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课 收锋撇 教学目标: 1、掌握收锋撇的写法,练习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方法。 2、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收锋撇的形态,掌握收锋撇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收锋撇的书写方法及与不同笔画映带时不同的收笔方法。 教学用具: 毛笔(兼毫、笔毫长度约3厘米的中楷或大楷笔)、瓶装墨汁、书写纸(带米字格的毛边纸)、砚台或瓷碟(盛放墨汁或清水)、毛毡(垫在书写纸下面,保持桌面干净整洁) 备注:为保持教室环境的干净、整洁,课堂练习时可考虑用水写布替代墨汁、书写纸。 教学时间: 40分钟 1、课前准备 ??????????????????????????????????????2分钟 2、课程导入 ??????????????????????????????????????2分钟 3、课件:收锋撇(书写过程) ??????????????????????3分钟 4、课件:观察提示 ????????????????????????????????2分钟 5、课件:行(书写动画、书写视频) ????????????????2分钟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辅导 ????????????????????6分钟 7、课件:漫画故事(蒜泥可真香) ??????????????????2分钟 8、课件:例字(大、是、不) ??????????????????????1分钟 9、课件:大、是、不(书写动画、书写视频) ????????5分钟 10、课件:辅助练习 ???????????????????????????????6分钟 11、课件:书法常识(描红、双钩的作用) ???????????3分钟 12、课件:六书演变 ???????????????????????????????2分钟 13、课件:碑帖欣赏(例字在原碑帖中的位置) ???????2分钟 14、结束清洗 ?????????????????????????????????????2分钟 教学过程: 一、开始准备阶段 平稳情绪、静坐,练习书法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所以每位同学都要保持平心静气,轻松自然的状态。 规范摆放书写用具:左边前方放置课本,中间放毛毡,毛毡上放书写纸,右边前方放水盘或砚台,砚台后面放置毛笔。 二、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出锋撇的书写方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出锋撇的书写要领。(出锋撇的起笔与悬针竖的起笔相似,中间部分粗细较为均匀,末端较尖。形态像兰花的叶子,大象的牙齿。书写时笔锋向右下斜切入笔。略调笔锋后向左下行笔。根据粗细特点适时逐渐提笔。把笔尖送到笔画末端,提笔出锋。)(点名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撇画的另一种形态收锋撇。 三、讲授收锋撇的书写方法 1、认真观察比较出锋撇与收锋撇在形态上的区别。 2、收锋撇的书写要领:①笔锋向右下斜切入笔。②笔锋略调整后向左下行笔。③至笔画末端,提笔向左上回带收笔。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播放视频分析。“撇”与不同笔画映带时,收笔方法会略有不同。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课本上“大”“是”“不”中锋撇的形态变化。带领学生空中书写练习,做到心中有数。 4、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强调书写姿势的标准规范。运笔时起笔、行笔、收笔按照书写要领认真书写,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的像个火柴锋,展评学生作业。 四、漫画故事——蒜泥可真香 王羲之五六岁的时候,拜卫夫人为师学习书法进步很快。十一岁的时候,就读了《笔说》,按照《笔说》里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练。有一次吃饭,书童送来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吃,他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写字,饭都快凉了。 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错把墨汁当蒜泥蘸着吃了。 ? 五、学写例字“行” 教师示范,播放视频讲解。行字,左右结构,左边收敛,右边舒展,左边高右边低,双人旁,撇画方向一致,竖画较短,右半部上横浓缩成点画,下横舒展,竖钩挺劲有力。书写时注意左右结构交错避让。教师巡视辅导,评出优秀作业点评,纠正其它易出的病笔。表扬书写姿势正确,书写习惯良好的同学。 六、辅助练习 1、比比看广、弗两字中撇画的形态、写法的区别。 2、请用硬笔尝试临摹行、大、是、不四字,观察、分析、比较撇画在不同字中的不同应用。 七、书法常识 描红、双钩的作用。教师根据课件向学生讲解。 八、六书演变 欣赏例字的演变过程 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经历了六千多年漫长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几种书体。每一次的演变与革新,都是以适应社会实用的需求和艺术欣赏的要求。在书体上,总的说来是由繁入简,使人们用起来方便。但从书法技巧上,变化越来越大,在演变中日臻完善,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九、找碑帖 欣赏例字在原碑中的位置、对应上下左右字的呼应错落关系,对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行气布白、风格统一都十分重要。古人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就是这个道理。 十、结束清洗阶段 先将笔上的墨汁在砚台掭干净,然后分组进行书写用具的清洗,保持人与环境的清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