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 认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3. 培养学生对基层民主的认识和参与意识。二、核心素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民主意识:培养基层群众的民主观念,认识到自己在自治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2. 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使自治权利,确保自治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3. 责任意识:明确自身在自治中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集体利益贡献力量。4. 参与能力:具备参与自治活动的能力,包括表达意见、协商沟通、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5. 合作精神:发扬合作精神,与他人协作,共同推动自治工作的开展。6. 社会责任感:关心社区发展,关注公共利益,积极为改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7. 自主管理能力: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实现自治的有效运行。8. 民主监督意识:行使监督权利,对自治组织和成员进行监督,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9. 公民素养:培养公民意识,尊重他人权利,遵守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这些核心素养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顺利实施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主要形式和特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主要形式和特点的重点如下:主要形式:- 村民自治:通过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管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居民自治:由城市居民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处理社区公共事务。特点:- 民主选举:基层群众通过选举产生自治组织的成员。- 民主决策: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体现群众的意愿。- 民主管理:对自治事务进行管理,实现自我管理。- 民主监督:对自治组织及其成员进行监督。这些重点反映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以下重要方面:1. 体现民主原则:确保基层群众能够参与决策和管理,发挥主体作用。2. 促进自治能力:培养群众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3. 增强凝聚力:加强基层组织的团结和协作。4. 提高治理水平:通过民主方式解决问题,提高治理效果。5. 保障群众权益: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二)、难点: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难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层面影响的复杂性:其作用涉及社会的多个层面,如政治、经济、社会等,需要综合分析和理解。2. 具体效果的不确定性:实际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准确预测和衡量。3. 长期效应的体现:一些作用可能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显现,难以在短期内直观地观察到。4. 与其他制度的交互性:与其他社会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增加了理解的难度。5. 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反应和受益程度可能存在差异。6. 实践中的变化和挑战:在实际运行中可能面临各种变化和挑战,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7. 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作用的评价可能涉及多种标准和维度,难以统一和确定。8. 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理论阐述与实际运行情况可能存在差距,需要进行实地观察和研究。9. 文化和传统的因素:不同文化和传统背景可能对制度的理解和实施产生影响。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定义: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特点:- 信息传递效率高。- 易于系统地传授知识。- 适用范围广泛。- 优点:- 能在较短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 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 节省教学时间。讨论法:- 定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的方法。- 特点:- 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优点:-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学生的表达和辩论能力。案例分析法:- 定义: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特点:- 结合实际情境。- 注重知识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优点:-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使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案例引入主题)。2. 讲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村民自治。- 城市居民自治。3. 结合实例,分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促进民主参与。- 增强基层治理能力。- 维护社会稳定。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设。5.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6. 布置作业,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自治情况。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对基层民主的认识和参与意识。七、板书设计:(一)、定义简要说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概念。(二)、主要形式1. 村民自治- 选举村委会- 自我管理、教育、服务2. 城市居民自治- 选举居委会- 参与社区事务(三)、特点1. 民主性2. 自治性3. 直接性4. 广泛性5. 实践性6. 法制性(四)、作用1. 培养民主意识2. 增强自治能力3. 提高治理效率4. 促进社会和谐(五)、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加深对制度的理解。(六)、总结强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性。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够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