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登幽州台歌》与《登飞来峰》联读设计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登幽州台歌》与《登飞来峰》联读设计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登幽州台歌》
《登飞来峰》联读设计
教学目标
1.比读诗歌,初感诗歌内容;
2.情读诗歌,感悟诗人情感;
3.理读诗歌,理解家国大爱。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比读诗歌,感异同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比读两首诗歌,有何异同?(题材、内容、句式、节奏上)
同:题材都是登高抒怀——登临诗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内容异:空旷寂寥
长短句:五字三停、六字四停
孤独落寞,寂寥悲伤
朝气蓬勃
句式整齐:二二三节拍
活泼欢快,昂扬自信

情读诗歌,恰配乐
【活动】老师要在学校的诗歌朗诵会上朗诵这两首诗歌,请你们帮帮老师选背景音乐,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时间长河绵延不尽,谁都看不见
《汉宫秋月》曲调缓慢,旋律时断时续,情感孤独悲伤
天地阔大,却只有自己
“古人”指古代重用人才的明君,“来者”指后世善用人才的君主
链接:
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改革先驱,政治上也颇有远见。他 24 岁就中了进士,才华受武则天赏识,可是命运却屡屡捉弄他,因为直言敢谏而在政治上屡遭排挤打压。35岁那年(696 年),一心渴望为国效力的他主动出征,随武则天侄子武攸宜征讨北方契丹,任军中参谋。面对屡屡兵败的局面,陈子昂屡现奇计却不被理睬,反被贬为军曹。郁愤满怀的他登上幽州台,吟唱出这首《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先后两次从军、两次遭贬、两次下狱,终年仅41岁被陷害冤死狱中。
是挽救边疆战役兵败,却无明君重用,生不逢时的怀才不遇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屈原、贾谊、韩愈、柳宗元、苏轼……
历史上只有一个怀才不遇的陈子昂吗?
怀才不遇——历史的同声!
配乐朗诵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塔高,山高,人能攀!
《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流畅,节奏活泼欢快。
不怕,在最高层!
暗喻奸邪小人
昂扬自信
写作背景:
庆历二年(1042),21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随即赴扬州任签判,之后又升任鄞(yín)县知县,治理一方,政绩显著。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29岁的王安石做知县任期到,在返回故乡江西的途中,经过飞来峰,登上峰顶,极目远眺,创作《登飞来峰》。
初涉宦海,年少气盛,踌躇满志,自信能为国为民干一番大事业!

理读诗歌,大爱情感
陈子昂上幽州台,念________,叹________,壮志难酬;
王安石________,藐浮云滚滚,感前景可期,___________。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配乐朗诵,思考补充下面空格处的内容,为这两首诗做小结:
四字即可,如天地悠悠,怀才不遇。年轻气盛,英勇无畏。
同样是登临诗歌,为何二人情感却迥然不同?
《孟子 万章下》: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知人论世
只有了解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一个的行为和思想。
联系写作背景,二人抒发情感的起因都是为了自己吗?
陈子昂雄才伟略,欲安定边疆战乱;
王安石为官为民,欲国强民富造福一方。
史书中对这二人的评价, “抒怀”有何新认识。
“常欲奋身以答国士”,“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
——《陈氏别传》(唐 卢藏用)
“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宋史 王安石传》
王安石一生致力变革政法,为国为民 ;陈子昂始终奋身不顾,忧国忧民。经世济民之心,定国安邦之志!
根据所发现的共同动因,完善之前的“小结”。
陈子昂上幽州台,念________,叹________,壮志难酬;
王安石________,藐浮云滚滚,感前景可期,___________。
虽遭际各异,慨叹有别,然 __________同也。
围绕“报国之志”即可
趣味作业(任选其二)
听歌:《龙文》和《精忠报国》
观影:纪录片《王安石》
读诗: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感谢倾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