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任务5.2 手术过程教材名称《兽医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项目5 手术基础任务5.2手术过程1.知识目标:(1)掌握不同动物的麻醉技术。(2)掌握不同动物的组织分离方法和注意事项。(3)掌握外科手术中的常用止血技术。(4)掌握外科手术中的缝合和打结技术。(5)掌握外科手术中的包扎技术。2.技能目标:(1)能根据手术项目和动物特点正确实施手术。(2)能掌握局部麻醉药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3)能熟练进行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脊髓麻醉,关节腔麻醉。(4)能根据手术要求对动物组织正确分离。(5)能根据出血的原因和类型正确选择止血方法。(6)能根据伤口和手术部位正确选择缝合和打结方法。(7)能根据手术要求正确选择包扎方法。3.素质目标:具备参与完成手术全过程的能力。学时6学时(270分钟)。教学重点1.根据手术目的正确实施麻醉。2.掌握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能及时准确完成手术过程中的止血操作。4.能根据伤口和手术部位正确选择缝合和打结方法。教学难点1.根据手术目的正确实施麻醉。2.掌握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能及时准确完成手术过程中的止血操作。4.能根据伤口和手术部位正确选择缝合和打结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教学过程【课程导入】观看犬剖宫术的完整视频,导入新课。【新课讲授】手术过程主要分为麻醉,分离、止血与缝合,剪线与拆线以及包扎四个环节。一、麻醉麻醉是手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麻醉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根据麻醉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一)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利用某些药物有选择性地暂时阻断神经末梢、神经纤维以及神经干的冲动传导,从而使其分布或支配的相应局部组织暂时丧失痛觉。1.表面麻醉 利用麻醉药的渗透作用,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浅在的神经末梢功能,称为表面麻醉,常用于眼结膜与角膜、口、鼻、直肠、阴道的黏膜麻醉。2.浸润麻醉 常用0.25%~0.5%普鲁卡因。注射方法:先将针头插至所需深度,然后一边拔针一边推药液。3.传导麻醉 常用2%利多卡因或2%~5%普鲁卡因,药的浓度和用量与麻醉效果成正比。4.脊髓麻醉 兽医临床上多数采用硬膜外腔麻醉。常应用于难产、尾部、会阴、直肠、膀胱等的手术。(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利用某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广泛的抑制作用,从而暂时地使机体的意识、感觉、反射和肌肉张力部分或全部丧失。1.吸入麻醉 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有乙醚、氟烷(1%)、安氟醚(0.5~2%)、异氟醚(0.5~1.5%)等。2.非吸入麻醉 常用的非吸入麻醉药有:非巴比妥类(如水合氯醛、隆朋、氯胺酮、速眠新)、巴比妥类(如硫喷妥钠、戊巴比妥钠)。其中846合剂也叫速眠新为新型麻醉剂。二、分离、止血与缝合分离、止血与缝合是手术过程中的最基本操作方法,也是暴露、切除发病器官或病灶,排除异物、闭合切口、以利康复的主要方法。只有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一)分离根据分离的部位不同可分为皮肤切开法、肌肉分离法、腹膜切开法以及其他组织切开法。1.皮肤切开法(1)紧张切开法 在皮肤作切口时应由术者用拇指和食指将皮肤向切口两侧撑紧,或术者与助手各用一手在预定切口线两侧撑紧皮肤,然后下刀切开,称紧张切开法。(2)皱襞切开法 适用于皮肤活动性大,且在切口下面有大血管,大神经,分泌管和重要器官,术者和助手应在预定切口的两侧,用手指或镊子提拉皮肤呈与切口垂直的皱襞,进行垂直切开。2.肌肉分离法一般沿肌纤维方向作钝性分离,先作一个沿纤维方向的小切口,然后用止血钳、刀柄等作钝性分离至所需要的长度。3.腹膜切开法腹膜切开时,为了避免伤及内脏,可用组织钳或止血钳提起腹膜作一小切口,利用食指和中指或有沟探针引导,再用手术刀或剪分割。4.其他组织切开法(1)肠管切开 肠管的侧壁切开时,一般于肠管纵带上纵行切开,并应避免损伤对侧肠管。(2)索状物切开 在结扎的情况下用刀或剪分离,也可用刮断、拧断和烧烙的方法,以减少出血。(3)骨的分离 骨膜分离时先用手术刀切开,然后用骨膜分离器剥开。骨的分离一般用骨剪剪断或骨锯锯断。为防止骨的断端损伤软组织,应在分离骨组织后用骨锉锉平断端的锐缘,并清除骨片。(二)止血止血是手术过程中经常遇到并需要立即处理的基本操作技术。1.全身预防性止血法 在手术前给动物注射增高血液凝固性的药物,借以提高机体抗出血的能力,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常用的药物有维生素K注射液、安络血注射液、止血敏注射液。2.局部性预防止血法(1)肾上腺素止血 常配合局部麻醉药进行,一般是在每1000 mL普鲁卡因溶液中加入0.1%肾上腺素溶液2mL,其作用可维持20min至2h。(2)止血带止血 适用于四肢、阴茎和尾部手术,可暂时阻断血流,减少手术中的失血,有利于手术操作。用橡胶管、绷带等紧缠于手术部位的近心端,以暂时阻止血液循环,达到止血的目的。3. 手术过程中止血法(1)机械止血法①压迫止血:用纱布或泡沫塑料压迫出血部位,以清除术部血液,辨清出血组织和出血处,以便采取止血措施。在毛细血管渗血和小血管出血时,压迫片刻,出血即可自行停止。在止血时,只能是按压,不可用擦拭。②钳夹止血:利用止血钳最前端夹住血管的断端,钳夹方向应与血管垂直,钳住的组织要少,不可作大面积钳夹。③结扎止血:多用于较大血管出血的止血,其方法有两种:单纯结扎止血和贯穿结扎止血。(2)填塞止血 用灭菌纱布塞紧于出血创腔或解剖腔内,压迫血管断端达到止血之目的。在填入纱布止血时,要将出血创腔填满,有足够的压力压迫血管断端。填塞止血留置的敷料通常是在18~48h后取出。(3)烧烙止血法 常用于弥漫的出血,如羔羊断尾,去角,大动物火骟等。(三)缝合缝合是将已切开、切断或因外伤而分离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从而促进伤口良好愈合的基本操作技术。1.打结 常用的结有方结、三叠结和外科结。(1)方结 用于结扎较小的血管和各种缝合时的打结,不易滑脱。(2)三叠结 又称加强结,是在方结的基础上再加一个结,常用于有张力部位的缝合。(3)外科结 打第一个结时绕两次,使摩擦面增大,故打第二个结时不易滑脱和松动。多用于大血管、张力较大组织和皮肤的缝合。①单手打结法 适合于各部的结扎,是最为常用的打结方法。②双手打结法 用于一般结扎外,对深部或组织张力较大的缝合结扎较为可靠、方便。适用于深部组织的结扎和缝合。③器械打结法 用持针钳或止血钳打结。2.软组织缝合技术(1)对接缝合①结节缝合 缝合时将缝针引入15~25cm缝线,于创缘一侧垂直刺入,于对侧相应的部位穿出打结,每缝一针,打一次结。常用于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等组织缝合。②螺旋缝合 用一条长的缝线,先在创口一端缝合打结,然后使用同一缝线以等距离缝合,拉紧缝线,最后留下线尾,在一侧打结。常用于肌肉、腹膜以及胃肠道第一层缝合等。③减张缝合 常用于张力较大的皮肤缝合。在结节缝合的基础上,每隔2~3针缝一针减张缝合,即进、出针点距离创缘2~4cm。一般先做减张缝合,使创缘、创壁接近,再在减张缝合间增加数针结节缝合。④锁边缝合法 多用于皮肤直线形切口及薄而活动性较大的部位缝合。(2)内翻缝合 用于胃肠、子宫、膀胱等空腔器官的缝合,要求缝合后切口内翻,外面光滑。常见的方法有:①伦勃特缝合法 分为间断与连续两种,常用的为间断伦勃特氏缝合法。②库兴缝合法 从切口一端开始先做一浆膜肌层间断内翻缝合,再用同一缝线平行于切口做浆膜肌层连续缝合至切口另一端。适用于胃、子宫浆膜肌层缝合。③康乃尔缝合法 这种缝合法与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相同,仅在缝合时缝针要贯穿全层组织,当将缝线拉紧时,则肠管切面即翻向肠腔。多用于胃、肠、子宫壁缝合。④荷包缝合 即作环状的浆膜肌层连续缝合。主要用于胃肠壁上小范围的内翻缝合,如缝合小的胃肠穿孔。(3)张力缝合①间断水平褥式缝合 特别适用于牛和犬的皮肤缝合。针刺入皮肤,距创缘2~3mm,创缘相互对合,越过切口到对侧相应部位刺出皮肤,然后缝线与切口平行向前约8mm,再刺入皮肤.越过切口到相应对侧刺出皮肤,与另一端缝线打结。②间断垂直褥式缝合 针刺入皮肤,距离侧缘约8mm,创缘相互对合,越过切口到相应对侧刺出皮肤。然后缝针翻转在同侧距切口约4mm刺入皮肤,越过切口到相应对侧距切口约4mm刺出皮肤,与另一端缝线打结。该缝合要求缝针刺入皮肤时,只能刺入真皮下,接近切口的两侧刺入点要求接近切口,这样皮肤创缘对合良好,不能外翻,缝线间距为5mm。三、剪线与拆线1.剪线 术者将双线尾略提起,用稍张开的剪刀尖沿着拉紧的缝线滑至结扣处,再将剪刀稍倾斜,然后剪断,倾斜的角度取决于要留线头的长短。2.拆线 一般是在手术后7~8d进行,凡营养不良、贫血、老龄家畜、缝合部位活动性较大、创缘呈紧张状态等,应适当延长拆线时间至10~14d。拆线方法如下:用碘酊消毒创口、缝线及创口周围皮肤后,将线结用镊子轻轻提起,剪刀插入线结下,紧贴针眼将线剪断。再次用碘酊消毒创口及周围皮肤。四、包扎1.包扎材料 常用敷料有纱布、海绵纱布及棉花;卷轴绷带有纱布绷带、棉布绷带、弹力绷带和胶带。2.包扎基本方法 包扎时左手持绷带的开端,右手持绷带卷,以绷带的背面紧贴肢体表面,由左向右缠绕。当第一圈缠好之后,将绷带的游离端反转盖在第一圈绷带上,再缠第二圈压住第一圈绷带。然后根据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包扎法缠绕。包扎结束后将绷带末端剪成两条打个半结,以防撕裂。最后打结于肢体外侧,或以胶布将末端加以固定。 (1)环形包扎法 用于其他形式包扎的起始和结尾,以及用于系部、掌部、跖部等较小创口的包扎。方法是在患部把卷轴带呈环形缠绕数圈,每圈盖住前一圈,最后将绷带末端剪开打结或以胶布加以固定。(2)螺旋形包扎法 以螺旋形自下向上缠绕,每后一圈遮盖前一圈的1/3~l/2。用于掌部、跖部及尾部等的包扎。(3)折转包扎法 用于上粗下细径圈不一致的部位,如前臂和小腿部。方法是由上向下作螺旋形包扎,每一圈均应向下回折,逐圈遮盖上圈的1/3~l/2。(4)蛇形包扎法 斜行向上延伸,各圈互不遮盖。用于固定夹板绷带的衬垫材料。(5)交叉包扎法 又称“8”字形包扎法。用于腕、跗、球关节等部位,方便关节屈曲。包扎方法是在关节下方作一环形带,然后在关节前面斜向关节上方,作一圈环形带后再斜行经过关节前面至关节下方。如上操作至患部完全被包扎住,最后以环形带结束。【资源应用】标本、模型、视频、多媒体、虚拟VR、现场参观【课堂练习】1.手术过程由哪些环节组成?2.麻醉方式有哪些?3.常用缝合方法有哪些?4.常用包扎方法有哪些?5.犬剖宫产的方法与步骤。【作业评价】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总评掌握局部麻醉药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能熟练进行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脊髓麻醉,关节腔麻醉。能根据手术要求对动物组织正确分离。能根据出血的原因和类型正确选择止血方法。能根据伤口和手术部位正确选择缝合和打结方法。能根据手术需要选择正确的包扎方法。总计【课堂小结】手术过程包括麻醉,分离、止血与缝合,剪线与拆线以及包扎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手术的失败。【课堂反思】1.应该多角度加大课程思政的渗入2.争取让每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