱国运动角度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因吾国为世界各国势力所集之地,一有革命,则全国扰动,领土不易保全,恐招干涉瓜分之祸”“不敢以一国家为冒险之举,求其和平救国”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杨度的经历、时代背景以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2.(2023八上·期中)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和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近代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年代尺
材料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年对事业的评价 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时局图》是清朝后期时事漫画的杰作,把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严重危局形象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材料四: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开始!
(1)根据材料一写出年代尺中A、B所指的历史事件,并简述A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李鸿章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你是否赞同他对该事件的评价?请说明你的理由。
(3)“时局图”反映出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局势?请你分析该局势与材料四文字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答案】(1)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原因:①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中英《南京条约》。②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材料二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认同陈旭麓的观点。理由: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不改革封建制度,而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是无法实现富国强兵的。但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材料三中漫画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材料四反映的是戊戌变法的失败。《马关条约》签订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事件:依据年代尺的时间“184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因此A应填鸦片战争;依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因此B应填义和团运动。原因:结合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中英《南京条约》,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事件:依据材料“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并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评价的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态度及理由:依据材料“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可知,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是维护封建统治,但其主张体现了近代化趋向。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不改革封建制度,而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是无法实现富国强兵的。但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因此认同陈旭麓的观点。
(3)局势:依据“时局图”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联系:依据材料“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开始”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的失败。结合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结果可知,《马关条约》签订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戊戌变法。第一问,依据年代尺中的时间,结合鸦片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时间以及鸦片战争的影响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结果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3.(2023八上·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何日,乃革命党员熊秉坤开枪发难,清朝协统黎元洪被迫而起革命军于武昌之日也。……无如党人遍布国中,响应四起,遂致清朝江山不可收拾,于是而南北和议开,于是而非袁莫属之论起,时予方在伦敦从事于外交问题之解决,正当着手举世同情,乃屡促共和国体之速定,正式政府之成立,欲乘时要求友邦之承认,乃迁延两月,头绪全无,加以远闻国人,尚有主张清帝之君宪者,予深恐革命大功亏于一篑,故不得不舍外交之良机,而奔驰回国……于是草创政府于南京,而共和国体乃定焉。
——摘自孙中山《八年今日》
材料二: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在北京五族共和会与西北协进会上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
(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八年今日”是哪一年的今日?领导武昌“开枪发难”的主要革命团体有哪些?
(2)请在材料一所勾画出的历史脉络中,找出最主要的两个历史事件。孙中山“予深恐革命大功亏于一篑”担忧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说明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1)1919年。文学社、共进会。
(2)历史事件: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担忧:有立宪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3)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时间:依据材料“清朝协统黎元洪被迫而起革命军于武昌之日也”可知,体现了武昌起义,时间是1911年,因此“八年今日”是指1919年。团体:结合所学可知,武昌起义胜利的原因可知,主要革命团体有文学社、共进会。
(2)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清朝协统黎元洪被迫而起革命军于武昌之日也”可以得出武昌起义;依据“于是草创政府于南京,而共和国体乃定焉”可以得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担忧:依据材料“尚有主张清帝之君宪者,予深恐革命大功亏于一篑”可以得出有立宪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3)性质:依据材料“1912年”“我国去年之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该革命是指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其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历史意义: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武昌起义的时间和武昌起义胜利原因中的组织原因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一“清朝协统黎元洪被迫而起革命军于武昌之日也”“于是草创政府于南京,而共和国体乃定焉”“尚有主张清帝之君宪者,予深恐革命大功亏于一篑”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二,结合辛亥革命及其性质和历史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4.(2023八上·期中)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荀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要求?探究上述材料中“新民”理念与“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答案】(1)原因: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关系: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知识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原因:依据材料“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1902年”“1915年”“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并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关系:依据材料“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可以得出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联系:依据材料“荀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可知,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依据材料“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可知,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梁启超的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5.(2023八上·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湖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于201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小文同学参与了条例征集、宣传活动,让我们跟着小文一起来了解它!
【参与条例征集】
【跟踪条例实施】
条例实行后开出了第一张罚单。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王某某在禁止捕捞的水域内捕虾,根据《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法律责任规定,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00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
【热心条例宣传】
第二章 鼓励和倡导的文明行为 第十条 全社会倡导下列行为:(二)遵守公共秩序,注重公共礼仪,言行举止得体,主动为老弱病残幼孕人士让座……(八)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热心服务,奉献社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在城市、镇建成区的禁止水域内进行洗澡、游泳、洗涤、捕捞等活动的,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节选《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1)小文的建言献策对我们合理利用网络给予什么启示?
(2)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王某某的行为性质?
(3)法治湖州,德润人心。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构建文明湖州。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女同学观点的认识。
请从合理利用网络角度辨析男同学的观点。
【答案】(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2)王某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或行政违法行为该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小;违反了《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受到了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
(3)法律:《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启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或者要遵章守法,依法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知识点】网络交往;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指出小文的建言献策对我们合理利用网络给予什么启示。此题为启示类问题,概括材料内容,说明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2)此题要求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王某某的行为性质。概括材料内容,围绕“发现王某某在禁止捕捞的水域内捕虾,根据《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法律责任规定,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00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等进行分析,说明王某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或行政违法行为该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小;违反了《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受到了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
(3)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构建文明湖州。首先应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女同学观点的认识。把握同学的观点,可说明《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启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其次从合理利用网络角度辨析男同学的观点。把握合理利用网络的知识,从遵章守法,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等角度阐述。
【点评】此题考查网络的作用、违法行为、合理利用网络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概括材料内容,联系网络的作用说明。(2)结合违法行为的类型说明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从守法角度说明即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