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清单】
【课标清单】
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新成就。
2、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3、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问题清单】
问题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表现、特点、影响)有哪些?
主要形式和表现 民族迁徙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大批内迁,在北方各地与汉族人民杂居相处;中原地区的流民南迁到江南地区与南方的少数民族相处
联合斗争 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友好往来 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各族人民频繁交往,民族交融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延续
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
鲜明特点 叠浪式民族大迁徙式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的方式多样、发展迅速;
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文明大碰撞式的大交融;
各民族交融尚未完成,民族间的隔阂矛盾存在
巨大影响 封建化 民族大交融大大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农耕文明 民族大交融促进了中原农耕文明的扩展;
隋唐盛世 为隋唐盛世一统奠定民族观和民族基础、文化观和文化基础。
问题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区域开发(江南、边疆)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有哪些?
原因 劳动力技术 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社会环境 北方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自然条件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
政府政策 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
劳动人民 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表现(了解) 农业 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 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商业 商业以长江沿岸最为活跃,番禺则是主要的外贸港口
影响 民族交融 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相交融;
经济布局 南北经济布局趋向于平衡合理,为隋唐经济繁荣奠定基础;
人口 江南人口增长,人口比重发生重大变化;
文化 南北文化交流和江南文化逐渐发展兴起
问题3.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对隋唐盛世的历史影响有哪些?
领域 思维方面 具体影响
政治上 制度创新基础 魏晋各民族政权的制度探索(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调制、府兵制等)被隋唐沿用和创新,为隋唐制度建设和成熟奠定了制度和政治基础
经济上 经济繁荣基础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江南的开发,南北经济格局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和隋唐经济繁荣奠定经济基础
文化上 文化观和文化繁荣 魏晋各民族文化交流,南北文化差异虽明显但走向交融,为隋唐开明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奠定基础;魏晋科技持续领先世界,儒、释、道三教共同发展,玄学产生,文艺丰富多彩,为隋唐文化的繁荣奠定文化基础
民族关系上 民族观和统一多民族国家 五胡内迁,尤其北方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观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繁荣奠定民族基础
认识 三国两晋南北朝虽为国家分裂时代,但分裂中孕育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因素(制度创新、民族交融、江南开发、文化璀璨),本质上反映出封建国家曲折发展和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为后世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历史基础
问题4.隋唐盛世(原因、表现、评价)有哪些?
表现 经济上 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曲辕犁、筒车),手工业新的发展(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商业繁荣(国际性大都市、柜坊飞钱、海外贸易等)
制度上 制度创新发展(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府兵制、赋税制度)《唐律疏议》等典章制度健全
思想上 儒、释、道并存初步融合,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风气开放
文艺上 诗歌、书法、绘画、雕塑、舞蹈大放光彩,全面繁荣
民族上 唐太宗时期大败东突厥汗国并俘获东突厥可汗;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在西域设置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唐玄宗时期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与吐蕃和亲、会盟
对外上 以开放的胸怀继续对外开放,对外交往活跃,兼收并蓄
原因 历史积淀 魏晋以来的民族大交融、经济发展、制度演变与历史继承
政治局面 隋唐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制度创新成熟
经济政策 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对重农抑商的松动等政策推动了经济繁荣
民族政策 统治者推行合理开明的民族政策;多种方式,灵活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
对外开放 隋唐统治者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统治者 几代统治者励精图治
劳动人民 劳动人民辛苦勤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评价 封建盛世剥削 反映和促进封建盛世,本质上体现了封建剥削和压迫
统治者和人民 是劳动人民辛苦劳动和统治者励精图治的结果
统一多民族国家 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
文化自信 促进“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文化自信
问题5.隋唐科举制兴起的(原因、特点、评价)有哪些?
原因 士族腐朽 门阀士族腐朽衰落,九品中正制度不能适应政治和社会发展
庶族壮大 庶族地主势力壮大,要求参与国家政权
加强中集权 隋唐国家统一,中央政府打击门阀士族,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巩固统治需要 隋唐统治者重视选拨人才,扩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特点 依据才学,分科目,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由中央主持
评价 积极 考试 体现开放性和相对公平性
社会重学风气形成,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促进儒家思想文化发展
阶层 打破豪门大族垄断仕途,避免社会阶层固化,加快社会阶层流动
促进庶族的崛起,扩大王朝统治基础
保障 是中华文明走向繁盛的制度保障
世界 给世界近代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文官制度)提供借鉴
本质 中央完全掌控用人权,中央集权制度成熟
局限 工具 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文化 主要以儒家经义为主,不利于其他文化发展
科技 一定程度上阻碍古代科技发展
禁锢 封建社会后期八股取士,束缚个性、禁锢思想
问题6.两税法(推行原因、内容特点、辩证评价)有哪些?
推行原因 旧制破坏 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
战争流民 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人口流动,中央权威的下降
国家统治 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挽救统治危机
内容特点 量出以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
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财产税为主)
无论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
以货币征收为主
评价 财政收入 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财政收入;
征税原则 改变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赋税,减轻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
对农民 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放松,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商品经济 以货币为主征税方式,有助于商品经济发展
未遏制兼并 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增多,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沉重,社会矛盾加剧
未挽救统治 不可能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故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唐朝的统治危机
问题7.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儒学的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激起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佛教、道教相继兴盛并迅速传播,儒学也因此受到冲击。
“三教并存”:唐代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佛、道三教得以发展,并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论和发展中,儒学地位受到更大挑战。
儒学的发展:魏晋以来儒学吸收佛道,唐代韩愈、柳宗元等掀起古文运动和复兴儒学运动,批评佛教,吸收新的思想,光复儒学。
问题8.魏晋和隋唐佛教盛行的原因、影响有哪些?反映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原因:
魏晋时代状况:战乱,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精神寄托。
统治需求:统治者用宗教麻痹,维持封建统治。
隋唐
国家状况:国家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和交流的推动。
宗教政策:统治者开明的宗教政策。
佛教本土:佛教传入中国,逐渐的本土化和世俗化。
技术推动: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改进和应用。
影响:
反佛: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政府利益。统治者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先后4 次灭佛。
思想:佛教中有益的成分为儒家思想所吸收,逐渐发展形成理学。佛教本身被吸收纳入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文艺:促进了魏晋到隋唐关于佛教题材的文学、书法、绘画、建筑、雕塑的发展和繁荣。
对外:佛教的传播和中外交流密不可分,同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
魏晋隋唐思想的时代特征:多元性,未严格的思想文化专制性;儒学危机,但仍意儒学为主。
问题9.隋唐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社会基础: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具备相应的社会存在基础;
技术进步:印刷术、造纸术等相应的技术的创新和改进;
历史积累:魏晋南北朝以来思想文化的活跃与历史继承;
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以来,尤其是隋唐的民族交融;
开明文化:隋唐三教并立,尚未形成思想文化专制,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对外交往:隋唐对外文化交流频繁活跃,兼收并蓄,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
问题10.隋唐中外文化交流特点、原因和影响有哪些?
特点 范围时间 交流交往范围广,具有连续性
涉及领域 交往领域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
交往渠道 交往渠道众多,主要以贸易和宗教为纽带
交往差距 唐对外传播的制度、技术和文化;吸收的是物质产品为主
原因 综合国力 隋唐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文化领先 隋唐的科技文化等领先于世界
对外交通 隋唐对外交通发达(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对外政策 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影响 在交往过程中,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中心,形成中华文化圈,同时对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