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知识整合】
2 大主题: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
2种组织形式:基层群众自治的两种组织形式。
3个方面的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人民政协的内容、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的内容。
3个职能: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3个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5种形式: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形式。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内容、意义。
了解居委会、村委会的性质职能。
2.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认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制度,提高自己对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能够把热爱自己所生活的社区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国家政治制度的热爱。
培养热爱社区的情感,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拥护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2. 难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性质。
三、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情境幻灯片。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了解我国的居委会及村委会。
四、教学过程
1. 游戏导入,场景激趣: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了几张照片,通过描述照片让学生猜一猜照片是哪位同学的,通过小游戏激发学生的课堂氛围。
2. 问题导读,自我学习: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及形式。
基层群众自治委员会及其职责。
实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3. 新知探讨: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含义及形式。
居委会、村委会的性质和职能。
实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基层群众自治
含义: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主体 人民群众
领导 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
地域 在居住地范围内
依托 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行为 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实质 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特点: 与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政治民主相比,基层民主具有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等特点。
2.村委会
(1)性质: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职能:其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3)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4)管理: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3.居委会.
(1)性质: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任务:其任务是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3)产生: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4)意义: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知识总结】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表格归纳: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发展基层民主
(1)原因: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2)实践:
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
2.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
(1)民主选举
①农村: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居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②城市: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2)民主协商
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
②开展: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3)民主决策
①原因: :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
②要求:按民主决策要求,在农村,凡关系到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4)民主管理
①要求: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
②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8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5)民主监督
①原因: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 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
②要求: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①地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要求: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知识总结】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表格归纳:
【特别提醒】1.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组织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基层政权机关,而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村(居)民参与民主决策≠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村(居)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式参与决策的过程,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的体现。
在我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人大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3.发展基层民主≠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保障公民各项民主权利的实现,但公民权利法定,不会由此而扩大。
4.农村村委会选举是我国公民通过直接选举参与国家事务的表现
村民选举村干部是管理村里事务,不是国家事务。我国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通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选出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事务。
【知识总结】: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发展基层民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重要性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②有利于调动广大村民和城市居民参与基层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村民和城市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4.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重点知识进行强调和总结。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了解居委会或村委会的工作,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课后检测练习
1.近年来,南宁市江南区改革创新,推行城乡“逢4说事”协商工作机制,即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每月逢4日、14日、24日,定期在议事场所组织社区党员群众说事议事,共同协商解决基层治理重难点问题。该协商工作机制( )。
①发挥了基层治理中党的领导作用②赋予了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③提高了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的效率④创新了我国基层治理的组织形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近年来,某市政协积极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履职方式,开发“政协微协商”小程序,公布政协委员联系方式和微信二维码,群众随时扫码就能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全程参与协商议事。政协的微协商( )
①实现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
②是做好新时代基层民主管理的重要举措
③创新民主制度以推进社会基层治理建设
④丰富调研方式,彰显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图是某社区的楼长李阿姨上门为社区居民发放《致选民的一封信》时的对话。发放宣传材料的多是在社区中有影响力的阿姨。社区加强选举宣传工作有利于 (  )
A.居民重视参与民主选举
B.扩大居委会成员的自治权力
C.督促居民参与民主决策
D.社区居委会决定社区大事
4.2023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政协工委深入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将委员联系群众协商议政端口前移,重心下沉,大力实施基层政协委员工作站(室)建设,有效推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走向基层、走近群众,夯实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工作根基,切实把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由此可见,基层政协委员工作、站、室、建设( )
①发挥机构优势,提高政协委员管理社会事务能力
②拓宽参政议政渠道,通过有效协商凝聚社会共识
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④搭建民意桥梁,通过积极作为提升政协委员履职实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老龄化社会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养老助餐服务状况,某中学生调研小组收集的资料如下:
该小组拟向相关部门提交调研报告,报告的主题可以归纳为( )
①转变治理理念,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②聚焦民生切口,释放多元主体能量
③赋能基层组织,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④发挥协商优势,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以来,某地积极探索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推动各方力量融合共建,补齐社区治理短板,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优化物业企业“合伙人”参与机制,抓实物业行业党建,构建“党建+物业”小区治理格局,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建立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交叉进入、双向任职”机制。
——建立新兴群体“合伙人”服务机制,开展“融合提质”工程,深入推动新兴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推动社区党组织与新业态党组织融合共建,提升新业态企业党内政治生活质量。
——深化社区居民“合伙人”自治机制,创新开展“定格入网、上门入户”行动,建立“街巷定界、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网格服务构架,构建“社区提出需求—区直单位认领—对接开展服务—办结销号评价—组织问效监督"闭环响应机制,高效协同共同解决社区治理难题。
实施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调动了基层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2023年累计完成服务事项600余项,调解信访矛盾70余起。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实施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对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的积极作用。
参考解析:
1.A
【详解】①③:该模式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推行城乡“逢4说事”协商工作机制,组织社区党员群众说事议事,共同解决基层治理重难点问题,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提高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的效率,①③符合题意。
②: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而不是该协商工作机制赋予的,②不选。
④:该协商工作机制创新了基层治理方式,但没有创新我国基层治理的组织形式,④不选。
故本题选A。
2.D
【详解】①④:公布政协委员联系方式和微信二维码,群众随时扫码就能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全程参与协商议事。政协的微协商实现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有利于丰富调研方式,彰显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①④正确。
②:材料强调的是政协的微协商丰富和完善了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的实践形式,没有涉及基层民主管理工作,②不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的是政协的微协商丰富和完善了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的实践形式,没有体现创新民主制度,③错误。
故本题选D。
3.A
【详解】A:根据材料“某社区的楼道长李阿姨上门为辖区居民发放《致选民的一封信》,人大选举开始”可以看出,居民重视参与民主选举,A符合题意。
B:居委会成员没有自治权力,居民委员会的权利是法定的,没有扩大,B错误。
C:材料没有涉及督促居民参与民主决策,C不合题意。
D: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D错误。
故本题选A。
4.D
【详解】①: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政协委员不具有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①说法错误。
②:基层政协委员工作站(室)建设,将委员联系群众协商议政端口前移,重心下沉,有利于委员倾听民声,反映民意,但并没有拓宽参政议政渠道,②排除。
③④:大力实施基层政协委员工作站(室)建设,有效推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走向基层、走近群众,有利于搭建民意桥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积极作为提升政协委员履职实效,切实把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A
【详解】
①②:题干中政府设立“长者助餐”窗口,政协委员推动建立了“政府搭台、村居承办、居民互助、个人自愿、梯度收费、社会参与”的“互助孝老食堂”模式,这体现了聚焦民生切口,释放多元主体能量,转变治理理念,构建共治共享格局,①②符合题意。
③:题干中政府设立“长者助餐”窗口,政协委员推动建立“互助孝老食堂”模式,不体现“赋能基层组织,提高自我服务能力”,③不合题意。
④:材料并未强调不同主体的协商问题,不涉及“发挥协商优势”, 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6.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实施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坚持党建引领,优化基层治理,提升治理水平,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基层治理有效开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实行多元共治,坚持人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