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一年级下册第15课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表格式)+课件(共16张PPT内嵌音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花城版一年级下册第15课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表格式)+课件(共16张PPT内嵌音视频)

资源简介

《小鼓响咚咚》音乐教学设计
【教材】花城版 第15课
【课题】《小鼓响咚咚》
【课时】一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合适的力度和声音表现歌曲结束时“咚咚咚”和“懂懂懂”两个地方的内涵,并教育孩子们怎么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2.过程与方法:结合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开展创设情境、聆听音乐、模仿律动、合作表扬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根据歌词的含义用“f”和“p”两个力度处理歌曲。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教学难点】学生能准确的感受音乐中的强弱变化,掌握三拍子的韵律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鼓、鼓槌。
【教学方法】聆听法、听唱法、观察法、讨论法、表现法、体验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课前导入 1.师生问好2.激趣导入—我们来猜谜语—鼓。 生仔细听回答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识鼓 1.简单的介绍小鼓。2.请一些同学尝试敲一下,一起感受鼓的声音。学生观察老师怎样敲: 学生观察老师怎样敲鼓,并感受和模仿。 直观介绍鼓。让孩子更直观认识鼓的特点。
三、唱鼓 1.看视频,谈感受让学生回答: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怎样 2.随节奏学歌词。3.随教师学唱旋律。4.跟录音轻声演唱。5.歌曲处理(第一段是神气的小鼓应唱得强一点,第二段是懂事的小鼓应唱的弱一点。)6.跟着老师有感情的演唱。7.合作演唱。8.随伴奏齐唱全曲。 生回答思考:一、二段有什么不同?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 通过对话,让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受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在感受中熟悉歌曲。
四、演鼓 1.歌曲创编。提示动物叫声及乐器声等。 创编歌词分组表现 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五、懂鼓 1.谈体会2总结: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希望同学们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爱心的好孩子。 生回答 引导学生多方面审视、反思、评价自己一节课的收获。(共16张PPT)
欢迎来到音乐课堂
猜谜语:
一个大肚皮,
生来怪脾气,
不打不作声,
越打越欢喜。
(打一样乐器)

鼓的结构
鼓皮
鼓身
鼓皮是鼓的发音体。
鼓身是木头做的,里面是空空的。
三拍子
|
||
强 弱 弱 | 强 弱 弱 ||
X X X | X X X
||
欢 迎 你 | 小 鼓 啊
很 高 兴 | 认 识 你
欢 迎 你 | 小 鼓 ||
很 高 兴 | 认 识 你 ||

歌曲欣赏
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怎样
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怎样
速度:中速
情绪:童趣地
X X X X |
X X X — |

我 的 小 响 咚 咚
我 说 话 儿 它 都 懂
我 说 小 . 响 三 声
我 的 小 咚 咚 咚
哎 哟 哟 这 不 行
妹 妹 睡 在 小 床 中
我 说 小 . 别 响 了
小 说 声 懂 懂 懂
X X X X |
X X X — |

让我们加上强弱规律再来读歌词吧!
跟着老师一起哼唱旋律
自己试着填词来唱一唱
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歌曲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歌曲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根据歌词的内容说说,哪一段应唱得强些,哪一段应唱得弱些
神气的小鼓 f(强)
听话的小鼓 P(弱)
小小创作家
我的 小 猫 | 喵喵 叫- |
我说 话 儿 | 他都 懂- |
我说 小. 猫 | 叫三 声- |
我的 小 猫 | 喵喵 喵 - |
我的 ( ) | ( ) 叫- |
我说 话 儿 | 他都 懂- |
我说 ( ) | 叫三 声- |
我的 ( ) | ( )|
创编歌词
创编歌词,把其他小动物或者小乐器编进歌里面,并通过有趣的方式表演出来。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小鼓响咚咚》,还尝试了创编歌曲。而且我们要向小鼓学习,做一个有礼貌,懂得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回家用小板凳代替小鼓,边敲节奏边唱这首歌曲给爸爸妈妈听,并且告诉爸爸妈妈我们要像歌曲中的小鼓一样懂事听话,做一个好孩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