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八上·江北期中)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禁运鸦片,英国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政府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
A.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用武力扫除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将本国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D.建立同清政府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
【答案】A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英国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因此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A项正确;
B项是英国侵华的手段,不是意图,错误;
C项是鸦片战争后的后果,不是意图,错误;
D项“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英国与清政府建立不平等的贸易关系,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把握其主旨,结合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023八上·江北期中)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没有英国的侵略就没有太平天国运动
B.英国的侵略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只看到现象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
D.马克思高度评价英国侵略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材料强调了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即英国的侵略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英国的侵略只加速了其爆发,A项错误;
材料中马克思的评价认识到了其本质,C项错误;
材料中马克思客观评价了英国侵略对中国革命的作用,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理解材料信息“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2023八上·江北期中)下图是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的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的侵略由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
D.清政府已经正式沦为“洋人的朝廷”
【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幅图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第二幅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通商口岸,沙市、重庆位于中国内地。因此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C项正确;
近代列强发动的几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越来越多,而非减少,A项错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B项错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对比两幅图示,结合两幅图示中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2023八上·江北期中)“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是由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A项正确;
五四运动没有采取武装斗争方式,B项错误;
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在1921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共还没有成立,C项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觉醒,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2023八上·期中)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下列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主”“科学”
②“自强”“求富”
③“维新变法”
④“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民主”“科学” 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开始于1915年;“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变法”发生在898年;“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提出时间是1905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③④①,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和口号,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6.(2023八上·江北期中)史学家蒋廷黻认为: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已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证“相当的成绩”的有(  )
①创建北洋舰队
②创办轮船招商局
③创办京师大学堂
④创办福州船政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运动是指洋务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如福州船政局;创办了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创办了近代新式海军,如北洋舰队,①②④正确,C项正确;
创办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内容,③错误,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7.(2023八上·江北期中)这些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他们采取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活动方式,秘密组织政党。1921 年,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些人”的主要代表是(  )
A.曾国藩、李鸿章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黄兴 D.陈独秀、李大钊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信奉马克思主义”“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并结合所学可知,李大钊、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D项正确;
曾国藩、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提倡“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A项错误;
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B项错误;
孙中山、黄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主张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信奉马克思主义”“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2023八上·江北期中)在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南昌起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 井冈山会师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③ 古田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④ 九一八事变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①正确;井冈山会师后,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②正确;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③正确,A项正确;
八一三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而非九一八事变,④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南昌起义的意义,井冈山会师的结果以及古田会议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9.(2023八上·江北期中)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团结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D.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
【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可知,毛泽东强调的是日本侵华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即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团结,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没有涉及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B项错误;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但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没有体现中国遭受巨大损失,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10.(2023八上·江北期中)下列对全民族抗战中著名战役评价正确的是(  )
①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③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④淞沪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①正确;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②正确,D项正确;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而非武汉会战,③错误;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而非淞沪会战,④错误,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抗日战争中的战役及其影响,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1.(2023八上·江北期中)到 1949 年,中国共产党 28 年的历史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如图示意),中国共产党在⑤处地点的事迹是(  )
A.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B.指挥中枢,敌后抗战
C.历史转折,走向成熟 D.战略转移,打开局面
【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可知,⑤处地点是延安,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B项正确;
A项与上海有关,错误;
C项与遵义有关,错误;
D项与瑞金有关,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⑤处的地点,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地位和作用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2.(2023八上·江北期中)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的积极斡旋下,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争取和平,毛泽东等参加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在两个事件中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②③正确,C项正确;
张学良将军没有参加重庆谈判,①错误;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④错误,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概况、结果和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
13.(2023八上·江北期中)有一部反映解放战争的电视剧,其中出现的镜头,你认为哪一个符合史实(  )
A.一个工作人员把《中国土地法大纲》抄写在墙上,进行宣传
B.刘伯承、周恩来千里跃进大别山
C.在北平杜聿明举行仪式,接受和平改编
D.国共双方代表在北平谈判,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
【答案】A
【知识点】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解放战争”,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符合题干时间,A项正确;
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B项错误;
在北平傅作义举行仪式,接受和平改编,而非杜聿明,C项错误;
国共双方代表在重庆谈判中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北平谈判中国共签署的是《国内和平协定》,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解放战争”,结合解放战争的进程解答,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4.(2023八上·江北期中)小玲为了提高历史复习效率,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要点化、问题化。下面是针对“百团大战”设计的学习要点,其中错误的是(  )
A.李宗仁指挥
B.发生在华北广阔的地域
C.破袭日军交通线和摧毁敌伪据点
D.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百团大战的领导人是彭德怀,而非李宗仁,A项错误,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广阔的地域,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和摧毁敌伪据点,百团大战的胜利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BC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百团大战发生的地点、领导人、目标以及意义,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5.(2024八上·诸暨月考)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以下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
A.史实:《北京条约》签订——结论:大大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化程度
B.史实: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结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C.史实:邹容发表《革命军》——结论: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史实:洋务派开办近代民用企业——结论:对外国资本入侵起一定抵制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结合所学分析:
A:《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化程度,A项表述不正确,排除。
B: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宣扬了绝对平均主义理想,B项表述不正确,排除。
C: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表述不正确,排除。
D:洋务派开办近代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经济侵略,表述正确,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洋务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
16.(2023八上·江北期中)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A.从屈服走向反抗 B.从落后走向先进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颁布《清帝退位诏书》,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因此两幅图片反映的趋势是从专制走向民主,C项正确;
材料图片反映的是从专制走向民主,AB两项明显不符合,错误;
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两幅图片信息,结合《清帝退位诏书》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7.(2023八上·江北期中)《申报》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国共对峙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局面。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各派军阀不断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中, 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局面,国共对峙时期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峙,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局面,土地革命时期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峙,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统一,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结合北洋时期军阀割据的表现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2023八上·江北期中)这一革命壮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该“壮举”是指(  )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B.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
C.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D.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胜利完成,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C项正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的“星星之火”,A项错误;
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中共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B项错误;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材料“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9.(2023八上·江北期中)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C项正确;
党的最高纲领不符合中国国情,与材料“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不符,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中共二大结合了中国国情,“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明显不符,B项错误;
中共三大制定了国共合作方针,决定与国民党合作,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结合中共二大的内容及其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0.(2023八上·江北期中)右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示意图。其中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根除了左右倾错误
B.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确性
C.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革命形势高涨,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机已经成熟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1928年至193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随着红色政权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相继建立,使得党员数量不断增加,B项正确;
“根除了”的说法绝对化,这一时期中共仍然存在左倾错误,A项错误;
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项错误;
这一时期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机并不成熟,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28年至1934年”,结合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1.(2023八上·江北期中)南京临时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法令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这反映出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平均地权 B.推翻清政府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可知,反映的是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材料中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D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及平均地权,A项错误;
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是辛亥革命的目的,但材料涉及的是经济措施,BC两项不是根本目的,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紧扣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和资产阶级的经济要求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2023八上·江北期中)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的年代尺按时间先后顺序在“▲”处填入相关事件,依次是(  )
A.九一八事变 华北危机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B.华北危机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华北事变 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华北危机
【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1935年发生的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亡;1936年10月10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A项正确;
BCD三项排序不正确,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年代尺中的时间和文字信息,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解答,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3.(2023八上·江北期中)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B
【知识点】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949年”可知,处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依据材料“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可知,反映了解放军没有扰民;依据材料“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可知,反映了解放军的行为赢得了民心,国民党失去民心,国民党的统治必然被推翻,B项正确;
上海并不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A项错误;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解放战争取得胜利,CD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分析材料“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结合解放战争的进程和胜利原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4.(2023八上·江北期中)根据下图反映的史实,确定研究主题是(  )
A.抗日烽火遍九州 B.三支大军逐中原
C.国军主力一扫光 D.百万雄师过大江
【答案】C
【知识点】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 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争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歼敌150余万,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C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与抗日战争无关,A项错误;
三支大军逐中原是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项错误;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片信息判断出反映的是三大战役,然后结合三大战役的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5.(2023八上·江北期中)“诗有史,词亦有史。”毛泽东用诗词写就了一部鲜活的中国革命史。按时间顺序,以下排列合理的是(  )
①《七律·长征》
②《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③《西江月·秋收起义》
④《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A.①③②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于1949年,《西江月·秋收起义》写于1927年,《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写于1931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③④①②,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选项中毛泽东诗词创作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个大题,每题10分,共50分。)
26.(2023八上·江北期中)中国近代史在枪炮声中拉开帷幕,战火延绵百年,最终也在枪炮声中落下帷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材料二: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从此,日本开始对邻国盛气凌人了。
——摘编自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材料三: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材料四: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下之盟”的名称。概括“城下之盟”损害的中国主权。
(2)材料二中的“日清战争”又称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国耻”是指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材料二到材料四,说说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南京条约》。损害主权:领土主权、关税主权、贸易主权
(2)甲午中日战争。变化:对中华文化由赞赏到蔑视;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变化:由弱变强。原因: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战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1)名称:依据材料“1842年的条约”并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因此“城下之盟”是指《南京条约》。主权:依据材料“割香港岛给英国”可以得出损害了领土主权;依据“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可以得出损害了关税主权;依据“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可以得出损害了贸易主权。
(2)战争:依据材料“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引发日清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引发了甲午中日战争。变化:依据材料“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可以得出对中华文化由赞赏到蔑视。
(3)战争:依据材料“20世纪”“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并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八个国家发动了八国侵华战争。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八国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变化:依据材料“差别”“轻蔑”“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可知,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由弱变强。原因:依据材料“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战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抗日战争。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三,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影响解答;第四问,依据材料二、三、四,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抗日战争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7.(2023八上·江北期中)某校八年级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近代仁人志士的寻梦之旅”,在全班展览相关成果资料,请你也参与进来,完成探究任务。
①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②洪秀全:“相与正已正人,相与作中流之砥柱,相与挽已倒之狂澜。行见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③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④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1)任务一: 根据下列表格中的人物分类,填写对应内容的序号。
改革家 农民起义领袖 民族英雄
           
(2)任务二:通过以上仁人志士的发言,归纳他们探索救国之路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3)任务三:该小组同学在对比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异同点时遇到了困难,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他们梳理两个历史事件的异同点。
(4)综合以上探究内容,你对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有何认识?
【答案】(1)③④;②;①
(2)目标:求得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
(3)异:①领导阶层不同,洋务运动是洋务派,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②改革目的不同,洋务派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维新派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③探索之路不同,洋务运动是走军事器物救国之路。戊戌变法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同:①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的改革。②都涉及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③都主张向西方学习。④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4)认识:近代救国道路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完成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任务。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他是民族英雄;1851年—1864年洪秀全领导了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他是农民起义领袖;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为首的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巩固清朝统治,他是改革家;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维新变法,他是改革家。因此改革家应填③④ ,农民起义领袖应填②,民族英雄应填①。
(2)共同目标: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林则徐、李鸿章等他们探索救国之路的共同愿望都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3)异同点:不同点:结合所学从领导阶级、改革目的、探索道路等方面的不同分析。领导阶层方面,洋务运动是洋务派,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目的方面,洋务派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维新派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之路方面,洋务运动是走军事器物救国之路,戊戌变法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相同点:结合所学从背景、内容以及结果等角度分析,背景方面,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的改革;内容方面,都涉及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都主张向西方学习;结果方面,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4)认识:本小问相对开放,综合材料信息,结合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结果分析,如近代救国道路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任务。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以及谭嗣同的活动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以及谭嗣同的活动及其目的解答;第三问,结合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第四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结果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8.(2023八上·江北期中)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史”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思想文化促创新】
材料一: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救亡运动屡遭失败的病根是国民对封建专制文化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他们毅然高举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
【五四运动显力量】
材料二:“五四”的火炬,烧尽了历史的屈辱,壮丽的事业,召唤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摘自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开天辟地展新篇】
材料三: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摘自《信念永恒》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青年杂志》的创刊有何重大意义?分析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要“高举大旗”?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怎样的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对五四运动“开创新的世界”进行解读。
(3)材料三中“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分析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答案】(1)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或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原因: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中;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联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
(4)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促进思想解放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意义: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原因: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可知,当时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中;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 )运动:依据材料“烧尽了历史的屈辱,壮丽的事业,召唤我们继往开来”“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解读:结合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解答,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嘉兴南湖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联系:材料一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共的成立,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
(4)关系: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者的关系是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促进思想解放。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和背景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背景分析;第四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双重关系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9.(2023八上·江北期中)2023年清明期间,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到大陆祭祖、参访。下面我们跟随参访行程一起来探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同时探寻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
时间 参访城市 参访活动
3月28日—29日 南京 拜谒南京中山陵;参访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原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孙中山先生故居、拉贝故居。
3月30日—31日 武汉 参访辛亥革命纪念馆、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与武汉大学学生座谈。
4月3日—4日 重庆 参访重庆抗战遗博物馆、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张自忠烈士陵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4月5日—6日 上海 参观洋山港港区;与复旦大学学生会谈;参访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和平饭店、城市会客厅、豫园。
(1)南京是马英九访问大陆的第一站,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诸多重大事件,请列举2例。
(2)马英九拜谒南京中山陵时,称颂孙中山“以民为本,恢复中华”。请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先生的历史贡献。
(3)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请指出它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重庆在抗战期间担任着怎样的城市角色?
(4)马英九的大陆之行,包含了多处抗战纪念地,请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何在?联系所学知识,评价国共两党领导下的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答案】(1)1842年,中英在南京签署《南京条约》;1912年,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49年,南京解放,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校。
(3)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城”。重庆在抗战期间时国民政府的陪都。
(4)意在用抗战连接起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历史记忆。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1)举例:结合近代中国发生在南京的大事解答,如1842年,中英在南京签署《南京条约》;1912年,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49年,南京解放,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等。
(2)贡献:结合孙中山的活动事迹解答,如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校等。
(3)关系: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武汉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因此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城”。角色: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将都城迁往重庆,因此重庆在抗战期间时国民政府的陪都。
(4)用意:结合所学可知,马英九是台湾领导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因此其意在用抗战连接起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历史记忆。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侵略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问,结合近代中国发生在南京的大事解答;第二问,结合孙中山的活动事迹解答;第三问,结合武昌起义的意义和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地位解答;第四问,结合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和作用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0.(2023八上·江北期中)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遗迹——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图1黄埔军校旧址 图2井冈山革命遗址 图3《论持久战》的发表 图4渡江战役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也犯过错误,走过弯路,但是共产党人很快就直面现实,纠正了错误,进而解放思想,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半月谈》
材料三: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摘录
(1)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伴随着与国民党分分合合的复杂关系。请将材料一中的图片填入合适的空格中。(填序号)
历史时期 国共合作 国共内战
见证图片    
(2)请结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二观点加以说明
(3)选用材料一中相关图片反映的史实,简述中国共产党为推翻三座大山作出的历史贡献。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国共合作:图①③ 国共内战:图②④
(2)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开始确立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①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中共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推动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后战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③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先后取得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黄埔军校建立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当时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是在1927年10月,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当时国共处于内战状态;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处于全民族抗战时期,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当时国共处于内战状态。因此见证国共合作的图片是图①③;见证国共内战的图片是图②④。
(2)说明:依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也犯过错误,走过弯路,但是共产党人很快就直面现实,纠正了错误,进而解放思想,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可知,强调的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时期,中共犯过错误,走过弯路,但也纠正了错误,选择了正确的道路。结合题干时间“20世纪三十年代”和所学可从红军长征及其原因、遵义会议及其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说明。即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开始确立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贡献:依据“图2井冈山革命遗址”并结合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中共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依据“图3《论持久战》的发表”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推动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后战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依据“图4渡江战役”并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先后取得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4)启示: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和中共的贡献可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点评】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问,依据材料一图片信息,结合国民革命运动、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史实解答;第二问,抓住题干时间,结合红军长征及其原因、遵义会议及其内容和影响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一的图片,结合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敌后战争的抗战以及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其影响分析;第四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和中共的贡献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 / 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八上·江北期中)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禁运鸦片,英国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政府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
A.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用武力扫除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将本国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D.建立同清政府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
2.(2023八上·江北期中)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没有英国的侵略就没有太平天国运动
B.英国的侵略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只看到现象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
D.马克思高度评价英国侵略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3.(2023八上·江北期中)下图是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的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的侵略由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
D.清政府已经正式沦为“洋人的朝廷”
4.(2023八上·江北期中)“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5.(2023八上·期中)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下列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主”“科学”
②“自强”“求富”
③“维新变法”
④“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6.(2023八上·江北期中)史学家蒋廷黻认为: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已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证“相当的成绩”的有(  )
①创建北洋舰队
②创办轮船招商局
③创办京师大学堂
④创办福州船政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23八上·江北期中)这些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他们采取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活动方式,秘密组织政党。1921 年,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些人”的主要代表是(  )
A.曾国藩、李鸿章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黄兴 D.陈独秀、李大钊
8.(2023八上·江北期中)在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南昌起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 井冈山会师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③ 古田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④ 九一八事变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2023八上·江北期中)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团结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D.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
10.(2023八上·江北期中)下列对全民族抗战中著名战役评价正确的是(  )
①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③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④淞沪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1.(2023八上·江北期中)到 1949 年,中国共产党 28 年的历史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如图示意),中国共产党在⑤处地点的事迹是(  )
A.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B.指挥中枢,敌后抗战
C.历史转折,走向成熟 D.战略转移,打开局面
12.(2023八上·江北期中)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3八上·江北期中)有一部反映解放战争的电视剧,其中出现的镜头,你认为哪一个符合史实(  )
A.一个工作人员把《中国土地法大纲》抄写在墙上,进行宣传
B.刘伯承、周恩来千里跃进大别山
C.在北平杜聿明举行仪式,接受和平改编
D.国共双方代表在北平谈判,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
14.(2023八上·江北期中)小玲为了提高历史复习效率,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要点化、问题化。下面是针对“百团大战”设计的学习要点,其中错误的是(  )
A.李宗仁指挥
B.发生在华北广阔的地域
C.破袭日军交通线和摧毁敌伪据点
D.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15.(2024八上·诸暨月考)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以下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
A.史实:《北京条约》签订——结论:大大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化程度
B.史实: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结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C.史实:邹容发表《革命军》——结论: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史实:洋务派开办近代民用企业——结论:对外国资本入侵起一定抵制作用
16.(2023八上·江北期中)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A.从屈服走向反抗 B.从落后走向先进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17.(2023八上·江北期中)《申报》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国共对峙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8.(2023八上·江北期中)这一革命壮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该“壮举”是指(  )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B.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
C.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D.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19.(2023八上·江北期中)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0.(2023八上·江北期中)右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示意图。其中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根除了左右倾错误
B.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确性
C.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革命形势高涨,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机已经成熟
21.(2023八上·江北期中)南京临时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法令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这反映出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平均地权 B.推翻清政府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22.(2023八上·江北期中)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的年代尺按时间先后顺序在“▲”处填入相关事件,依次是(  )
A.九一八事变 华北危机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B.华北危机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华北事变 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华北危机
23.(2023八上·江北期中)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24.(2023八上·江北期中)根据下图反映的史实,确定研究主题是(  )
A.抗日烽火遍九州 B.三支大军逐中原
C.国军主力一扫光 D.百万雄师过大江
25.(2023八上·江北期中)“诗有史,词亦有史。”毛泽东用诗词写就了一部鲜活的中国革命史。按时间顺序,以下排列合理的是(  )
①《七律·长征》
②《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③《西江月·秋收起义》
④《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A.①③②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个大题,每题10分,共50分。)
26.(2023八上·江北期中)中国近代史在枪炮声中拉开帷幕,战火延绵百年,最终也在枪炮声中落下帷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材料二: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从此,日本开始对邻国盛气凌人了。
——摘编自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材料三: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材料四: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下之盟”的名称。概括“城下之盟”损害的中国主权。
(2)材料二中的“日清战争”又称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国耻”是指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材料二到材料四,说说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7.(2023八上·江北期中)某校八年级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近代仁人志士的寻梦之旅”,在全班展览相关成果资料,请你也参与进来,完成探究任务。
①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②洪秀全:“相与正已正人,相与作中流之砥柱,相与挽已倒之狂澜。行见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③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④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1)任务一: 根据下列表格中的人物分类,填写对应内容的序号。
改革家 农民起义领袖 民族英雄
           
(2)任务二:通过以上仁人志士的发言,归纳他们探索救国之路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3)任务三:该小组同学在对比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异同点时遇到了困难,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他们梳理两个历史事件的异同点。
(4)综合以上探究内容,你对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有何认识?
28.(2023八上·江北期中)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史”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思想文化促创新】
材料一: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救亡运动屡遭失败的病根是国民对封建专制文化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他们毅然高举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
【五四运动显力量】
材料二:“五四”的火炬,烧尽了历史的屈辱,壮丽的事业,召唤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摘自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开天辟地展新篇】
材料三: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摘自《信念永恒》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青年杂志》的创刊有何重大意义?分析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要“高举大旗”?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怎样的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对五四运动“开创新的世界”进行解读。
(3)材料三中“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分析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9.(2023八上·江北期中)2023年清明期间,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到大陆祭祖、参访。下面我们跟随参访行程一起来探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同时探寻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
时间 参访城市 参访活动
3月28日—29日 南京 拜谒南京中山陵;参访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原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孙中山先生故居、拉贝故居。
3月30日—31日 武汉 参访辛亥革命纪念馆、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与武汉大学学生座谈。
4月3日—4日 重庆 参访重庆抗战遗博物馆、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张自忠烈士陵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4月5日—6日 上海 参观洋山港港区;与复旦大学学生会谈;参访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和平饭店、城市会客厅、豫园。
(1)南京是马英九访问大陆的第一站,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诸多重大事件,请列举2例。
(2)马英九拜谒南京中山陵时,称颂孙中山“以民为本,恢复中华”。请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先生的历史贡献。
(3)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请指出它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重庆在抗战期间担任着怎样的城市角色?
(4)马英九的大陆之行,包含了多处抗战纪念地,请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何在?联系所学知识,评价国共两党领导下的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30.(2023八上·江北期中)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遗迹——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图1黄埔军校旧址 图2井冈山革命遗址 图3《论持久战》的发表 图4渡江战役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也犯过错误,走过弯路,但是共产党人很快就直面现实,纠正了错误,进而解放思想,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半月谈》
材料三: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摘录
(1)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伴随着与国民党分分合合的复杂关系。请将材料一中的图片填入合适的空格中。(填序号)
历史时期 国共合作 国共内战
见证图片    
(2)请结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二观点加以说明
(3)选用材料一中相关图片反映的史实,简述中国共产党为推翻三座大山作出的历史贡献。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英国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因此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A项正确;
B项是英国侵华的手段,不是意图,错误;
C项是鸦片战争后的后果,不是意图,错误;
D项“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英国与清政府建立不平等的贸易关系,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把握其主旨,结合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材料强调了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即英国的侵略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英国的侵略只加速了其爆发,A项错误;
材料中马克思的评价认识到了其本质,C项错误;
材料中马克思客观评价了英国侵略对中国革命的作用,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理解材料信息“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幅图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第二幅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通商口岸,沙市、重庆位于中国内地。因此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C项正确;
近代列强发动的几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越来越多,而非减少,A项错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B项错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对比两幅图示,结合两幅图示中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是由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A项正确;
五四运动没有采取武装斗争方式,B项错误;
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在1921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共还没有成立,C项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觉醒,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民主”“科学” 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开始于1915年;“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变法”发生在898年;“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提出时间是1905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③④①,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和口号,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运动是指洋务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如福州船政局;创办了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创办了近代新式海军,如北洋舰队,①②④正确,C项正确;
创办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内容,③错误,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信奉马克思主义”“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并结合所学可知,李大钊、陈独秀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D项正确;
曾国藩、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提倡“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A项错误;
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B项错误;
孙中山、黄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主张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信奉马克思主义”“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①正确;井冈山会师后,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②正确;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③正确,A项正确;
八一三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而非九一八事变,④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南昌起义的意义,井冈山会师的结果以及古田会议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9.【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可知,毛泽东强调的是日本侵华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即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团结,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没有涉及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B项错误;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但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没有体现中国遭受巨大损失,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①正确;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②正确,D项正确;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而非武汉会战,③错误;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而非淞沪会战,④错误,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抗日战争中的战役及其影响,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1.【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可知,⑤处地点是延安,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B项正确;
A项与上海有关,错误;
C项与遵义有关,错误;
D项与瑞金有关,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⑤处的地点,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地位和作用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2.【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的积极斡旋下,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争取和平,毛泽东等参加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在两个事件中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②③正确,C项正确;
张学良将军没有参加重庆谈判,①错误;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④错误,AB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概况、结果和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
13.【答案】A
【知识点】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解放战争”,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符合题干时间,A项正确;
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B项错误;
在北平傅作义举行仪式,接受和平改编,而非杜聿明,C项错误;
国共双方代表在重庆谈判中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北平谈判中国共签署的是《国内和平协定》,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解放战争”,结合解放战争的进程解答,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4.【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百团大战的领导人是彭德怀,而非李宗仁,A项错误,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广阔的地域,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和摧毁敌伪据点,百团大战的胜利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BC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百团大战发生的地点、领导人、目标以及意义,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5.【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结合所学分析:
A:《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化程度,A项表述不正确,排除。
B: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宣扬了绝对平均主义理想,B项表述不正确,排除。
C: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表述不正确,排除。
D:洋务派开办近代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经济侵略,表述正确,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洋务运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
16.【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颁布《清帝退位诏书》,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因此两幅图片反映的趋势是从专制走向民主,C项正确;
材料图片反映的是从专制走向民主,AB两项明显不符合,错误;
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两幅图片信息,结合《清帝退位诏书》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7.【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局面。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各派军阀不断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中, 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局面,国共对峙时期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峙,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局面,土地革命时期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峙,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统一,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结合北洋时期军阀割据的表现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胜利完成,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C项正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的“星星之火”,A项错误;
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中共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B项错误;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材料“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9.【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C项正确;
党的最高纲领不符合中国国情,与材料“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不符,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中共二大结合了中国国情,“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明显不符,B项错误;
中共三大制定了国共合作方针,决定与国民党合作,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结合中共二大的内容及其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0.【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1928年至193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随着红色政权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相继建立,使得党员数量不断增加,B项正确;
“根除了”的说法绝对化,这一时期中共仍然存在左倾错误,A项错误;
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项错误;
这一时期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机并不成熟,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28年至1934年”,结合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1.【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可知,反映的是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材料中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D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及平均地权,A项错误;
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是辛亥革命的目的,但材料涉及的是经济措施,BC两项不是根本目的,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紧扣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和资产阶级的经济要求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1935年发生的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亡;1936年10月10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A项正确;
BCD三项排序不正确,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年代尺中的时间和文字信息,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解答,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3.【答案】B
【知识点】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949年”可知,处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依据材料“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可知,反映了解放军没有扰民;依据材料“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可知,反映了解放军的行为赢得了民心,国民党失去民心,国民党的统治必然被推翻,B项正确;
上海并不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A项错误;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解放战争取得胜利,CD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分析材料“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结合解放战争的进程和胜利原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4.【答案】C
【知识点】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 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争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歼敌150余万,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C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与抗日战争无关,A项错误;
三支大军逐中原是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项错误;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图片信息判断出反映的是三大战役,然后结合三大战役的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5.【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于1949年,《西江月·秋收起义》写于1927年,《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写于1931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③④①②,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选项中毛泽东诗词创作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6.【答案】(1)《南京条约》。损害主权:领土主权、关税主权、贸易主权
(2)甲午中日战争。变化:对中华文化由赞赏到蔑视;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变化:由弱变强。原因: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战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1)名称:依据材料“1842年的条约”并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因此“城下之盟”是指《南京条约》。主权:依据材料“割香港岛给英国”可以得出损害了领土主权;依据“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可以得出损害了关税主权;依据“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可以得出损害了贸易主权。
(2)战争:依据材料“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引发日清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引发了甲午中日战争。变化:依据材料“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可以得出对中华文化由赞赏到蔑视。
(3)战争:依据材料“20世纪”“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并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八个国家发动了八国侵华战争。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八国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变化:依据材料“差别”“轻蔑”“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可知,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由弱变强。原因:依据材料“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战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抗日战争。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三,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影响解答;第四问,依据材料二、三、四,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抗日战争及其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7.【答案】(1)③④;②;①
(2)目标:求得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
(3)异:①领导阶层不同,洋务运动是洋务派,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②改革目的不同,洋务派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维新派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③探索之路不同,洋务运动是走军事器物救国之路。戊戌变法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同:①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的改革。②都涉及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③都主张向西方学习。④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4)认识:近代救国道路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完成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任务。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他是民族英雄;1851年—1864年洪秀全领导了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他是农民起义领袖;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为首的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巩固清朝统治,他是改革家;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维新变法,他是改革家。因此改革家应填③④ ,农民起义领袖应填②,民族英雄应填①。
(2)共同目标: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林则徐、李鸿章等他们探索救国之路的共同愿望都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3)异同点:不同点:结合所学从领导阶级、改革目的、探索道路等方面的不同分析。领导阶层方面,洋务运动是洋务派,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目的方面,洋务派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维新派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之路方面,洋务运动是走军事器物救国之路,戊戌变法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相同点:结合所学从背景、内容以及结果等角度分析,背景方面,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的改革;内容方面,都涉及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都主张向西方学习;结果方面,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4)认识:本小问相对开放,综合材料信息,结合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结果分析,如近代救国道路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任务。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以及谭嗣同的活动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以及谭嗣同的活动及其目的解答;第三问,结合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第四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结果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8.【答案】(1)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或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原因: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中;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联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
(4)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促进思想解放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意义: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原因: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可知,当时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中;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 )运动:依据材料“烧尽了历史的屈辱,壮丽的事业,召唤我们继往开来”“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解读:结合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解答,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嘉兴南湖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联系:材料一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共的成立,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
(4)关系: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者的关系是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促进思想解放。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和背景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背景分析;第四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双重关系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9.【答案】(1)1842年,中英在南京签署《南京条约》;1912年,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49年,南京解放,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校。
(3)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城”。重庆在抗战期间时国民政府的陪都。
(4)意在用抗战连接起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历史记忆。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1)举例:结合近代中国发生在南京的大事解答,如1842年,中英在南京签署《南京条约》;1912年,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49年,南京解放,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等。
(2)贡献:结合孙中山的活动事迹解答,如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校等。
(3)关系: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武汉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因此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城”。角色: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将都城迁往重庆,因此重庆在抗战期间时国民政府的陪都。
(4)用意:结合所学可知,马英九是台湾领导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因此其意在用抗战连接起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历史记忆。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侵略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问,结合近代中国发生在南京的大事解答;第二问,结合孙中山的活动事迹解答;第三问,结合武昌起义的意义和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地位解答;第四问,结合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和作用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0.【答案】(1)国共合作:图①③ 国共内战:图②④
(2)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开始确立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①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中共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推动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后战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③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先后取得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黄埔军校建立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当时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是在1927年10月,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当时国共处于内战状态;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处于全民族抗战时期,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当时国共处于内战状态。因此见证国共合作的图片是图①③;见证国共内战的图片是图②④。
(2)说明:依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也犯过错误,走过弯路,但是共产党人很快就直面现实,纠正了错误,进而解放思想,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可知,强调的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时期,中共犯过错误,走过弯路,但也纠正了错误,选择了正确的道路。结合题干时间“20世纪三十年代”和所学可从红军长征及其原因、遵义会议及其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说明。即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开始确立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贡献:依据“图2井冈山革命遗址”并结合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中共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依据“图3《论持久战》的发表”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推动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后战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依据“图4渡江战役”并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先后取得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4)启示: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和中共的贡献可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点评】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问,依据材料一图片信息,结合国民革命运动、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史实解答;第二问,抓住题干时间,结合红军长征及其原因、遵义会议及其内容和影响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一的图片,结合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敌后战争的抗战以及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其影响分析;第四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和中共的贡献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