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教学设计一、课标结合对复杂事物的把握,体会辩证思维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框是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紧紧围绕辩证思维展开,启着重要的开端作用。重点在于带领学生理解辩证思维的内涵与特征,能够体会和分析生活中的辩证思维,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整体性思维和动态性思维,自觉反对形而上学、诡辩论、相对主义,为之后在辩证的分析与综合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奠定基础。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哲学基础知识,对辩证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对于世界观、方法论、思维、存在、认识、实践等名词有了基础理解,但是有待进一步提升和运用。四、教学目标1.了解形而上学的含义;了解辩证思维的含义;区分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知道辩证思维的发展历程。2、理解整体性地思维的内涵、作用和特点;理解动态性地思维的内涵、作用和特点;概括辩证思维的意义。3.正确认识辩证思维的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关系。五、核心素养1.科学精神: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树立辩证思维的意识和自觉性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和习惯。2.公共参与:自觉进行整体性思维和动态性思维,自觉反对形而上学、诡辩论、相对主义。六、教学设计思路 议题式教学。本节课以“从俄乌冲突把握辩证思维”为总议题,设置“从中美对俄乌冲突的态度中把握辩证思维的含义”和“俄乌冲突下的中美关系把握辩证思维的特征”两个子议题,带领学生对“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进行深入学习探究。对生活进行加工,筛选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情境,进行整理和编排,创设有“魂”、有“识”、有“思”、有“行”、有“变”的情境,进行价值引领。设置一系列问题,促学生自我思考,组织小组讨论,促学生交流展示,并在课后以小任务和小项目的形式,鼓励学生关注时政,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和时代的命运,树立辩证思维的意识和自觉性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和习惯。七、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辩证思维的含义,辩证思维的特征。教学难点:辩证思维的特征的内涵、作用和特点。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这万物复苏的时节,习近平主席去哪个国家访问了吗?——对,俄国。那去这个国家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的呢?——俄乌冲突。这节课我们就“从俄乌冲突把握辩证思维”为总议题来学习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在这个总议题下分为两个子议题:“从中美对俄乌冲突的态度中把握辩证思维的含义”和“从俄乌冲突下的中美关系把握辩证思维的特征”。2.讲授新课总议题:从俄乌冲突把握辩证思维议题一:从中美对俄乌冲突的态度中把握辩证思维的含义视频材料:中国和美国关于俄乌冲突的态度。思考问题:(1)美国为什么主战?反映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2)中国为什么促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结论一:美国的拱火行为是逆经济全球化的行为,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忽视国家之间的联系,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完全切断了事物及其各个部分、各种性质之间的联系,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对象的本来面貌→犯了形而上学思维的错误。【知识要点】1、形而上学思维(1)弊端:如果人们因此而完全切断了事物及其各个部分、各种性质之间的联系,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对象的本来面貌,就犯了形而上学思维的错误。(2)含义: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之间的界限都是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并把这种看法变成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就是形而上学思维。结论二:中俄元首签署联合声明强调通过和谈解决乌克兰危机,为世界各国作出了新时代大国关系的表率,体现了全球性视野,我国劝和的态度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做到了全面看待问题。→不仅要分别认识事物的各个局部、各种层次、各个阶段以及个别属性,而且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趋势。→系统、全面、周密地考虑问题的辩证思维。【知识要点】2、辩证思维(1)辩证思维的客观基础: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认识过程中,人们往往需要将普遍联系着的对象及其各个部分、各种性质、各种关系,相对地独立起来、区别开来,分别地加以研究,这样才能获得具体、深入的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必经阶段。(2)含义: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3)发展历程:辩证思维的发展和人们对辩证思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学说。①古代人以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和矛盾运动。②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开始自觉地、系统地研究辩证思维,但这时的研究大多带有唯心主义的性质。③在总结人类最新科学成果、批判地继承以往辩证思维研究的合理因素,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学说④在当代,随着社会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研究复杂大系统的系统科学的兴起与发展,辩证思维学说得到丰富和深化。议题二:俄乌冲突下的中美关系把握辩证思维的特征【青年咨询小组在行动】我校模拟联合国成立了中美关系问题青年咨询小组,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帮助学生发声。结合所搜集的资料及所学知识,讨论列表中的内容。小组讨论的主题 哲学上的启示 辩证思维上的启示中美两国近40年的关系是怎样的?怎样看待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冲突 如何处理好中美的关系? 处理好有什么意义?讨论一::中美两国近40年的关系是怎样的?结论: 合作动态性 发展的观点冲突 讨论二:怎样看待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冲突 结论:合作对立统一 矛盾运动的观点 动态性冲突【知识要点】1、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一重要特征(1)原因: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的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过程,就必须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2)含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3)要求:我们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来。(4)作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我们只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讨论三:如何处理好中美的关系?处理好中美关系对中美和整个世界有什么意义?结论:中国和美国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既是非此即彼,又是亦此亦彼的,“此”与“彼”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一切对立都会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中国和美国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任何事物都是由它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事物是整体和局部的统一。【知识要点】2、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1)含义: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2)作用:①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双方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如:八大系统正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才形成了我们航天工程的总系统。②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与部分有了对方才能够存在,而不是孤立地存在着。3、辩证思维整体性与动态性的辩证性质坚持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并不排斥独立性和静态性。辩证思维的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是对立统一的。4、辩证思维与诡辩论的根本区别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决不能轻信和盲从。这是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九、谈收获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呢?提示:1、知识层面2、情感方面3、思维认知方面十、课后活动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标注了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高度。针对当前俄乌冲突,国际上存在对中方立场和中俄关系歪曲误读的声音。请同学们创作一份中国“朋友圈”文案中国维护和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请联系我国提出的中国方案与贡献的中国智慧,面向国际社会,创作中国“朋友圈”文案,发出中国的和平之声、正义之声,其中要透着辩证思维的火花。课后反思本节课围绕“从俄乌冲突把握辩证思维”为总议题设置了两个子议题带领学生对“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进行深入学习探究。对生活进行加工,筛选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情境,总体设计较好。这节课注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整个教学活动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整节课最突出的就是注重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当学生不回答、回答不出时积极引导,不急不躁,,对于学生的回答也针对性的给予评价,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但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语言表达需要更流畅、逻辑性需要更强、评价的语言需要更丰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