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正投影与三视图 常见的技术图样第一课时一、教材依据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章节: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二、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正投影的方式引入视图的概念,三视图能够基本表示出一个物体的完整结构。主要内容有三视图的形成原理和在同一个平面内正确绘制三视图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草图的绘制、透视效果图的识读、正等轴测图的绘制之后,让学生能够在识图的基础上,了解三视图的作用和成图原理和绘图方法。也为下一节的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节设计表现图中,了解了技术语言的种类和应用和能够简单绘制草图和识读效果图,掌握了形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对光和影子的有直观性的感知和体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科目中,有对三视图进行初步的了解。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投影法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三投影面体系的成图原理和三视图的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掌握简单形体或组合体的三视图的绘制。过程与方法通过直接观察、分组探究分析讨论,初步掌握物体的三视图的识读和绘制,形成清晰的作图思路。通过对课堂问题解决方案的大胆假设与设计,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互相指导,互相评价,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小组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设计的能力、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的态度。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2)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教学难点(1)三视图的成图规律的掌握和三视图规范的绘制;(2)组合体的三视图的识读和绘制。五、教学资源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材料、三视图绘制任务表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投影表演视频)同学们,你们看到鸵鸟了吗?大象呢?是真的有这些动物在表演吗?这个表演的依据在于什么呢?当我们到后台去,我们会发现,这是利用了一个简单的原理,投影。只要有光,不透明物体和投影面就会有投影的出现。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里边的鸵鸟有一大有一小呢?如果让两个个子一样的人去演的话,会有这种效果吗?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大家做个示范。(让学生靠近光源或远离光源)。那么我们能让两个个子一样的人去表演两只大小不同的鸵鸟吗?可以!这是中心投影的现象,在中心投影中投影线相交于一个点,当物体离光源比较近时,投影变大,当离光源远时,投影变小。投影不仅只有中心投影,还有斜投影和正投影。观察这三种投影,我们能发现哪一种投影最能够体现物体的轮廓特征和大小形状呢?正投影。我们可以通过正投影的方法,投射出物体某个面的大小形状特征。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正投影的方法去识读三视图。学生观看影片,思考,并回答问题。光照射到屏幕上会有影子。学生思考,回答。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一学生把手放到灯光下边,并逐渐的远离光源。全体学生观察,并回答,可以。学生对投影有一个直接的感知。初步了解正投影。通过播放视频,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新课讲授(三视图的成图原理)正投影法:是指投影光线与投影面垂直,在投影面上求取物体的投影的方法。在机械制图中,可以把该投影称为视图。(展示三个物体及在一个方向上的投影面)虽然这三个物体的形状结构不一样,但在一个方向上的正投影都是一样的,所以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那么要用多少个视图才能够基本表示出物体的完整结构呢?(展示教具),讲解通过六视图的三个方向上视图才能够基本表示出物体的完整结构。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引用了三投影面体系。我们设立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V、H、W来当物体三个方向的投影面。这三个平面也成为三投影面体系。我们把物体放到三投影面体系中的一个位置后,固定住。然后采用正投影法将物体同时向三个投影面投影,所得三个投影图:物体由前向后投影所得的图形,主视图(通常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物体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图形,左视图;物体由上向下投影所得的图形,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三视图。我们观察到这三个视图现在分别在三个平面上,但是这样表示不是很方便,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更好地把它们都放到一个平面上呢?将正面V保持不动,水平面H绕OX轴向下旋转90度,侧面W绕OZ向右旋转90度,就这样V、H、W三面就展开在一个平面上了。我们发现,主视图在左上角,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听讲,思考。了解三视图的作用和三投面体系。理解三视图在一个平面的成图原理。通过展开三投影面,使三个视图处于一个平面。使学生大致了解三视图在一个平面上的位置。合作探究(任务一)教师给学生发一块积木,让学生在一个平面上画出该积木的三视图。组织学生展示该积木和三视图。并组织学生互评。小结:主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左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俯视图反应的是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根据线画出面。学生观察积木,在图纸上画出三视图。学生上台展示,讲解为什么这样画,怎么画。(哪个方向作为主视方向、左视方向和俯视方向;哪些线段对应哪些边),学生互评。初步选择比较简单的形体,进行三视图的绘制。理解三视图各个视图表示的方位。合作探究(任务二)教师再给学生发两块积木,组织学生把积木以任意的方式堆积起来,形成一个组合体,并画出该组合体的三视图,并组织学生互评。小结:绘图要点:观察分析物体的结构,确定主视方向。画出XY线,作为主视图和左视图的底线。在主视图右下角处,画出一条与XY水平线成45°角的斜参照线;先画出主视图,再根据参考线画出左视图和俯视图。用粗线表示物体的轮廓线或分界线。用细线表示物体的参照线。三视图的三等关系:三等关系主视、俯视 长对正主视、左视 高平齐 左视、俯视 宽相等学生叠放积木,观察后,在图纸上画三视图。画完后,和本组同学进行讨论,确定正确的三视图。由学生讲解怎么画,怎样去画。然后进行互评。在学会画简单的形体的三视图后,学会观察组合体,根据绘图步骤和三等关系画出三视图。知识巩固(任务三)给出一个形体,让学生画出三视图。分析物体的组成结构;分析三视图实线与虚线的用法:三视图主要画形体的轮廓线;分界线和可见轮廓画实线;不可见轮廓画虚线。学生观察形体,画出三视图。进一步巩固知识,三视图中实线与虚线的画法。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形体,学生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在学生小结完后进行最后的总结。经过讨论,梳理知识点,并讲述对本节课的理解。学生对做构建的知识的自我梳理和总结。起到知识的巩固的作用。教学反思这是一次很好的教学机会,因此我也有相应的一些准备。但是当我在教学实验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我原本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所发的粘土分组制作模型,然后根据模型画出相应的三视图。但发现学生拿到粘土时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捏出了各种形状,虽然也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是大大超过了活动的时间,没有完成课程所设定的目标。所以后来,想用一种可以让学生动手,而又不会太过于散漫的课堂,我选择了积木。积木,只是用来堆积,花的时间较少,有更多的时间花在绘制三视图上,也实现了绘制三视图的目标。在讲授的过程当中,我改变了一般的教学模式:先讲知识点,然后再实践。但这样都是知识的灌输,讲到后面,学生把前面的内容都给忘了。所以我采用了一种边画边总结的做法,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的完成,学生更能理解和把握里面的内容,同时学生也有机会去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解决了,我的目标也就完成了。课件12张PPT。投影光源不透明物体投影面投影中心投影斜投影正投影正投影与三视图万宁中学 王艳玲正投影法:是指投影光线与投影面垂直,在投影面上求取物体的投影的方法。投影光线投影面视图正投影 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三个视图能够基本表示出物体的完整结构形状。三视图三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主视图三投影面体系三视图O任务1每位同学根据本组所发的积木,在第一格中画出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反映 上下、左右方位左视图反映 上下、前后方位俯视图反映 前后、左右方位六向方位关系YX任务2每个小组的同学,对所发的三块积木以任意的方式堆积起来,并根据组合体,画出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高长长宽高宽主视、俯视 长对正主视、左视 高平齐 左视、俯视 宽相等三等关系XY三视图实线和虚线的用法三视图主要画形体的轮廓线;分界线和可见轮廓画实线;不可见轮廓画虚线。任务3实线与虚线的关系XY小结正投影法:是指投影光线与投影面垂直,在投影面上求取物体的投影的方法。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主视图反映 左右、上下方位俯视图反映 左右、前后方位左视图反映 上下、前后方位 正投影法 三视图的成 图原理 六向方位关系小结主视、俯视 长对正主视、左视 高平齐 左视、俯视 宽相等三视图主要画形体的轮廓线;分界线和可见轮廓画实线;不可见轮廓画虚线。 正投影法 三视图的成 图原理实线与虚线 六向方位关系三等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正投影与三视图.doc 正投影与三视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