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高 中 政 治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第六课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新疆特殊优惠政策的扶持及民族分裂分子行径的对比讨论,加强对民族平等的理解,深化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责任感。 2.通过分析新疆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了解我国宗教的相关内容,从而感悟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 3.通过角色扮演书写外交发言稿,提升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增强制度自信与公众参与的热情。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 2.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1.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如何正确看待宗教文化。教学过程总议题:从新疆发展看我国的制度优势 【情境任务二】子议题2:民族和睦 宗教和顺 活动:分组讨论(将本班分为两大组,两组同时讨论) 【第一大组】材料一:【经济方面】65年来,中央财政对新疆补助累计超过2.4万亿元。2010年以来,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累计投入援助资金超1050亿元。2019年至2021年每年为新疆企业减税32亿元左右、惠及新疆96%以上企业主体; 【文化方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放假办法》规定:除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外,古尔邦节、肉孜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也被列为假日;子女享受15年免费教育和更低的大学入学门槛。 材料二:以前新疆那么贫穷!如今,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新疆人民安宁幸福,可仍有少数敌对分子打着宗教自由和民族自治的旗号,大肆歪曲、编造、篡改新疆历史,煽动民族隔阂和仇恨,鼓吹民族独立,公然分裂国家,置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于不顾。 【小组讨论】1.结合材料一,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给予特殊政策,是否违背民族平等原则? 2.结合材料二,面对极端分裂份子的行径,说一说新疆绝不能独立的理由。 3.新时期,请为巩固和发展新疆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2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1)民族平等: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2)民族团结: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大组】材料一:自1996年以来,我国政府每年安排包机组织信教群众前往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政府对朝觐人员的医疗、翻译等给予自助,并做好随团服务保障,确保活动安全有序。据不完全统计,21世纪以来,中国赴麦加朝觐的穆斯林教徒有8万多人。 材料二:新疆现有清真寺、教堂、寺院、道观等宗教活动场所2.48万座。宗教团体112个、宗教院校8所。 材料三: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中,新疆宗教界有1436人担任代表、委员,履行参政议政权利,为推进政府相关工作献计献策。 【小组讨论】1.上述材料体现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哪些内容? 2.说一说我国为何重视宗教事业的发展,这是否说明党和政府鼓励、支持公民信教? 参考答案:(1)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府依法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①(为何重视)一是因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二是因为正常的宗教活动能够与社会相适应,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诸多贡献;三是因为对宗教进行管理,抵制以宗教之名的非法活动。避免邪教、极端分子有可乘之机。 ②(鼓励与支持)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信教自由又作保护不信教自由。因此国家不鼓励也不支持公民信教;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因此我国鼓励公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设计意图】(落实课本P60-65) 1.出于知识容量的考虑,将本班分为两大组,每组同学可以自行选题,思考所选内容,并且两组讨论同时进行。这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又可以通过自由选择的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既集中生智,又回应质疑,引导学生思维深度。 2.选用党和国家对新疆地区的政策扶持等信息及该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为情境,并对素材进行遴选和整合。此设计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将国家立场与生活经验联结起来。两组活动设计没有说教只有感动,没有教育的痕迹只有幽远与思维碰撞的教学氛围,在刺激学生情感冲突的同时,增强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 3.第一组活动设计的“3个问”,有利于协助学生的认知水平经历从“了解”到“理解”再到“见解”的思辨过程,也促使学生科学精神与理性精神得到进一步培养和发展。 【情境任务三】子议题3:民族和谐 共同正声 2020年2月以来,西方一些反华势力沆瀣一气,寄语虚假信息与谎言,疯狂抹黑新疆人权发展状况。其中,他们打出的一张主要王牌就是污蔑新疆棉花种植业存在所谓的“强迫劳动。”并以此为由限制新疆产品出口,以此打击中国企业、破坏新疆稳定、抹黑中国治疆政策,甚至对中国内政粗暴干涉。 外国著名影评人:“历经四年,我几乎走遍了整个新疆。我看到很多维吾尔族人,很多清真寺,我没有感觉到他们受到压迫。相反,我看到中国政府付出巨大努力对他们进行语言和职业培训,帮助他们就业,培养当地的工程师和教师。我看到很多当地的民俗活动。在学校里,我看到一位老师同时教授汉语和维吾尔语。我看到厨师在做清真食品。 【学生活动】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请写一份掷地有声的外交部发言稿。(要求300字以内) 【设计意图】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外交发言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深入的思考,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在知识的深化中不断提升能力、养成素养,唤起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结束】(学生齐诵) 手拉手我们十指相牵 手拉手我们血脉相连 手拉手我们声声相和 手拉手我们心心相应 蓝天下我们同一祖先 风雨里我们是姐妹兄弟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共同装点我的祖国我的家 【教学板书】教学反思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载体。在情境创设上应坚持生活性、真实性等原则,选择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学生熟悉、关注和感兴趣的素材,方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主动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政治课要上得好,必须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了使政治课常教常新,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融入社会。本课成功的方面是: (1)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唱戏要看开头锣”。本课导入以民族关系的视频开始,在润物细无声之中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2)突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变教师机械传授知识为学生主动学习和接受,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特别是两个设问 设问1: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给予特殊政策,是否违背民族平等原则? 设问2:面对极端分裂份子的行径,说一说新疆不能独立的理由。 在探究中思考问题,敞开思路,交流心得,总结经验。将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多角度发散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探究过程和结果带来的愉悦和智慧。 (3)走出课堂让学生接触社会,使“封闭”的课堂单一的教科书内容因为注入社会课堂的新鲜内容而显得更加生动鲜明,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观察、分析、解决的能力。例如:角色扮演,书写外交发言稿并大声与同学们分享政治观点。 精心选用和积累素材,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社会所发生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政治课堂最好的教材。这就意味着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长期做好对新闻素材地搜集、整理,并努力做到全面、系统。在选用和搜集素材时需要注意: 第一,趣味性强,所选的素材应该是内容经典、语言精妙,生动有趣。 第二,针对性强,必须围绕教学目的展开,要与相关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便于引用,引发兴趣。 第三,教育意义大,以励志、激励、磨练教育为主,起到引导人们积极上进,奋发进取的作用。对学生的品德和心智培养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第四,思考空间大,文字优美,短小精悍,论述精辟,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素材选用得当,不仅仅是为了把一节课上得生动好听,引进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针对所选用的素材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把政治课上得既有趣味又有深度。这要求我们教师多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备课。只有这样,政治课才能洋溢着欢愉生气,活色生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