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案
课题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时间 40分钟
教材 分析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第四册《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主要介绍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含义、产生、要求以及社会历史性特点。该框题主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价值与价值观》的延续,同时又为下一节《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做了铺垫。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是本课的核心问题。
学情 分析 本次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 1.学生学习基础分析:通过前五课有关内容的学习和上一框《价值与价值观》的知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课开展一题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可能面临的疑难和困惑分析: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可能存在部分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有一定的欠缺,教学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引导,整体出发; 3.学生思想情况分析: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我们社会的发展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高二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 目标 分析 政治认同: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科学精神: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关系,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和标准等知识分析和评价现实问题; 法治意识:遵法守法,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利益; 公共参与:处理好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教学 重点 分析 教学重点: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教学 难点 教学难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教学 方法和学 习方式的选择 (1)教法 教法指导:为了讲清本节课内容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采用: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问题情境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学法:在学法上采用合作探究法为主,辅以例证归纳、集体讨论法,突出师生互动,培养合作精神。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化,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启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
教具 准备 多媒体、教材、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预设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环 节 一 复习旧知 导 入 新 课 复习旧知 教师以问题开始今天的讲课,“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什么了吗?” 同学们回答...... 二.探究1:无主之梨 问题情景一:思考元代大学者许衡与同行的人价值与选择之间的差异 教师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进行第六课第二框的学习,请同学们翻到第75页,花一两分钟浏览一下我们接下来学习的内容。…… 请同学们看老师PPT上的小故事,元代大学者许衡有一天外出,因为天气炎热,感到口渴难忍,而路边恰好有一排梨树,同行的人纷纷去摘梨,唯独他不为所动。“何不摘梨解渴呢?”有人问许衡。他回答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这样乱,梨树的主人都不知是何人,还要这么多顾及?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哪位同学来谈谈许衡与同行的人行为与观念的差异在哪里?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引导: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区别和这两者的关系(阐述其概念,从概念上区分不同)……(教材p.76) 教师引导:同学们,那么,能不能弄明白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别呢: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价值判断并不等于事实判断。分别阐述两者概念上的区别。 同学们,认真随着老师的思路复习前一课的内容。 进入情景 主动思考 认真感悟 将旧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融会贯通。 将同学们带入本课堂中,积极参与,提高学生注意力;展示学生的真实想法,让学生明白价值判断是认知,价值选择是行为,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
环 节 二 讲 授 新 课 阅读“限塑令”的相关材料,思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师总结:上世纪80年代与现在对于塑料袋的相关政策不同,引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如何产生的;阐明三者关系的同时,同学们领会所对应的方法论... 同学们简单回答课件上的小练习。 三.探究2 问题情景二:1.同样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任务,这说明了什么?2. 面对敌人残酷屠杀,有的人苟且偷生,叛变革命,但更多坚定的革命者仍然义无反顾选择为革命献出生命,这说明了什么? 同学们左右两人为一个小组,阅读材料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 同学们都回答得不错,但是少了一点点系统的知识, 刚才讲的这些是影响价值的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时间、地点、条件变了。这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外在因素也就是客观因素。这体现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化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第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学习社会历史性的意义。第二个问题体现了主体差异性,要求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教材p.77) 主动配合 踊跃回答 理解新知 思想铺垫 通过展示相关材料展示,让学生明白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阅读马克思的一句话。 老师提问:穷人和商人所做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不同的,同学们尝试总结这体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 学生:......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非常不错,现在由老师来进行总结,同学们可以看到教材77页和78页,是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四.原理与方法论 教师总结:同学们,现在由老师来进行总结。 五.随堂小练习 教师展示选择题,同学们进行选择,老师进行统一讲解。 用心体会 心灵触动 情绪高涨 体会材料 联系实际 激情满怀 踊跃互动 紧跟思路 运用所学 相互讨论 踊跃互动 总结与升华 让同学们了解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还具有阶级性,主体差异性,并且要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握好本节课的重点。
环 节 三 课 堂 小 结 知识点回顾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含义: (2)二者的关系: (3)产生 (4)方法论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①社会历史性 (5)特点 ②阶级性 ③ 主体差异性 (6)评价标准(预习)
感 悟 升 华 总结提升 在人一生中,时时刻刻都面临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只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坚持真理,走历史必由之路,才能过有意义的人生,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最后,请全体同学和我一起承诺:在人生的任何时候,在选择面前,我都要自觉地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希望大家都能将我们今天的承诺践行到以后的行动中!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同学们的参与! 回顾新知 感悟升华 激情满怀 坚定信念 教师寄语,实现情感深化,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一)反思成功的教学经验 1.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在新课讲授中灵活运用情境、案例教学法,通过创设的景,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梳理课本知识;在能力拓展环节,充分运用学生存在的生活现象,增强了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努力营造课堂氛围。高中政治学科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提升生活经验,扩展知识技能,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本课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探究,有效地生成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 (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 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认知、性格个性的差异,社会经历的不同,总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如在教学中,一些同学抢着发言,意犹未尽,而另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表达的机会,而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处理这种现象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2.前后知识的联系不够。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价值观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判断能和价值选择体现价值观。在较学的过程中较少涉及两者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
总之,这节课处处以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实际水平为依托,把教学内容生活化、情景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接受知识、主动参与能力,收到了较好效果。但也存老师与同学互动不足这一问题,很容易出现的空洞说教,教师需要依据所带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取舍,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加以改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