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学会正确思维。2.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了解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学会在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地解决问题。3.把握科学思维的特征,理解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结果的预见性和可检验性的含义,懂得实事求是,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修正错误,追求真理。【核心素养】科学精神:通过联系实际,体会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掌握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和可检验性,树立科学精神。公共参与:通过学习科学思维的含义及特征,自觉树立科学思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两个基本条件。【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科学思维的特征。【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维导图导入那么,如何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新课讲授:出示课题: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第一幕:科学思维的含义议题一:从改革前后的政策对比中探究科学思维的含义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改革开放前: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并阅读材料《改革开放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从1948年土地改革,到1956年三大改造:从1978年包产到户,到2006年废除农业税;从2016年分权分置到推进乡村振兴,再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在党的农村政策的指引下,经过接续小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中国农村焕然一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谈谈你对科学思维的理解?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议学小结:一、科学思维的含义1、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1)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2)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2、什么是科学思维(1)从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的比较看: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2)从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看: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小试牛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而美国民众防控意识的淡薄对疫情防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国家危机意识的相对滞后、流感袭扰使民众陷入“警报疲劳”以及国家卫生战略存在的不足,均为美国民众淡薄疫情防控意识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结合材料分析中美两国在防控疫情方面差距悬殊体现了我国的防疫举措在思维方式上有何特别之处 答案提示:第二幕:科学思维的特征议题二:从建议老年人接种第四针疫苗之因和中国疫苗的研发中明科学思维特征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探月工程背后的付出》为确保探月工程的成功,月球探测工程参研人员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广泛借鉴国际同行的经验教训,开展了“两个百分之百”的工作,即所有设计都要严肩细亲,确保设计百分之百正确,所有产品的生产都要反复审查,确保质量百分之百可靠,扎扎实实地完成每一项设计每一件产品和每一次实验。月球探测工程参研人员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广泛借鉴国际同行的经验教训,找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制定了“绕、落、回”探月计划,对事物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这样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精益求精的质量标准,探月工程计划接受了实践的反复检验,为成功探月构筑了坚实基础。议学问题: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相关内容分析月球探测工程参研人员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哪些特征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议学小结:二、科学思维的特征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1)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2)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1)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2)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4、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1)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可检验性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2)离开客观性,就不会有预见性;正因为有预见性,才有可检验性。(3)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的思维。本课小结:课堂练习:1.2023年1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正式发布亮相。“龙辰辰”的形象,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情感共鸣,不仅饱含着传统文化中生肖龙的意蕴和美感,也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人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突出呈现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美好寓意。用“龙辰辰”传递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寓意( )①把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是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本质和规律③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实践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④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龙辰辰”传递美好寓意是形象思维,不是抽象思维,①不符合题意。②④:“龙辰辰”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它表达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寓意,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现的是形象思维,具有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的特点,②④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实践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注重从政治高度筹划和指导战争,坚持战略服从政略,坚持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紧密配合,是毛泽东同志军事斗争艺术的重要体现。坚持政治主导,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政治对战争起决定作用,贯穿于战争的发生、进程、结束及战略战术等各方面全过程。这体现( )①坚持辩证思维,阐明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②坚持创新思维,立足于整体,服从于局部,从政治的高度思考战争问题③坚持战略思维,立足实际,制定新的切合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战略目标④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注重从政治高度筹划和指导战争,坚持战略服从政略,坚持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紧密配合,说明坚持辩证思维,阐明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 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①正确。②:坚持创新思维,立足于整体,服从于全局,从政治的高度思考战争问题,而不是服从于局部,②错误。③: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政治对战争起决定作用,贯穿于战争的发生、进程、结束及战略战术等各方面全过程。这体现坚持战略思维,立足实际,制定新的切合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战略目标,③正确。④:材料强调的是坚持战略服从政略,坚持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紧密配合,未体现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④错误。故本题选B。3.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这表明(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严谨性【答案】B【详解】A:材料强调的是专家对人类破坏环境恶果预见性而不是客观性,A排除。B:材料体现了专家对人类破坏环境恶果的预见,这表明科学思维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因而它的结果具有预见性,B符合题意。C:材料强调的是专家对人类破坏环境恶果预见性而不是可检验性,C与题意不符。D:严谨性是抽象思维的特征,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4.由于天文学家作出了准确预报,使得众多的天文爱好者目睹了流星雨这一天文奇观。这一事实表明科学思维( )①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②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③人们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把握规律④具有预见性,能够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②④:天文学家对天文奇观的准确预报,表明科学思维具有预见性,能够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②④符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①不符合题意。③:认识和把握规律,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是说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把握规律,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5.经过反复的测算与试验,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3年5月11日5时1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交会对接完成后,天舟六号将转入组合体飞行段。本次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成功说明(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②科学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②:上述材料未体现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以及科学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①②不符合题意。③④:经过反复的测算与试验,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预见性,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充分说明( )A.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B.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具有继承和发展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答案】B【详解】AB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故B符合题意,AC不选。D: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不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排除D。故本题选B。7.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这表明(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C.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固定性【答案】B【详解】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断,材料体现了专家对人类破坏环境恶果的预见,B符合题意。A: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材料反映的是专家的预言,A不符合题意。C: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材料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D: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科学思维的结果也不是固定的,它也是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8.下列对科学思维方法理解错误的是( )A.人人都有思维,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B.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C.只有科学思维才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D.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答案】C【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C: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C错误但符合题意。ABC:人人都有思维,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ABC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9.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也是每个国民的使命担当。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连续不变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指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要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立足于人类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②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反映了并不是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既肯定共同又肯定区别,违背了同一律④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对事物的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科学思维追求知识的客观性,当前人类面临诸多的严峻挑战,习近平主席立足于人类的挑战,从实际出发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①符合题意。②: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内容真实,形式正确,②说法错误。③: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并没有违背思维的确定性要求,没有违背同一律,③说法错误。④: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找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19世纪中叶,随着越来越多的化学元素被发现,化学家们亟待解决的任务是从表面杂乱的元素现象中理出头绪,从特性各异的元素中找出某种规律。门捷列夫把元素的主要特征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对这几十种元素反复加以排列、组合,终于发现:按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显现出周期性,并预测了很多未发现的元素性质和状态。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人们很快发现了很多新的元素,证实了门捷列夫理论的真实性,极大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①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不是并列的思维形态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④前提真实和结构正确才能获得真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②③:门捷列夫预测了很多未发现的元素性质和状态,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发现了很多新的元素,证实了门捷到夫理论的真实性,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能够接受实践的栓验,具有可检验性,②③符合题意。①④:材料体现的是科学思维的特点,没有体现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关系,也没有涉及思推理结构的问题,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1.科学思维,也叫科学逻辑,即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它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下列关于科学思维表达正确的是( )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其结果具有预见性②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③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④只要有科学思维的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就能实现预期目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其结果具有预见性,这是科学思维的特征,①正确。②: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②错误。③: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二者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正确。④:有科学思维的指导,人们在实践中不一定就能实现预期目的,④错误。故本题选C。12.2023年5月18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市举行。六国领导人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深刻把握了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果丰硕,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重大考验,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这说明(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④思维是内容真实与形式正确的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这一理念深刻把握了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这一理念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重大考验,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①③正确。②:科学思维的特征包括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不确定性不属于科学思维的特征,且材料也未体现,②排除。④:科学思维是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的统一,④错误。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