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 焦耳定律素养目标1.经历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认识实验中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理解焦耳定律,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认识电流的热效应,通过讨论与交流养成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3.关注生活中的电热现象,尝试解释电热现象,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重点: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和电流、电阻的关系。评价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完成目标1的学习。【预习导学】知识点1电流的热效应与什么因素有关1. 叫作电流的热效应。对点自测1.如图所示的用电器中,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来工作的是 ( )甲 乙 丙 丁A.图甲,用电烙铁在葫芦上作画B.图乙,用电熨斗熨衣服C.图丙,用电热刀裁剪塑料绳带D.图丁,用电吹风吹去暖气片上难以够得着的灰尘2.实验中将两条粗细一样、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 联起来,接在电源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通过它们的电流 ,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 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3.实验中将镍铬合金丝放热多少的问题,转换为观察哪根火柴先点燃或哪个气球先被吹起来,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4.实验表明: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相等时间内,电阻较 的导体比电阻较 的导体产生的热量多。【答案】知识点一1.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对点自测1.D2.串 相等 电阻 控制变量法3.转换法4.大 小知识点2焦耳定律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 成正比,跟 成正比,跟 成正比,这个规律叫作焦耳定律。2.焦耳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Q= ;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I表示 ,单位R表示 ,单位t表示 ,单位Q表示 ,单位对点自测5.某导体的电阻是2 Ω,通过2 A的电流时,1 min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 【答案】知识点二1.电流的平方 导体的电阻 通电时间2.I2Rt 电流 A 电阻 Ω 时间 s 热量 J对点自测5.答:Q=I2Rt=(2 A)2×2 Ω×60 s=480 J知识点3电流热效应的利用和危害1.利用:电热器,如家庭中使用的电炉、电饭锅等。2.防止:在制作和使用某些电器时要及时进行 ;例如计算机内的 、电视机外壳的 。对点自测6.据报道,某乡村进行电网改造,经测算,有一条线路应采用截面积为2.5 mm2的铝芯线,电工在实际安装时却采用了1.5 mm2的铝芯线,结果酿成一场火灾。分析火灾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电工安装的导线与测算应采用的导线相比, 较大,根据 可知,导线上产生的热量也较多,导致导线的绝缘皮烧坏,最终引发火灾。【答案】知识点三2.散热 散热风扇 散热窗对点自测6.电阻 焦耳定律【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探究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 (1)为了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设计了甲图装置,在烧瓶内安装一根电阻丝,并插入一支温度计,该实验通过比较 来判断相同时间内不同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下面的探究实例中,也是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力是看不见的,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它B.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C.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中串联的两个电阻实验中烧瓶内液体小明选择了煤油而不是水,这样选择的理由是。(2)小明先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后,闭合开关,通电30 s再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得到温度的升高量填入表中;然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电流大小,重复上述操作,获得第二组数据(见表)。试验次数 电流/A 通电时间/s 电阻/Ω 温度升高量/℃1 0.3 30 10 1.52 0.6 30 10 6.0 由此得出:同一导体,在通电时间相等时,电流 ,其产生的热量 。(3)若要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可选择乙图 (选填“A”或“B”)烧瓶中的电阻与甲图烧瓶中的电阻 (选填“串联”或“并联”)。(4)小明提议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改做“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实验,则他应选择乙图中 (选填“A”或“B”)烧瓶与甲图中的烧瓶并联,并将其中一烧瓶中的液体换成 。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答案】任务驱动(1)温度计示数变化 A 煤油的比热容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比较大(2)越大 越多(3)B 串联(4)A 质量相同的水 加热时间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