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突破一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 学案(含答案)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择题突破一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 学案(含答案)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资源简介

选择题突破一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
命题角度 1 化学与STSE
1.(2023·广东卷)建设美丽乡村,守护中华家园,衣食住行皆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千家万户通光纤,光纤的主要材质为Si
B.乡村公路铺沥青,沥青属于天然无机材料
C.美容扮靓迎佳节,化妆品中的甘油难溶于水
D.均衡膳食助健康,主食中的淀粉可水解为葡萄糖
2.(2023·广东卷)科教兴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六号”为中国空间站送去推进剂Xe气,Xe是第ⅠA族元素
B.火星全球影像彩图显示了火星表土颜色,表土中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O
C.创造了可控核聚变运行纪录的“人造太阳”,其原料中的2H与3H互为同位素
D.“深地一号”为进军万米深度提供核心装备,制造钻头用的金刚石为金属晶体
命题角度 2 化学与传统文化
3.(2023·广东卷)“高山流水觅知音”。下列中国古乐器中,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是(  )
A.九霄环佩木古琴 B.裴李岗文化骨笛 C.商朝后期陶埙 D.曾侯乙青铜编钟
4.(2023·湖南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5.(2022·广东卷)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汉字居功至伟。随着时代发展,汉字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下列汉字载体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汉字载体
选项 A.兽骨 B.青铜器 C.纸张 D.液晶显示屏
微题型1 化学与STSE
【典题精练】
1.(2022·广东卷)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H2为氧化性气体
B.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C.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并放热的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
D.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92U与92U互为同位素
2.(2023·广东省实验中学模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天眼”的“眼眶”是钢铁结成的圈梁,其属于黑色金属材料
B.天然橡胶是制作医用无菌橡胶手套的原料,它是异戊二烯发生缩聚反应的产物
C.水泥、玻璃、青花瓷、水晶、玛瑙、分子筛、高温结构陶瓷都属于硅酸盐工业产品
D.纳米复合材料实现了水中微污染物铅(Ⅱ)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但吸附的容量小
3.(2023·汕头潮阳区三模)2023年5月10日,我国天舟六号发射成功,空间站建设过程中化学学科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核心舱离子推进器用氙气作为推进剂,氙位于元素周期表0族
B.机械臂用到的铝合金、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实验舱采用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砷和镓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D.宇航服用到的聚酰胺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智能提升】
化学与材料
高分子材料 塑料 常见的有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和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树脂)
纤维 天然纤维:纤维素(棉、麻)、蛋白质(蚕丝、羊毛)等
再生纤维:以木材、秸秆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经加工处理得到
合成纤维:以石油、天然气、煤、农副产品等为原料,将其转化为单体,再经过聚合反应得到,如六大纶等
橡胶 天然橡胶:顺式聚异戊二烯,线型高分子
合成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丁腈橡胶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 玻璃 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硅酸钠和二氧化硅
水泥 硅酸盐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
陶瓷 人类应用最早的硅酸盐材料,制备原料为黏土
硅材料 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新型陶瓷 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结构类似金刚石的,用作耐高温结构材料、半导体材料等
碳纳米材料 主要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金属材料 铁、铝及其合金、新型合金等,硬度比成分金属的大,熔点比成分金属的低
2.化学与资源、能源
水资源 海水淡化: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污水净化:明矾、硫酸亚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混凝剂
石油 分馏:物理变化,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裂化:化学变化,获得更多轻质油,特别是汽油
裂解:化学变化,获得短链气态烃,如乙烯、丙烯、甲烷等
煤 干馏:化学变化,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出炉煤气、煤焦油、焦炭等
气化:化学变化,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是C+H2O(g)CO+H2
液化:化学变化,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
化石能源 天然气、石油和煤等不可再生能源
理想新能源 资源丰富、可以再生,对环境无污染,如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风能和氢能等
3.化学与环境污染
(1)绿色化学
①核心思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和做法,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减少或消除产品在生产和应用中涉及的有害化学物质,实现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②理想原则: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原子利用率(即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为100%。
(2)常见污染及其成因
污染名称 主要污染物及其成因
PM2.5 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雾霾 SO2、NOx和可吸入颗粒物与雾气结合的混合物
酸雨 pH<5.6的雨水,SO2、NOx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光化学 烟雾 机动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光照条件下生成复杂的污染物
臭氧空洞 NOx、氟氯代烷等与臭氧发生作用,导致了臭氧层的损耗
水体污染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水体富营养化可引起“水华”或“赤潮”
温室效应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中的CO2气体大量增加,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白色污染 各种塑料垃圾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很难降解,破坏土壤结构
4.化学与人体健康
合理用药 用药原则:遵循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的原则
认清非处方药——“OTC”标识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解热镇痛作用; 抗酸药: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镁等
食品添加剂 着色剂(红曲红、柠檬黄);增味剂(谷氨酸钠);膨松剂(碳酸氢钠); 凝固剂(硫酸钙);防腐剂(亚硝酸钠、苯甲酸钠);抗氧化剂(维生素C); 营养强化剂(碘酸钾、硫酸亚铁)
食品干燥剂 生石灰、硅胶 P2O5与水反应生成有腐蚀性的磷酸,不能作食品干燥剂。
净水剂 铁盐、铝盐 金属阳离子水解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一起沉降下来。
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 二氧化氯、氯气、漂白粉、84消毒液、漂粉精等
过氧化物 过氧化氢(H2O2)、过氧乙酸(CH3COOOH)等
其他 臭氧、SO2、KMnO4、75%的酒精、苯酚
漂白剂 漂白粉、次氯酸钠、SO2、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臭氧、活性炭
微题型2 化学与传统文化
【典题精练】
4.(2022·广东卷)广东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  )
文物
选项 A.南宋鎏金饰品 B.蒜头纹银盒 C.广彩瓷咖啡杯 D.铜镀金钟座
5.(2023·梅州大埔三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博物馆馆藏文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下列文物主要是由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是(  )
     
A.西汉素纱禅衣 B.溪山行旅图
     
C.东汉青铜奔马 D.新石器时代鸡形陶壶
6.(2023·揭阳普宁二中适应性考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宋·王庭珪的《浣溪沙》“九里香风动地来,寻香空绕百千回”体现了化学变化
B.《关尹子》六七“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其中“淘沙得金”利用的是黄金与沙子的密度差异
C.苏轼的《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其中“竹杖芒鞋”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D.《本草衍义》“嘉州峨眉山有燕萨石,形六棱而锐首,色莹白明澈”,这里“燕萨石”可能是水晶
【智能提升】
1.传统文化涉及“物质”的判断
文化典籍 物质判断
《物理小识》中“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 “硇水”指硝酸
《梦溪笔谈》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剂钢”是指铁的合金
《新修本草》中,“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 “绛矾”指FeSO4·7H2O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 “碱”指K2CO3
《天工开物》中“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 “矾”指金属硫酸盐
《神农本草经》中“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 “丹”指HgO
《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黄芽”指硫
2.传统文化涉及“变化”的判断
(1)“烈火焚烧若等闲”,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碳酸钙的分解;
(2)“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3)“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利用焰色试验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4)“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其冶炼锌的反应为ZnCO3+2CZn+3CO↑。
3.传统文化涉及“分离”方法的判断
(1)“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浸取和过滤。
(2)“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该过程涉及蒸馏操作;
(3)“……(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煎炼”涉及蒸发结晶操作。
(4)“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涉及的操作是升华和凝华。
选择题突破一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
真题导航·明确考向
1.D [A.光纤的主要材质为二氧化硅,A错误;B.沥青属于有机材料,B错误;C.甘油溶于水,C错误;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D正确。]
2.C [A.化学符号Xe,原子序数54,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5周期0族,故A错误;B.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不是FeO,故B错误;C.2H与3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D.金刚石是共价晶体,故D错误。]
3.C [A.九霄环佩木古琴主要构成是木材,弦由动物筋制得,A错误;B.裴李岗文化骨笛由动物骨骼构成,B错误;C.商朝后期陶埙属于陶瓷,由硅酸盐制成,C正确;D.曾侯乙青铜编钟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D错误。]
4.C [A.四羊方尊由青铜制成,青铜属合金,A正确;B.竹木简牍由竹子、木头等原料制成,竹子、木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正确;C.蔡伦用碱液制浆法造纸,将原料放在碱液中蒸煮,原料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反应使原有的粗浆纤维变成细浆,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C错误;D.陶瓷是利用黏土在高温下烧结定型生成硅酸盐,D正确。]
5.B [兽骨,甲骨文的契刻载体之一,主要是牛肩胛骨,一小部分是羊、猪、鹿肩胛骨,还有极少部分牛肋骨,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其他钙盐,故A不符合题意;青铜器是铜与锡、铅等的合金,属于合金材料,故B符合题意;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C不符合题意;液晶显示屏是一种采用液晶为材料的显示器,液晶是一类介于固态和液态间的有机化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剖析题型·培育能力
微题型1
典题精练
1.D [H2作为燃料在反应中被氧化,体现出还原性,故A项错误;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项错误;乙酸钠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故C项错误;92U与92U是质子数均为92,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因此二者互为同位素,故D项正确。]
2.A [A.钢铁是铁碳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铁属于黑色金属,A项正确;B.异戊二烯的结构简式为,含碳碳双键,天然橡胶是异戊二烯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B项错误;C.水泥、玻璃、青花瓷属于硅酸盐工业产品,水晶的成分为SiO2,SiO2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硅酸盐,高温结构陶瓷一般用碳化硅、氮化硅或某些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烧结而成,高温结构陶瓷不属于硅酸盐材料,C项错误;D.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对Pb(Ⅱ)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并显示出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D项错误;答案选A。]
3.D [A.氙是稀有气体元素,故核心舱离子推进器用氙气作为推进剂,氙位于元素周期表0族,A正确;B.金属单质和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即机械臂用到的铝合金、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正确;C.实验舱采用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已知Ga为31号元素,As为33号元素,故砷和镓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C正确;D.宇航服用到的聚酰胺纤维是合成纤维,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D错误;故答案为D。]
微题型2
典题精练
4.C [鎏金饰品是用金汞合金制成的金泥涂饰器物的表面,经过烘烤,汞蒸发而金固结于器物上的一种传统工艺,其中不含硅酸盐,故A项不符合题意;蒜头纹银盒中主要成分为金属银,其中不含硅酸盐,故B项不符合题意;广彩瓷咖啡杯是由黏土等硅酸盐产品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C项符合题意;铜镀金钟座由铜和金等金属制得而成,其中不含硅酸盐,故D项不符合题意。]
5.D [A.西汉素纱禅衣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不符合题意;B.溪山行旅图为图画制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项不符合题意;C.东汉青铜奔马为铜合金,主要成分是铜、锡,C项不符合题意;D.陶壶为陶制品,属于硅酸盐材料,D项符合题意;故选D。]
6.A [A.“九里香风动地来,寻香空绕百千回”的过程中的分子扩散,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其中“淘沙得金”利用黄金的密度较大,可以从沙子里分离出来,故B正确;C.淀粉、纤维、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D.“燕萨石”的形状、性质:形六棱而锐首,色莹白明澈,即说明为无色透明的晶体,所以主要成分可能是水晶,故D正确;答案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